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氯喹对骨髓单核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2022-07-28林立营张文史要鹏姜梅荣张冬燕

山东医药 2022年20期
关键词:溶酶体氯喹骨细胞

林立营,张文 ,史要鹏,姜梅荣,张冬燕

1聊城市人民医院口腔科聊城市人民医院精准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山东聊城 252000;2聊城市东昌府区中医院口腔科

破骨细胞是骨吸收的功能细胞,在病理状态下(如颌骨肿瘤、囊肿和牙周炎等),破骨细胞分化增强或功能亢进,引起骨量失衡,导致骨质疏松[1]。因此,研究破骨细胞的分化和功能对于骨吸收性疾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破骨细胞由髓系单核细胞分化而来,在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因子配体(RANKL)的作用下,破骨前体细胞内质网表面的IP3受体(IP3R)被激活,诱发内质网钙外流,导致细胞质中的T细胞活化核因子1(NFATc1)去磷酸化并转入细胞核内,启动破骨细胞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2-3]。溶酶体是破骨细胞中含量较多的细胞器,可以为骨吸收提供必需的酶及酸[4-5]。位于溶酶体膜上的空泡型质子泵(V-ATPase)包括V0和V1两个结构域,其中V0的a亚基是氢离子转运通道,a亚基包括a1~a4四个蛋白异构体[6]。我们前期研究发现,敲低小鼠骨髓单核细胞(BMMs)中a3亚基编码的T细胞免疫调节因子1(TCIRG1)表达,可通过抑制IP3R2表达导致NFATc1入核障碍,抑制大体积破骨细胞的分化[7]。氯喹能降低溶酶体的酸度[8],也能抑制破骨细胞分化[9]。2020年4月—2022年4月,本研究观察了氯喹对BMMs向破骨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并基于TCIRG1调控探讨相关机制,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实验材料 雄性C57BL/6小鼠20只,鼠龄4~6周,体质量约30 g,由北京唯尚立拓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和RANKL购于美国R&D公司;PDMPO购于美国AAT Bioquest公司;TCIRG1抗体购自Abcam公司;NFATc1、IP3R2抗体购自Santa Cruz公司;DAB购于美国Cell Signaling公司;腺病毒购于上海吉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淋巴细胞分离液、氯喹、TRAP染色试剂盒购自美国Sigma公司;反转录试剂盒购于日本Takara公司。流式细胞仪,化学发光成像系统,倒置相差显微镜,电泳仪,转印槽,电泳槽。

1.2 BMMs的获取及分组 小鼠在麻醉下颈部脱臼处死,无菌分离肱骨和股骨。剪去小鼠长骨的干骺端,用预温的培养液(α-MEM+10%FBS+2%青链霉素+25 ng/mL M-CSF)冲出骨髓,吹打混匀后置入细胞培养箱中培养24 h。吸取未贴壁的细胞至离心管,缓慢加入到等体积淋巴细胞分离液上方,室温下以2 000 r/min离心30 min,吸取中间白膜层细胞即为小鼠BMMs。细胞经过无菌PBS清洗离心2遍后,于含25 ng/mL M-CSF、5 ng/mL RANKL的α-MEM中培养。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氯喹1组、氯喹2组,随诱导液分别加入0、5、10µmol/L的氯喹。

1.3 BMMs向破骨细胞分化情况观察

1.3.1 破骨细胞分化情况观察 采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3组细胞在诱导96 h后停止培养,PBS冲洗,用4%多聚甲醛于室温下固定20 min。之后根据试剂盒说明配制染液,37℃避光孵育30 min,镜下随检。出现紫红色染色为TRAP阳性细胞,即破骨细胞。

1.3.2 破骨细胞分化相关基因检测 将小鼠BMMs接种于6孔板中,分组及给药操作同“1.2”,加入RANKL、M-CSF诱导48 h。用TRIzol提取细胞总RNA。根据反转录试剂盒说明,分别将3组细胞总RNA反转录为cDNA,采用RT-PCR法检测破骨细胞分化相关基因 TCIRG1、NFATc1、Dc-stamp、MMP9、Oscar、IP3R1、IP3R2、IP3R3 mRNA。目的基因引物序列见表1,以GAPDH作为内参,实验重复至少3次。

表1 TCIRG1、NFATc1、Dc-stamp、MMP9、Oscar、IP3R1、IP3R2、IP3R3、GAPDH基因引物序列

1.4 细胞中 TCIRG1、NFATc1、IP3R2蛋白检测 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TCIRG1、NFATc1、IP3R2蛋白。将小鼠BMMs接种于6孔板中,分组及给药操作同“1.2”,加入RANKL、M-CSF诱导48 h;每孔加入80µL含有1%PMSF的RIPA裂解液冰上裂解细胞30 min后收集细胞,低温12 000 r/min离心15 min,上清即为总蛋白;高温变性总蛋白并用SDS-PAGE凝胶电泳分离蛋白;将蛋白转印到PVDF膜上,封闭蛋白1 h,添加TCIRG1、NFATc1、IP3R2抗体4℃孵育过夜;复温后的PVDF膜用TBS-T冲洗3遍,添加二抗常温孵育1 h,TBS-T冲洗3次;置于化学发光成像系统内拍照分析。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NFATc1蛋白。将小鼠BMMs以1×105/孔接种于24孔板中,分组及给药方法参照“1.2”,用RANKL、M-CSF诱导三组细胞96 h后终止培养;洗弃培养液,4%多聚甲醛固定20 min后以0.5%Triton X-100通透样本5 min;用3%山羊血清封闭1 h后滴加NFATc1抗体(1:200)封闭过夜,PBS冲洗3遍,加二抗常温孵育1 h;用DAB进行染色,显微镜下观察NFATc1蛋白表达情况及其在细胞中的定位。

1.5 细胞溶酶体酸化相关指标检测 将小鼠BMMs接种于6孔板中,分组及给药操作同“1.2”,加入RANKL、M-CSF诱导48 h;弃培养液,加入含有3µmol/L PDMPO的新培养液在37℃培养箱继续培养30 min。PDMPO特异性聚集在溶酶体中,可被405 nm紫光激发,并且随着pH增高,发射光越短。孵育完成后收集、清洗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激发光405 nm,发射光421 nm)和BV510通道(激发光405 nm,发射光510 nm)检测溶酶体酸化情况,用FlowJo7.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RT-PCR法检测ATP6 V0d2、ATP6 V1c1mRNA。细胞分组、给药操作见“1.3.2”。引物序列见表2。

表2 ATP6 V0d2、ATP6 V1c1、GAPDH基因引物序列

1.6 氯喹对TCIRG1过表达BMMs向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观察 将小鼠BMMs以1×105/孔接种于6孔板中,24 h后细胞进入对数生长期,以MOI=30的滴度在不同孔中分别加入含有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过表达TCIRG1的腺病毒和空病毒,并将细胞置于5% CO2细胞培养箱中继续转染。10 h后终止转染,更换培养基继续培养,观察GFP表达,评估转染效率。将BMMs分为A、B、C、D组。A组转染过表达TCIRG1的腺病毒并以10µmol/L氯喹刺激;B组转染空病毒并以10µmol/L氯喹刺激;C组不转染,给予10µmol/L氯喹;D组为空白组,不转染也不添加氯喹。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Prism5.0统计软件。采用Shapiro-Wilk检验验证正态分布性,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多组间比较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应用Bonferroni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BMMs向破骨细胞分化指标比较 氯喹1组、氯喹2组、对照组均可见TRAP染色阳性细胞,氯喹2组TRAP阳性细胞体积小于氯喹1组。见图1。细胞分化48 h后,氯喹1组和氯喹2组细胞中NFATc1、Oscar、IP3R1、IP3R2、IP3R3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氯喹2组Dc-stamp、MMP9 mRNA表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氯喹1组、氯喹2组细胞中TCIRG1、NFATc1、IP3R2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氯喹2组TCIRG1、NFATc1、IP3R2蛋白表达低于氯喹1组(P均<0.05)。见表4。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氯喹2组细胞核中NFATc1表达减少。见图2。

图1 分化诱导96 h后三组TRAP染色阳性细胞情况

表3 分化诱导48 h后三组细胞NFATc1、Dc-stamp、Oscar、MMP9、IP3R1、IP3R2、IP3R3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s)

表3 分化诱导48 h后三组细胞NFATc1、Dc-stamp、Oscar、MMP9、IP3R1、IP3R2、IP3R3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氯喹1组氯喹2组对照组NFATc1 mRNA 0.296±0.020*0.107±0.012*1.000±0.000 Dc-stamp mRNA 0.854±0.039 0.689±0.044*1.000±0.000 Oscar mRNA 0.634±0.053*0.119±0.016*1.000±0.000 MMP9 mRNA 0.770±0.022 0.188±0.019*1.000±0.000 IP3R1 mRNA 0.364±0.024*0.248±0.010*1.000±0.000 IP3R2 mRNA 0.413±0.017*0.334±0.022*1.000±0.000 IP3R3 mRNA 0.465±0.048*0.264±0.016*1.000±0.000

表4 各组细胞中NFATc1、TCIRG1、IP3R2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s)

表4 各组细胞中NFATc1、TCIRG1、IP3R2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氯喹1组相比,#P<0.05。

组别氯喹1组氯喹2组对照组IP3R2 0.849±0.113*0.548±0.098*#1.343±0.255 NFATc1 1.204±0.147*0.455±0.082*#2.649±0.159 TCIRG1 1.032±0.166*0.517±0.098*#2.029±0.071

图2 各组细胞NFATc1蛋白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染色)

2.2 各组细胞溶酶体酸化相关指标比较 对照组、氯喹1组、氯喹2组细胞主群的荧光信号逐渐倾向于发射光短的BV421通道,提示溶酶体pH增高,酸度降低。见图3。氯喹1组、氯喹2组TCIRG1、ATP6 V0d2、ATP6 V1c1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且氯喹2组低于氯喹1组(P均<0.05)。见表5。

图3 各组细胞诱导分化48 h后溶酶体酸化情况检测结果(流式细胞术)

表5 各组细胞诱导分化48 h后ATP6 V0d2、ATP6 V1c1 mRNA表达比较(±s)

表5 各组细胞诱导分化48 h后ATP6 V0d2、ATP6 V1c1 mRNA表达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氯喹1组相比,#P<0.05。

组别氯喹1组氯喹2组对照组ATP6 V1c1mRNA 0.614±0.018*0.414±0.021*#1.000±0.000 ATP6 V0d2mRNA 0.516±0.022*0.219±0.016*#1.000±0.000

2.3 氯喹对TCIRG1过表达BMMs向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与B、C组相比,A组出现了一些体积较大的TRAP阳性细胞,但是数量和体积未超过D组。见图4。A组NFATc1、IP3R2 mRNA及蛋白表达高于B、C组,但低于D组(P均<0.05)。见表6、表7。

图4 A、B、C、D组细胞诱导96 h后TRAP染色情况

表6 A、B、C、D组细胞诱导分化48 h后NFATc1、TCIRG1、IP3R2蛋白表达比较(±s)

表6 A、B、C、D组细胞诱导分化48 h后NFATc1、TCIRG1、IP3R2蛋白表达比较(±s)

注:与D组相比,*P<0.05;与A组相比,#P<0.05。

组别A组B组C组D组TCIRG1 1.518±0.125*0.616±0.111*#0.549±0.138*#2.129±0.094 NFATc1 1.236±0.129*0.437±0.097*#0.407±0.104*#2.713±0.210 IP3R2 0.843±0.114*0.553±0.084*#0.521±0.071*#1.511±0.187

表7 A、B、C、D组细胞诱导分化48 h后TCIRG1、NFATc1、IP3R1、IP3R2、IP3R3 mRNA表达比较(±s)

表7 A、B、C、D组细胞诱导分化48 h后TCIRG1、NFATc1、IP3R1、IP3R2、IP3R3 mRNA表达比较(±s)

注:与D组相比,*P<0.05;与A组相比,#P<0.05。

组别A组B组C组D组IP3R3 mRNA 0.325±0.027*0.339±0.020*0.326±0.029*1.000±0.000 TCIRG1 mRNA 0.784±0.034*0.450±0.043*#0.498±0.038*#1.000±0.000 NFATc1 mRNA 0.583±0.016*0.220±0.018*#0.224±0.027*#1.000±0.000 IP3R1 mRNA 0.306±0.038*0.257±0.038*0.282±0.029*1.000±0.000 IP3R2 mRNA 0.513±0.019*0.334±0.035*#0.310±0.026*#1.000±0.000

3 讨论

NFATc1在破骨细胞中高表达,是破骨细胞分化的重要转录因子[10]。NFATc1通常以非活化的磷酸化状态位于破骨前体细胞的胞质中。当破骨前体细胞感受到来自外界的RANKL后,通过与RANK及其配体结合,经过级联反应活化磷脂酶Cγ并产生IP3;IP3与内质网表面的IP3R结合后诱发内质网内钙离子外流,形成钙振荡并激活钙调磷酸激酶;活化的钙调磷酸激酶作用于NFATc1,使其去磷酸化并转位进入细胞核内,结合到染色体特定部位,以启动子功能启动破骨细胞分化相关基因如Dc-stamp、MMP9、Oscar等的表达,启动向破骨细胞分化[11-12]。研究表明,氯喹可抑制破骨细胞分化[9,13]。氯喹可抑制RANKL引起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3(TRAF3)降解,降解后的TRAF3会与NFATc1竞争结合钙调磷酸激酶,使得去磷酸化的NFATc1相对减少从而实现对破骨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10]。

NFATc1由钙调磷酸激酶直接激活,而钙调磷酸激酶活化与否受细胞内钙振荡信号的影响。细胞内钙离子主要存储于内质网中,IP3Rs是内质网膜上释放钙离子的通道,IP3Rs的表达会直接影响钙离子释放从而调控钙调磷酸激酶活化。研究发现,氯喹可以抑制某些细胞中IP3Rs的表达,如B淋巴细胞[14]、骨骼肌细胞[15]、CD4+T 淋巴细胞[16]。IP3R有三种类型,包括IP3R1、IP3R2、IP3R3,其中IP3R1介导短时间的钙振荡,IP3R2介导持续性的钙振荡,IP3R3介导瞬时钙振荡。IP3R2介导的长时间持续性的钙振荡对破骨前体细胞分化有重要意义[17-18]。IP3Rs表达减少对减少NFATc1入核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以氯喹作用于小鼠BMMs,并给予MCSF、RANKL诱导分化,结果显示,氯喹组TRAP阳性细胞体积减小,破骨细胞分化相关基因和蛋白如TCIRG1、NFATc1、IP3R2等表达均减少,NFATc1的入核转位抑制,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提示氯喹可能通过调控 TCIRG1、NFATc1、IP3R2表达,起到抑制BMMs向破骨细胞分化的作用。

TCIRG1是V-ATPase V0亚基a3蛋白的编码基因,该基因缺陷会引起体积小且功能差的破骨细胞分化,导致骨质增多,诱发骨质硬化症[19-20]。VATPase不仅是细胞内液泡酸化的重要蛋白复合体[21-22],在某些特殊的细胞类型(如肾脏细胞、内耳细胞和破骨细胞),V-ATPase还能跟随细胞内囊泡膜融合到细胞膜上,调节细胞外环境的酸化[23]。VATPase的酸化功能主要依靠V-ATPase V0a亚基实现,a亚基是质子转运的通道,包括a1~a4四个蛋白异构体[24]。其中a3蛋白在破骨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他细胞类型[25]。氯喹对溶酶体有趋化性,可以中和溶酶体的酸性。本研究结果显示,氯喹可抑制小鼠BMMs中TCIRG1表达,降低溶酶体酸度。溶酶体酸度降低抑制破骨细胞的细胞外酸化能力,同时降低溶酶体酶活性,但其与破骨细胞分化的直接或间接相关性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我们之前研究发现,敲低小鼠BMMs中的TCIRG1基因会下调IP3R2表达[7]。为探讨氯喹的破骨细胞分化抑制作用与TCIRG1基因的关系,我们对TCIRG1过表达小鼠BMMs给予氯喹并刺激分化,结果显示,与B、C组相比,A组出现了一些体积较大的TRAP阳性细胞,但是数量和体积未超过D组;A组NFATc1、IP3R2 mRNA及蛋白表达高于B、C组,但低于D组,提示TCIRG1过表达可以部分逆转氯喹对破骨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但氯喹对IP3R的抑制作用可能不完全通过抑制TCIRG1实现。我们还发现,过表达TCIRG1基因只对IP3R2的表达有调控作用,而对IP3R1、IP3R3表达无明显影响,具体原因尚需进一步探讨。

以上结果表明,在小鼠BMMs向破骨细胞分化的过程中,氯喹会抑制TCIRG1、IP3R2表达及NFATc1的表达和入核,从而抑制破骨细胞分化。TCIRG1过表达可以部分逆转氯喹对破骨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氯喹对破骨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可能部分通过调控TCIRG1、IP3R2、NFATc1而实现。

猜你喜欢

溶酶体氯喹骨细胞
LncRNA在骨质疏松中对破骨细胞作用的研究进展
大连化物所发展出时空超分辨四维荧光成像 解析全细胞溶酶体
破骨细胞能量代谢的研究进展
溶酶体膜蛋白Sidt2缺失导致肝脏细胞自噬受损
成骨细胞调节破骨细胞功能的机制及途径研究进展
氯喹/羟氯喹治疗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
磷酸氯喹
氯喹和羟氯喹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及其心脏毒副作用
70年老药氯喹带来“新希望”
骨细胞在正畸牙移动骨重塑中作用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