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机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及策略研究
2022-07-27安金锁
□安金锁
(翼城县里砦镇人民政府,山西 临汾 043506)
我国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作为有效切入点,加大对农机发展的培育力度,以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为基础和前提,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智慧农机服务农业转型升级发展。同时,基于现实需求,灵活运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现代信息技术革新优化了农机装备,提高了整体配置,使得农机作业的服务技术培训、维护、信息管理能力大幅提升,从而实现了农机服务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为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效率和推动科技创新提供了支持。
1 农机发展现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机工业发展大致经历了3 个阶段。
第一阶段,20 世纪50 年代的集体农业生产模式。“东方红”拖拉机的生产,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农业机械化进程。
第二阶段,始于改革开放时期的包产到户生产模式。当时的农机技术体系已难以满足个体化农业生产过程中复杂多变的使用需求,小四轮、小手扶等农机产品是当时短暂的自主创新产品;20 世纪90 年代以成套引进意大利菲亚特的中、大马力轮式农机体系为标志,催生了以产业配套为特征的农机产业聚集区和新的农机品牌。从过去传统单一、粗放的农机作业发展到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自动化,其服务能力、服务水平、服务质量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尤其是200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等一系列惠农强农的相关政策出台后,我国农机行业经历了“黄金十年”的快速发展,农机装备水平有所提升,装备结构整体优化。
第三阶段,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智能农机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第三代农机创新技术将传统的农机从机械控制带到了机械、控制、通信、计算融合的新阶段,推动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变革。过去农机产业不能满足现在的产业需求。智慧农机逐渐成为大马力、高性能农机的代名词,能够承担的作业类型、服务组织不断增多,功能更为完善,布局更为合理。智慧农机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越来越广泛、越来越重要。
1.1 农机装备服务结构有所优化
社会发展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土地生产经营模式逐步向农机合作社靠拢。社会化组织对现有农村土地进行了有效整合,利用托管、流转、转租等多元化的形式手段有效实现了耕地规模化、集约化。越来越多的生产大户根据自身实际需要购买大功率、低油耗、高效环保的农业机械或复合型多功能的机械,这也是智慧农机发展的重要外在体现。现阶段,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的相关设备设施已经逐渐成为乡村地区农业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服务组织建设加快
智慧农机发展紧密围绕农业生产,创新农机经营服务管理模式,采用多元化的手段,切实推动农机发展。目前,里砦镇已经注册的农机合作社有19 家,已经形成较大规模的合作社,其中具有国家资质的有两家。结构多元、类型多样的农机合作社切实推动了现代农业经济的创新发展,搭建及健全完善、高效、合理的经济管理体系,可以有效推动农机现代化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可靠的基础和支持。
1.3 农机技术推广富有特色
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应当立足于当地的农业基础及作业类型,创新合作方式,推广新技术,进行小麦、玉米联合收获、土地深松、免耕播种等相应的作业模式,逐步实现小麦、玉米等作物的机械化生产,并将粮食烘干、设施农业、作物作业机械化操作作为技术推广的重点。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及负责人应对禁止农作物秸秆焚烧引起足够的重视,采用环保的方式方法进行综合利用,大力推广大中型打捆机。
1.4 智慧农机持续深入推进
智慧农机可以灵活利用互联网技术及现代信息技术,借助新型科技手段及生产模式,逐步实现农业机械化操作,解放生产力,这也是现阶段农机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越来越多的农作物生产环节在互联网、大数据平台中得到了体现,将这样的技术灵活运用于生产过程中能够切实提高整体生产效率以及生产质量,并且形成示范效应,积累丰富的生产经验。与此同时,相关管理人员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对农机生产的全过程进行监管,实现可看、可控。另外,通过对农机自动化作业中产生的数据进行有效收集整合,加强作业动态化分析,在此基础上制订切实可行、高效的农业作业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优化,可以提高作业效率及作业质量。
2 智慧农机在乡村振兴中的主要作用
2.1 实现了智慧农机的广泛应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翼城县充分迎合智慧农机的发展趋势,利用北斗定位系统创设了应用示范基地,采用切实可行的技术手段实现了科学技术的应用转化。例如,将北斗定位设备设施直接安装在农机具上,快速高效地获取农机作业的实施情况、位置信息、作业方式、作业面积、作业轨迹等,利用现场图像将相应的数据信息进行有效记录,并将相关数据传送至后台系统中,利用系统运算合理分析,最终将分析结果显示在操作平台上,便于操作人员及管理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机械调度。植保方面,翼城县引入两台利用遥感控制的植保无人机,操作人员及管理人员利用手持遥感器操作植保无人机自主运行,主动避开障碍物,在完成作业之后,按照既定轨迹返回指定地点。通常来说,植保无人机正常作业面积约为20 hm,比传统背负式喷雾机的作业效率和作业面积高很多,同时操作人员不用直接接触农药,更加安全。由此可见,智慧农机有效的应用推广能够充分发挥农业机械设备本身的价值作用,提高整体作业效率,同时有效实现了农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为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夯实了基础。
2.2 革新优化了农机管理模式,实现资源共享
为了切实提高乡村地区农机管理的服务质量、服务水平,相关管理人员应提高农机资源的利用效率,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智慧农机综合服务平台。翼城县根据现实需求建立了北斗农机精细化管理平台,将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涉及的事务进行综合管理,同时利用物联网监控技术对平台进行全面把控,了解智慧农机的作业轨迹、作业情况、作业面积,便于相关的技术人员第一时间发现操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便及时修订和调整。技术人员可以利用平台随时随地监测大棚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以及棚内的温度、湿度、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等,了解粮食烘干中心的作业及安全情况,掌握农机合作社库房情况及设备使用情况。
农业作业具有极强的季节性特征,部分乡村购置了大量高性能农机设备设施,但一旦过了收获季节会造成资源浪费和闲置;而有的地区为了节省成本,并没有购置大型的高性能农机设备设施,一旦收获的季节来临,很多农民面对大量的农作物无法及时收获,甚至部分农户直接选择不再生产,这些行为都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自然灾害、天气变化都是无法准确预测的,在丰收的季节无法及时收割,很多农户都面临损失的风险。为了将风险降到最低,保障农户的收入,农业主管部门应联系收割机进行抢收,但很多损失已经无法避免。
普及推广智慧农机,创设综合服务平台,农业管理部门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能够快速、清晰地了解到收割机的数量、作业量、作业位置等,从而快速实现农机调度。因此,智慧农机管理平台的建设能够有效实现信息化、智能化管理,革新优化运作模式,提高当地的农业经济水平。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在拖拉机等设备设施上安装相应的探测设备,及时了解当地土壤的肥力、农药残留情况等,相关数据要第一时间与农业技术部门、植物保护部门共享,促进农业经济的创新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2.3 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相关调查研究显示,我国乡村地区的小农户是长期存在的,这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因此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应着眼于提升小农户的收入,推动共同富裕。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小农户可利用的土地很少,要利用土地实现快速致富基本不可能。因此,应当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方法,利用多种渠道切实解决增收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实现农机社会化服务是现阶段最为科学可靠的方式方法。将乡村中的小农户进行有效整合,成立合作社,基于现实情况购置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设施,并且对外开展有偿作业服务,拓宽增收渠道。
同时,部分不愿意参与农机合作社的小农户也能够接受作业服务,甚至可以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参与其他产业,从而增加自身的经济收入。由此可见,智慧农机的有效引入为农机社会化服务提供了助力,切实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助于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3 智慧农机发展的困境
3.1 农户缺乏正确的认知
由于我国部分乡村地区所处位置偏远,一些农户长期处于封闭的环境中,无法快速接受新鲜事物,对智慧农机缺乏足够的认知和了解,更习惯开展传统农业作业。这些农民不了解高端农机设备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不愿意进行创新和改革。
3.2 无法合理把控农机装备利用率
农作物生产具有极强的季节性,作业要求高,时间短,环节多,而且智慧农机的安装、维护、使用成本较高,很多农户需要付出大量的资金才能通过农机装备获得相应的效益。
3.3 智慧农机装备的资金投入高
近年来,随着国家惠农扶农政策的有效贯彻落实,乡村地区的农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农户的可支配收入逐年提升,但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仍然无法支持农户购置相应的现代化设备设施及信息化服务。例如,植保无人机具有先进的动力系统、作业效率高达60 hm/h,相比于传统的人工操作效率大幅提升,但其售价高达5 万元,大多数农户无力承担这样的价格。久而久之,先进的设备设施及技术无法进入乡村地区,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导致农业生产信息化及自动化水平不高。
4 乡村振兴背景下推动智慧农机创新发展的策略
4.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争取财政资金
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及农业机械管理部门应联合起来、形成合力,有针对性地将智慧农机相关的产品以及农用北斗终端纳入到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内,扩大政策支持范围,加大支持力度。同时,应根据乡村振兴的实际需求及农业机械发展的现状,完善财政支持体系,加大对农机新技术的研究力度,创设示范基地,利用合作组织推动农业机械设备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发展。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利用财政扶持体系及创新技术手段等多元化的方式提升智慧农机的协同创新能力,使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及智能化设施设备运用于农业发展及农业经营管理中,实现耕、种、肥、药、收精准管理,提高农机的使用效率。
4.2 强化智慧农机发展
基于实际情况建立大数据标准机制,对农机的分类目录、交换接口、数据质量等相关的指标进行完善,高效利用农业机械设备,同时整合多方力量及社会资源,共同推动智慧农机发展。
此外,针对现阶段农村地区中常见的大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等机械设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装载北斗导航等装备,使农机使用过程中快速高效地接收、处理数据信息,帮助相关操作人员及技术人员作出正确决策。
4.3 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优秀农机人才
优秀人才是推动智慧农机发挥其价值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相关部门应当建立农技人才培养基地,加大培养力度,积极争取更多的财政支持,打造出高素质、高水平、开发能力突出的农业机械化自动化管理团队,吸引业务能力高超、热爱农机工作的优秀人才从事农业相关工作,在掌握农机驾驶技术、维修技术的同时,灵活运用农业栽培技能,促进农业产能提高。
4.4 抢抓政策机遇推广智慧农机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在第二部分“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中指出,不论高标准农田建设还是设施农业等都离不开农机事业的发展,我国进入新时代更离不开智慧农机;在第九部分提出,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
国家将高端智能机械研发制造纳入重点研发计划并予以长期稳定支持,实施了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优化补贴兑付方式;重点支持粮食烘干、履带式作业、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油菜籽收获等农机,推广大型复合智能农机。
5 结束语
智慧农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高新农机的广泛应用,优化了农机管理模式,实现了资源共享,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有助于实现乡村振兴。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及农业管理部门应当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争取更多财政资金,强化智慧农机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优秀农机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