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宠物到植物,年轻人总得养点什么

2022-07-28黎文婕

电脑报 2022年28期
关键词:绿植博主园艺

黎文婕

“姐妹们,我的苹果芋焦边了,还有救吗?”

自从24岁的谭小未迷上了在阳台种绿植,她每天最多的对话都发生在一个名为“拯救小森林”的群里,而最常聊到的话题,也是谁家的芍药开花了,谁家的叶子焦边了。这个群里既有坐拥阳台森林的绿植大户,也有刚入门的新手小白,“一家有难众人帮,一家开花众人赏”是群里的宗旨。

除了这個群,谭小未还常常在社交媒体观赏网友们的绿植,学习一些种植经验,偶尔也回复一些自己的经验。从最初只能养活一两盆绿萝和多肉,到阳台上的绿植架几乎要被摆满,时下在ins或小红书上当红的绿植大多被谭小未“收入囊中”。

“我比较偏爱平价易养活的绿植,像什么竹芋、龟背竹和吊兰一类的。每天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先去看看它们状态好不好,有没有顺利发新芽或者有没有开背。”谭小未告诉电脑报,大学毕业后,她本来也想跟风养猫养狗,“但租房的话养宠物很受限制,而且也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时间来照顾,所以只能作罢。后来我看到好多人开始养花养绿植,感觉可以试一试。”

在谭小未看来,养绿植的心境和养宠物有相似之处,“因为同样需要你付出和潜心照料,也需要你去学习一些知识,也会有同好圈子,大家分享养植物的经验和快乐。”有时候,谭小未也会觉得这些植物虽然无法和自己互动,却也提供一种“陪伴感”和治愈,“平时工作压力很大,常常需要赶DDL,但花花草草有自己的生长节奏,有时候一回家看见一小颗新芽就会感到很开心。”

而打开豆瓣,也有诸多跟绿植相关的小组,其中“迷恋植物的人”小组内有超过31万成员,“种花种草”小组内则有近20万成员,而在“请来参观我的房间”小组里,也有不少帖子表示,“绿植真的是软装救星”“绿植进场,不得不说有了绿植家里的感觉就是不一样”……

“之前对绿植没有太大的感觉,结果真香!”一名小组成员在豆瓣上发帖称,“我现在天天看着它们都跟看自己儿子似的,恨不得抱着睡觉。”

各种平台上对绿植的讨论度都很高

网友“佛系植物爱好者”的分享

除了这种社交平台上的同好圈子,谭小未也关注了一大批绿植博主,“就像之前涌现出了很多宠物博主一样,现在也有挺多绿植博主的,既有带货的,也有科普类的或者好物分享类的。我一般看科普类的和测评类的多一些。”

电脑报发现,绿植的确正在成为新的流量密码,且有不少博主盯上了这一新生赛道。在小红书上,关于平价绿植的分享不乏点赞量上万的。在小红书上“不定时分享家庭养花经验”的博主“林下月光”目前的粉丝达7.4万,获赞与收藏超40万;“已有280+篇养护分享”的博主“邹邹的居家园艺生活”目前粉丝近8万;此外还有“爱种草的福子”“阳光Dang楠瓜先生”等一大批绿植博主。

“其实还有不少家居博主转型做绿植博主,当然也有一些品牌和商家借此机会开了账号引流。”沙沙在2021年末搬进了购置的新房,在彼时关注了不少家居博主,也正是因此入了绿植的“坑”,“因为很多家居博主会告诉你绿植是最好的软装,就跟着入手了不少。”

“最开始以为买回家浇浇水就行了,后来才发现养一株植物要费尽心思,也要掏空钱包。尽管我买的都是平价绿植,价格大多在10~40元一盆,但一旦入坑就是一盆接一盆地买,博主们新入手了什么,我就也想搬回家。”而绿植本身花的钱只是一部分,谭小未说,“你还需要购置工具和肥料,包括植物灯、养育箱和灭虫药之类的,目前家里一共20多盆绿植,总共花费大概一两千元。”

国外的植物拍卖同样激烈,海外社交平台上有许多拍卖群,每周定时举行拍卖活动。

电脑报在社交平台上搜索发现,有网友表示,“三年前听说橙柄锦,价格还在6000元一株,现在橙子的价格一度单叶破万,去年的价格甚至飙升到了一叶两万,今年稍微下降了一些,回落到了一万左右。”

想退坑的“植物人”

透过以上种种缩影,不难窥见居家园艺正成为一门好生意。

数据则更为直观——据公开数据,2022年1—4月,园艺用品的销量同比增长165%,园艺类书籍销量同比增长65%,园艺工具、肥料分别同比增长360%、310%。业内人士和各方信息都显示,未来几年中国园艺消费市场仍将处于一个快速上升通道。

当然,这离不开一个大的背景:无论是欧美还是中国,这股绿植热潮都与疫情有一定的关系,普渡大学的消费学教授Eugene Chan曾公开表示,很多植物爱好者都有囤积问题,购买植物是他们应对压力的方式,“这其实是一种购物疗法。疫情让人们渴望心理安慰,所以更有可能买新东西。”

尽管这股潮流在短时间内似乎热度不减,但也有不少“植物人”开始退坑。

在豆瓣小组上,就有网友表示,“室内绿植有点想出坑了,买太多了,照顾不过来,虫子满屋,土弄一地,半死不活的杆杆还要急救。浇水换盆,水浇不好死给你看。徒增焦虑,不再享受。花了很多钱,越买越多,不想再花钱了,玩够了,心累了。尤其玩热植,更难伺候……种菜还能吃,给我省钱,露天好养,冬天挂掉不用管,室内绿植就要一直伺候。”

社交平台上也有网友同样感到焦虑,“随着植物们越长越大,占地面积也越来越多,又放不下了,又挡住光了,各种问题随之而来,我也越来越焦虑……”除此之外,也有不少网友发布“退坑”笔记,而在二手平台,不少出绿植的商品详情也提到“退坑了,转手”。

在沙沙看来,“绿植退坑其实相较于宠物这些要容易一些,虽然自己养大的花花草草肯定也会有感情,但是不管是转手卖出还是赠予,都会更方便一些。所以其实这个圈子内流动性也挺大的。”

而谭小未在短时间内还没考虑过“退坑”,但也变得更理性了,“相较于最沉迷绿植的那段时间,现在购买频率明显降低了,因为一旦过于沉迷,肯定会因为陷入消费主义而感到焦虑,很多时候看直播冲动入手的绿植其实并没有很喜欢。时间一长,就有些背离初心,现在慢慢冷静了,不盲目跟风网红绿植,也不崇拜贵货,单纯享受一花一草带给我的治愈就好。”

所以,当越来越多跟风入坑的年轻人选择“退坑”,或者像谭小未一样慢慢冷静,居家园艺的热度或许也会慢慢走低。

不过,即便这门生意不是常青,身处钢筋水泥中的年轻人们对“小森林”的向往,却可能会一直持续。

(文中谭小未和沙沙为化名)

猜你喜欢

绿植博主园艺
跟着零食博主买拼多多小吃
如果孩子想当美妆博主
把“春天”带回家
欢迎订阅2022年《北方园艺》
时尚博主谢慕梓:分享身边的美
园艺系
园艺
老头子
我和园艺村的约会
绿化设计在SPA会所设计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