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子午流注理论外治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的疗效观察
2022-07-27叶启翔曾炜权黄凌雁
叶启翔,曾炜权,黄凌雁
(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儿科,广东 深圳 518104)
0 引言
儿童支气管肺炎属于常见病及多发病,在中医属于“肺炎喘嗽”范畴,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喘息、痰多,病情严重甚至导致呼吸衰竭及多脏器功能障碍而死亡,是目前5岁以下儿童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1]。西医治疗儿童肺炎,强调针对病因及对症治疗,由于病毒感染,基本没有特效药,而临床上亦较难取得明确的病原体感染证据从而针对性地应用抗生素治疗,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是目前研究的热点[2]。中医外治法配合中医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的特色,已在临床广泛应用。
本研究在西医根据检验结果针对性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辩证分析以及基于子午流注理论的中医外治法予穴位贴敷治疗,获得良好的临床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20年03 月至2021年06月在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住院收治的确诊为小儿肺炎的患者1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90例。观察组中男 47 例,女 43 例;平均年龄 (2.23±1.84)岁;病程(2-7天 ),平均(3.67±2.88)天。对照组男46例,女44例;平均年龄(2.56±1.43)岁;病程(2-7天),平均(3.23±2.45)天。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临床资料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通过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受试者亲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八版)》中肺炎西医指导标准[3],以及《中医儿科学》中肺炎喘嗽的诊断标准[4]。
1.3 纳入标准
①1岁≤年龄<14岁;②病程≤7d;③患儿家长签订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重症肺炎或重症感染;②存在先天畸形,免疫缺陷或遗传性疾病者;③过敏体质或合并皮肤疾病者;④其他系统疾病并影响肺炎病程;⑤研究期间资料收集不完整者。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予单纯西医治疗。参照“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5]选择相应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治疗,另外予雾化对症等支持治疗。
1.5.2 观察组予在西医治疗基础上,予中医辩证施治配合基于子午流注中医外治法的穴位贴敷治疗。
1.5.2.1 中医辩证治疗
以《中医儿科学》[4]中“肺炎喘嗽”的辨证施治为依据,对愿意接受中药者予辩证施治。风寒闭肺证予三拗汤加减;风热闭肺证予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痰热闭肺证予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每日1剂,水煎 20 min 后取汁,分2次温服,3d为1个疗程,3d未愈者再辨证予第2疗程中药治疗。
1.5.2.2 外治法
操作方法:用中药离子导入(DLZ-B电脑中频治疗仪,廊坊市豪迈医疗有限公司)治疗,治疗时间为申时(15 点~17 点),1次/d。使用方法:将自制中药贴片(含细辛8g,五味子、白芥子各10g,干姜、半夏、麻黄各5g,杏仁、百部各15g)敷于双侧肺俞穴(和/或定喘)、天突穴及膻中穴,发热明显患者加大椎及涌泉。然后将导联线连接治疗仪,选择适当的治疗强度(3个月以下强度为1;3个月到1岁强度为3;1岁以上强度为5)20 min/ 次。治疗结束后保留中药贴片 2 h。
1.6 观察指标
治疗5d后,评价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儿发热、咳嗽天数、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
1.7 疗效判定标准[6]
痊愈:体温正常,咳嗽、咳痰及肺部啰音消失,胸片无阴影。显效:体温正常,咳嗽、咳痰及肺部啰音明显减轻,胸片阴影明显缩小。有效:体温降低,咳嗽、咳痰及肺部啰音有所好转,胸片阴影较前缩小。无效: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无变化或加重。
1.8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6.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疗效对比的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从表1可见观察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肺炎患儿临床疗效的比较(n,%)
2.2 观察组发热持续天数、咳嗽天数、肺部啰音
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2组肺炎患儿发热、咳嗽、啰音消失及住院天数的比较(±s,d)
表2 2组肺炎患儿发热、咳嗽、啰音消失及住院天数的比较(±s,d)
注:at=3.0697 P<0.01,bt=7.5858 P<0.01,ct=4.5763 P<0.01,dt=3.2890 P<0.01。
组别 发热天数 咳嗽天数 啰音消失时间 住院天数对照组 2.5±1.8 5.8±1.4 4.7±1.8 6.7±2.4观察组 1.8±1.2a 4.1±1.6b 3.6±1.4c 5.7±1.6d
3 讨论
子午流注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子午原意指子时及午时,这里代指时间,流注以水流比喻人体的气血巡经络的运行灌注。子午流注理论以“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整体观为理论基础,将不同时辰机体的气血流经不同的经穴的规律认识比作水的流动,随时间先后按顺序循环往复运行于人体各经络脏腑。人体各经络、脏腑在气血迎时而至为盛,过时而去为衰,逢时为开,过时为阖,故脏腑气血阴阳盛衰随时间而变化。《素问·脏气法时论》 亦曰:“肺病者,下哺慧,日中甚,夜半静。”这指的是肺有病的人,傍晚的时候病情好转,到中午时病就加重,到半夜时变安静了。因此根据人体经脉的气血随时间不同而盛衰开阖的变化,择时取穴施治,能协调人体与自然之节律,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现代医学证实,生物在漫长的衍化中,为了适应于自然界的气候昼夜等节律变化,其内部通过自身的调节逐渐形成类似时钟的节律,即“生物钟”。几乎所有哺乳动物的不同器官、不同细胞都有着生物钟的变化。反映在机体表现为体温、血压、血糖以及新陈代谢等随着昼夜波动,体内激素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亦是如此。正如Fregonezi等[7]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其咳嗽、咯痰、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在早晨比下午更严重,并且肺功能各项参数与下午对比更为严重。因此,子午流注理论符合现代生物医学生物钟及时间医学的研究,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
中医外治法配合中医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的特色,尤其是穴位贴敷治疗,其具有痛苦小,安全性好,简易方便及无明显副作用的特点而易于为患儿及家长所接受。借鉴传统的子午流注理论,在申时进行穴位贴敷治疗,是因为申时为膀胱经当令,该时间段人体新陈代谢率最高,肺部呼吸运动最活跃,此时进行离子导入药物治疗,能够增强穴位的刺激作用,更好地发挥药物的功效[8,9]。本研究的自拟的止咳散,其中细辛祛风散寒、温肺祛痰;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白芥子利气燥痰;干姜温中散寒,燥湿消痰;半夏燥湿化痰;麻黄发汗散寒、宣肺平喘;杏仁降气止咳平喘;百部润肺止咳。该方具有祛风散寒,宣肺理气,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肺俞为肺之背俞穴,是治疗肺脏病症的要穴,有解表宣肺、肃降肺气之功效;天突穴属任脉,具有理气降逆、宣肺降痰的功效。膻中属任脉,为手少阳、太阳和足少阴、太阴之会,有调理脏腑阴阳、宽胸宣肺理气等作用。定喘是止咳平喘的经验穴,能降逆平喘,对各种咳嗽均有良效。大椎宣肺解表,清热止咳。涌泉具有引火下行利于退热。
在小儿肺炎中医辩证分析上,小儿被认为“纯阳之体”,易于感受外邪后从阳化热,且“传变迅速”,故入院的肺炎患儿基本以风热闭肺、痰热闭肺两型为主,风寒闭肺型则较少见。重症患者多为毒热闭肺,后期出现肺脾气虚或阴虚肺热,此类患者不在本研究中。风热闭肺证予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旨在辛凉宣泄,清肺平喘;痰热闭肺证予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旨在清热涤痰,开肺定喘。风寒闭肺证予三拗汤加减,旨在辛温开肺、化痰止咳。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壮热炽盛时及早用通腑药,致腑通热泄,以防变证。同时,西医治疗则根据痰培养结果选择相应的抗生素治疗,或咽拭子呼吸道病毒的检测结果酌情应用抗病毒药物。
中医外治配合中医辨证施治目前已有报道取得优于西医的治疗效果,其外治方法包括有拔罐疗法,穴位贴敷,中药离子导入及微波理疗等[10-13]。亦有研究证实,基于子午流注理论的中医外治法较不择时的外治法相比,疗效更佳[14,15]。本研究采用的基于子午流注的穴位贴敷,配合中药离子导入及内服中药,内外兼施,取得满意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单用西医治疗,与上述研究一致。
由于中医诊治强调个体化治疗,不能达到西医的标准化用药,在辩证施治时亦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因而给本研究样本带来较大的异质性。相信随着未来中医的不断发展,诊治的不断量化,中医的研究的前途将更加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