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情绪ABC 理论” 成为情绪的主人
2022-07-29潘思思
□ 潘思思
蔡军摄
情绪ABC 理论
情绪ABC 理论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 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 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 的直接原因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 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如下图所示:
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
有些孩子受挫时会大哭大闹,短暂或长时间处于消极状态。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能直接干预,而要先进行情绪辅导。教师要倾听、接受孩子的情绪,告诉孩子,出现这些情绪完全是正常的,他就能冷静下来,开始思考了。
语文课上,我开展知识竞答活动,小王接连两次回答错误,他愤怒地用手击打自己的头,并且将桌子上的白纸揉成团。当我再次鼓励他挑战时,他拒绝参加。其他孩子答对时,他在一旁竖小拇指。
我按照下面6 个步骤处理这次事件,小王不但冷静下来,还学会理性应对失败的方法。
第一步:及时制止伤害行为。我引导小王深呼吸、放松,等待他慢慢冷静下来。
第二步:认同情绪,教师要传递给学生“准许自己失败”的信念。我对小王说:“答错了不要紧,老师都有答不出来的时候呢。”
第三步:引导当事人关注他人的感受。我对小王说:“老师理解你,因为接连答错,你很懊恼,很生气,但是,其他同学看到你竖小拇指会难过。我们来听听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
第四步:引导学生回忆,体察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第五步:让学生写下想法。我对全班同学说:“当我们面对小失败时该怎么办?写下你的解决办法吧。”
第六步:师生共同商讨,确定措施。我让学生分析各种措施的利弊,确定哪些保留,哪些删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尽量用“你觉得……怎么样?”这种句式,确保学生的主体性。
改变不合理信念
根据情绪ABC 理论,只有先改变学生的不合理信念,他们才能调整心态,思考应对挫折的方法。下面分享两个改变不合理信念的方法。
1. 归因训练
归因训练指经过一定的训练,让人掌握归因技能,纠正原来的归因偏差,改变原来的归因风格,形成一种积极的归因倾向。一些学生把失败归因于能力不足,产生“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改变”的消极情绪,教师有必要使他们学会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于努力不足,从失望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努力这一内部因素是可以控制的。因此,只要相信努力将带来成功,那么学生就会在行动中坚持不懈地努力。归因训练的基本步骤如下:
第一步:通过观察、谈话或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
第二步:让学生进行某种活动,并取得成败体验,比如单元考试、课堂回答问题等。
第三步:让学生对自己的成败进行归因。可以让学生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态中选择其成败的原因。
第四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当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时,教师要给予积极强化。若学生将成败归因于不可控因素,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归因指导,告诉学生成功是努力的结果,而失败则是努力不够。
2. 记录自信日志
记录自信日志可以逐步改变学生的负面思维,渐渐形成积极的思维。下面是自信日志的具体实施步骤。
第一步:每天写下2~3 件让你感到快乐或满足的事情。
第二步:每个月末重温自信日志,选出本月自己最自信的3~4天,把它们写在那个月的开头。
第三步:对3 个月来的自信事件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学习、兴趣、品质、态度、交际等。通过分类看看让自己产生自信的事件主要是什么类型,从而更好地从这类事件中获得自我效能感。
三年级下学期,班上有一名转学生,叫小纪,他比较内向,经常一个人默默坐在座位上。我从家长那里了解到,孩子在原来的学校就不爱跟同学交流。我又观察了一个月,情况依旧如此。
我考虑到这类孩子的自卑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一味地讲道理让他自信,效果不明显。他要自己去发现学习、生活中的乐趣,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慢慢地改变心态。我让小纪准备一个本子,手把手地教他写自信日志。
经过他的同意之后,我看了他某一天的日志,里面写道:1.今天上课,我勇敢地举了一次手,虽然老师没叫我,但是我很开心。2.我今天帮同学擦黑板了,同学笑着对我说谢谢。3.今天我克制自己,只看了半个小时的电视。从自信日志中可以看出,小纪变得快乐了。
记录自信日志能够增强孩子对生活的控制感,当一个孩子对生活的控制感逐渐上升,他控制情绪的能力也会相应提升,进而能够从容面对失败带来的消极情绪。
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我现在的情绪是怎样的?这种情绪背后可能隐藏着什么需要?哪些行动可以满足我的需要,调整我的情绪?当孩子熟悉这样的处理思路,他们就可以成为情绪的主人,坦然面对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