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2022-07-27宋云芳

山西农经 2022年13期
关键词:生态农业生态农业

□宋云芳

(广饶县李鹊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 东营 257300)

1 发展生态农业与经济发展的联系

1.1 生态农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加大对农业技术研发和转化的资金投入力度,但仍处于起步阶段,不能完全满足农业生产要求。这也是目前制约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要不断适应当前形势,汲取其他国家的优秀经验,有针对性地引导生态农业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1.2 生态农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

生态农业发展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的关键是二者必须把工作平台和协调系统放在同一个服务平台上,统筹协调,不能为了发展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效益。在监管过程中,要把地方生态农业发展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点,并与管理方式的关键点紧密联系起来,保证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落实。

2 发展生态农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

现行的产业发展管理体制下,生态农业对我国社会经济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在当前产业发展标准较为苛刻的环境下,可持续发展理念对我国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此,有必要在未来发展的全过程中不断完善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管理体系。

发展生态农业可以保证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在当前农业经济形势下,要合理利用农业土地资源及其自然环境,开发可持续循环系统,保证农业土地资源和自然环境得到合理有效利用。同时,在当前生态农业发展产业结构的运行环节中,应明确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此,需要将环保理念与绿色生态监管体系相结合,合理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有助于贯彻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

3 发展生态农业对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3.1 在新农村建设中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我国是人口大国,对农作物的需求量很大。在农业的作业生产过程中,通常选择应用新技术和各种专业工业设备来增加粮食作物的产量,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部分农业从业人员专业能力有所欠缺,会对生态农业发展进程造成一定的阻滞。因此,在农业种植中使用新设备和新技术时,种植人员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技能,防止不合理的实践操作造成生态问题。在农村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过程中,我国生态保护全产业链的连续标准化已成为更具特色的技术管理体系,在全产业链的各项测试运营中取得成效,证实了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生态环境治理基础设施不仅可以推动农村发展,而且可以将加工制造业与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改善紧密结合,提高资源利用率,确保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顺利进行。同时,要加强生态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合作发展趋势,增强农民生态环境管理监督观念,推进规范化种植,保障粮食作物绿色发展。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绿色健康食品的需求正在增加,种植生态绿色作物有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3.2 打造现代农业生态环保全产业链

首先,要明确生态环境保护对农村经济发展趋势的作用,淘汰落后农村产能,构建以生态环境治理为核心的乡村新格局。

其次,以地理环境和产业链为基本特征的生态农业,要求各地区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乡村产业,如打造乡村旅游度假、古镇等。要在各地区打造不同的生态环境保护方式和产业链方式。提高我国生态农业发展水平是社会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核心。

再次,在以发展生态农业为基本特征的趋势下,要关注农村生产加工转型升级,充分发挥农业企业生产优势。在经营过程中,为农民创造丰厚的利润,推动了我国农民向现代农业劳动者转变和发展,为我国生态环保打造更具特色、更完善的农产品全产业链管理模式。

4 发展生态农业面临的困境

4.1 农民生态保护观念差

对农民而言,生态农业的发展不仅是一种新的理念和模式,还是使生产过程不断发生变化以及对逻辑思维产生影响的过程。例如,发展生态农业,注重农产品绿色种植,还要做好病害污染防治工作。然而,许多农民习惯使用化学农药。这种方法虽然操作简单、效果好,但极易对土壤层和地表水造成污染。农产品农药残留量高,也将直接影响市场销售。一些农民急功近利,缺乏生态保护的概念,只追求个人利益,不顾长远的发展,不能在生产中落实生态保护,成为当前生态农业发展的短板。

4.2 农业产业模式单一

以种植、养殖为主导的单一产业链方式,存在以下弊端。首先,会加剧内部竞争,降低农户的盈利能力。其次,会导致资源过度消耗和自然环境恶化,使现代农业发展难以为继。同时,由于当前乡村地区经济能力差、交通不便、青年人力流失等诸多原因,许多村庄无法形成多元化的产业经营体系。再次,虽然有的村尝试借鉴外地的成功案例和优秀方法,但由于调查不充分、管理方法不符合本地特点,新的产业方法在引进后遇到了“水土不服”的问题而无法发挥作用。

4.3 缺乏必要的保障机制

生态农业的发展虽然有诸多优势,但其稳定发展离不开各个领域的支持。要让农民掌握和接受生态农业,就要大力开展宣传策划及推广。农业企业和农村物流的发展必须要有国家政策扶持,必须给予相应的服务支持。现阶段,一些地方政府虽然为推广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机制,但范围不强,手段单一,生态农业开发经营规模小,经济效益不高,不能健康稳定地发展,无法体现发展生态农业的优势。

5 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对策

5.1 科学合理制订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规划

要制订科学合理的生态农业发展规划,改善自然环境质量,为完成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持续努力。我国农业以生态环境为依托,借助生态文明建设,确保我国现代农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在制订具体的生态农业未来发展规划时,应结合地理环境,考虑长远利益。引入新的农业生产制造管理模式,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国发展的基础,统筹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此外,在制订相关要求和发展规划时,要加强农村人力资源整合,运用现代管理机制,吸引农民工返乡和自主创业,通过多种方式增加村民的经济收益,在打造一批具有专业技能和绿色生态专业知识精英团队的同时,合理把握农村经济发展趋势,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5.2 把握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系统的关系

作为我国农牧业生态环境治理系统的基础,农村发展要秉持与自然管理系统和谐共处的原则。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是以社会经济发展为前提,以高产农业生产为总体目标,以整个农业生态系统平衡和发展趋势为基础,是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与科学合理性及其生物要素密切联系的产物。自然环境、资源等要素的整合,构成了整体生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趋势管理体系的逻辑序列,并根据系统论构成了一个基本相关的管理体系。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经济有机体一般具有社会发展规律与相互合作的相关性,是体现协同发展趋势规律性的关键所在,也是绿色生态与经济效益的辩证统一。

5.3 构建农业特色发展趋势管理制度,助推农村经济发展

首先,要掌握和高度重视农业生产的经营规模和经营范围。由于其内容涵盖范围比较广,因此应结合区域自然环境,把握和分析区域农业总体基本情况,选择最佳发展方式,基于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现代农业绿色生态系统管理。

其次,健全生态农业经营管理体系,通过广大群众改变农村经济发展现状,顺应本地区自然发展趋势规律和基本方针,在服务体系的各个环节坚持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采用多种新方式,更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区域农作方式,确保新方式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趋势。

再次,在管理体制整体规划的全过程中,要结合区域产业链,完善更具特色的行业管理体制,进而完成农业专业化、绿色化发展。

5.4 采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生态农业发展与农村发展紧密结合,可以推动我国生态农业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既能促进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水平的提升,又能产生生态效益。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国家必须引入和研发先进的农业科学生产技术,做好相关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设。地方政府应按照国家规定予以具体指导。由于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日趋完善。

首先,通过宣传、策划、营销推动智能科技进步。在推广营销的过程中,政府应充分发挥组织作用和引导作用。利用分析监测设备剖析土壤的成分,种植人员可以视土层的具体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土层各项指标满足种植要求,使作物健康生长,进而达到提质增量的目标。

其次,相关人员主动学习生产设备的使用技术。新型农机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在确保农作物健康生长的同时,也能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例如,语音识别系统可用于识别不同种类的害虫并收集相关信息加以分析,进而有效处理虫害问题。

5.5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新型职业农民必须掌握农业新技术,熟练掌握各种农业机械设备的实际操作,还要有科学的管理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当地政府的协调下,在区域农业技术推广单位的帮助下,与院校协调,为农民提供专业技术培训。在掌握新技术、新方法应用的基础上,农民可以更深入、全面地把握生态农业发展趋势,在各项生产加工活动中积极贯彻绿色生态核心理念。例如,养殖人员可以获得区域相关部门的补贴,建造软体沼气池,将养殖场每天产生的粪便污水倒入软体沼气池,完成无害化处理。这不仅实现了变废为宝,还有助于清理自然环境,减少牲畜生病的概率。

5.6 丰富农业产业模式

探索适合农村具体情况的多元化产业链,摆脱“高投入、高成本、低产出”的恶性循环,凸显生态农业发展的优势。搭建农村电商平台,借助农村电商发展“田间餐桌”,不仅减少了中间商,还节省了人工成本,完成了产业供销的直接连接。发掘生态资源,打造休闲娱乐景点,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建立良性的生态农业模式使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好,经济发展能力越来越高。还可以按照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模式打造农业产业园,不仅可以提高农业效益和经济效益,还可以支持自主创新、产品研发和农业新技术应用示范点,进而在营销推广等层面起到促进作用。

5.7 完善配套保障措施

为适应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和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生态农业的实际需要,提供多种形式的支持和保障机制。

首先,政策保障。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涉农企业、货运物流公司等落户村庄,开展农产品深加工,协助农副食品成功上市销售。

其次,技术保证。充分发挥云计算技术优势,从点到面开展农业种植、畜牧养殖、冷链物流生产加工仓储、电子商务物流市场销售、产业链农产品追溯体系的基础建设,让村民足不出户就能掌握行业动态和市场行情。

再次,资金保障。设立生态农业发展补贴、救助基金和奖金,给予补贴和奖励。在尝试生态农业模式的全过程中,对因自然灾害等因素受到损害的农民给予一定的帮助和补贴。

6 结束语

新时代下,深入分析生态农业发展趋势,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对农业经济发展大有裨益。在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时,应因地制宜、综合考虑,调整并优化相关制度,促进我国生态农业经济良性发展。当前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要同绿色经济相联系,高度重视农业发展的客观现实,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调整农业生产环境,解决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资源保护和利用中的问题,努力建立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共赢的新局面。

猜你喜欢

生态农业生态农业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征稿简则
长沙市生态农业发展水平评价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对生态农业旅游创新模式的探讨
我国生态农业法律保障的现状及完善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