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风险管理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路径研究

2022-07-27尹丽艳

对外经贸 2022年7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思政能力

尹丽艳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汕头 515078)

专业课课程思政是通过创设特定的教育情景,通过内隐、渗透的形式,将价值引领和思想导向融入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受到正确价值观的影响,实现润物无声的隐性教育效果。据统计,高校教师的80%是专业教师,课程的80%是专业课程,学生学习时间的80%是专业学习。这“3 个80%”决定了专业课应该成为课程思政的基本载体和主要依托。专业课教师应充分发挥这种优势,成为课程思政的主力军,将专业课打造为课程思政的主战场。

一、风险管理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思政教育从广度上来看,强调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每门专业课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政视角,都是课程思政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风险管理课程也不例外。将课程思政的宏观要求在该门课中转化为具体微观的解决方案,形成课程思政的整体设计和实施路径,并无缝融入教学过程,和思政课程形成合力,才能形成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效应。

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管理科学,是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课程内容涵盖了基本的经济理论、金融学、风险理论、数理统计知识及法律、管理等专业知识,是一门综合性强、注重应用性和实践性的学科。对投资理财专业来说,旨在培养学生从事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工作的专业能力,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等方式,运用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控制和降低风险所致的损失。首先,可以从个人价值实现的层面挖掘思政元素,激发学生的个人成就意识,立志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优秀的风控人员,以个人职业能力为就职单位管理风险、创造财富、实现个人价值。其次,从宏观层面来说,风险管理是金融安全、社会和谐的有机组成部分。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缺失将导致非系统性风险的累积,由此引发的金融危机,会威胁经济和社会稳定。挖掘该层面的思政元素,能够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勇敢担当的精神、维护稳定和谐的大局观、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以个体贡献实现对国家责任的担当,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起来。可见,该门课程的内容与思政教育有较强的关联性,可以发挥专业课的价值引领和心智启迪的作用。

风险管理专业人才身处金融机构的业务前沿,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应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思想信念;面对不断创新的金融业务和层出不穷的风险来源,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应变能力;面对来自不同层面的工作压力,应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这些品质和能力的培养正是课程思政教育的核心,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风险管理课程,对培养德才兼备的风险管理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确立风险管理课程思政的建设目标

把“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具体细化为每门课程的目标,是课程思政的第一环节。风险管理的课程思政目标,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理想信念

在经济高速发展、价值观多元化时代,在业务不断创新、风险高发、形势复杂的金融领域,风险管理者应该以基于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的爱国情怀为出发点,以坚定的立场和信念、过硬的个体能力实现对金融风险的防范、对经济稳定的维护,对国家责任的担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专业课程,就是在获得专业知识提高个体能力,并以此承担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操守

金融业是一个特殊的服务行业,通过思政教育,使学生具备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应有的职业操守。遵纪守法、诚信服务是根本和底线;廉洁自律、抵制利益诱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敬业爱岗,对职业有敬畏心和热情,愿意为之付出和努力。

(三)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学习生活态度

积极进取的态度才能养成勤学善思、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才能在理论知识、国家政策、业务技能方面不断学习和提高。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奋斗的精神,具备风险管理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努力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四)培养学生胸怀梦想又脚踏实地的品格

让学生既有社会担当的责任感、维护金融安全的大局观、实现自我价值的个人理想;又有实实在在学习本领的意志和精神,奋发进取,拥有较好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让抱负和能力相匹配,做有志有识有恒有为的合格专业人才。

三、挖掘风险管理课程思政内容

思政内容的挖掘,是课程思政的重要一环,而找到思政元素与专业课教学的良好契合点是关键。思政内容的挖掘要以育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要有整体教学规划,又要有具体知识点的详尽设计。表1 是基于该课程各章节的思政视角,整理的思政内容一览表。

表1 风险管理思政内容一览表

资料来源:作者自行整理。

四、风险管理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具体路径

只有找到思政育人的实施路径和具体方案,才能发挥课程承载地独特育人功能。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应和学情、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相适应相匹配,才能达到思政育人效果。融合的具体路径包括:

(一)改进教学方法,强化教学设计

信息多元化时代,学生的信息来源、学习方式和文化心理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学方法要根据学情进行相应的改革,变说教式为建构式,由单向灌输转为交流对话,以案例分析、情境式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争议讨论等教学方法为主,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同接纳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法治观念、爱国主义精神、职业道德、情感智慧等,内化于心,由知向行。

1.以情境式教学,通过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形成自己的认知

运用建构式教学,把学生由一个倾听者、接受者转变为一个参与者、探究者,让学生参与到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基于实际问题的情境中,在参与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加体验感和角色代入感,体会职业道德和品质、人格塑造等方面的思政要义。比如,对“个人信贷操作风险”这一知识点,以设计情景剧的方式,让学生置身其中。教师为编导、学生为演员表演“汽车信贷黑洞”,学生分组分别饰演贷款申请人、汽车贸易公司、保险公司和贷款银行,对贷款诈骗的行为过程进行模拟与再现,为学生提供生动的场景体验,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理解操作风险的成因、种类、风险管理的流程、堵塞漏洞的方法,在情景化的活动中,将历史经验和社会经验内化为个人经验,增强职业岗位能力认知,树立正确的职业操守,受到遵纪守法、诚信精神、廉洁自律、脚踏实地、细致严谨等道德观和价值观的熏陶,达到如盐化水的效果。

2.利用“线上+线下”双平台,以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实现思政元素的导入

以重点章节“信用风险管理”为例,本节内容的课堂教学以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进行,让学生在自主完成项目或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培养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实现思政元素的融入。教学设计如下,第一步,线上布置任务:课前将融入思政元素的任务“该笔小微企业贷款能否发放”在云班课中发布,将学生分为八个小组,前置预学、分配任务,为项目实施做好准备;第二步,课堂完成任务:学生分别对小微企业的财务因素、非财务因素、担保因素方面的风险进行识别、计量,撰写风险报告,完成探究学习并进行成果汇报;第三步,课堂检查评估+教师讲授: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过程和结果的量化评价,教师对案例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第四步,线上布置作业:设置问题一,是否因为小微企业贷款风险高就回避这类业务?问题二,如何识别和管控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各组根据任务分工,有针对性地答题,在云班课中提交,完成课后的反思分享和拓展提升。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学生变成了主角,在参与活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其思维方式、道德情感、行为习惯、价值取向等产生了一定影响。通过对课后两个问题的回答,由学生自己揭露问题并形成观点,可以引导学生的职业态度。小微企业贷款是贯彻国家普惠金融政策、改革金融供给侧结构、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虽然是高风险业务,但不能简单地以回避风险的态度对待小微企业贷款,所以爱国情怀、大局意识、担当作为、习近平新时期社会主义金融思想等德育元素蕴含在问题中;此外,正因小微企业贷款是高风险业务,所以风控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风险识别和管理能力,由此,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责任心,以专业能力接纳风险、管理风险,既要敢于直面风险,有大局意识和担当意识,又要有过硬本领,能够识别、管控和化解风险,以个体能力为国家的普惠金融作出贡献,通过隐形渗透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的同频共振。

3.以案例分析+争议讨论的互动式教学,实现价值引领和道德品质的培育

在“利率市场风险”教学中,通过案例教学将知识点和事件、故事、人物有效融合,避免乏味的说教灌输,实现榜样教育、警示教育的效果。以奎克国民银行的“明星经理”基尔宁的故事引出利率风险管理案例,基尔宁利用期限错配原理,以对利率走势的准确判断,通过资产互换业务为奎克国民银行成功规避了利率市场风险,为银行创造了价值。通过该案例,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理解和认同:面对瞬息万变的利率市场,不但要有风险意识、市场敏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更要有扎实的专业素养、科学精神和出色的职业能力,只有爱岗敬业、拼搏进取和拥有过硬的专业能力,勇担企业责任社会责任,才能成为优秀的专业人才。案例分析法和课堂讨论结合运用于教学中,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案例中的互换业务,延伸到远期、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由学生通过查找案例资料或设计案例,对几种金融衍生品进行讲解、演示和讨论,在争议讨论、问题思辨的过程中,辩证观、发展观、创新精神、习近平新时期社会主义金融思想等将贯穿始终,引导学生把握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实现学生对职业道德、健全人格、品质能力等思政要素的理解、认同和内化的递进过程,引领学生自我成长和发展。

(二)延展课程思政的空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在教学中实践的一个活动是:每周上课前十分钟,由学生播报和分析最新的金融领域的热点问题或金融风险事件,由播报和解读两个环节组成。这个延展学习活动,一是养成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及时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二是培养学生对于风险管理的职业敏感,能够让风险意识嵌入时事热点和日常生活中;三是在关注时事热点的过程中,加深了解我国经济金融改革的进程、金融风控取得的成就、最新的经济金融形势、调控政策等,使学生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增加对国情的认识,引导其政治认同;四是通过制作PPT、演讲进行成果展示,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资料检索整理能力和分析能力。比如:一位同学播报了“蚂蚁金服被叫停上市”的新闻,在分析解读的过程中,不但对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经营模式、盈利模式、消费信贷、企业估值、ABS 融资等专业知识进行了一次梳理,更是引发了学生对金融风险的思考:监管机构为什么在发行即将启动的时候突然叫停?这个全球规模最大的IPO 蕴含着哪些风险?我国对待金融风险的态度和举措是什么?由此可以增加对我国三大攻坚战之一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了解,让学生对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有客观认识,对我国的金融稳定国家安定产生自豪感和道路自信,达成思政的隐性育人效果。

(三)改革考核方式,将职业素养考核纳入最终成绩

考核方式的改革,主要体现为:将学生的思政表现纳入考核评价环节。一是在考核评价体系中增加“思政专项”。“思政专项”的评价指标包括实践能力、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创新能力、协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六个方面,按照30:20:15:15:10:10 的权重进行量化打分,考核要点包括学生在线上线下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怀、职业伦理、科学素养、个人品格、学习态度、团结精神、进取精神、沟通协作能力、情感智慧等,教师形成书面记录,并将“思政专项”得分按照20%的比例计入最终成绩;二是坚持过程评价为主、结果评价为辅的原则。以学生课前新闻播报的表现、项目任务完成的态度和结果、成果展示、课堂出勤率、任务完成率、课堂讨论的贡献度、课后作业和章节测试的成绩、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及小组汇报的表现作为过程评价的依据,将教学评价和教学活动相联结、与思政目标相呼应,让学生不仅关注专业知识的学习,也关注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的培育和提高,追求自我完善和超越。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思政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