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教学中融合哲学原理的路径探索
——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为例

2022-07-28

地理教学 2022年12期
关键词:伊犁河谷思政学科

龚 琳

(无锡市第一中学, 江苏 无锡 21403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大战略举措,各类课程应与思政课程形成协同效应,形成全课程育人格局。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思政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所在。地理学科跨越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两大领域,具有综合性、交叉性的特点,便于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相互融合。[1]本文以人教版2020年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中的“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为例,探索在地理教学中融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路径,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地理教学中融合哲学原理的价值意蕴

1.完善认知体系,树立跨学科大概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理论,属于学科大概念体系中最高层次的跨学科大概念。[2]因此哲学原理能够向下兼容学科大概念、单元大概念和课时大概念等不同层次的学科概念,普适性、整合性和迁移性强。以哲学原理为核心,能够有效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结构化呈现相关课程内容,建构完整的学科认知体系,从而解决知识破碎化、教学浅层化等问题。

2.进行深度学习,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追求真理过程中凝练的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联系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实事求是的态度、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哲学原理,有利于引导学生总结学习经验,正确看待、理性分析、全面认识地理问题,培养科学的思维和严谨的态度,提升学习深度。融合哲学原理能够使地理认知过程从平面走向立体,使地理教学过程从机械的传授知识走向培育核心素养。

3.推进课程思政,弘扬时代精神品格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奠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影响着学生的终身发展。把哲学原理中正确的价值判断与地理教学相结合,能够引导学生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塑造优秀品格,弘扬时代精神。[3]这种全程全方位协同育人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育人合力,全面推进课程思政。

二、地理教学中融合哲学原理的路径探索

地理教学中融合哲学原理的路径,可以从顶层引领、思维深化、观念培养、行为塑造四个维度入手,挖掘地理内容的思想性、突出地理问题的学理性、感悟地理观念的价值性、激发地理实践的能动性,从而使地理教学具备“求知”“立德”“践行”等多种育人功能(见图1)。

图1 地理教学中哲学原理的融合路径

1.顶层引领,挖掘地理内容的思想性

顶层引领是指在开展地理教学前,梳理地理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内容,挖掘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相关的哲学原理,发挥哲学的理论先导作用,为构建地理教学目标体系提供思想引领和理论支撑。本文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课程标准内容要求“1.9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的要求,梳理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的教学内容和相关的哲学原理(见表1)。

表1 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相关的哲学原理

2.思维深化,突出地理问题的学理性

思维深化是指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将问题导向和哲学的批判性思维相结合,设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问题链。不同于传统教学的死记硬背,思维深化是通过诘问和辩难等方法,深入研究有疑惑的问题,引导地理思维纵深化发展。这种剖析问题的方式,不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而是掌握一种思维方法,通过学习迁移带动一类地理问题的解决,使问题越析越透、真理越辨越明。例如,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教学中,以“塞外江南”伊犁河谷为例,结合“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的哲学原理,设计关于“某种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的问题链,进行思维建模。

材料一:地质历史时期伊犁河谷北、东、南三面地壳抬升成山,形成了向西开口的喇叭状河谷。伊犁河谷自然条件优越,天然草场广阔,被誉为“西域湿岛”和“塞外江南”。

材料二:伊犁河谷地形图、伊犁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伊犁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伊犁年降水量分布图(图略)。

【问题链设计】

①伊犁河谷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请用一个词语形容西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②伊犁河谷和西北其他地区一样干旱吗?伊犁河谷实际的气候特征如何?

③是什么因素的演化导致了伊犁河谷气候特征的演化?

④分析地形的演化对气候和其他自然要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从而使伊犁河谷成为“西域湿岛”和“塞外江南”?

【思维建模】

①结合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可知其主要的气候特征为干旱。

②阅读伊犁一月和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伊犁年降水量分布图,将伊犁河谷的气候特征概括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降水量较多。

③阅读地质历史资料,归纳出地形的演化导致了伊犁河谷气候特征的演化。

④阅读伊犁河谷地形图,分析地形对气候要素的影响,并推测地形对其他自然要素的影响,总结伊犁河谷成为“西域湿岛”和“塞外江南”的原因。

⑤整理思路,推理伊犁河谷从初始状态到当前状态的演化过程,完成思维建模(见图2)。

图2 基于哲学原理的“伊犁河谷的演化”思维建模

3.内化于心,感悟地理观念的价值性

内化于心是指不能简单地传递地理价值观念,而要以理服人,从哲学理论的角度解释为什么要树立这样的地理观念,用真理的强大力量感染学生。根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哲学原理,价值判断要考虑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应树立人地协调观,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在谋求发展时,不仅要考虑当代人的生存权益,也要兼顾子孙后代的生存权益;不仅要考虑社会经济效益,也要兼顾生态效益。同时,价值判断对行为具有导向作用,树立人地协调观能够规范人类活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例如,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教学中,通过观点争锋的活动,引导学生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渗透人地协调观。

材料三:伊犁河谷是新疆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伊犁河径流量大、水能资源丰富,流域内水能资源占了新疆可开发水能资源的五分之一。2012年以后伊犁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先后叫停了三十多个水电项目,其余项目进行严格环保评审。

【观点争锋】

观点一:水能资源开发会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应该禁止一切水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子孙后代留下足够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观点二:人们不能因噎废食,经济社会发展首先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至于以后的问题以后再说。

你认同哪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结合可持续发展理念,谈谈你的认识。

4.外显于行,激发地理实践的能动性

外显于行是指树立正确价值观后,要通过哲学原理激励学生付诸行动。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进行合理的人类活动,从而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例如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措施。

材料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要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依靠科技创新,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

【知行合一】

人类应当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请你建言献策,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具体措施。

三、结语

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融入地理教学,是积极完善学科认知体系、深度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扎实推进课程思政的重要途径。高中地理教师可以通过顶层引领、思维深化、观念培养、行为塑造等方式,在地理教学中融合哲学原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地理课堂焕发哲学之光。

猜你喜欢

伊犁河谷思政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超学科”来啦
伊犁河谷不同时期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映像畜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