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PCT、IL-6在脓毒症患儿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2022-07-28朱俊俊彭红霞
朱俊俊,彭红霞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河南 郑州450018]
脓毒症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炎症反应综合征,其主要是由机体感染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气促、精神状态改变等症状,发病率处于较高水平,且随病情发展患儿可出现持续发热、全身感染中毒等表现,近年来已成为危害儿童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1]。及时有效的早期诊断对患儿后续的治疗及生存率有重要影响。目前临床主要通过临床症状表现、实验室检查等方式进行病情的辅助判断[2]。降钙素原(PCT)是一种内分泌激素,其主要参与机体的骨质代谢,具有在血液中维持时间长等特点,其在机体遭受重症细菌感染情况下短时间内水平可迅速升高,进而可用于辅助判断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3];白细胞介素-6(IL-6)产生于感染性疾病等多种炎症因素的刺激下,大量分布于血管内皮细胞内部,其水平升高可促进机体C 反应蛋白(CRP)、PCT 等产生,其在机体遭受损伤而产生炎症反应后可短时间内达到浓度高峰,临床可通过其动态水平变化衡量并预测患儿的病情。目前关于血清IL-6、PCT 对脓毒症患儿影响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PCT、IL-6 在脓毒症患儿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8 月至2020 年8 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90 例疑似感染脓毒症患儿作为实验组,另取该院同期健康体检儿童80 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男性48 例,女性42 例;年龄1~8岁,平均(5.08±0.37)岁;感染类型:肺部感染42 例,泌尿系感染30 例,纵膈感染8 例,咽旁间隙感染10 例。对照组男性43 例,女性37 例;年龄1~9 岁,平均(5.34±0.27)岁。根据快速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qSOFA)[4]将实验组患儿分为非脓毒症组71 例和及脓毒症组19 例;根据预后效果的不同将实验组患儿分为预后良好组65 例和预后不良组25 例。诊断标准:参照《重症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治疗指南》[5]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以上诊断标准;②所提供的临床资料均完善准确;③本研究均获得患儿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自愿接受治疗的证明文件等。排除标准:①有严重的心、肝、肾等器官功能损伤;②有精神疾病或血液免疫系统疾病;③恶性肿瘤等。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接受血清IL-6、PCT 水平检测,分别于受检者入院后2 h 内采集其空腹静脉血3 mL 置于分离胶真空采集管中,以3 000 r/min离心10 min。获得血清后依据电化学发光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型号:Cobas e 601],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受检者的血清IL-6、PCT 水平。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清IL-6、PCT 水平。②比较非脓毒症组与脓毒症组患儿血清IL-6、PCT水平。qSOFA 评分≥2 分划分为脓毒症组。③比较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儿的血清IL-6、PCT水平。根据预后效果进行分组,预后良好指患儿高热、寒战等临床症状明显减轻,预后不良指患儿以上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与实验组血清IL-6、PCT 水平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血清IL-6、PCT 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实验组血清IL-6、PCT 水平比较()
表1 对照组与实验组血清IL-6、PCT 水平比较()
2.2 非脓毒症组与脓毒症组血清IL-6、PCT 水平比较
与非脓毒症组相比,脓毒症组血清IL-6、PCT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非脓毒症组与脓毒症组血清IL-6、PCT 水平比较()
表2 非脓毒症组与脓毒症组血清IL-6、PCT 水平比较()
2.3 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儿血清IL-6、PCT 水平比较
与预后良好组比,预后不良组组血清IL-6、PCT 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血清IL-6、PCT 水平比较()
表3 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血清IL-6、PCT 水平比较()
3 讨论
脓毒症是目前造成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多见于肺炎、泌尿系统感染、消化系统感染、胆管炎等疾病。机体免疫系统损伤、长期服用糖皮质类激素药物、创伤等因素均可诱发病症,早期可通过患儿出现的低体温、心动过速、意识改变等异常的生物化学指标进行病情判断,进而可进行液体复苏、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方式的治疗。因此对其进行早诊断、早治疗尤为重要[6-7]。目前临床可通过常规的血液检查、心电图等方式进行评估,但无法明确其病变的严重程度,预后效果欠佳[8]。
机体的纤维母细胞、T 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B 淋巴细胞、上皮细胞及多种瘤细胞等均可产生IL-6,其作为机体产生炎症反应生成较早的标志物,可在整个炎症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且敏感性较高。IL-6 的检测值在遭受细菌感染时可明显升高,且与肝素结合蛋白(HBP)、血清淀粉样蛋白(SAA)等指标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另外IL-6 浓度变化情况与患儿损伤程度可保持一致,进而可将其作为机体感染严重程度评估与检测的常用指标[9-10]。脓毒症患儿发病的主要原因在于机体大量炎性因子的分泌与表达,进而使得内环境发生紊乱。PCT 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其作为一种多肽类激素,主要由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分泌产生,可对破骨细胞的生成起到抑制作用,进而改善成骨过程,降低钙、磷浓度水平[11]。机体感染程度越严重,血清PCT 水平越高。本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血清IL-6、PCT 水平均明显升高,比较有差异;与非脓毒症组相比,脓毒症组血清IL-6、PCT 水平均明显升高,比较亦有差异,提示临床可通过检测血清IL-6、PCT 水平对疑似感染脓毒症患儿的病情及严重程度进行辅助判断,与王婷等[12]的研究结果相符。血清IL-6 作为机体炎症反应的早期作用因子,其水平可随患儿病情进展不断变化,进而临床需注意检测指标的即时性,避免因错过释放量高峰而对检测结果及病情评估造成影响。本研究结果还发现,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血清IL-6、PCT 水平均明显升高,比较有差异,提示通过血清IL-6、PCT 的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儿的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13]。
综上所述,相比健康儿童,脓毒症患儿血清IL-6、PCT 均处于较高水平,可加重患儿感染程度,进而对病情恢复造成不良影响,临床可通过其水平变化为患儿病情评估及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整体应用价值较高,今后还将通过增加样本量等方式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