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
2022-07-28王国兰
文|王国兰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教育部最新公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的功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在各门课程中有效渗透思政教育。如何构建数学课程思政,重视价值传播中的知识内容和知识传播中的价值引导,充分发挥课程所承载的教育功能,实现知识传播的有机统一、能力培养和价值导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我们迫切需要探究的问题。
用数学概念的形成树立学生的辩证唯物观。数学是一门客观严谨的自然科学,它本身就体现了数学哲学和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是思想政治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观察世界、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最基本的方法。如果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唯物主义思想,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同时也可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众所周知,数学课程中的很多概念都是从客观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因此,数学科目一般都具有抽象的、严谨的特征。现如今的教育中有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学,所以,教师应对数学中存在的辩证唯物主义方面的知识进行揭示,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对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进行巧妙准确的学习,并更好地解决数学中出现的问题。比如在极限概念中,有限与无限是一对“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还揭示了以不变代变、以有限代无限的一种“从量变到质变”的哲学思想;比如在矩阵秩的求解中,否定之否定的思想可以贯穿其中,即先肯定定义,当用定义方法计算起来不容易时,就否定这种计算方法,然后从定义中尽可能多地推导出结论,最后从这些结论中找到一种更合适的方法;再比如在顺序行列式概念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遵循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将晦涩难懂的行列式概念用哲学观点表述出来,使学生理清知识的脉络和内涵,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学生开展生动而深刻的辩证思想教育,为学生逐步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基础。
用数学家的人生经历来引导学生成才。在进行数学课程思政的建设时,还应该用数学家的人生经历来引导学生,让他们成人成才。在数学课程中,微积分知识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到目前为止是十分完善与成熟的,这与数学家们的不懈努力有很大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对学生进行数学家人生经历的讲解,让他们了解数学家进行微积分研究所经历的困难等,激发学生的学习意志。比如微积分的创始者莱布尼茨,他不仅是一位数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哲学家,他创造了很多微积分中的符号与定律,这为后人学习和研究微积分提供了很大的便利。除此之外,还有数学家欧拉,他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加上他的刻苦,最终口述完成了400多篇论文,这是值得学生学习的榜样。由此可见,数学教师可以应用数学家的典型事迹来引导学生刻苦学习、成人成才。
用数学的发展历史来增强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在进行数学课程思政的建设时,还可以运用数学的发展历史来增加学生的凝聚力。中国古代对数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三国时期,我国著名数学家刘徽就创造了“割圆术”,这比欧洲要早近1000年。但是,在微积分的发展中并没有中国人的名字。所以,教师在授课时可以以此为例,让学生知道中国古代那些辉煌的让我们自豪的数学成就,但是近代我国数学发展落后了,要想迎头赶上就一定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要通过我辈不断的努力,赶超世界水平。在这个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被穿插进来,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凝聚力量去研究数学方面的知识。比如在行列式初等变换教学中,可以非常自信地告知学生这个概念是由中国最先发现的,出自《九章算术》的方程一章中,我们常说的高斯消元法应称为“中国消元法”。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广度、深度和悠久历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作为中国人的骨气,进而塑造其良好的道德品格,增强其民族自信。
用数学的科学美来提升学生的数学审美。数学不仅有科学美,而且有艺术美。比如以斐波那契数列 1、1、2、3、5、8、13、21、34……为切入点,让学生体会其内在的简洁美。同时,教师展示斐波那契螺旋线以及自然界中植物生长的黄金比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自然的美密不可分,提高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追求简洁美的意识。再比如在多元函数全微分计算中,可利用轮换对称特点,让学生从对称美的角度审视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巧用对称的解题技巧。让学生学习数学之美、体验数学之美,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净化灵魂,陶冶情操,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培养科学的世界观。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核心素养的同时,要以课程改革、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为载体,以立德树人为基础,充分挖掘专业知识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积极自觉地肩负起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实现课程承载思政和思政寓于课程的价值引领作用,把思想政治要素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从而让学生对思想政治更好地进行有效的学习,并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以及解决数学问题,实现育人与育才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