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辅助治疗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炎患儿血清炎性因子及胃肠激素的影响
2022-07-28程瑞蓉
程瑞蓉,蔡 旭,吴 蓉
(四川省仪陇县人民医院儿科,四川 仪陇 637676)
小儿慢性胃炎是儿科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常见的病因为Hp感染、饮食和环境因素、自身免疫、非甾体消炎药、酒精等外在因素。小儿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也没有成人那么典型,腹痛的位置通常主要位于的脐周,其他临床特征也存在描述困难,在临床工作中,常常被误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而在小儿喂养过程中,由于带养人有Hp感染,经常与孩子共用一副碗筷或餐具,很容易把Hp带入小儿体内,导致小儿感染。在小儿慢性胃炎中,60%~80%患儿伴有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幽门螺旋杆菌(Hp)可通过释放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分泌空泡毒素A等物质而引起细胞损害,细胞毒素相关基因蛋白能引起强烈的炎症反应,其菌体胞壁还可作为抗原诱导免疫反应,若不及时根除,易诱发消化性胃溃疡等疾病。目前,临床上治疗Hp感染胃炎患儿常用方法主要为药物治疗,如质子泵抑制剂与三联,或是四联疗法合用,但该治疗方案Hp根除率约为70%,且存在胃肠道不良反应的风险[1,2]。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作为益生菌,有抑制Hp的效果,可调节肠道菌群失调,联合三联(或四联)疗法治疗Hp感染胃炎效果值得肯定[3]。Hp感染胃炎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与炎症浸润、胃肠激素紊乱密切相关,抑制炎症反应、调节胃肠激素就成为治疗的关键“靶点”[4,5]。本文通过对Hp感染的慢性胃炎患儿使用益生菌辅助治疗后血清炎性因子及胃肠激素水平变化进行分析,探讨该药物治疗Hp感染胃炎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Hp感染胃炎患儿107例,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7年,上海)》[6]诊断标准;②经14C呼气试验及内镜活检确认Hp阳性[7];③发病前1个月内未服用过抗Hp感染药物、调节肠道菌群类药物治疗;④告知研究事项后,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先天性疾病患儿;②合并其他消化系统疾病患儿;③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儿;④对本次研究药物过敏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4)与对照组(n=53)。观察组女25例,男29例,年龄5~13岁[(8.14±1.25)岁],病程1~6个月[(2.25±0.54)月]。对照组女21例,男32例,年龄6~14岁[(8.45±1.32)岁],病程1~5个月[(2.12±0.60)个月]。两组Hp感染胃炎患儿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Hp感染胃炎患儿标准三联疗法:克拉霉素(上海现代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440),餐前口服,每次15 mg/kg,2次/天。兰索拉唑(山东罗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5317),每次0.5mg/kg,2次/天。阿莫西林(石家庄市华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123313),每次20 mg/kg,3次/天。连续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内蒙古双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9980004g)口服,3片/次,3次/天,连续2周。
1.3 观察指标①炎性因子: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4 ml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6、IL-8、TNF-α含量。②胃肠激素:同上取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含量。③两组治疗过程中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厌食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评价参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7年,上海)》[6],分为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14C呼气试验阴性)、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14C呼气试验阴性)、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减轻,14C呼气试验阴性或阳性)、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14C呼气试验阳性)。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及Hp根除率比较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及Hp根除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HP根治率比较 [n(%)]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炎性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患儿各项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6、IL-8、TNF-α水平比较 (pg/ml)
2.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水平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GAS水平较治疗前下降,SS与MTL水平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GAS水平低于对照组,MTL、SS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GAS、MTL、SS水平比较 (ng/L)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91,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n(%)]
3 讨论
Hp是一种定植于胃黏膜上皮表面的微需氧革兰阴性菌,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发病密切相关。根除Hp定植是治疗的关键环节。临床常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2种或3种抗生素(三联或四联疗法)治疗,兰索拉唑可通过持续抑制胃酸分泌、缓解胃部不适症状。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能有效杀灭胃内Hp。三者联合是治疗Hp感染胃炎患儿的常用方法,但三联疗法可致患儿胃肠道菌群失调,且随着耐药性的增加,Hp根除效果受到影响[8,9]。
益生菌在肠道微生物组学领域被认为是下一代生物疗法。其中,双歧杆菌及乳杆菌作为最常见的益生菌,能特异性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维护肠道健康[10]。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为常用益生菌,双歧杆菌、乳杆菌、嗜热链球菌是其主要有效成分,作为定植于肠道的有益生理性微生物,双歧杆菌、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均可通过释放细菌素和有机酸,抑制Hp生长、阻断Hp对胃黏膜上皮细胞的黏附、增强Hp根除率,进而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促进正常菌群生长繁殖[11]。益生菌联合三联(或四联)疗法治疗Hp感染的慢性胃炎患儿,能有效减少三联(或四联)疗法所致不良反应,降解抗生素的耐药性,发挥增敏提效的作用[12,13]。本文研究中,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与朱珍妮等[14]文献报道相似,说明益生菌联合三联疗法治疗Hp感染的胃炎患儿有效性与安全性值得肯定。
慢性胃炎属于一种炎症浸润性疾病,Hp感染也会诱导多种炎性因子分泌。IL-6可以通过破坏胃肠黏膜屏障功能参与Hp感染胃炎病理生理过程,IL-8、TNF-α可通过增强内皮细胞黏附性、损伤胃黏膜等途径,诱导胃黏附炎性病变[15]。相关研究表明,Hp感染的胃炎患儿的血清IL-6、IL-8、TNF-α明显升高,且升高程度与胃炎严重程度明显相关[16,17]。同时Hp感染的胃炎患儿均伴有胃肠功能紊乱状态,主要表现为胃肠激素失调,如血清GAS升高,MTL、SS降低等[18,19]。益生菌即可抑制Hp定植与生长,增强三联疗法抗炎效果,也能预防三联疗法对肠道菌群的影响,调节肠道胃肠激素水平,纠正肠道菌群失调[20]。张雪萍等[21]研究报道,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联合三疗法更能降低Hp感染的胃炎患儿(42例)的血清IL-6、IL-8、TNF-α含量。郭凡菱等[22]研究报道,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能有效调节质子泵所致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39例)血清GAS、MTL、血管活性肽。本文所得结论也支持上述文献观点。
综上所述,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辅助治疗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调节胃肠激素等途径,达成提高Hp感染的胃炎患儿的治疗效果的目的。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通过何种机制影响血清炎性因子、胃肠激素以及炎性因子、胃肠激素与Hp根除效果的关系,将是后续重点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