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专业TPRI智慧融合实训就业基地建设研究
2022-07-28佟晓光
胡 雪 佟晓光
长春建筑学院健康产业学院 吉林长春 130607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全民健康意识普遍得以提升,我国健康产业与学科管理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于2013年正式颁布实施,意见明确指出我国将大力支持并开设与“健康+”相关专业。据笔者调查,教育部于2016年起先后批准86所本科院校开设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每年招收本科专业学生约5000人。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指出国家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发展全方位、全口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业,因此,创新培养高素质、宽就业口径、广博专精的健康管理复合型人才意义重大,而作为承担健康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主要任务的高校,更应该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拓宽人才就业创业路径,探索人才培养+实习+就业新模式。
一、健康管理人才培养与就业现状
与传统的管理学或临床医学专业不同,健康管理是将多专业进行融合与创新,其学科领域覆盖面广、涉及领域广泛,所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应加强学生技能操作、医患共同、服务意识等能力的培养。如将人工智能+医疗、虚拟仿真实训技术应用于本专业的技能实训或实习中,可以非常好地分担部分的社会职业培训工作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同时也可以与企业形成产学研就业于一体的平台。作为以“健康中国2030”为背景的特设专业,结合国家政策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不同于一些传统的老牌医学或管理学专业,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是将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相融合,其对应的产业是一个新型的产业链,是诸多行业与多产业的融合,其中包含了康养旅游、健康智能产品研发、健康商业保险、健康教育传播、健康金融行业等,这些行业有着共同之处,即融合了具有健康属性的产品,发展出了诸多协同产业,对人才需求的规模和数量也相当巨大;新兴产业的诞生不仅需要政策的支持与民众的认可,更需要人才对产业发展进行推进,此类人才绝非我们以往所说的“专才”,健康产业融合背景下我们更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可以利用自己所学知识或工作实践经验,将本学科内容与其他学科交叉,或是在其他学科领域中,能够运用本学科知识;也可以是在新型移动智能医疗产品的研发过程中,不断涌现新想法、新思路,逐渐适应民众生活方式需求的转变。虽然健康管理专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已逐步形成体系,但很多高校专业设置目标仍局限于传统的管理学或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领域,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未做到与时俱进,也没有将人才培养与“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相结合。此种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导致符合市场需求与产业标准的人才空缺,另一方面则无形之中增加了医疗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的压力与医患矛盾。如何打造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创建技术技能平台、开展职业技能、人才就业服务,从而真正支撑第三产业——健康服务业发展已成为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的主要方向。
目前国内健康产业人才十分短缺,很多健康管理企业的工作人员为临床医学、中医学、药学、管理学专业毕业生,专门从事健康管理的专业人才可谓是凤毛麟角,对于人才的需求仅靠企业自身培养是很难解决的,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摇篮,高校须及时更新、准确把握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与能力,以此为导向,开设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理论课程、实践课程体系,过程中可以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学校与职业技能培训结构合作,提高人才培养层次和速度。构建综合型的人才培养体系,改变健康管理专业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足之处,充分利用多元化教育的优势,建立具有市场化基础的培训基地,使企业与高校之间的联系更加灵活,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真正实现教育资源的市场化,形成可落地、可迭代、可持续的整体解决方案,充分满足教学、实践、培训、科研、社会服务的全方位需要。
二、国内健康管理服务业与相关学科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截止到2021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4.4%。目前,健康管理对于我国部分地区来说还是一个新事物,健康管理机构已有约200家,虽然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但这些机构主要集中在我国华东及沿海省份,就全国范围而言,健康管理在我国仍处于起步爬坡阶段,总结以往经验,不难发现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众认知度和接受度不高
健康管理在我国部分地区还是一个较为陌生的概念,服务对象并没有大众化、普及化,因此,国内很多健康管理机构的服务对象主要集中在经济高收入群体,民众对每年定期体检较为认可,但对健康的认识还停留在躯体疾病的治疗和自我养生保健上。对于体检后所开展的健康管理却非常茫然,公众的认知度还不高,直接健康管理的相关理念,比如需为预防疾病的发生而预先付费等。目前还不能被接受,健康管理工作也无法普及并顺利开展。
(二)健康管理的运作机制不成熟
民众对于体检后的身体问题更倾向于求助传统的医疗诊治机构,而专业的健康管理机构、基层疾控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商业医疗保险机构所提供的健康管理服务却无人问津,可以说目前我国民众在观念上对相关各方还未接受。同时医疗信息未充分融通,资源无法共享,也是导致健康服务无法普及的主要原因。
(三)健康管理公司发展模式还有待深入探索
健康管理是在20世纪80年代自美国开始,随后英国、德国、法国和日本等国家也纷纷效仿和实施。美国的健康管理以健康保险为发端,主要是为缓解国民医疗费用的持续增长等,美国政府逐步将健康管理思想纳入国家医疗保健计划。而日本,近些年也由于其社会老龄化速度加快、慢性病年轻化增多的趋势,以疾病治疗为中心的传统医疗模式已无法满足日本民众的就医需要。因此,健康管理的概念被提出并重视起来,同时健康管理的专业教育也蓬勃发展起来,人才培养目标是在医疗和社会福祉领域工作中的专业人才。而德国的健康管理方式与美国和日本相比,又不尽相同,德国的健康管理主要服务模式是将其医疗保险体系紧密结合,通过立法把疾病管理纳入法定医疗保险体系范畴,并且随即启动了慢性病的护理管理与护理保险方案,以病人为中心,考虑慢性病危险因素和个人不良行为方式,对全人群、全生命周期进行健康管理,其目的是为了使更多的人获得更多、更优质的健康服务。目前,我国健康管理公司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成为经营实体;一是作为资源共享平台,是否还有更好的发展模式,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四)健康产业发展的人才缺乏问题
从培养目标看,不少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过于笼统,一是未能将本校优势与健康管理相融合,凸显其特色与创新;二是从培养模式看,人才培养方向与市场对人才需要有所偏差,重临床与管理,忽视了学生基层医疗与管理能力的培养。具体可表现为:(1)专业定位模糊,与现有的卫生事业管理、公共卫生、预防医学等专业区分不明显,导致人才培养缺乏特色;(2)理论与实践教学过程单一、教学方法滞后,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重视不够;(3)课程开设体系有所偏差,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实践实训课程开课门类和学时数偏低,实训室建设滞后;(4)从职业发展与规划来看,目前的健康管理师职业资格准入门门槛较低,职业规划与行业发展脱节。
三、以就业需求为导向的实训基地建设
针对人才培养模式由“纵向深入型”转为“横向复合型”,课程的设置也需做出相应调整。基于此将健康管理与信息网络、大数据、虚拟仿真、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构建健康管理“TPRI智慧融合实训中心”,即专业教学(T)、实务实践(P)、学术研究(R)、创新创业(I)等方面进行智慧融合、落地实践和应用,推动健康管理专业建设与健康产业发展相适应。在校企协同育人的基础上,拓展智慧融合实训中心的社会服务功能,如在健康管理师技能培训与考核中提供资源,从而提升“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一)健康管理“TPRI智慧融合就业实训中心”优势
采用最新的虚拟现实技术,立足于母婴健康管理、慢性病人群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健康教育与促进、心理治疗模拟等专业实训项目需要,以健康信息采集、健康风险监测、健康诊断与评估为主线,规划实训体系和流程,有效打破课程壁垒,解决了现有专业课程之间相互割裂、互不关联的问题,形成了全新的一体化教学系统。真正实现“平台统一、案例贯穿、课程连通、知识融合”,具有技术领先、特色鲜明、使用方便、效果突出的优势。
(二)人才培养与职业就业技能培训优势
职业化导向的健康管理教学与实践,需要健康管理实训室在承担教学场所功能之外,成为研究平台,通过收集记录实训教学数据,分析研究教学行为过程,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三)实训成本优势
传统的实习实训就业基地建设主要为“校内实训+校外实习+就业”三步走模式,学校需要有足够充足的场地去建设实训室,而健康管理就业主要技能之一就是帮助服务对象进行健康监测与健康风险评估,依据服务对象情况,做出相应方案;在身体检测过程中需要用到很多大型体检仪器,目前国内外健康检测仪器更新换代飞速,如果仅仅单纯利用实体仪器检测首先会增加每年专业建设成本,国内的很多高校目前尚无法实现,同时淘汰的旧机器又没有办法进行回收利用,导致很多高校都是应用陈旧的仪器进行实训技能教学与演练,无法满足学生就业及能力培养的要求。利用虚拟仿真软件完成实训,能将面积有限的实训场地最大化、最合理利用;同时也降低了实训管理的复杂度,减少了管理成本。虚拟仿真软件集“教、练、考”于一体,不仅能模拟真实的健康管理环境、人机对话,且实训不受时间、地点、规模限制,可随时、随地、反复进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实训机会,从而可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下,实现规模化实训教学。
结语
以目前国内外对健康管理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与就业需要,开展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就业基地建设,建设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TPRI融合实训平台,力争在市场需求导向、校企政合作、产教职业技能融合、学生就业创业等多个方向上进行探索和突破。建成后的实训中心在社会服务性、专业导向性、产业引领性等方面极具参考价值。产教融合是国家战略的一项长期工程,随着产教融合快速发展的大趋势、大背景下,以“健康管理、公共卫生服务”为业务航向,以“技术、资金、服务”为基础,加大对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的投入,拓宽学生就业创业渠道,实现(线上、线下)+(校内、校外)互联互通的应用场景,让“科技创新”深度融入、融合到产教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体系之中,形成可持续的“政、产、学、研、用、投、创、管”生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