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浸液取热技术研究及换热材料选择

2022-07-27曹永凯

铀矿冶 2022年3期
关键词:热泵源热泵寿命

曹永凯

(中核第四研究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河北 石家庄 050021)

中国地浸铀矿多地处偏远、严寒地区,市政配套设施较差,供热热源多采用独立运行的燃煤锅炉、电锅炉等设施。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实施,绿色低碳成为中国铀矿冶发展的必然要求,地浸铀矿的供暖方式也由燃煤锅炉逐步向煤改气、空气源热泵等方式转换。

目前世界各国研究人员开展了大量的取热技术研究工作,研究成果多集中在海水[1-2]、污水[3]和地热水的利用等方面。刘洋等人[4]为解决地下水源热泵系统水质超标腐蚀机组、含砂量高难以回灌等问题,引入中间换热池,实际项目运行效果良好。宋伟等[5]针对热源井抽灌同井连续取/放热特性进行的研究表明,抽灌同井在试验条件下对取热工况更加敏感,取热比放热更为困难;在连续取热工况下,含水层受到外界初次干扰的影响更为明显。

由于地浸采铀的行业特殊性,未见地浸液取热技术的相关研究报道。地浸液取热技术省略了抽水井、回灌井的能量采集环节,更类似于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但水质指标又不同于江、河、湖、海等地表水系统。相比于地表水,地浸液水温低、温差小,取热难度大,地浸液水质差,取热设备易腐蚀。地浸液所含地热能是否满足工程供热需求,地浸液取热是否影响工艺生产等问题有待研究。鉴于目前国内在地浸液取热技术及利用方面研究较少,笔者拟对地浸液取热和换热材料选择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1 地浸液取热技术研究

1.1 地浸液水质分析

表1 典型铀矿地浸液水质参数Table 1 Water quality parameters of in-situ leaching solution of typical uranium ores

表2 典型铀矿地浸液腐蚀性和结垢性判定Table 2 Determination of corrosive and scaling of in-situ leaching solution of typical uranium ores

由表2可见,各样本均呈现一定的结垢性和腐蚀性,尤其是样本3呈中等结垢性和强腐蚀性,说明地浸液不能直接作为热泵低温侧热源使用。另外,CO2+O2地浸工艺的浸出液中含有一定量的O2,其腐蚀性也不容忽视。

1.2 地浸液取热类型划分

根据地浸采铀生产实际情况,依据取热地点差异把热泵取热系统划分为池式取热、管道取热、就地取热3种类型;并根据取热是否引入中介流体,把3种类型细分为6种方式。引入中介流体则称为闭式或间接取热,不引入中介流体则称为开式或直接式取热,地浸液取热类型见表3。

表3 地浸液取热类型Table 3 Heat exchange type of in-situ leaching solution

1.3 地浸液取热方式比较

1.3.1 系统制热性能系数比较

热泵机组优劣评价常用的性能指标是热泵性能系数(COP)。相同工况下,COP值越大,说明机组的效率越高。以供热量500 kW,地浸液流量86 m3/h,热泵供回水温差5 ℃为例,按照各方案的最佳配置,计算各系统的制热性能系数(SCOP)值,并进行比较,结果见表4。鉴于深井换热和垂直地埋管取热设备投资及安装功率基本相同,此处合并比较。

表4 地浸液取热方案运行功率及制热性能系数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operating power and heating performance coefficient of ground immersion heat extraction scheme

由表4可知:方案3由于地浸液直接进入机组,蒸发温度相对较高,系统制热性能系数最高,SCOP值为4.33。方案4与方案3相比,增加了中间换热器,其系统总安装功率约增加2.4%,SCOP约降低2.5%。但考虑直接取热可能造成设备腐蚀、结垢等问题,故SCOP分析得出方案从优到劣依次为方案4、方案3、方案2、方案1和方案5。

1.3.2 供热方案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

水源热泵系统成本可分3类[9]:1)系统运行前所发生的成本,即初始投资(IC);2)系统运行周期内发生的费用,含设备运行电费、维护管理费、维修费,即运行维护管理费(OC);3)机组净残值(RC),即预计的折旧年限终了时固定资产残值减去清理废弃费用后的余额。由于LCC考虑了将来所发生的成本费用,故在计算运行维护管理费时,应考虑时间价值,把所有的收入和支出,折现后进行比较。在折现计算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净现值计算方法,热泵系统的寿命周期成本(LCC)计算公式为

LCC=IC+OC-RC,

式中:LCC—热泵系统的寿命周期成本,万元;OM—维修费,万元;PR—设备年运行电费,万元;CA—人工费,万元;t—周期长度,年;n—计算年的排序数;X—折现率,%;Y—损坏率,%。

仍以提供500 kW热负荷为例,假定运行电费0.7元/(kW·h),运行人员2人,工资6 000元/(月·人),主设备寿命按12 a计,根据当前的贷款利率,折现率取7%,损坏率按每年5%~8%(间接式取5%,其余取8%)计算。各方案成本初始值见表5。

表5 各取热方案成本初始值Table 5 Initial cost of each heat extraction scheme

在同样换热条件下,各方案的全寿命周期成本见表6。寿命周期按12年考虑。

表6 各取热方案的全寿命周期成本Table 6 Life cycle cost of each extraction scheme 万元

从表6可见,方案4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为411.4万元;方案5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最高,为583.8万元。故全寿命周期成本从低到高依次为方案4、方案2、方案3、方案1和方案5。

1.4 推荐的取热方式

根据各方案的系统性能系数(SCOP)、全寿命周期成本(LCC)分析,结合各指标的影响程度,得出方案4(间接式管道取热)最优,方案4可作为地浸液源热泵取热系统的首选方式。

2 金属热交换材料选择

内蒙古某地浸铀矿试验基地率先使用地浸液为地表建筑供暖,在水源热泵供暖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方面先行先试,取得了宝贵的运行经验。水源热泵供暖技术结合工艺生产“溶浸液注入—铀金属浸出—地浸液抽出—地浸液处理—溶浸液再注入”的流程,实现了“溶浸液注入—载带地热—地浸液抽出—热泵取热—溶浸液再注入”过程,通过合理取热实现了能源的综合利用。在热泵机组的蒸发器选材方面,曾先后采用T2材料、T2镀镍等;但均未从根本上解决蒸发器腐蚀穿孔的问题。

本研究拟根据纳岭沟地浸液水质参数,结合常用金属换热材料,对T2(紫铜)、B30(白铜)、316L(不锈钢)、TA1(钛钢)等4种常用换热金属进行室内挂片试验,以评价和确定适用于方案4的换热材料。

结合该基地地浸液水质参数,模拟地浸液水质,共设计5组地浸液全浸试验和1组加速全浸试验,2种试验同时开展。每组试样4片,共使用试样288片,试验周期分为10、30、60 d。

2.1 试验环境

试验环境见表7~8。

表7 模拟地浸液全浸试验环境Table 7 Full immersion test environment of simulated in-situ leaching solution

表8 模拟地浸液加速全浸试验环境Table 8 Accelerated full immersion test environment of simulated in-situ leaching solution

2.2 试验材料

金属试片规格为50 mm×25 mm×3 mm,先用1200号砂纸打磨,再依次用去离子水超声冲洗10 min、无水丙酮擦洗、吹风机冷风吹干,然后放置在干燥器中静置24 h后称重备用。

2.3 试验方法

先用失重法测定每种工况下各种金属的腐蚀速率;再分别采用VK-X200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EJOL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微观形貌观测分析。

2.4 试验结果与讨论

2.4.1 材料失重结果

全浸腐蚀换热材料多周期下失重结果见表9。

表9 换热材料腐蚀深度Table 9 Corrosion depth of heat exchange material

对每种金属材料的3个平行样,在试验周期结束后进行除锈,计算腐蚀前后材料的厚度变化,并使用年腐蚀深度(mm/a)表征失重腐蚀速率[10]。试验研究表明,T2年平均腐蚀深度最为明显,该种材料在多种情况下的平行试验中都有较大失厚现象产生。B30也在加速全浸状态下有较高的年腐蚀速率。316L和TA1在各环境下的年腐蚀速率相对较小,且两者典型腐蚀特点均为点蚀。总体看来,材料年腐蚀深度依T2、B30、316L、TA1顺序递减。

2.4.2 形貌观察

采用激光共聚焦对多周期除锈后的试片进行1 000倍观察。可以看出,各种材料在10 d、30 d的环境中腐蚀类型多为蚀坑形式;但材料整体良好,并未发生全面腐蚀并损伤基体。经过长周期的多种环境全浸试验,表面状态的变化规律趋于明显。对长周期(60 d)试验得到的试片的观察发现,4种材料在加速全浸环境下表面状态最复杂,环境影响较大;在模拟全浸状态下次之。

采用扫描电镜对T2多周期除锈前试片进行500倍观察。可以看出,T2在10 d各个环境全浸试验后,多处于腐蚀产物萌生阶段,产物较少,腐蚀产物仅在部分区域存在。60 d全浸试验后,T2在各种环境下腐蚀产物均密集分布在材料表面,材料表面腐蚀产物呈块状或团絮状,已看不到基体。随着试验周期的延长,腐蚀产物由原来的针状向颗粒状、块状或团簇状发展,更加均匀密集地分布在材料表面,如图1所示。

图1 T2试样除锈前微观形貌(全浸60 d)Fig. 1 Microstructure of T2 sample before rust removal (full immersion 60 days)

60 d全浸试验后T2和B30部分环境表面状态破坏严重,TA1、316L存在蚀坑,但整体表面状态仍然较好,如图2、图3所示。通过对4种材料的破坏程度对比可发现,多种环境对材料的破坏性从高到低依次为T2、B30、316L和TA1。

图2 T2试样微观形貌(全浸60 d, pH=7.5, 45 ℃)Fig. 2 Microstructure of T2 sample (full immersion 60 days, pH=7.5, 45 ℃)

图3 316L试样微观形貌(全浸60 d, pH=7.5, 45 ℃)Fig. 3 Microstructure of 316L sample (full immersion 60 days, pH=7.5, 45 ℃)

2.5 材料综合性能判定

金属热交换材料的选用主要考虑材料的传热性能、耐腐蚀性能、价格、施工工艺,以及工作介质、工作温度、压力等因素。基于使用同一工艺介质的前提下,将影响金属性能的比热阻、腐蚀速率、价格等关键因素折合为单向趋势,进一步评价金属性能,并以三者的权重与位次之积的和作为判定值,判定值越小则性能越好。

由表10可见,316L判定值最低,其次是B30。结合材料失重数据及形貌观察结果可知,316L腐蚀速率较低,导热率适中,价格较低,可作为金属热交换首选材料。

表10 试验金属主要因素评价Table 10 Main factors evaluation of test metal

3 结论

猜你喜欢

热泵源热泵寿命
直膨式太阳能热泵供暖系统运行控制策略
燃气机热泵与电驱动热泵技术经济性实测对比
暖通空调设计中地源热泵实践
基于单相回路及热泵回路的月球居住舱热控系统对比分析
仓鼠的寿命知多少
热泵——迸发生活新动力
地源热泵在建筑空调系统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马烈光养生之悟 自静其心延寿命
恐龙的寿命有多长?
你的寿命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