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的学校劳动教育如何真正落地落实
2022-07-28方秀明,张凤玲,义暄等
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届时,劳动将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成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这无疑是一次劳动课程的提质升级。怎样因地制宜编制课程内容,有目标、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劳动?怎样开发丰富的形式和载体,让学生在掌握劳动技能的过程中培养劳动精神?如何创新机制、优化模式,将劳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本期邀请部分中小学校长谈谈新课程标准下的学校劳动教育。
方秀明
灵丘县北洋小学校长
建设劳动实践基地打造特色农村教育
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就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提出在各学段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为全面落实党中央的精神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我校以劳动实践基地为平台,积极开展了劳动教育系列活动。
建设劳动实践基地,划分班级责任田。学校从2018年春开始,陆续投入资金,按计划、分步骤地建设劳动实践基地。经过3年的建设,占地20亩的劳动实践基地从无到有,初具规模。基地划分出24块班级责任田,引种了具有观赏价值的牡丹、月季、石竹、丁香、海棠、山桃、金叶榆等花木,按照整体规划图案对号入座。
制定活动方案,保证活动成效。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灵丘县北洋小学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为保证活动的有效开展,学校请来具有多年田园种管经验的老师傅手把手传授劳动技能,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劳动、学会劳动、热爱劳动。学校从实际出发,不同年级采用不同劳动方式。低年级孩子小,主要参与播种、育苗等简单劳动;高年级学生个子高、有力气,就让他们干些浇灌、采摘等劳动强度相对较大的工作。
劳动教育与德智教育相结合,让爱劳动的情感渗透到师生的骨子里。在充分做好教学教研的同时,学校大胆尝试,把劳动教育引入德育管理中,将劳动教育实践和师生的德育考核量化评分相互挂钩。对没有达到最低量化考核分数的班级,要求一星期至少参加两次劳动实践,如育苗、灌溉、施肥、松土、除草等。这样既增加了师生参与劳动实践的时间和频次,又实施了德育,可谓一举两得。
把劳动和艺术相结合,让劳动教育充满情调。艺术离不开劳动,劳动反哺艺术。劳动实践基地里嵌入了古色古香的诗词楹联走廊,墙体上装饰了艺术书画,添置了石刻、石雕、华表等。师生在参加劳动实践的同时,还可以尽情欣赏如诗如画的田园美景,不啻为一种高雅美妙的享受。劳动实践基地建成后,师生在这里合影留念、赏花诵诗、嬉戏游玩,心里满满的都是劳动的快乐和收获。
把学校办成灵丘第一、省市一流、全国著名的农村小学,是北洋师生共同的奋斗目标,而劳动实践基地的建成和投入使用,为目标的实现增添了一个重要的筹码。我们将继续奋斗,努力向特色农村教育行列迈进。
请扫二维码观看视频
张凤玲
高平市东方红小学集团校长
打造劳动教育新样态,我们在路上
今秋开学,劳动课将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劳动教育新模式将全面开启。为此,我校着力打造劳动育人的新格局,让劳动教育呈现新样态。
丰富课程资源。高平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帝的故里。为了弘扬炎帝精神、传承农耕文化,我们设计了具有乡土文化气息的农耕文化园课程。我们还把剪纸、花馍等传统工艺的学习传承和航模、拼装等现代工艺的探索创新纳入劳动课程。另外,收纳整理、清洗烹饪等日常劳动技能也将纳入课程,让孩子们在劳动中遇见阳光自信的自己。
建设劳动基地。我们在校园内规划建设校园微农场,引导学生参与农事管理,亲历劳作,与自然对话,与植物共生长。同时,我们计划与我市的农业基地、花圃园林等单位合作,开辟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增加实践项目,扩充劳动空间,丰富劳动体验。
开展多元活动。围绕劳动课制定月主题活动,设立播种节、劳动节、收获节、美食节等节庆活动,通过多元活动,让劳动散发香味、泥味、趣味和情味,从而让孩子们感受到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
创新评价机制。积极探索劳动教育评价机制,将劳动素养及相关记录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表现颁发劳动奖章,把参加劳动和掌握生活技能作为评选“新时代好少年”的一项硬指标,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和杠杆效应。
加强家校合作。家校合作是搞好劳动教育的重要保障。发动家长参与到学校基地建设、活动指导、课程开发当中来,发挥家长的职业资源优势,使之成为学校劳动教育的坚强后盾。
我们相信,加强劳动教育,定能为学生终身发展培根铸魂。
请扫二维码观看视频
义 暄/焦 慧
太原市杏花岭区实验小学校长/副校长
聚焦高质量劳动教育赋能“双减”成就美好
太原市杏花岭区实验小学作为太原市劳动教育示范校,将新时代劳动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载体与手段,聚焦高质量劳动教育,赋能“双减”成就美好。
一、构建劳动教育学科共同体,多元课程营造育人新氛围
近年来,学校树立“大劳动教育观”,在立足学科、渗透劳动教育元素、构建劳动教育学科共同体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学校百余株杏树这一自然环境资源,创设“杏”福劳动节,借力课堂、依托课程,促进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和创新。
孩子们协同教师、家长,围绕杏树、杏花开展主题劳动教育课程活动。从对杏树的了解引申出对植物的认识分类;吟诵关于杏花的诗歌及美文;掌握制作植物标本、拓树印和测量树高、树围、树龄的方法;创作杏花、杏树的文创制品;杏子成熟后,家长和孩子们一起走进杏林,“杏”福采摘,体验收获的快乐。
主题课程的实施,不仅为学生搭建了劳动教育实践平台,更锤炼了学生的劳动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劳动习惯,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得到不断提升和内化。学校还打破学科、年级之间的育人壁垒,基于“双减”建构了文化树德、科普增智、健身强体、艺术育美、生活创新五大类20余种劳动实践课程群,将劳动教育作为五育融合的突破口。
二、构建劳动教育合力浸润“场”,多措并举形成育人新样态
学校整体规划,设计打造了“全面兼顾、全员参与、全程育人、全渠道实施、全方位支持”的“五全协同”劳动教育新生态,构建劳动教育合力浸润“场”,推出1—6年级学生劳动清单,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
在校内,学生认领校园林地为班级劳动基地,按年级分工,每周轮流捡拾落叶,给校园植物浇水、锄草、写生长日记等;举办劳动知识竞赛和劳动技能争霸赛以及劳动工具实操赛等。在校外,学生定期到阳曲县营响未来千曲国际教育营地,一班一块地,识林木、分五谷,切身参与农耕劳动。在家里,开展年段序列主题化劳动教育。低、中、高年级分别以“劳动与生活”“劳动与技术”“劳动与意志”为主题参与到家庭劳动中。孩子们经历了从知识到实践、从活动到课程、从课本到生活的劳动教育,家校社积极支持劳动教育的新样态、协同育人的新格局逐渐形成。
三、构建劳动教育评价多元机制,扎实推进教育改革新亮点
我校在构建课堂教学、主题活动、家庭教育、基地实践“四位一体”推进机制的基础上,创建了劳动教育评价新体系,力求多元评价学生。学校设计了劳动评价量表,采用书面评价与数字化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生生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展示、分享、竞赛评价相结合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比,产生劳动周冠军、月冠军、校冠军,并在每年元旦和“六一”进行“劳动小能手”和“悦劳少年”的表彰奖励。同时利用校园展板、宣传栏等展示学生的劳动成果,在升旗仪式、班队会、红领巾广播上推送学生的劳动经验和感想等。
劳动教育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在落实“双减”政策的过程中,实施好劳动教育,就是在为学生的成长赋能。杏花岭区实验小学将为此不懈努力。
请扫二维码观看视频
闫建斌
晋城市城区凤鸣小学校校长
劳动最美丽
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秋季,劳动课将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成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这一举措进一步把劳动教育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新课标劳动课程内容共设置了10个任务群,围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以任务群为基本单元构建劳动教育内容结构。凤鸣小学依据10大任务群,大力拓展资源渠道,创新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
挖掘学校资源,落实劳动教育课程。以开展校内劳动为重点,实行学生日常卫生值日制度,学生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均由学生自主完成。与此同时,在校内开辟劳动实践基地。凤鸣小学在中院东南角开辟有两个种植园,专门用来种植蔬菜、庄稼,让学生通过亲手栽种感受劳动的甘苦,懂得粮食的珍贵。我们将继续加强规划,拓宽学生劳动教育的项目,比如中院的小树林、周围的灌木丛,可以开展种植、养护劳动。我们还将继续利用重要节点加强劳动教育,比如三月学雷锋月、“五一”劳动节。凤鸣小学的劳动技能大赛已连续举办九届,有叠衣服、穿系鞋带、叠被子、水果拼盘、洒扫应对、戴红领巾、整理学习用具、包饺子、蒸花馍等比赛项目,我们将把这个优良传统保持下去。
拓展家庭资源,开展劳动教育活动。家庭是劳动教育的突破口,是落实劳动教育并修身、齐家的第一场所。我们将积极引导家长指导孩子进行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让孩子们掌握更多新的家庭劳动技能,例如洗碗、洗衣、扫地、整理内务、学会做一道金牌菜等,让孩子从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劳动开始,获得丰富的劳动经验和劳动知识,掌握日常生活的关键能力和必备技能,树立劳动观念,养成劳动习惯,拥有创造幸福生活的能力。
开发社会资源,拓宽劳动教育途径。我们将充分利用晋城市教育实践基地,结合研学活动,组织学生走进社区、街道、敬老院等参加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让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劳动教育事关儿童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凤鸣小学将构建家校社一体化劳动教育环境,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大力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种子在学生心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请扫二维码观看视频
王会军
晋城市城区古书院矿小学校长
推进学校劳动教育塑造学生劳动品格
在“双减”政策落地、呼唤教育本真的今天,我们惊喜地看到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将劳动课程独立设置。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精神和价值取向,提升学生劳动技能水平,我校始终将劳动与学生学习生活、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开展行之有效的劳动教育。
一、环境育人,陶冶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操
加强校园劳动文化建设,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校园文化栏里学生劳动的照片会说话,告诉学生他们劳动时的样子很美;学校“多彩种植园”里学生亲手种植的各种蔬菜会唱歌,歌唱学生劳动的收获;二十四节气歌布满种植区的墙壁,传递给学生传统劳动文化的奥秘;“红领巾广播站”传播着学生劳动的新气象,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爱上劳动。
二、课程育人,提升学生崇尚劳动的认知
深入发掘教育资源,通过具体课程落实劳动教育。我校将劳动课程分为军体劳动、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劳动四大板块,依托学校、社会、家庭共育模式,探索“少年军校”劳动育人品牌。我校开设军事劳动能力训练课程、小兵军旅体验营,让学生在军事劳动与训练中强健体魄。利用“多彩种植园”设置开耕培土、播种育苗、养护收获的劳动课程,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农业种植。端午、中秋等节日开展“制作传统美食”“我是家务小能手”等劳动实践,教给学生正确、科学的劳动方法,引导他们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三、活动育人,锻炼学生开展劳动的能力
开展丰富的劳动实践,通过多维度勾连将劳动与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相融合。各年级开展校内劳动、组织校外劳动、鼓励家务劳动,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人的事情帮着做、集体的事情一起做。充分利用劳动教育基地、综合实践基地和其他社会资源,结合研学旅行、队日活动加强城乡交流。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服务社会、报效国家。
四、评价育人,点燃学生坚持劳动的热情
健全多样化劳动素养评价制度,将劳动纳入学生综合素养评价体系。根据年级特点,制定评价标准,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项,通过劳动技能成果展示,如一二年级整理书包、三四年级整理班务、五六年级做美食等,开展劳动素养状况测评,激发学生热爱劳动、参与劳动的热情。
踏浪前行风正劲,不负韶华争朝夕。我校将奋楫笃行,总结经验,发挥优势,依托《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施,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引导学生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
请扫二维码观看视频
原继军
阳城县蟒河镇中心学校校长
让劳动教育之花美丽绽放
阳城县蟒河镇中心学校立足农村区位优势,创建了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行知园,并依托基地编写教材,努力探索建立劳动教育特色评价体系,促进五育融合发展,让劳动教育之花美丽绽放。
一、建立五育相融模式,进行全方位评价
以劳树德。劳动是生存的本领,也是最基本的品德。我们组织学生了解劳动传统文化,学习先辈劳动智慧,讲劳动故事,写劳动体会,交流劳动感悟,结合学生参与劳动的状态,对学生的劳动态度、劳动品质进行分析评价。
以劳启智。劳动中蕴含着大智慧。小麦收获了,老师组织学生来猜一猜,收获的小麦有多少斤,让学生把自己的答案写下来,然后再和实际数量对照,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估算能力。花生的收获过程最有趣,学生经历了种花生、收花生、煮花生、吃花生、写花生、议花生的过程,了解了花生的生长周期、食用价值、经济价值,既提升了习作能力,又增加了劳动知识技能。可依此对学生劳动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以劳育美。劳动是最美丽的。在劳动中,我们为每位学生捕捉一张最美的劳动镜头,使之成为学生最美的记忆。学生专心地给菜园浇水,泥土粘在了脸上,却是那样的美丽;学生高兴地刨出大红薯,双手举了起来,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通过这些对学生的创造性劳动进行评价。
以劳健体。劳动中学生不仅学到了劳动知识,掌握了劳动技能,陶冶了情操,还通过出力流汗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魄。我们通过各种劳动技能比赛、趣味劳动比赛对学生的辛勤劳动进行评价。
二、建立评比表彰机制,进行展示性评价
本学期,我校在原有农耕劳动教育的基础上加强了学生日常生活劳动教育,形成了“家务劳动+农耕劳动+公益活动+社会实践+全民劳动”的五位一体劳动课程体系。
我校通过劳动清单、技能竞赛、评价手册等形式,让劳动教育简单化、有抓手,趣味化、可操作。一是“一周一清单”,开展劳动周周练,印发日常生活劳动清单,内容涉及整理书包、清洁房间、养护绿植、工具使用等多项内容,要求每周开展一项日常劳动,并及时在劳动清单上作出评价和反馈。二是“一月一竞赛”,开展劳动技能大比拼,根据每周劳动清单练习技能,每个月抽取一项进行比拼,对劳动能手进行奖励,以赛促练,检验学生各项基本劳动技能。三是“一生一手册”,开展劳动评价进课堂,印发《劳动教育评价手册》,在每周一节的劳动课上,练一练、说一说、评一评。
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重要举措,劳动教育评价是促进劳动教育扎实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我们将不断探索,蹚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劳动教育特色评价新路,让劳动教育之花美丽绽放。
请扫二维码观看视频
段宏平
怀仁市城镇第三小学校长
劳动任务群学段出特色
种蔬菜、养家禽、做美食……这里的劳动课程多样又精彩。
今秋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朔州怀仁市城镇第三小学校积极探索有效实施路径,践行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对于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其实早有思考和探索。新课标落地以来,我校因地制宜开拓劳动教育的新空间,对原有劳动教育课程框架体系又做了进一步细化和调整。本学期,学校通过实施劳动实践基地计划,从日常生活劳动入手,向生产劳动拓展,向服务性劳动延伸,形成学段特色课程任务群,实现“劳”在日常、“劳”有特色。在劳动教育教学中突出劳动育人功能,着重培养学生劳动课程核心素养。
第一学段的劳动教育课程为我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框架中的基础部分。学校以小幼衔接为契机,实行双师教学制,潜移默化地实践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两大任务群。擦桌子、扫地、整理书包、叠衣服、系鞋带……这些日常生活劳动技能以课程的形式走进一二年级课堂,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基本劳动知识技能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用都离不开劳动,懂得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
第二学段的劳动课程以农业生产劳动为方向。学校从去年就开辟了开心农场,饲养鸡、鸭、兔、鸽子等,这学期又有孔雀入驻。劳动课专职教师在课上为学生讲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饲养方法,让学生了解动物生长的规律,积累动物养殖的经验,从中获得积极的劳动感受。
本学期,学校增辟了欢乐苗圃,因场地有限,学校购置了一批组装花圃、苗筐,让孩子们体验蔬菜种植的过程。孩子们来到自己班级所属的花圃里,在劳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如何松土、刨坑、栽苗、浇水、种菜。通过田园劳动,引导学生体验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幸福。除此之外,教学楼走廊里的鱼水共生系统,也是孩子们课间探索的小天地。
第三学段的劳动课程以传统手工艺品制作为主。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家乡特色,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当地的特色工坊,一起制作特色陶艺、剪纸以及地方特色糖干炉。通过丰富多彩的劳动课程和活动,学生将课堂所学积极实践于生活中,在劳动中获得成功与喜悦,学会自信与感恩,培养了不怕苦、不怕累的良好精神品质。
此外,学校通过设置劳动教育宣传栏、班级劳动角、每周劳动日等方式,丰富校园劳动教育环境文化。同时,完善劳动评价机制,开展“劳动能手”“劳动达人”评选活动,并积极推动“学生+同伴”“学校+社会”“教师+家长”等多元化评价体系构建。
劳动培育时代新人。劳动课程让劳动之花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让劳动精神在三小学子身上扎根。学校将以劳动教育带动“五育”,促进学生全面、阳光、健康地发展。
请扫二维码观看视频
赵燕珍
阳泉市矿区洪城河小学校长
劳动教育为幸福人生奠基
近年来,国家、省、市一系列加强劳动教育的政策文件陆续出台,我校积极响应,在“洪小六年,幸福一生”办学目标的引领下,精心设计并实施“三育三化”劳动教育实践体系,让学生在真情境中进行劳动实践体验,生成劳动真感受,最终实现劳动素养的真发展。
我校的“三育三化”劳动教育实践体系是指通过校园日常劳动教育、家庭生活劳动教育、社会实践劳动教育三个维度的课程模块,达成劳动习惯培养日常化、生活技能训练阶段化、劳动体验实践基地化三大培养目标,使劳动教育从特色承载走向浸润滋长、从空洞乏力走向入境入情、从刻板单调走向完整全面。
劳动习惯培养日常化。我校从培养学生劳动习惯着手,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动手能力,把教学楼卫生保洁、植绿护绿、“雅行园”种植等劳动任务划分区域,按照年级、班级分配给每一个学生,使他们人人有日常劳动任务。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学生清扫校园、擦拭墙壁、种菜植树等,教师则手把手教学生扫把、拖把、铲子等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低年级各班每日课前,任课教师还教学生整理书包文具,训练学生整齐有序摆放物品的能力。学校每周星期五下午大课间为全校志愿者服务劳动日,师生雷打不动参与劳动志愿服务,每周如此,将劳动教育融入师生日常生活,使劳动成为全校师生的一种常态化生活习惯。
生活技能训练阶段化。我校依托学校及各班家委会扎实推进“家校联动,以劳育心”主题系列活动。该活动以家务劳动为主要内容,让家庭成为劳动教育的第一站。低年级学生参加家务整理、个人卫生服务等简单劳动,中年级学生学习洗衣机、电饭锅、热水壶等基本家庭生活电器的使用,高年级学生掌握初步的做饭、炒菜、洗衣等基本生活技能。截至目前,全校80%的学生在生活技能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留守儿童、农村家庭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大幅度提升。
劳动体验实践基地化。去年以来,我校充分利用校内空地,设立开心农场,改善土壤,建设灌溉设施,分配各班自主种植瓜果、蔬菜、花卉。学生在课余时间不出校门就能亲自参与种植、管护、除草、施肥、采摘等劳动。与此同时,我校还与阳泉市气象局等单位和社区合作,拓展学生的劳动体验方式。学校重点鼓励学生参与垃圾分类公益劳动,每年定期组织学生进社区进行垃圾分类宣传,对校园周边垃圾桶进行监督检查,引导市民正确做好垃圾分类。同时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让学生指导并监督家庭成员认真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使家中的长辈形成正确的垃圾分类意识和习惯。通过一生带一户,用行动弘扬劳动精神,塑造学生美好品格。
杨柳遍地绿,还望春风来。我校通过大力开展劳动教育,使学生得到锻炼、受到教育,其家国情怀、集体责任感、劳动意识显著增强。爱劳动、能劳动、会劳动成为洪小学生的特色,“劳动教育为幸福人生奠基”已成为洪小全体师生的共识。
请扫二维码观看视频
张晓东
太原市万柏林区中心实验小学校长
润行赋能,劳动教育正当时
近日,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劳动教育的高度重视,同时为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提供了方向和路径。万柏林区中心实验小学从建校之初,就基于学校“文化润心,泽慧一生”的办学理念和培养学生“山西情、中国魂、世界心”的育人目标,从德智体美劳五个领域进行学校课程的顶层架构,创设润德、润智、润趣、润健、润行“五润课程”。其中“润行”课程对应国家提出的劳动教育,耕读课程是其中的一类,润行园是实施耕读课程的劳动实践基地。建校三年来,在“润泽教育”的引领下,学校一步一个脚印,通过课程导航、课题引领、项目学习,推进学校劳动教育高质量开展。
我校的课题项目“城区小学低段耕读课程项目化学习的实践研究——‘润行园’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在山西省“十三五”课题中成功立项。润行园建于学校求进体育馆楼顶的露台上,是一片占地约530平方米的空中种植园,也是开展耕读教育的劳动实践基地。润行园突破了城市学校平面空间的限制,开辟了多个区块,如缤纷果园(草莓培育区)、妙趣农庄(农作物种植区)、蔬果长廊(蔬菜水果栽培区)。依托润行园劳动实践基地,学校在种植活动中适时渗透劳动价值观教育,让劳动教育不生硬,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
立足于小学低段的生活实际,学校围绕以耕促德、以耕促智、以耕促体、以耕促美、以耕促劳五个方面,以项目化学习的形式,建立实操性强、激励有效的评价机制。在全校开展以“劳动·探索·获得”为主题的劳动教育项目化课程,融合科学与技术、美术、音乐课程中和劳动相关的内容,引导学生体验“在劳动中获得幸福”。对耕读课程的评价从项目本身(包括研究过程、资料的搜集、成果展示)来展开,从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劳动意识、劳动成果等方面来考查。学校希望引导师生通过有效评价助推耕读课程目标的达成,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校的“润行课程”和润行园劳动实践基地巧妙融合了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方面的育人功能,使劳动教育从单一走向丰富,使学生从课本走向自然,将促使他们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请扫二维码观看视频
翟建云
晋城市城区南街第一小学校长
注重“六个结合”构建特色劳动课程体系
离开了劳动,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为有效落实教育部近日印发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晋城市城南一小立足本校实际,注重劳动教育“六个结合”,积极构建独具特色的多元化劳动课程体系。
一、注重与学生年龄相结合,创建梯度劳动课程
按照学生年龄特点和差异,学校分三个阶段开设劳动课程。一二年级为第一阶段,重点学习收拾书包、系红领巾、穿衣服等技能,旨在培养独立自主的好习惯;三四年级为第二阶段,重点学习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等技能,同时开展劳动理念教育,旨在培养知行合一的实践者;五六年级为第三阶段,不仅完善生活技能学习,同时还开展社会实践,旨在使学生形成服务社会的潜意识。
二、注重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创建学科融合劳动课程
在语言课教学中,探索生活化作文写作,引导学生把劳动体验、志愿服务、劳动场景等作为素材,图文并茂地描写所感所悟;在美术课教学中,坚持把劳动作为写生素材,引导学生结合不同时节的独特风景,绘制劳动场景;在科学课教学中,成立科学劳动实践小组,引导学生深入班级基地观察植物生长发展规律,等等,充分发挥各学科的劳动育人功能。
三、注重与学生家庭相结合,创建家务劳动课程
实施“小鬼当家”家庭劳动实践活动,在家校协同中开展劳动教育。低年级孩子制定“家务劳动清单”,中年级孩子开展“生活小达人——技能闯关”活动,高年级孩子实施“我的家庭劳动申请书”,真正让家务劳动成为充满乐趣、实现自我价值的课程,助推学生在劳动中快乐成长。
四、注重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创建绿色劳动课程
大力营造有利于劳动教育的校园文化,利用学校微信公众号、美篇、小橱窗等多渠道推进劳动教育宣传。坚持以先进的劳动文化影响人,加大对劳模的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劳动小能手”评选活动。注重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自主开发“创意剪纸,剪出身边的美”“巧手小制作:叶贴画”等有创意、有趣味、吸引人的绿色校本课程,有力推进劳动教育走深走实。
五、注重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创建劳动微课程
开发“职业岗位我来问”“寻访身边的劳动者”“亲子种植,收获快乐”等系列劳动微课程,让学生加深对劳动的理解和热爱。组织观看《大国工匠》《抗疫英雄》等纪录片,激发学生勤奋学习、勤于钻研、勤勉敬业的激情热情,涵养其“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的思想观念。
六、注重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创建研学劳动课程
积极开展“环保行”活动,通过在校内开辟劳动实践基地、以班级为单位认领本班劳动基地、收取教室和办公室废纸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有力提升学生劳动的积极性。坚持每学期组织学生到校外劳动实践基地研学,举办“采摘节”系列活动,深化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劳动意识,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请扫二维码观看视频
岳 烨
太原市第三十八中学副校长
在劳动中立德、增智、健体、达美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根本使命就是要让学生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价值观。太原市第三十八中学校自1957年建校以来,一直秉承这样的劳动教育初衷:让学生在劳动实践过程中尽可能与未来专业理想和职业生涯相结合,同时结合思政教育和美感教育,让学生在学会劳动技能的同时,提升社会责任感和审美素养。故而,我校劳动教育坚持“立德、增智、健体、达美”的终极目标,持续实施与之相应的具体措施。
一是构建以“立德、增智、健体、达美”为终极目标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立足学校特点,综合学校课程特色,挖掘学科内涵下的劳动教育内容,如通过挖掘道法教材中的劳动教育元素,完成校本教材《博识乐动致青春》;结合中国传统节日,拓宽基于传统文化内涵的劳动教育主题内容,完成节日课程编撰,如在劳动节开展“致敬劳动者”全员公共场所半日劳动活动;结合校园艺术节,开展一系列项目化学习活动,如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主题的文化节单元——“我为祖国站岗”兵器模型制作大赛活动,传递热爱祖国之情;利用学校碎片化土地,形成劳动教育景观,如公共区域的物品制作设计;结合学年劳动周,开展校外劳动实践活动,以期达到“行万里路,识世间物”的劳动教育视野,如店头堡古村落探访等;结合校情,开发多元化的课程体系,如生活劳动课程(包括家居整理收纳劳动等)、校园劳动课程(包括校园环境创艺制作劳动等)、志愿者服务劳动课程、手工劳动课程(包括书籍封面设计与制作等)。
二是搭建以“立德、增智、健体、达美”为终极目标的劳动教育实践途径。我校坚持开展以课程资源挖掘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和课堂渗透教学;开展传统节日团队主题活动和文化节活动;提倡以公益劳动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志愿者活动和积分制度;挖掘场馆实践活动和社区共建活动资源;多元探索学科研学活动与劳动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丰润劳动教育成果;开展体现基地校学科特色的劳动教育活动,如山西省地理学科基地校的地图制作、火山喷发模拟等活动,同时与结业考试评价相结合。
三是创建以“立德、增智、健体、达美”为终极目标的劳动教育共融模式。我校的劳动教育以课程为载体,在知识习得、能力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升华的过程中,使学生达成对劳动价值观的认同感。家庭中的劳动教育以家校委员会为桥梁,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引导完成其力所能及的劳动,让学生树立“我劳动我光荣”的劳动理念;比邻社区的劳动教育以学校与社区共建为媒介,利用寒暑假、节假日的时间,共同完成主题特色劳动,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示范;社会的劳动教育,通过带领学生走访和实地感知劳动模范事迹,同时将劳模请进校,提升学生的主动劳动意识。
加强劳动教育,关乎每一位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关乎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安康和综合素养,关乎一个国家的幸福美好和富强和谐。我校将努力践行新课标的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请扫二维码观看视频
杨巧霞
太原市小店区黄陵小学校长
奏响劳动教育的协奏曲
太原市黄陵小学将劳动教育纳入本校教学改革,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环境,打造“五育并举”的融合模式,以“72项技能”为抓手,以“STEAM课程”为载体,以“节日教育”为契机,以“趣味乐考”为评价方式,奏响劳动教育协奏曲,引导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
一、“72项技能”,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生活小达人
我校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实施方案,切实开齐上好劳动课程,保障学生接受系统的劳动教育,认真落实劳动教育课程内容和课时。各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每周三下午第一节课为全校的劳技课,把劳动教育纳入本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以自编的《黄陵小学劳动教育72技能》为载体,认真实施劳动教育,不断创新劳动教育形式。
在黄陵小学思雅少年种植体验区内,学生自主种花、种菜、浇水、养护,零距离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在实践中体验丰收的喜悦,感受劳动的意义。这些仅仅是黄陵小学培养学生掌握72项技能的缩影。学校要求每名小学生毕业时都能掌握72项技能。家长反馈,在不同技能的学习中,学生提升了生活自理能力,也获得了丰富的生活经验。
二、STEAM课程模式,探索劳动教育新样态
STEAM 课程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 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 数学(Mathematics)的简称,是黄陵小学积极落实劳动教育的大板块。学校不是将五门学科进行简单的拼接组合,而是打破学科、课堂、学校内外界限,将这些学科有机融合为一个整体,把STEAM课程作为劳动教育的校本化形式植入到学校课程体系中,积极探索构建黄陵小学“STEAM+新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尝试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实施新样态。
三、重点节日成为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契机
黄陵小学将中国传统节日、少先队节日和校园主题节日作为项目实施切入点,将德育元素融入不同的节日并开展相关的劳动活动,强化实践体验,凸显“节日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例如,端午节到来,孩子们用自己亲手绘制的龙舟在体育老师的组织下进行龙舟比赛;在美术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编五彩绳,制作头饰,在家里学习包粽子,用劳动的方式感受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四、乐考成为评价劳动教育的新方式
我校以全面评价为核心,以评选“劳动小达人”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使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其中,“乐考”是评价学生劳动教育成效的重要方式,通过包书皮、缝扣子、叠被子、打绳结、系鞋带等项目展示,树立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自主意识,增强学生劳动本领。学校对参加劳动展示的学生颁发“黄陵小学润泽币”,以示奖励。学生在乐考中感受着劳动的乐趣,体验着劳动的价值。
劳动光荣,能成就梦想;劳动伟大,能创造历史。黄陵小学将继续不断尝试将学科知识与劳动实践有机结合,依托社会、家庭各方面力量,协同开展丰富有效的劳动教育,促进学生知行合一,以劳动教育开创学生未来。
请扫二维码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