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渣硫铝酸盐水泥混凝土热学与力学性能研究*
2022-07-27康雪彤徐名凤喻庆华翟朝阳林松涛仲晓林
康雪彤 周 健 徐名凤 李 辉 喻庆华 翟朝阳 林松涛 仲晓林
(1.河北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天津 300401;2.嘉华特种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四川乐山 614003;3.唐山北极熊建材有限公司,河北唐山 063705;4.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88)
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可能导致耐久性风险,因此要求对水泥品种、用量、浇筑温度等严格控制[1-3]。普通水泥中的硅酸三钙(C3S)和铝酸三钙(C3A)生热速率快、放热量高,而硅酸二钙(C2S)生热速率慢、放热量低[4-6],因此常选择中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硅酸盐水泥[7],其C3S和C3A的含量较低,C2S的含量较高,因此水泥放热速率慢、放热总量,但早期强度偏低[8-10]。
近年来,科研人员研发出一种新型低热水泥——矿渣硫铝酸盐水泥(简称“S-SAC”),与普通硅酸盐水泥(OPC)相比,其具有水化放热总量低、放热速率慢、后期强度及抗折强度高等特点[11-13]。S-SAC水泥的3 d和7 d累计水化放热量分别为148.3 J/g和193.3 J/g,远低于OPC的水化放热量,也低于国家标准GB/T 200—2017《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要求的3 d不大于230 J/g、7 d不大于260 J/g,同时也低于GB 50496—2018《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对不同品种的硅酸盐水泥的水化热要求[14-15]。而其3 d龄期时强度为30.5 MPa,与同龄期OPC强度接近,7 d强度是OPC抗压强度的1.8倍,28 d是OPC抗压强度的1.3倍。
通过研究S-SAC水泥混凝土热学和力学性能,分析其水化放热与混凝土绝热温升的关系,为其在大体积混凝土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1 试 验
1.1 原材料及配合比
S-SAC 52.5水泥的比表面积为450 m2/kg;P·O 42.5水泥的比表面积为350 m2/kg;采用I级粉煤灰(FA)和S95级粒化高炉矿渣粉(GBFS);骨料选择粒径为5~30 mm的碎石和细度模数为2.6的中砂;拌和采用自来水。S-SAC 52.5、P·O 42.5、GBFS和FA的化学组成见表1。共设计12组混凝土试件,配合比见表2。
表1 S-SAC 52.5、P·O 42.5、GBFS和FA的化学组成
表2 S-SAC 和OPC混凝土配合比
1.2 试验方法
水化热分析。采用TAM Air微量热仪,试验持续7 d。绝热温升试验参照DL/T 5150—2001《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进行。使用绝热温升测定仪对混凝土温升进行测试,试验前24 h将混凝土拌和用料放入室内,保证温度与室温一致。试验控制绝热室温度与试样中心温度相差不大于±0.1 ℃,每0.5 h记录1次,试验历时5~9 d。
参照DL/T 5150—2001,试件尺寸选择100 mm×100 mm×100 mm,每个配合比制作3个试件。试件成型后置于(20±2)℃,相对湿度为95%以上的标准养护室养护24 h,拆模后继续养护至第3,7,28,90天龄期,测试抗压强度,考虑到本试验所用试块并非边长为150 mm立方体,依据DLT 5150—2001将测试强度乘以换算系数0.95。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泥水化放热规律
OPC0和S-SAC0水泥7 d水化放热曲线如图1所示。可见:S-SAC0和OPC0分别在8.3 h和12.3 h达到水化热峰值,分别为0.72 kW/m3和0.92 kW/m3,水化加速期持续时间为2.3 h和9.4 h,3 d和7 d累计水化放热量分别为60.4,77.2 MJ/m3和103.2,118.0 MJ/m3。S-SAC0的3 d累计放热量是OPC0的60%,7 d累计放热量是OPC0的66.5%。S-SAC0混凝土水化放热峰值低于OPC0,且持续时间更短。
图1 S-SAC0和OPC0水泥水化热
不同水胶比下的OPC与S-SAC水泥的水化热曲线见图2。可见:OPC和S-SAC水泥的水化放热速率峰值和放热总量随着水胶比增大而减小,同配比的S-SAC混凝土放热量要低于OPC混凝土。水胶比为0.49时,OPC1和S-SAC1水泥的7 d放热总量分为是91.5,59.8 MJ/m3;水胶比为0.41时,两者的7 d放热总量分别是92.7,61.7 MJ/m3;水胶比为0.35时,两者的7 d放热总量分别是106.1,65.6 MJ/m3。OPC水泥水化热峰出现在24~30 h,S-SAC水泥的峰值出现在6~10 h,且放热速率低于OPC。
图2 不同水胶比下S-SAC和OPC水泥水化热
不同矿物掺和料对S-SAC水泥水化热的影响见图3。采用50%GBFS替代水泥后的胶凝材料水化放热总量高于采用50%GBFS和FA替代水泥的胶凝材料放热总量,采用50%粉煤灰替代水泥后的胶凝材料放热总量最低。放热速率结果显示单掺GBFS的放热峰值最高可达0.52 kW/m3,双掺FA和GBFS达到0.22 kW/m3,单掺FA放热峰值为0.18 kW/m3。说明单掺FA对S-SAC水泥起到较好的降低水化热效果,推迟第2个放热峰的出现时间。掺入GBFS的水化热降低比例低于掺入等量FA,双掺等比例GBFS和FA的效果介于单掺两种掺和料之间。
图3 不同矿物掺合料对S-SAC水泥水化热影响
不同FA掺量下S-SAC水泥水化热曲线见图4。掺入FA对S-SAC水泥水化速率曲线有明显的削峰作用,也使水化放热总量减小。FA掺量越高,胶凝材料水化放热总量越低。FA掺量为0、25%、37.5%和50%的7 d水化放热总量分别为76.0,70.5,66.1,52.3 MJ/m3,掺入FA后放热总量的降低比例要低于掺量比例,第2个水化放热峰的出现时间随着FA含量的增加有所推迟。
图4 FA掺量对S-SAC水泥水化热的影响
2.2 混凝土绝热温升
S-SAC和OPC混凝土的绝热温升历程见图5。可见:S-SAC2混凝土的绝热温升曲线发展较为平缓,第9天绝热温升为21 ℃。OPC2混凝土在初期升温速率较快,第5天绝热温升高达45 ℃,是同配比S-SAC2温升值的2.14倍。S-SAC0混凝土绝热温升仅为30 ℃,掺入25%FA后的绝热温升值为25 ℃。即随着FA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最终绝热温升值降低,达到峰值的时间也有所推迟,绝热温升的发展历程与胶凝材料水化热规律一致。
图5 S-SAC和OPC混凝土绝热温升历程
2.3 混凝土抗压强度
S-SAC和OPC混凝土抗压强度结果见图6。可见:S-SAC0混凝土除了在第3天早龄期时强度略低于OPC0混凝土抗压强度,其他龄期均高于OPC0,在第28天龄期时强度甚至达到73.6 MPa,超过OPC0混凝土第28天强度的37.4%。
图6 S-SAC和OPC混凝土抗压强度
比较掺入矿物掺和料的不同水胶比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发现S-SAC的强度虽然不及OPC,但是强度增长率高。水胶比为0.49的S-SAC1在第28天时强度增长率为118.3%,OPC1同龄期强度增长率仅为49.6%;水胶比为0.41的S-SAC2在第28天时强度增长率90.3%,OPC2同龄期强度增长率仅为50.1%;水胶比为0.35的S-SAC3在第28天时强度增长率87.2%,OPC3同龄期强度增长率仅为31.4%。
不同矿物掺和料对S-SAC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见图7。加入50%GBFS和50%FA的第3天早龄期强度分别为10,6.9 MPa;掺入50%GBFS和50%FA的混凝土在第7天龄期时的强度分别为18.4 MPa和23.6 MPa;掺入GBFS的混凝土在第7天后强度一直低于掺入等量FA的强度。双掺各25%的GBFS和FA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在各个龄期均高于单掺掺和料的混凝土强度,在第3天时略高于单掺GBFS的混凝土强度,在第7天和第28天可以达到和单掺FA相近的后期增长率。上述试验结果说明GBFS在提升混凝土的早期强度方面比掺入FA更有效,但FA比GBFS更能刺激强度的后期增长率,双掺可以综合GBFS和FA的优势,在保持早期强度的同时提高后期强度增长率。这是因为双掺时复合效应显现,水泥水化时GBFS水化产物聚集在FA玻璃体周围,促进FA的水化进程,未水化的颗粒能填充水泥颗粒之间的空隙,减少体系孔隙率,提高混凝土硬化体强度[16-17]。双掺的方式让混凝土强度综合了GBFS和FA的优势,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提高早期和后期强度有帮助,有利于提高大体积混凝土抗裂性能。
图7 不同矿物掺和料对S-SAC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FA掺量对S-SAC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见图8。可见: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总体趋势随着FA等量取代水泥质量的增加而降低;掺入FA后混凝土早期抗压强度下降较为明显,但对后期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不大,第7、28天强度增长率随着掺量增加而增加。原因是随着FA取代率的增加,FA水化生成的水化硅酸钙凝胶体减少,故而抗压强度随着FA取代率的增加而逐渐减少[18]。
图8 FA掺量对S-SAC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3 讨 论
OPC和S-SAC水泥7 d累计水化放热量与第7天和第28天混凝土强度的线性拟合式见图9。S-SAC混凝土表示水化热-强度关系的数据点分布总体位于OPC数据点的左侧,表示S-SAC水泥放热低于OPC水泥。S-SAC趋势线的斜率代表强度与第7天水化放热总量的比值,图9中S-SAC趋势线斜率均高于OPC,说明当累计水化放热量发生相同变化时,S-SAC混凝土强度增长幅度要高于OPC混凝土。S-SAC混凝土第7天强度的趋势线起点略低于OPC混凝土趋势线,到第28天时S-SAC混凝土强度趋势线起点与OPC混凝土的近乎持平。上述结论说明与OPC混凝土相比,S-SAC混凝土具有低热高强度增长率的特点。
a—7 d强度;b—28 d强度。S-SAC;OPC。
水泥品种和入模温度一定的情况下,绝热温升与混凝土比热、密度、水泥用量和胶凝材料放热量有关,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胶凝材料水化放热越多温升值越高[19]。S-SAC混凝土较同配合比OPC混凝土水化热低,绝热温升也低于OPC混凝土。S-SAC混凝土可以有效降低结构的内外温差,利于大体积混凝土减小温度应力,提高结构的抗裂性能,同时后期强度增长率高,符合大体积混凝土设计龄期长的特点,在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应用中具有广泛前景。
4 结束语
1)S-SAC混凝土放热速率低于OPC混凝土,且达到峰值的时间比OPC提前、持续时间短,7 d累计放热总量低于OPC混凝土。S-SAC抗压强度在第3天早龄期时强度略低于OPC混凝土外,其他龄期均高于OPC。
2)不同水胶比的S-SAC混凝土均比同配比的OPC混凝土放热低、放热速率慢,且水胶比越高,S-SAC混凝土胶凝材料放热越低。同配比的S-SAC混凝土绝热温升低于OPC混凝土,而后期强度增长率高于OPC混凝土。
3)S-SAC混凝土掺入GBFS后放热总量高于掺入等量FA,放热速率峰值高于单掺FA。GBFS对S-SAC混凝土的早期强度有利,FA对提高其后期强度增长率有利,两者双掺优势互补。
4)FA掺量越高,水化放热峰值下降幅度越大,水化热总量越低,S-SAC混凝土的绝热温升值越低,升温速率越缓慢。S-SAC混凝土早期强度的损失随着FA增加而增加,但对后期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不大,并且随着龄期的增长,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增长幅度较高。
5)与OPC混凝土相比,S-SAC混凝土具有低水化热、高后期强度增长率的优势,更利于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抗裂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