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追求中的太阳
——《长庄稼的马路》创作谈
2022-07-27◇庞滟
◇庞 滟
关于素材,记得谢志强老师说过:作家与素材的关系,很似木雕艺人与原始森林的关系。小说《长庄稼的马路》素材就来源于生活。
有一段时间,我工作上的压力特别大,爱好文字却没有太多时间去创作。那时感觉生活像沉入重度雾霾笼罩的冬天,每天早八晚五干着重复又枯燥的工作,公益的兼职也压得我烦躁不堪,每天像旋转的陀螺在一点点消耗生命,看不到理想的光亮。我甚至想过辞职,但父亲不同意。在我为人生去向犹豫不决期间,有天在路上遇到了一个驼背老人,他推着插有七彩风车的环卫手推车,一步步稳稳地走着。他充满乐观和善意的眼神、努力仰起的头、认认真真打扫街道的身影,突然触动了我。
我每天上下班开始留意这个老人,发现他好像一整天都在马路旁,扫干净了也不走,坐在路边,目光灼灼地看着马路出神——不是对着豪车和美女,而是一种像出家人坐禅似的沉迷状态。偶尔有穿环卫服的人过来和老人说几句话,他乐呵呵地答应着,拿起扫帚去不远处的地方打扫人家负责的路段。
一个夜雨过后的清晨,我看到那个驼背老人,没穿雨靴的双脚泡在水里,一下又一下把积水扫进排水口。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每天坚持扫大街,一定有他的生活难处和不为人知的苦处。我几次都想把老人拍下来,用短视频宣传一下他对工作的热爱,也想帮他找一些社会援助,但我终究“手下留情”了,如果适得其反,我的好心让老人丢了工作,他要靠什么去维生呢?我不愿看到翻垃圾箱的身影中多一个驼背老人,那样他的头顶不会再有“哗哗”响的七彩风车了。他不计较工作的苦和累,忍受不理解的斥责,努力在卑微中寻找一种快乐并沉迷其中。这正是浮躁的我所缺少的执着。
我对驼背老人了解得不多,但他成了让我灵感颤动的一个人物。在动笔时,我想到了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他们在生活的压力之下,都想在马路上耕耘出自己的美好生活。不同的是,骆驼祥子用血汗钱买来的洋车被大兵抢走后,又被关押起来,他绝望地哀叹:“凭什么把人欺辱到这个地步呢?凭什么,凭什么?”而驼背老人在用行动对世界说:我要做个有用的人。《易经》中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驼背老人想用勤劳和热爱诠释这个“变与通”的说法,遇到挫折逆境,与其抱怨黑暗,不如提灯前行。
《长庄稼的马路》这篇小说以第一人称作为一条穿素材珠子的线出现,增加了真实感和共鸣感。我用了层层递减的结构塑造了驼背老人这个人物,为了小说能好看一些,我加进了管事的郑组长,她媚权又霸道,是职场中一种类型人物的缩影,也是一种暗喻手法,如同《变色龙》中描写的变化了五次的警察,不仅仅是要表现一个人物。米兰·昆德拉说:小说唯一存在的理由是“仔细考察人类的具体生活,抵御‘存在的遗忘’,将‘生活世界’置于不灭的光照之下”。这就是小说的魅力所在,也是作家一生所追逐的目标吧。
“驼背老人像一棵熟透的向日葵,努力仰起低垂的头,看闪亮的太阳,看旋转的七彩风车,看马路上的土地。”文章结尾的这段话是驼背老人热爱生活的细节,对人生价值的一种追求,也是这篇小说想要给读者展现的余音袅袅的回味。
在小说的结尾,我没有做闭环,留了个开放式结尾。“太阳出来了,照着驼背老人,也照着我发凉的心口。”——我心口的凉与老人看温暖的太阳成了鲜明的对比,是不同人生境遇与追求的感受。小说中,我不想对驼背老人做出什么评论,也不想制造什么意外反转的情节,只想写出生活中底层人物的状态,留给读者一定的思考空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神家园,驼背老人沉浸式工作何尝不是寻找一种精神家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