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联合阴道三维超声检查在疑似子宫内膜息肉诊断中的应用
2022-07-27耿敬华
耿敬华
(濮阳惠民医院,河南 濮阳 457000)
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MP)属于绝经后及经期量过多女性人群的常见疾病,主要出现腹痛、阴道不规则出血等症状,而部分患者无明显不适反应,则在妇科检查中发现[1]。早期诊断、治疗可减少息肉衍生为癌症的风险,阴道三维超声(3D-TVS)是EMP首选检查方式,能够较为立体且多维度观察子宫内膜容积、血流变化与空间部位,由于该检查手段适用于大部分子宫内膜增生性疾病诊断中,检查结果容易出现漏诊或误诊等现象[2,3]。近年宫腔镜检查广泛应用EMP诊治过程中,可提供更为直观、清晰显示子宫内膜状态,对EMP良恶性加以准确判断[4]。本次研究旨在应用上述两种检查方式对疑似EMP诊断中的应用进行探索,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9~2020年期间濮阳惠民医院疑似EMP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患者年龄28~74岁,平均(47.56±3.62)岁;月经情况:月经增多18例,阴道异常出血32例,绝经后38例;合并症:高血压25例,糖尿病18例;病程6个月~1年,平均(8.62±1.13)年;息肉分布部位:前壁14例,后壁17例,侧壁11例,宫角8例;宫底20例;息肉数量:单发39例,多发31例;息肉大小:7~28 cm,平均(17.85±4.52)cm。
1.2 方法
患者均行3D-TVS检查,再行宫腔镜检查,在宫腔镜检查过程中取子宫内膜局部组织,行病理检查,具体方法如下:3D-TVS检查:检查仪器为GE公司VolusonE8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调至5~9 MHz,操作前嘱患者排空膀胱,取膀胱结石位,使用耦合剂涂抹在阴道探头顶端,避孕套套于探头外侧,缓慢放置于阴道后穹隆部位,行横向、纵向等多角度、多方向探查,使用二维超声观察子宫体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子宫内膜厚度及宫腔状况,之后探头稍微向外退,评估宫颈大小、形态、内部回声与病变占位情况,观察宫颈黏膜层、部分阴道、子宫颈旁、肿块内部与周围血流情况,使用脉冲多普勒获取血管及血流指数、内膜面积数值,将上述指数取平均值。宫腔镜检查:检查前患者进行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血常规等常规检查,避开患者出血量较大的阶段进行宫腔镜检查,使用5%葡萄糖注射液,将膨宫压力维持12~14 kPa,常规行静脉麻醉与消毒,缓慢放入宫腔镜后,在监视器下观察宫腔、宫颈管、宫角、子宫壁情况,评估子宫内膜形态与大小,行子宫内膜电切术将子宫内膜异物切除,行病理检查,若子宫内膜未发现异物,则取部分子宫内膜组织送病理活检。
1.3 EMP诊断标准
宫腔镜检查:宫腔镜检查中下发现子宫内膜表面有良性结节突出,形状为细长圆锥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呈鲜红色,大小不均,可见单发或多发,多数有蒂;若息肉体积较大,则可在顶部观察到溃疡出血甚至坏死[4]。3D-TVS检查:子宫内膜增厚,且厚度不均匀,宫腔内出现占位,可发现星点状血管与强回声[3]。病理活检:目检:息肉表面为灰红色,直径为23 cm,顶端可见糜烂或出血;镜检:子宫内膜上皮包裹息肉组织,发现间质由大厚壁血管、结缔组织与梭形纤维母细胞构成[4]。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不同检查方案间准确度比较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并分别与“金标准”作一致性评价,获取Kappa值;上述检验均以P<0.05提示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宫腔镜检查、3D-TVS检查及宫腔镜和3D-TVS联合诊断EMP
宫腔镜检查诊断EMP的灵敏度为98.46%(64/65),特异度为60.00%(3/5),阳性预测值为96.97%(64/66),阴性预测值为75.00%(3/4),准确度为95.71%(67/70),Kappa值为0.644;3D-TVS检查诊断EMP的灵敏度为80.30%(53/66),特异度为75.00%(3/4),阳性预测值为98.15%(53/54),阴性预测值为18.75%(3/16),准确度为80.00%(56/70),Kappa值为0.230;联合诊断EMP的灵敏度为87.69%(57/65),特异度为80.00%(4/5),阳性预测值为98.28%(57/58),阴性预测值为33.33%(4/12),准确度为87.14%(61/70),Kappa值为0.411,见表1。
表1 宫腔镜检查、3D-TVS检查及宫腔镜和3D-TVS联合诊断EMP 例
2.2 不同检查方案在EMP中的诊断效能比较(见表2)
表2 不同检查方案在EMP中的诊断效能比较
3 讨论
3D-TVS检查具备多切面、多角度成像技术,能够对宫腔内三个垂直切面的病变情况进行分析,相比于传统超声检查,3D-TVS检查能够评估冠状切面情况,多方位显示子宫内膜状态,为临床诊断EMP提供参考信息[2]。本研究结果显示,3D-TVS检查诊断EMP的灵敏度为80.30%,特异度为75.00%。然而临床发现,EMP与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癌等疾病症状表现相近,所以临床诊断时易出现对EMP的漏诊或误诊[2]。
宫腔镜是目前临床中能够直接观察宫腔内病理变化的检查手段,可在直观下观察宫腔病变占位、子宫内膜异常状态[1]。宫腔镜检查时能够准确评估子宫病变大小、数量、形态与部位,准确分析患者病情变化。本研究中发现,宫腔镜对EMP诊断的特异性为60.00%,与3D-TVS检查比较特异性偏低,而宫腔镜检查灵敏度为98.46%,明显高于单纯行3D-TVS检查。由此分析,宫腔镜与3D-TVS检查均具有较高准确性,但由于EMP存在不典型表现,加上受到组织脏器与病灶回声相似性等多种因素影响,加大宫腔镜对EMP鉴别与诊断难度,导致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之间存在差异。另外,有报道指出,宫腔镜还能在EMP患者治疗期间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有效评估,分析子宫内膜厚度变化,同时帮助操作者在手术期间清晰观察病灶,并获取病理组织,对其后续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4]。
本研究联合诊断效能分析结果显示,联合诊断特异度为80.00%,均高于两种单一检查诊断。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联合诊断不仅能够借助宫腔镜直观检查宫腔形态与其内膜分布情况,而且可使用3D-TVS清晰显示宫内病灶轮廓与边缘病变状况,由此行联合诊断检查,进而提升EMP诊断率。除此之外,研究发现联合诊断灵敏度为87.69%,略低于宫腔镜检查,但高于3D-TVS检查,对此,临床在EMP实际诊断检查过程中,应依据患者自身个体情况及其相关疾病表现,制定最佳诊断检查方案,以发挥科学高效的诊断参考作用。
综上所述,EMP诊断采用宫腔镜、3D-TVS检查,均可得出较为准确的临床诊断,而EMP患者采用联合诊断,可有效提升其诊断符合率,临床可依据患者诊断检查需要,灵活选择合适检查方法,为临床提供可靠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