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句法的既有住区公共空间更新策略研究
——以济南某小区为例
2022-07-27赵晓迪
赵晓迪
(山东建筑大学 建筑城规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
0 引言
2019 年6 月,我国从宏观政策层面指出,要部署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开展试点探索,为进一步全面推进积累经验[1]。随后,包括济南等在内的全国各地发布《关于深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的实施意见》等政府文件,进一步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提出将老旧小区改造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补齐城市配套设施和人居环境短板,提升居民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建设宜居整洁、安全绿色、设施完善、服务便民、和谐共享的“美好住区”。本文基于空间句法理论,以济南市一老旧小区——百花小区为案例,分析道路与公共空间整合度,并采取空间视域、热力图等研究方法,探讨既有住区空间更新策略。
1 研究方法及研究范围
1.1 研究方法
1.1.1 空间句法
空间句法理论是伦敦大学比尔·希列尔教授及其同事提出的一种从构型的角度研究城市空间的方法[2],通过对建筑空间形态进行量化分析,将具有拓扑关系的变量与图解对应,定量地表达空间属性,使得对空间的感性认知转向较为客观的科学分析[3]。
本文通过AutoCAD 对研究区域的内外部道路进行描绘,生成百花小区住宅的建筑肌理以及住区内外部路网,建立轴线图模型,并结合Depthmap 进行空间句法分析,得出整合度以及空间视域分析等空间句法数据,分析住区公共空间形态的内在属性,提出住区现存的问题,了解既有住区的公共空间改造需求,从住区业态修复、节点空间利用层面进行探讨,为老旧居住街区的改造与人居环境的改善提供数据支持与理论参考。
1.1.2 区域热力图
热力图通过用户手机基站的方式来定位区域的用户数量,并以地图颜色的形式将其表现出来[4],特殊的高亮可以显示用户现时段的地理位置,颜色越深的地方就表示人数越多,颜色浅的地方人数越少,可以较为直观地为用户提供出行参考。根据百度地图中的实时热力图功能,对百花小区及其周边进行实时热力图抓取,并进行横向对比,分析住区的实时热力变化特点。
1.2 研究范围
百花小区位于济南市历城区华龙路2218 号(图1),由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建设总公司建设,小区分多期开发,房子年代有1995—2002 年不等。楼栋总数为31 栋,共计2278 户,户型有南北卧室、两室朝阳等。百花小区内部以全福河为界,西侧为百花小区葡萄园社区,东侧为百花小区百花社区(图2)。
图1 区位图
图2 住区分布图
2 现状分析
2.1 研究区域概况
百花小区隶属济南市历城区,属于典型的高密度居民聚集区,东临七里河小区,南临百花郡,西侧通过二环东路与洪楼小区相望,北侧隔着一条华龙路与锦绣泉城小区相望,周边小区众多,建筑密度较高。小区位于百花公园东门对面,山东省图书馆南侧;三面临街,有北门、南门和西北门三个对外出入口;紧邻二环东路,在二环东路高架桥底部有一公交站点,公交路线广泛,出行便捷;周边分布嘉恒大厦、发展大厦以及东方丽景大厦,办公方便,人流量大,地段繁华。小区内建筑分两期完成,全福河东侧均为商品房,于1995 年建成,配有地下储藏室;西侧分别是济南高新区管委会宿舍和泉城广场回迁房,建成时间晚于商品房,采用了地上一层的小储藏间。
2.2 住区现存问题
小区内的建筑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楼前基本为普通砖砌而成的储藏室,单个储藏间的内部空间十分狭小,仅仅够单个电动车进入,并且据居民所述,推车进入后,在内部连掉头转身都很吃力,可见内部空间不足;其次,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不全,缺乏休闲健身设施和适老化设施,自发改造现象普遍,部分居民将路旁空地占为私有,私自搭建违章建筑,由于居民私自改扩建,对结构问题不够重视,部分加建阻挡了消防通道,造成了安全隐患;此外,住区内的停车位紧张,停车位、消防通道不规范,消防设施及水、电、路灯、座椅等市政设施破旧;社区公共空间以线性的街道空间为主,缺乏城市空间节点。
由此可见,老旧住区的现状不仅难以满足居民生活品质提升的需求,也影响了中心城区城市风貌的进一步提升。
3 基于空间句法的社区公共空间分析
3.1 整合度与平均深度分析
整合度(Integration)是空间句法理论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图3),是一个空间到其余全部空间总的拓扑深度的倒数,表示空间中的节点到所有节点的可达性[5]。整合度反映的是住区整体公共空间体系吸引人前来驻留聚集、穿越等的能力以及各个空间节点间能够彼此抵达的便捷程度,是衡量既有住区公共空间可达性的关键参数变量。既有住区道路轴线整合度能够反映人车流量在道路中的分布渗透情况,道路整合度值越高,道路的人车流量就越大,就更应设置人行道提高道路的安全性。
图3 整合度分析图
若某空间节点的深度值越高,那么从其他空间抵达此节点经过的拓扑次数越多,说明该空间节点的可达性较低。从百花小区的平均深度值图可知,百花小区的平均深度值为5.44(图4),处于偏中等水平,说明居民在室外空间活动的便捷度一般。百花小区的主要活动空间在平均深度分析中的数值为7.90,高于平均值,表明居民并不能便捷地抵达该活动空间区域。
图4 平均深度分析图
通过对百花小区空间的整合度分析可以得出:首先,整合度最高的地方是住区的中心活动广场部分,说明中心广场是各个道路拓扑关系中可达性最强的空间;其次,整合度最高的几条道路都是住区连接外界的主要交通干道,这几条道路可达性较高,联系着住区的各个部分,有很强的交通空间渗透能力,是住区重要的交通空间,这些道路承载着住区大部分的车流量,是改造的重点。其余道路因为位于住区内部的宅前,与外界连接较少或者属于尽端道路,因此空间的整合度偏低,此类道路相对狭窄,改造时需考虑减少机动车乱停的现象,增加公共活动空间。
3.2 可理解度分析
在老旧社区的空间结构中,若某局部空间节点可理解度较高,则表示该局部空间节点与整体空间的融合度较高,居民更容易在局部空间推断把握整体空间结构,在该空间里出现,进行聊天、休息等活动的概率就越高。同时,也表明该局部空间节点具有较高可达性与可识别性。若可理解度R2数值大于0.45,则表明此空间的全局整合度与连接度之间的联系程度较高。在住区空间结构中,如果其可理解度较低的话,就被视为空间节点的布置不合理,会导致空间活力下降、使用率降低,空间节点之前设置的识别位置和方位的要素不能发挥很好的作用,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空间的可识别性。
从图5 可知,百花小区的全局可理解度值R2为0.34,联系程度较低,说明百花小区各个单元节点空间与整体空间系统的契合度较低,节点空间的可达性、渗透性与可识别性较差,居民从局部把控整个社区空间布局的可能性偏低。因此,改造时可通过完善局部路网、塑造空间特色等措施,增加空间的可达性和可识别性等。
图5 可理解度分析图
3.3 住区空间视域分析
从百花小区的空间视域图(图6)可以看出,沿全福河两岸视觉聚焦程度较高,这段区域道路宽度较大,空间较为开放,并且建筑密度较低,这表示空间对于居民的吸引力较大,更能触发人们的行为活动。从整体看,颜色偏深的部分基本集中在中心广场处,这表明住区的整体向心性较强,视线整合度较为突出,人们的可视域范围更广,广场是引导人流和集散人群的重要节点,社区的大部分活动也都在此进行。这与轴线分析中的整合度分析相吻合,表明笔直街道的空间可达性和视线整合度成正比关系。相反,颜色偏浅的地方,视线交流一般会受到阻碍,可达性较低,人群活动也较少,作为相对私密的空间应以改善空间居住环境为主,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丰富公共空间层次。
图6 视线整合度分析图
视线控制度越高,位于该节点的居民越容易具有更大的视域范围,表明空间的识别性也就越高。从视线控制度图(图7)可知,颜色偏深区域的视线控制度较高,周围的空间适合布置公共设施;颜色越浅视线控制度越低,则这些空间对于整体空间来说认知感较弱。百花小区出入口与活动广场空间区域的视线控制度较高,说明在这些区域更容易看到空间中的其他区域,有利于居民开展活动。
图7 视线控制度分析图
3.4 区域热力图分析
通过对百度地图APP 热力图中百花小区部分实时区域的截取(图8),可以得出住区实时热力图的变化特点[6]。从图中可以看出,从早上8 点开始,作为主干道的二环高架桥开始出现早高峰聚集态势,受到周边几个公交站点的影响,人们出行增加,百花小区的几个主要出入口出现了热力聚集;从8 点到中午12 点,由于住区内人流减少,热力程度也逐渐衰弱,从下午1 点开始,百花小区老龄化偏高的现象体现出来,以步行为主要出行方式的老年人集中在住区内部的几个中心活动场地中,这些位置可达性较高,容易产生集聚效应。所以在公共空间优化过程中,应引入恰当的休憩设施,提高交往空间的舒适度和人们的安全感;傍晚6 点到晚上10 点,周边道路热力逐渐聚集,这与周边商办综合体下班人流密切相关,在住区内部也因为上班族回家导致了内部商业街部分出现热力聚集,中心广场处也因居民晚饭后散步驻足等行为出现热力上升;在晚上10 点后,人们大多结束了一天的生活,白天繁忙的二环高架热力也逐渐降低。
图8 实时区域热力分布图
4 空间优化策略
4.1 以全福河为轴,构建沿河蓝色景观带
全福河不仅贯穿济南东部城区,同时也从百花小区穿行而过,是住区内重要的景观节点与交通核心,但由于其常年处于无水状态,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利用,与居民的生活联系也较弱。目前济南市开展了全福河河道生态补水工程,同时沿全福河河道及两侧将打造环境优美的滨水休闲景观带,河道内两侧铺装石板路,形成弧形亲水平台,并在靠近河堤的位置增设树叶状遮阳板,同时增设进入河道亲水平台的楼梯。在此背景下,将百花小区的改造优化与城市政策相结合,既能减小财政压力,又能更好地贴近人们生活。加强对全福河的利用,首先要优化中心广场这一景观核心,该空间是视域整合度较高的区域,可达性、渗透性较好,可增设景观座椅等人们可以停驻交流的空间;其次应提高居民与中心广场之间的可达性,增设引导标志物以增加住区的空间导向性,例如通过益智性景观(如喷泉、雕塑等)以及交互性空间形式来体现“此时此地”状态下的空间特质。
4.2 优化特定人行街道,串联住区交往空间
良好的步行空间是人在住区中能够舒适生活的基础,而步行空间的营造首先应当处理好既有住区的人车分流问题。经过实地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即使是连接度较高的道路,一旦出现人车混行的现象,那么人们的步行空间就会受到挤压,人在住区中的安全感也会降低,这就影响到居民的生活品质。首先,将全福河两旁的道路设定为小区内的主要车行路,并通过在河道立体停车等方式增加停车位,以此降低住区其他道路的车流量,保证步行空间的连续性;其次,步道应串联住区内的主要交往空间,形成环形步行系统,并与单元门建立良好衔接,同时采用彩色橡胶铺地,用颜色将慢行道和跑道区分开来,同时对于具有坡度的路面必要时加设扶手并布置明确标识。
4.3 植入景观节点,合理布置动静分区
住区内的绿地主要集中在中心广场北面,使用面积相对较大、可视范围广,社区内的诸多活动都在此处展开,同时在此还设文化墙等具有纪念意义的景观节点,所以,在住区的景观节点分布上,应以中心绿地为核心向四周辐射,增加中心绿地中的园内小径,增大路径拓扑深度值,提升其在交往空间网络中的核心地位;对于周边整合度较低的组团间活动场地,应当加强景观道路与主路的连接,在过渡空间采用以低矮的灌木和花草为主的方式,降低视线的遮挡性和压迫感,提高空间的可达性和可视域范围;最后通过街道空间及附属设施的构建,增加空间之间的贯穿,增强居民与公共空间的互动,构建起舒适宜居的户外交往空间网络。对于住区的动静分区关系,可将整合度较高的区域设置为广场、球场等动区,将整合度较低的区域设置为休息的静区。
5 结语
百花小区紧靠济南东高架路,地理位置优越,但由于住区使用年限较长,导致了公共空间狭小,被周边的新建建筑围合,中间的重要沿河景观带未能有效利用,城市形象较为落后,亟需进行既有住区改造更新任务。本文通过实地调研百花小区及其周边区域,结合空间句法以及区域热力图等定量分析方法,立足住区空间本体和人群活动之间的联系,分析街道离散程度以及公共空间的空间形态,找到小区内部空间聚焦点,并提出针对性的更新策略,可为相关项目实施提供一定参考。
图片来源:
图1、图8:网络;
图2—图7:作者自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