APP下载

热活化-Na2 CO3 改性浮选尾煤基吸附剂对Pb(Ⅱ)的吸附性能研究

2022-07-29何梓豪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2022年6期
关键词:吸附剂去除率改性

何梓豪, 王 磊

(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洗煤分公司, 山东 新泰 271219)

浮选尾煤是选煤厂泡沫浮选过程产生的高灰分产物, 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工业废弃物之一,具有粒度细、 粘性大、 粘土矿物含量高、 持水性强、 热值低等特点。 尾煤的大量堆积会严重影响区域空气、 水源、 土壤、 地表等生态环境, 同时限制着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1-3]。 因此, 高效利用尾煤对于煤炭资源和生态环境而言意义重大。目前, 浮选尾煤的利用途径主要包括掺到煤中燃烧、 制作建材制品和回填工程, 其余的部分依然选择堆存处理[4-6]。 浮选尾煤含有大量高岭土、伊利石、 石英、 蒙脱石、 长石等矿物[7]与少量煤, 具备一定的吸附能力, 通过简单有效的方式激发其内部炭以及粘土矿物活性, 制备出吸附效果良好的吸附剂, 既实现了浮选尾煤资源综合利用, 同时为重金属废水治理提供可行方案。

含铅废水来自于有色金属的开采冶炼、 煤炭的燃烧、 汽车尾气的排放等, 处理不当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与生态环境[8]。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去除Pb2+进行了深入研究, 利用各种材料制备了吸附剂, 比如Nahum A.Medellin-Castillo 等[9]研究了辣椒籽水中Cd2+和Pb2+的单次和竞争性吸附。 结果表明, 辣椒籽对Pb2+的亲和力是Cd2+的5 倍以上。 C.K.Singh 等[10]以罗望子木材为原料, 经硫酸化学活化制备低成本活性炭, 对40 mg/L 溶液的Pb2+去除率为97.95%。 李尉卿等[11]在煤矸石中添加激发剂Na2CO3并在700 ℃下煅烧, 硫酸、高压水蒸汽为活化剂, 制得改性煤矸石吸附材料, 对100 mg /L 溶液的Pb2+去除率为99.5%。Xunrong Huang 等[12]以氢氧化钠为活化剂, 采用低温焙烧法制备了氢氧化钠-粉煤灰吸附剂, 对Pb2+最大吸附容量为126.55 mg/g。

本文报道以固体废弃物-浮选尾煤为原料,采用热处理结合盐改性的方法制备浮选尾煤基吸附剂(TC-CN), 利用XRD、 FTIR、 SEM 等表征手段对其进行分析, 考察了其对溶液中Pb2+的吸附效果, 为浮选尾煤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一种有效的途径。

1 试验材料及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所选浮选尾煤取自山西省吕梁市柳湾煤矿选煤厂, 对样品(基准-收到基)进行工业分析和矿相分析, 见表1、 表2。

表1 浮选尾煤的工业分析 %

表2 浮选尾煤的矿相分析

硝酸铅(Pb(NO3)2)、 碳酸钠(Na2CO3)、 氢氧化钠、 盐酸等均为分析纯; 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

1.2 吸附剂制备流程

本文采用热处理联合盐改性制备TC-CN,其主要步骤包括预处理、 热处理、 盐改性以及水洗。 具体步骤如下:

对浮选尾煤进行研磨粉碎, 过120 目筛(孔径为0.125 mm), 取筛下物于80 ℃烘箱24 h,得到TC; 取20 g TC 置于管式炉, 设置管式炉升温速度为5 ℃/min, 到达800 ℃后保温1 h, 降温速度为5 ℃/min, 管式炉内通惰性气体N2, 得到TC-C; 取10 g TC-C 加入100 mL 的Na2CO3溶液, 加热搅拌2 h 后, 水洗至中性, 于105℃下烘干, 得到TC-CN, 干燥箱内保存。

1.3 吸附剂特性测试方法

利用Mini Flex 600 型X 射线衍射仪(日本Riaku 公司)进行物相定性分析, 测试方式为连续扫描(0.02°), 扫描速度为12 °/min, DS(SS)RS为1°、 0.3 mm, 扫 描 范 围 为5° ~85°; 利 用Thermo Fisher Nicolet iS5 FTIR 光谱仪(美国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观察表面化学基团变化, 测试波数范围为400~4000 cm-1; 利用SU8010 型扫描电镜(日本日立公司)分析尾煤改性前后与吸附Pb2+前后的表面形貌特征。

1.4 吸附试验方案

本试验采用静态吸附试验考察浮选尾煤基吸附剂对废水中Pb2+的吸附能力, 通过改变吸附剂投加量、 模拟废水初始pH、 吸附温度、 处理时间及初始浓度来研究吸附剂的吸附性能。

在试验过程中, 准确称量一定量吸附剂(1 ~6 g/L), 投加到100 mL 的Pb2+溶液(30~400 mg/L)中, 调节溶液初始pH(3 ~7), 置于数显恒温震荡器中, 设置相应温度(25 ~65 ℃)后, 以150 r/min 的震荡频率摇晃一定时间(10 ~180 min)。吸附结束后, 经抽滤取上清液, 稀释一定倍数,控制在0~0.005%之间, 于ICP-OES 分析仪中测试溶液中Pb2+的浓度, 计算吸附率、 吸附量, 每种吸附参数条件下的试验均重复进行2 次。

吸附剂对Pb2+的吸附率、 吸附量的计算方法为:

式中, A1为初始质量浓度, mg/L; A2为吸附后质量浓度, mg/L; m 为吸附剂用量, g; v为溶液体积, L。

2 结果与讨论

2.1 吸附剂的性能表征

2.1.1 XRD 分析

通过对TC、 TC-C 与TC-CN 的XRD 图谱(图1) 分 析 可 知, 高 岭石(A12O3·2SiO2·2H2O)是由SiO4四面体层和A1O2(OH)4八面体层基本单元构成的含水铝硅酸盐, (001) 和(002)晶面对应着图中12.4°和24.9°两处强峰。在800 ℃的热处理后, 高岭石的衍射峰已经完全消失, 表明高温使高岭石Si—O 四面体和Al—O八面体结构发生崩解, 转变成偏高岭石。 偏高岭石是一种无定型硅酸铝, 活性更高, 吸附性能更好[13]。 在TC-CN 与TC-C 的XRD 图谱对比中发现, 石英衍射峰强度明显增强, 无定型SiO2含量上升, 峰强度增加。 推测偏高岭石与无定型SiO2的出现共同提升了TC-CN 的吸附性能。

图1 TC、 TC-C 与TC-CN 的XRD 图谱

2.1.2 FTIR 分析

通过TC、 TC-C 与TC-CN 的FTIR 图谱(图2)可知, TC-C 中仅存微弱的羟基不对称伸缩振动谱带(3439 cm-1)、 Al—OH 键的弯曲振动谱带(932 cm-1)以及Si—O 键振动谱带(467 cm-1),表明焙烧改性使尾煤中的高岭石转变成偏高岭石[14-16], 而在进一步Na2CO3改性后, TC-CN 的FTIR 图谱中3 439 cm-1和932 cm-1的振动谱带均消失, 表明Na2CO3可以破坏TC-C 内部偏高岭石的玻璃网络结构, 释放可溶的Al2O3的同时破坏了Al—OH 键, 增加了与Pb2+形成离子键合的可能性。

图2 TC、 TC-C 与TC-CN 的FTIR 图谱

2.1.3 SEM 分析

通过对比TC、 TC-C 与TC-CN 的SEM 图像(图3)可知, 原尾煤结构较为平滑致密(图3(a)),焙烧后层状高岭石结构被破坏, 表面堆砌部分层片状的碎片(图3(b)), 进一步Na2CO3改性后,TC-CN 的颗粒均匀化和堆积作用促进了尾煤孔隙的增加, 保证了对Pb2+的高吸附能力。 TC-CN 在吸附后仍保持着碎片状的结构(图3(d))。

图3 TC、 TC-C、 TC-CN 与TC-CN 吸附Pb(Ⅱ)后的SEM 图像

2.2 吸附条件对TC-CN 吸附性能的影响

2.2.1 吸附剂投加量的影响

在影响吸附剂性能的诸多因素中, 投加量是最具影响力的因素[17]。 图4 的试验条件: 初始pH 为6、 初始浓度200 mg/L、 吸附温度25 ℃、吸附时间2 h, 变量因素: TC-CN 投加量。 由图可知, 当TC-CN 投加量在1~4 g/L 的范围内时,Pb2+的吸附率与投加量呈正相关。 这是因为越多的TC-CN 提供越多的吸附位点, 直接增大了与Pb2+碰撞的概率, 促进了吸附的进行。 当TC-CN投加量为4 g/L 时, 吸附率达到99.3%, 随着投加量继续增加, Pb2+的吸附率很快趋于100%,但此时溶液体系中存在过量的吸附剂, 单位吸附容量下降, 导致尾煤基吸附剂无法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从经济角度考虑, 兼顾高去除率以及低废渣量, 本试验选择的尾煤基吸附剂最佳投放量为4 g/L。

图4 吸附剂投加量对吸附Pb(Ⅱ)的影响

2.2.2 溶液pH 的影响

pH 影响着重金属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形态,过低会降低尾煤中碱性氧化物的活性, 过高又会使溶液中游离的重金属离子与—OH 结合析出,同时吸附剂进入不同pH 的溶液后, 表面电性、离子化强度以及吸附性能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18]。 图5 的试验条件: 吸附剂投加量4 g/L、初始浓度200 mg/L、 吸附温度25 ℃、 吸附时间2 h, 变量因素: 溶液pH。 由图可知, TC-CN 在强酸性溶液环境下, 吸附能力很低, 而在废水呈弱酸或中性时, 表现出良好吸附能力, 吸附率均在98%以上。 这是因为当pH 小于6 时, 模拟废水中存在着大量H+, 它与Pb2+之间形成竞争吸附关系, 共同抢夺尾煤基吸附剂表面有限的吸附位点[19]。 同时, 随着吸附的H+越多, 尾煤基吸附剂表面正电荷增加, 对Pb2+的静电排斥作用也越大, 进一步抑制了Pb2+的吸附[20]。 不考虑碱性溶液环境是因为生成的Cu(OH)2沉淀会干扰吸附率的计算。 因此, 本实验选择的最佳模拟废水初始pH 为6。

图5 溶液pH 对TC-CN 吸附Pb(Ⅱ)的影响

2.2.3 吸附温度的影响及吸附热力学

图6 的试验条件: 吸附剂投加量4 g/L、 初始pH 为6、 初始质量浓度200 mg/L、 吸附时间2 h, 变量因素: 吸附温度。 由图可知, 当吸附温度从25 ℃升高至45 ℃, TC-CN 对Pb2+的去除率发生小幅增长, 温度继续升高至65 ℃, 去除率发生较大幅下降。 这是因为温度的升高不仅可降低模拟废水的溶液粘度, 而且促进尾煤基吸附剂的溶胀, 加速金属离子的运动以及与尾煤基吸附剂表面活性位点的相互作用[21]。 而温度超过45 ℃后, Pb2+的热运动虽然继续增强, 但脱附行为也随之加剧, 呈现出吸附率不升反降。 考虑到升温的性价比以及成本的问题, 本试验选择的吸附温度为25 ℃。

图6 吸附温度对TC-CN 吸附Pb(Ⅱ)的影响

对25 ℃、 35 ℃、 45 ℃下吸附过程进行热力学分析, 拟合结果见图7 和表3。 从中可知,Pb2+在TC-CN 上的吉布斯自由能变(ΔG)小于零, 表明吸附过程为自发过程, 印证了化学吸附特征及熵的补偿作用[22]; 吸附焓变(ΔH)大于零表明吸附过程为吸热过程; 吸附嫡变(ΔS)大于零, 表明吸附过程为熵增, 印证了尾煤基吸附剂对Pb2+的亲和力[23]。

图7 TC-CN 吸附Pb(Ⅱ)的热力学拟合结果(25~45 ℃)

表3 TC-CN 对溶液中Pb(Ⅱ)的吸附热力学参数(25~45 ℃)

对45 ℃、 55 ℃、 65 ℃下吸附过程进行热力学分析, 拟合结果见图8 和表4。 从中可知,Pb2+在TC-CN 上的吉布斯自由能变(ΔG)小于零, 表明吸附过程为自发过程; 吸附焓变(ΔH)小于零, 表明吸附过程为放热过程; 吸附嫡变(ΔS)小于零, 表明吸附过程为熵减, 印证了尾煤基吸附剂对Pb2+的排斥力。

表4 TC-CN 对溶液中Pb(Ⅱ)的吸附热力学参数(45~65 ℃)

图8 TC-CN 吸附Pb(Ⅱ)的热力学拟合结果(45~65 ℃)

2.2.4 处理时间的影响及吸附动力学

图9 的试验条件: 吸附剂投加量4 g/L、 初始pH 为6、 初始质量浓度200 mg/L、 吸附温度25 ℃, 变量因素: 处理时间。 由图9 可知, TCCN 对Pb2+的吸附率呈先增加后稳定的趋势, 前60 min 吸附速率很快, 超过90%的Pb2+被吸附,90 min 后, 溶液中的Pb2+去除速率明显减缓直至TC-CN 吸附位点接近饱和, 在120min 时吸附效率达到99.3%。 而在120 min 后, 去除率基本不再发生变化。

图9 处理时间对吸附Pb(Ⅱ)的影响

为推测TC-CN 吸附废水中Pb2+的反应机理,对吸附反应过程进行准一级、 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的线性拟合, 结果见图10 和表5。 从中可知, R2(准二级)= 0.996 大于R2(准一级)=0.951, 且qe(准二级)= 55.07 更接近实验值49.65, 因此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更接近TCCN 对Pb2+的吸附过程, 以化学吸附为主[24]。

图10 TC-CN 吸附溶液中Pb(Ⅱ)的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拟合结果

表5 TC-CN 对溶液中Pb(Ⅱ)的吸附动力学参数

2.2.5 初始浓度的影响及吸附等温线

图11 的试验条件: 吸附剂投加量4 g/L、 初始pH 为6、 吸附温度25 ℃、 吸附时间2 h, 变量因素: 初始浓度。 由图可知, 当初始质量浓度在30~300 mg/L 的范围内时, 初始浓度越大吸附容量也越大, 最大吸附容量为65.5 mg/g。

图11 初始浓度对吸附Pb(Ⅱ)的影响

为了解模拟废水中Pb2+在尾煤基吸附剂上的分布状况[25], 进行Langmuir 和Freundlich 吸附等温线方程的线性拟合, 结果见图12 和表6。 从中可知, R2(Langmuir)= 0.998 大于R2(Freundlich)=0.576, 且qL(Langmuir)= 66.006 更接近65.5,因此Langmuir 吸附模型更接近TC-CN 对Pb2+的吸附过程, 为单分子层吸附[26]。

表6 TC-CN 对溶液中Pb(Ⅱ)的吸附等温线参数

图12 TC-CN 吸附溶液中Pb(Ⅱ)的Langmuir 和Freundlich 等温线拟合结果

3 结 论

(1) 以尾煤为原料, 利用高温焙烧联合Na2CO3改性制备了TC-CN, 结合表征结果发现,TC-CN 的颗粒均匀化和堆积作用促进了孔隙的增加, 保证了吸附剂对Pb2+的高吸附能力。

(2)实验制备的TC-CN 改性方法简单、 无毒无害, 适用于弱酸性、 中性的废水, 适当提高吸附温度效果更好。 常温25 ℃下TC-CN 的最佳试验条件: 投加量4 g/L、 废水初始pH 为6、 处理时间120 min, 对200 mg/L Pb2+的吸附率为99.3%, 最大吸附容量为65.5 mg/g。

(3)从吸附热力学、 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的拟合分析中发现, TC-CN 对Pb2+的吸附过程为自发的吸热过程, 以化学吸附为主的单分子层吸附。

猜你喜欢

吸附剂去除率改性
Pd改性多活性位点催化剂NH3-SCR脱硝反应机理研究
铜基改性吸附剂对磷化氢的吸附去除研究
混凝沉淀处理生活污水的实验研究
阻燃改性麦秸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抗裂性能研究
复掺外加剂对硫氧镁水泥性能改性研究
净水污泥柠檬酸钠改性焙烧制备陶粒吸附剂及其对废水中氨氮吸附性能的研究
电絮凝法去除中水中的氨氮和总磷及机理探讨
纳米CaCO_3的表面改性及其在PVC中的应用浅析
ZIF—8派生含氮多孔碳作为吸附剂固相萃取茶叶样品中6种痕量金属离子
氨基双四唑型金属螯合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对蛋白质的吸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