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名作杯”全国大学生文学作品暨论文大赛获奖名单
2022-07-28
由我社举办的第六届“名作杯”全国大学生文学作品暨论文大赛落下帷幕。经过初评、复评和终评,共评出140篇获奖作品,现将获奖名单公布如下:
一、小说组
特等奖1 名
诺 珉《几回春》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一等奖2 名
陈宝兰《在山的那边》 山西大同大学
卞文娅《小爷叔》 上海大学
二等奖5 名
杨婧艺《醋烧鲈鱼》 东北师范大学
贡欣然《大夏石马》 南京晓庄学院
齐文丽《三千星河》 运城学院
惠淑妍《浮尘遗旧》 浙江树人大学
袁 越《佛前永安》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三等奖20 名
王啟泽《我是鱼》 陕西理工大学
陈宣羽《长安》 中山大学
潘承媛《我会保护她》 中华女子学院
陈恒涛《等你,下一次约会》 广东财经大学
徐春敏《豫中旧事》 河南大学
张 诚《游往大海的金鱼》 安徽师范大学
余涌涛《仿生佛会超度电子鬼吗?》 浙江师范大学
汤雪艳《补写〈在酒楼上〉“阿顺”的故事》 宿迁学院
毕建业《陪伴是最好的情》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王 奕《谁是旁观者》 西南科技大学
杜昊远《最踏实的美好是自己》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夏前颖《碎花裙和棉花地》 常州工学院
郑惠文《走到看不到你们的地方》 河南师范大学
郑 薇《照相》 浙江树人学院
薛守瑞《秦山的苹果》 辽宁大学
吴杭谦《独行者》 丽水学院
潘昊睿《残梦》 伊犁师范大学
肖博玮《障目之夜》 防灾科技学院
刘格慧《老汉》 山西大学
尚 齐《自弃》 赣南师范大学
二、散文组
特等奖1 名
杨 烨《外公是一池水》 陕西师范大学
一等奖2 名
迟 铭《蓉城之冬》 浙江海洋大学
柯晴雯《山水之酿》 南京晓庄学院
二等奖5 名
杜昱萱《猫》 鲁东大学
李寅捷《地铁十三号线的夏天》 山东大学
赵馨雨《笨小孩》 常州工学院
王 璇《家乡的冒险》 北京语言大学
周 菠《关于祖母的那些往事》 内蒙古师范大学
三等奖20 名
陈 果《天色将晚》 常州工学院
刘澄澄《海有多少般蓝》 中国传媒大学
陈如卿《网状城市》 福建师范大学
李 蕾《情意绵绵亦无期》 大连外国语大学
刘颂扬《我欲停杯一问之——黄仲则,或一个诗性的意外》 华南师范大学
黄欣怡《走廊》 安徽师范大学
陈松延《花期如约》 广西师范大学
夏明灿《当你的时代远去》 伊犁师范大学
刘雨婷《青石阶上》 江苏大学
杜欣潞《人来人往》 中南民族大学
吕 宁《柴火土灶》 喀什大学
王 双《各自成长的我们》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肖文慧《又是一个烟雨朦胧的清明节》 安徽师范大学
周倩倩《思之三境》 吕梁学院
范开源《念起这座城》 兰州理工大学
吕柔萱《散步平江咏凉天》 温州大学
林润铧《文学:始于萌芽,绵延无终》 广东理工学院
黄慧敏《老家·外婆·离我远去的童年》 天津外国语大学
谢诗柔《秀山村》 华南师范大学
李颜君《月亮所照耀的》 山西大学
三、诗歌组
特等奖1 名
许镇吉《1962:一些光影留在了时代的背后(组诗)》 河池学院
一等奖2 名
张 韩《太阳在黄昏时离去》 云南师范大学
冯雪平《奶奶》 广西民族大学
二等奖5 名
杨世全《我与故乡相隔千里》 北京师范大学
何春江《垃圾分类师——仅作为一棵会移动的大树》 湖南文理学院
贺思佳《春的一角》 南开大学
白妙婷《我的诗》 伊犁师范大学
李 晓《食言》 苏州大学
三等奖20 名
龙俏蓉《一条河的寓言》 汕头大学
赵书豪《误入一场不知情的狂欢》 喀什大学
韩晓燕《邻居家的狗》 大连外国语大学
黎承睿《驶向草原的列车》 中山大学
蒋 磊《残片》 宁波大学
邓明羽《辛丑秋月子夜复习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有感》 中国政法大学
汤权扬《雪意时光机》 南开大学
徐梦然《虚无》 大连外国语大学
吴星漪《女娲》 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
郭园《存在的意义》 宁波大学
张 瑜《独行》 山西大学
杨 伶《觅》 西华大学
温 旭《此刻的诗》 中山大学
李 好《我横亘在两个世界之间》 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
范 双《相认》 莆田学院
王泓烨《双生子》 北京师范大学
陈智鹏《在宇宙之一隅》 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王林瞄《邻居》 重庆师范大学
谢廷敏《我想我们应该见一面》 山西传媒学院
雷昭利《四月》 湘潭大学
四、本科生论文组
特等奖1 名
李 晗《何事纷纷说魏齐——从李觏骂孟诗看宋代与明末清初疑孟思潮》 上海大学
一等奖2 名
刘颂扬《诗的时间性:从存在到异在》 华南师范大学
吴慧慧《破“真”显“假”——〈儒林外史〉人物讽刺艺术试探》 南开大学
二等奖5 名
关泽琳《“抒情考古”与“有情历史”》 华南师范大学
贾赟易《开掘精神世界·追溯文化中国》 东南大学
张春灿《江山之助与杜郎俊赏:杜牧在黄州的东吴历史想象》 湖南师范大学
田 寒《〈西游记〉成长小说属性对其传播的双重意义》 清华大学
赵一琪《哀如琴声呜咽,玄似云雀高飞》 南京传媒学院
三等奖20 名
黄可今《俄耳甫斯神话与嫦娥奔月神话中“女性放逐”意象的比较》 福建师范大学
朱扬清《感物而哀 探幽生寂》 兰州大学
张冰然《契诃夫小说新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林芯羽《异化与分裂——论〈子夜〉中吴公馆的空间隐喻》 南开大学
梁赵慧子《博尔赫斯与中国:以时间哲学和先锋派为例》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陈芝艺 王万里《福柯话语权力理论下的〈边城〉空间叙事研究》 江苏大学
刘一零《“齐梁世界”与“六朝烟水”》 武汉大学
孙 瑞《“魂化为虫”的有与无——版本差异下的〈促织〉解读》 中山大学
李祉玥《〈软件体的生命周期〉中人类对虚拟动物的情感投射》 清华大学
房子兮《“缄默之美”:意识形态批评视野下的韩国文学》 山东艺术学院
黄 琪《〈活人塘〉的版本修改与意义阐释》 井冈山大学
付亦程《“异乡”书写与非挽歌性:论〈伍子胥〉的另类诗性品格》 北京师范大学
孙跃栩《打破世俗 别出心裁——嵇康〈难自然好学论〉浅析》 宁波大学
周夏歌《〈鸠摩罗什〉中文本意义对作者意图的叛离》 华东师范大学
童 辉《从数理语言学看〈儒林外史〉原貌问题》 安徽大学
张崇煜《原型的“改造”:神话中国的统一与叙事政治》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高吕悦晨《电视剧〈西游记〉插曲〈女儿情〉的传播与意义增殖研究》 清华大学
王娅婷《论〈新儿女英雄传〉的版本修改与意义阐释》 井冈山大学
毛西子《以复古为革新的先行者》 湖南师范大学
艾红霞《试论〈古船〉对家族意识的反思与超越》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五、硕士生论文组
特等奖1 名
刁佳丽《暴力、异化与文明的困顿:康拉德笔下的库尔兹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等奖2 名
孟令怡《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文体转变及现代性生成》 华东师范大学
古 凤《徐志摩诗歌中的“莲”意象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
二等奖5 名
胡菀麟《由虚向实——从“意”的两个设想探析“以意逆志”》 西南大学
蔡祎航《“丈夫”与乡村的受辱》 华东师范大学
陆 娜《论萧红小说〈呼兰河传〉的连环画改编》 西南大学
潘孙千千《“生命”与“生活”:明中后期复古与性灵的审美意识碰撞》 中央民族大学
孙士棋《拒绝“雷同”与价值重塑:论张炜〈古船〉的现代性反思》 南京师范大学
三等奖20 名
孙小爱《文本意义的消解与开放》 河北师范大学
吴俊熹《断裂的梦幻空间:面对现实的一种方式》 厦门大学
赵志凯《列斐伏尔对福柯“疯癫空间”的批判》 河北大学
陈晓慧《论陈黎〈蓝色一百击〉与文化记忆的传承和现时化》 汕头大学
冯友民《〈根〉:权力规训下昆塔的自我建构》 中央民族大学
付天琦《孤独的流浪先驱》 上海师范大学
胡爽爽《庸俗之都——〈酒徒〉中的香港城市叙述》 中国传媒大学
李晶晶《复调诗学视域下〈血色莫扎特〉的复调叙事》 辽宁大学
李竹林《论〈人生海海〉的叙事艺术》 山西大学
陆 钰《边缘群体的诗性书写——米亚·科托的儿童文学创作》 南京师范大学
冉浩妍《生死之限与群我之界》 清华大学
沈 笑《论舟行对杜诗创作的意义》 安徽师范大学
谭益波《明传奇“生旦家门”考论》 中山大学
杨昕怡《从小说到电影:〈玫瑰之名〉中符码的转型解读》 四川大学
叶佳佳《“镜听”释义及其民俗文化解读》 暨南大学
张小英《从言文一致运动看“内面”的特性》 中国传媒大学
张榆甜《重返神性家园》 四川师范大学
丁 茂《现代装置——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浴室”空间》 西南大学
冯锴奇《隐蔽的上升——论〈家庭团聚〉中神话原型与“原罪”主题的融合》 中国人民大学
葛悦萌《从〈李姬传〉到〈桃花扇〉:解读李香君形象的演变重塑》 湖南大学
说明:获奖证书将于2022年9月份寄出,原稿中地址、姓名不详,或地址有变动者,请及时告知我们。奖金届时同步发放。
未尽事宜,可与杂志社大赛办公室联系。咨询电话:0351—5256558(曹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