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济南市芙蓉街历史文化街区研究

2022-07-27李端杰山东建筑大学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

建筑与文化 2022年7期
关键词:街巷芙蓉泉水

文/李端杰 山东建筑大学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正高级工程师 硕士生导师

庞 雪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硕士研究生

邢风璇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硕士研究生

引言

2014 年11 月,芙蓉街-百花洲、将军庙、山东大学西校区三个街区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1],其中芙蓉街区反映了济南市的传统风貌,体现出“家家泉水,户户垂柳”的地方特色,为济南市的多种文化载体,是济南市山水营城思想的核心区域。以往针对芙蓉街区的研究,都是围绕其泉水[2]、建筑[3]或街巷空间[4]等单一元素进行研究,分析其内在文化失活、景观缺失的原因,同时提出策略[5],但是对建筑、街巷的空间环境和结构形成的原因却没有深入研究。因此针对这种现状,选取芙蓉街区的建筑、主要街巷以及公共空间形态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其建筑和街巷的形成原因,进而分析其产生的空间环境以及空间结构。

1 芙蓉街区概况

1.1 历史追溯

芙蓉街区最早可追溯到西晋时期,是当时的古城核心区域,城市布局以珍珠泉为中心,城外西南、东南两侧角楼之下分别为趵突泉以及黑虎泉,以护城河相连,三泉形成三角形构图(图1);明朝时期,明德王将珍珠泉周围土地占据修建德王府,后又增添濯缨泉范围,也就是今天的王府池子;清朝时期,建巡府督察院,将濯缨泉范围划分在院外,之后此地建起院落街巷,慢慢变成现在的芙蓉街。

起初芙蓉街是一条从芙蓉泉到府学文庙的小河,名为梯云溪,沿溪边建设了许多商铺、住宅,后又为了交通便利,在溪上铺设青石板,慢慢地梯云溪就转为暗渠,石板路取芙蓉泉之名为芙蓉街。

1.2 街区概述

芙蓉街区坐落于济南市历下区,芙蓉街北起东花墙子街南口,南至泉城路,全长约432 米,东邻西更道街,西通省府东街。芙蓉街区以“五横”“三纵”的八条主要街道以及周边泉水水系脉络共同组成了芙蓉街区空间格局[6],形成了“街因泉走,水街共生”的传统空间格局特色(图2)。

芙蓉街区处于古城的中心区域,街区内有许多古城风光、建筑遗产以及历史遗存文物等,表达了济南所特有的泉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等,也最能反映古城核心区的山水营城思想。

2 芙蓉街区风貌特征分析

2.1 建筑特征分析

街区内建筑遗产丰富,建筑风格也趋于多样化,大部分保留着民国时期形成的建筑风貌与院落格局。虽然随着时间的流逝,建筑陈迹越来越少,但不难看出当年芙蓉街区的繁荣景象及历史文脉传承。

建筑的结构形式多为砖石、木制结合,而建筑窗台底部为了防潮,多用石板来砌筑,整体建筑布局紧凑,为“底商上居,前店后居”的建筑形态。

2.1.1 沿街商业建筑

沿街商业建筑主要分布在芙蓉街两侧,其街区面貌基本沿袭了民国时期形成的肌理构造,即以中式建筑为主、零星夹杂西式洋楼的中西合璧街区面貌。沿街商业建筑采用前店后院式布局,以中国红色彩的窗户、阁牌楼、屋顶饰以青砖、外墙灰瓦白线墙为特征的仿古式建筑。芙蓉街两侧为商业建筑,其商业气息浓厚,且整体建筑风格统一,并与街区环境相融合。大部分建筑是二层或三层,以临街骑楼式布局为主,下层建筑作为商铺使用,商铺后面空间为四合院形式,主要作为居住与储存的空间,上层房屋主要作为居住使用[7]。

2.1.2 传统民居建筑

传统民居建筑主要指街区内存在的大面积一至两层以居住为主要功能的建筑,大部分保留着清末样式,因此沿袭了传统的建筑尺度和规模,民居建筑大多被列为济南历史建筑,承载着历史文化的意义。民居建筑多顺应当地泉水而建,随泉水形态走势呈现曲折而有序的串联式布局形式,其院落功能明确、主次分明、空间层次有序,能够体现出济南是泉水居民聚落的特征,也体现出“家家泉水,户户垂柳”的地方特色。

2.2 街巷特征分析

2.2.1 街巷交通空间格局分析

芙蓉街区的交通空间格局为“三纵”“五横”八条主要街道,三纵为芙蓉街至东、西花墙子街,西更道街至曲水亭街,平泉胡同至王府池子街这三条纵向的主要街道;五横为芙蓉巷、金菊巷、起凤桥街、辘轳把子街以及从翔凤巷到西辕门街。街巷的南北方向长,东西方向短,但并不是横平竖直的,而是随泉水的走势与自然地势呈现出自由的形态,遵循了“街因泉走、水街共生”的理念(图3)。

2.2.2 主要街巷分析

针对传统街巷保护,将不同的景观风貌、文化以及街巷的宽度、尺度等作为评价要素来对街巷进行分级保护,因此产生了一二三级不同的保护街巷(表1)。

图1 三泉三角形构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2 芙蓉街区周边道路(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其中,如曲水亭街、起凤桥街等位于芙蓉街区的八条街巷(表2),这一类街巷景观风貌多样、完整,具有名木古树、传统建筑以及泉池水体等不同景观要素,且历史悠久,也是能够代表芙蓉街区乃至济南市的具有浓厚历史文化的传统街巷。

以东、西花墙子街以及芙蓉街为主的二级保护街巷,这一类街巷的景观风貌随时间的流逝已经逐渐缺失,因此历史陈迹缺乏,而且多被修建改造过,但整体景观风貌相对较好。芙蓉街,自古以来就有“地下埋金、街上淌银”的说法,是能够充分体现济南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代表,也是济南历史文脉的延续;东、西花墙子街,位于文庙东、西墙而出名,东侧是民居建筑,虽然翻新过但仍具有传统韵味,西侧是文庙的外墙。

以芙蓉巷、西辕门街为主的三级保护街巷,这一类的街巷后期经过修整,以访旧装饰为主,其建筑与街巷肌理不复存在。芙蓉巷,与芙蓉街相连,路两侧作为商铺使用,环境十分嘈杂,缺乏历史韵味;西辕门街,是街区内最短的街巷,除了存有三户传统建筑保存较完整外,无其他景观且街巷内杂乱无章。

2.3 空间特征分析

2.3.1 空间尺度及边界

芙蓉街区的空间尺度较小,为了分类方便将街巷空间按级别分为主街和小巷,最窄的街巷为翔凤巷,仅有0.8 米。街巷空间受建筑形状及泉水走向的影响,街道宽窄不一,有的自由弯曲,有的交叉有序,因此产生的空间层次多样,是历史遗留文化的优秀展现[8]。但不可否认的是,因出现在胡同中的空调外机及铁罩、铁制雨棚、乱停放的非机动车以及杂乱物品堆置等原因,空间边界给人以不整齐感。

2.3.2 空间界面分析

对芙蓉街区的空间界面分析,从底部界面、垂直界面和顶部界面三方面来进行分析。街巷空间的底部界面以硬质铺装为主,多是条石、青石板等石材路面,与垂直界面保持和谐。

街巷空间的垂直界面受立面形式的影响较大。第一种是临商业街的骑楼街巷景观,如芙蓉街,此类界面结构丰富,凹凸有致,立面墙体以灰砖白墙为主,屋顶饰以青砖,在与周边环境相融合的基础上零星点缀红色,如柱子、窗户、灯笼、标志牌等,增加空间多样性。但此类街巷空间以商业形态为主,不可避免地设立过多窗口与标志牌,因为接触过多元素导致视觉冲击力转变为视觉疲劳,影响视觉体验。另一类是居住街巷,建筑多为四合院建筑,因此其建筑立面高低错落,起伏有致,具有节奏感,均为青灰色或灰色砖石立面。

而顶部界面受建筑形态、街巷尺度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当建筑屋顶形态越复杂,起伏越大,则天际线的轮廓就越有韵律,产生的空间视觉冲击感就越强烈;反之,当街巷较宽且形态简单时,街巷顶部界面的视觉冲击感就会越弱。

2.3.3 公共空间分析

针对公共空间的分析,在芙蓉街区内选取具有泉水景观空间的有典型性的三处公共空间,即芙蓉泉周边空间、濯缨泉周边空间以及文庙前广场来进行公共空间具体分析。

(1)芙蓉泉周边空间以芙蓉泉为中心,东临芙蓉街,西、北两侧为商业建筑,与其他两个空间相比,空间范围较小,类型为半开敞空间且空间相对单一。泉池立面空间放置浮雕画,增加文化内涵,在入口处设置石凳座椅,供游人休息。

(2)濯缨泉周边空间为半封闭空间,南侧为一处停留空间,铺设硬质铺装,供通行、观赏用,又设置了一个刻有“濯缨泉”三字的石碑。东西两侧均为建筑侧面,西侧建筑已被列为济南市第一批传统建筑。泉水清澈透亮,水质优良,具有观赏价值。泉池北岸的植被种植为空间提供了良好的背景,丰富空间层次。濯缨泉空间安静整洁,商业活动不突出,舒适度较高[9]。

(3)文庙前广场是基于历史街区原始肌理中最大的公共空间[10],是多条路的交叉口,从而形成了一个通行的开敞空间,北邻文庙南门,广场上设有梯云溪泉眼,梯云溪从暗渠转为明渠,水质清澈,可供游人观赏。空间内具备植物、水体及建筑等各种景观要素,且质量较好。

除这三处典型的泉水景观空间,还有其他大小不同的小空间,例如街巷的交叉口空间,其中多以T 字型交叉路口为主,反映出芙蓉街区的自发生长性;另一种就是因为有特色景观或者建筑出入口导致的,社交活动频繁的小空间。

3 芙蓉街区泉水脉络

图3 芙蓉街区街巷交通空间格局(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4 芙蓉街区泉水脉络(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表1 芙蓉街区街巷等级划分表(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表2 芙蓉街区一级保护街巷(表格来源:作者自绘自摄)

芙蓉街区泉脉处于珍珠泉泉群的次脉系内,具体可见的泉池水体主要有泮池、腾蛟泉、濯缨泉、芙蓉泉、小王府池子、起凤泉等。泉水水系主要分为三处:第一处为芙蓉泉及马市街附近的泉水经地下暗渠梯云溪流入泮池,再流入曲水河;第二处为泮池中的泉水经后宰门街附近的暗渠流入曲水河;第三处是小王府池子与濯缨泉中的泉水向北接起凤泉,向东与刘氏泉汇合流入百花洲[11](图4)。

芙蓉街区是在梯云溪的基础上形成的街区,因此芙蓉街区内的建筑、街巷以及空间等的形成都与泉水有关,形成一种顺应泉水形态走势的贴合自然的网状空间布局。街区民居建筑依泉而建,街巷受泉水位置左右,或宽或窄,或自由弯曲或适当交叉,使得街道空间网络不同于传统北方地区典型的方格亭街区环境,而是为“锯齿状”布局,呈“商-水-街-商”的界面格局,建筑与街巷界分空间,使得街区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以及和谐的环境。

结语

历史文化街区是济南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济南城市文化关键所在,而芙蓉街区是济南最具代表性的历史街区,集合了济南古城的自然风光和历史遗存,街道纵横、泉水相依,有着“街因泉走,水街共生”的传统空间格局,是体现济南市山水营城思想的核心区域。通过对芙蓉街区的沿街商业建筑和传统居民建筑、街巷交通空间格局及主要街巷的空间尺度、边界、界面以及公共空间形态的研究分析,发现建筑和街巷的形成受泉水和自然环境影响,进而产生错落有致的空间环境以及顺应泉水形态走势的贴合自然的网状空间结构。

猜你喜欢

街巷芙蓉泉水
王纬华
人间烟火,最爱隐秘的街巷美食
青年是“从0到1”创新的主力军
边走边唱
我的芙蓉李树
雨中的街巷
泉水与盐水
故梦染上芙蓉色
轻嗅芙蓉妆
难忘那眼泉水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