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疫病防控技术探析
2022-07-26杨志文
杨志文
(甘肃省环县罗山川乡畜牧兽医分站,甘肃环县 745708)
现阶段,我国山地草食畜牧业发展态势良好,加速全国各地山羊养殖业综合产能的提升,且养殖科技水平的提高大幅提升山羊养殖的经济效益,在拉动农村经济发展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受养殖环境差、检疫监管难度高、民众防疫意识落后等诸多方面因素影响,山羊养殖呈现出现普通疾病常发、传染疫病零星发散的特点,对山羊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构成威胁。因此,探究疫病防控与疾病防治技术,降低羊群患病率、死亡率,对提高山羊养殖出栏率、商品率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1 山羊疫病发生原因
1.1 饲养技术水平落后,山羊抗病能力弱
目前大多数地区仍然沿袭小而散的养殖模式,养殖户多为留守中年或老人,利用天然的草场资源发展山羊养殖,遵循着日出放牧、日落回家的规律,忽视养殖过程中草料的合理搭配,无法保障山羊生长各个阶段营养均衡,从而导致羊群免疫力低,缺少抵抗病毒能力。
1.2 饲养设施工具简陋,养殖环境条件差
在诸多山区,由于条件与环境差,羊舍过于简陋,仅简单设置水槽、草架、料槽等,不具备分群单独饲养条件,而舍内地面简单铺筑水泥,为设置羊床;且通风不良,夏日高温室内闷热、空气混浊、潮湿,适合寄生虫、细菌的繁殖;而进入冬季,缺少良好的保温条件,长期处于污浊环境当中,羊群容易患上结膜炎、气管炎等疾病,提高羊群患病率。
1.3 防控疫病种类增多,防控工作不到位
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发布的最新协议当中,公布了山羊传染病主要有传染性无乳症、小反刍疫病毒感染、沙门氏菌病等30余种疾病,均有较强传染力与较高致死率;而普通疫病20余种,传染性、隐匿性强,具有极强危害,整体上呈现出普通病高发、传染病零星发散的特征。但每年防控病种种类均在增加,导致老病未得到彻底净化前,新型疫病出现,针对新型病种缺少成功防控的经验,致使防控工作难以落实到位,从而增加疫病大范围传染的风险[1]。
1.4 兽医服务能力不足,疫病未得到及时诊治
农村防疫基础过于薄弱一直是我国乡村畜牧业发展的掣肘之一,目前诸多地区并未配备专业的诊疗装备、建设固定的防治室,且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缺少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导致兽医服务能力水平有限,疫病的防控与治疗效果差,无应对大规模流行病、传染病防控的能力,从而导致防控工作时效性降低,发现后多已大规模扩散,只能上报上级部门请求协助,错过最佳的防控时机,造成羊只大量死亡。
1.5 农户防疫意识淡薄,防疫覆盖范围小
针对高发的传染类疾病政府每年均会组织当地动物防疫部门提供免费免疫服务,并定期针对动物免疫工作提供指导性意见,在每年动物疫病高流行期间,组织防疫人员深入实地开展免疫工作,但防疫覆盖范围小、密度低,加之商品疫苗实施收费政策后,诸多防疫意识淡薄的农户自费防疫的意愿更低;而日常农户的消毒、检疫、防范措施也不到位,诸多死因不明或因疫病而死亡的羊只未能得到规范处理,使诸多疫病难以在初发时得到及时控制。
2 山羊疫病防控技术分析
2.1 加强疫病普查
大力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组织地方兽医站或防疫部门集中力量对辖区范围内山羊养殖情况展开详尽调查,包括养殖户的分布、养殖品种、养殖数量与方式、历史内多发疫病情况、防疫制度与措施、新增病种流行特点等,并从专业角度完成主要病种的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学检测,从而掌握山羊疫病的流行规律、发病特点,形成针对性防疫方案,在疫病高发期前适时组织防疫工作,实现有效的预防与控制。例如,某县通过调查了解当地山羊养殖中涉及主要疫病共29种,其中传染疾病5大类,分别为腐蹄病、羊痘、羊梭菌性病、传染性胸膜肺炎、布鲁氏杆菌病;寄生虫病3种,线虫病有着百分之百的发病率,疥螨病发病率高达85.7%、片形吸虫病发病率也超过25%;基于以上流行情况,当地加强原传入控制力度,从饲养管理、环境卫生、驱虫建议等方面,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提高疫病控制效果。
2.2 严格执行检疫、免疫制度
综合运用多种诊断方法为山羊疫病进行检查,预防大范围流行与传播情况;且检疫工作贯彻落实到山羊养殖至产品出售整个过程,覆盖出入场、屠宰、运输、收购以及外贸等所有环节。
针对免疫接种制定严谨的程序,与当地山羊养殖疫病流行趋势相匹配,从而指导免疫工作有序进行。具体程序见表1。
表1 免疫接种程序
2.3 加强饲养管理
2.3.1 规范建设羊舍
羊舍应建设在向阳背风、地势高、通风与排水条件较好位置,制定标准化建设方案,科学进行功能分区(见图1),严格要求在对应功能区域完成日常养殖工作,从而利用良好的通风控制病菌的滋生,预防寄生虫等疾病。
2.3.2 优化饲养技术
基于自繁自养原则阻断传染疾病的流行途径;日常饲养中选择优质饲草,严禁喂食发霉、腐烂、存放年限过长的草料;根据地区行政管理要求,合理组织放牧,并充分利用草场资源,执行轮牧制度,减少感染病毒、寄生虫的机会;确保羊群饮用水清洁,严禁在饲养中使用冰冻水、污水;合理进行补饲,保持羊只营养均衡,提高免疫力,加强病毒抵抗;科学进行剪毛、配种、育羔、分群、断奶等生产工作,减少操作不当对羊只健康的威胁。
2.3.3 保持环境清洁
每日清理羊舍,保持地面、空气清洁,及时清理排泄物,避免因堆积而发酵,可基于环保理念实现循环利用,集中腐熟30天后作为肥料使用;定期进行羊舍内杀虫灭鼠,阻断传播细菌与寄生虫的条件。
2.3.4 做好消毒工作
消毒能够切断传染源散播途径,主要消毒对象为用具、土壤、粪便、饮用水、羊蹄等。其中用具消毒可采用煮沸、蒸汽等手段,将用具放入水中煮沸,30 min可将一般病原微生物消灭、2 h以上可将芽孢类病原微生物消灭,但金属用具消毒时需在水中添加1%碳酸钠,避免生锈;耐热、耐湿用具则通过蒸汽消毒,通常30 min能够将一般病原微生物消灭。羊舍内消毒,先将羊舍进行彻底清洁,调制5%~20%漂白粉溶液、2%~4%甲醛、2%~4%烧碱溶液等作为消毒溶液,喷洒扫除的污物与地面、墙壁。土壤消毒,定期将羊舍内地面表层土铲除,并集中进行生物热消毒后焚烧,对于小面积土地可直接喷洒消毒溶液。粪便消毒过程中可直接利用自身发酵产生热量将病毒、无芽孢病菌等消除。饮用水在使用前可经过滤、煮沸等处理,或按每立方米清水加入6g漂白粉的标准进行处理。羊蹄消毒,在盛放10%~20%硫酸铜液的桶内浸泡草袋,再将草袋铺于羊舍门前,或直接在门前建设消毒池,对羊蹄进行洗涤消毒。
2.4 做好药物预防与驱虫
2.4.1 药物预防
在集约化草地上放牧或集中进行羊群运输是导致疫病大规模流行的重要原因,目前诸多疫苗能够起到免疫作用,但也有诸多疫病无法实现免疫,药物预防仍是弥补免疫上不足的重要方法,通常利用驱虫剂、抗生素、维生素等药物,但由于长期用药,易使山羊体内产生耐药菌,致使药物预防效果下降。因此,需要通过药物敏感实验,选择合适药物预防,并控制好药物剂量,不同剂型或不同品类药物交替使用;并应特别注意微量元素的使用,其可产生累积效应,也具有毒性,需对代谢途径以及代谢速度进行分析,合理控制给药时间与剂量,避免因药物中毒致死。
2.4.2 驱虫
服用驱虫药物也属于药物防控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对于具体操作有着诸多特殊要求,山羊养殖每年应进行3~4次驱虫,驱虫药物服用前一晚禁止摄入任何食物与水,次日清晨给药,怀孕母羊无须驱虫;驱虫药剂量准确,应先进行小群实验,再进行全群驱虫。每年4月利用左旋咪唑、吡喹酮能够将山羊体内寄生虫驱除;每年6月利用丙硫苯咪唑能够将消化系统内寄生虫驱除;每年8月可利用贝尼尔联合丙硫苯咪唑进行普遍驱虫;每年12月利用肝蛭净联合丙硫苯咪唑驱除受阻型以及感染性幼虫,重点将肝片吸虫驱除[2]。
3 山羊常见疾病治疗技术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及《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的要求,山羊疾病防治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但无法保障通过防控手段预防所有疫病发生,因此,也需规范掌握常规疾病的治疗方法与技术手段。
3.1 口蹄疫治疗
口蹄疫是大多数偶蹄类动物多发疾病,成年山羊发病率约80%、羔羊发病率约90%,死亡多发生在羔羊群,因口蹄疫过于严重引发心肌炎而死,成年羊群也会因感染、溃烂而死。口蹄疫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播能力,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均可传播,目前治疗主要采取以下方式:对疑似以及确诊口蹄疫羊群进行隔离,采用福尔马林、2%氢氧化钠等严格消毒,消灭污染源;无害化处理病死山羊尸体,并为接触羊群接种疫苗。
3.2 肠胃炎治疗
饮食与季节是诱发山羊肠胃炎的两项关键因素,典型症状为大小便失禁、腹泻、厌食等;多采用药物治疗,于每餐后喂呋喃唑酮[3-(5-硝基糠醛缩氨基)-噁唑烷酮],每次剂量0.1~0.12 g、每日3次,情况严重可在早晚用药中增加金霉素,个别情况极为严重时可经静脉注射抗菌药物。
3.3 氮氨酸中毒治疗
中毒后的典型表现为腹胀腹痛、眼角发红、呼吸不畅;多通过针剂注射治疗,先注射亚硝酸钠(50~60 ml)、再注射硫酸钠药物(100~120 ml)。
3.4 农药中毒治疗
不规范使用农药极易造成环境污染,在放牧过程中山羊接触后,农药中磷元素可致中毒,典型症状基本类似于感冒,也伴有呼吸不畅、心律不齐、磨牙等症状,具有较高死亡率,给予浓氯化氢溶液500 ml进行洗胃,再口服Mg2SO4100 g,间隔6~8 h服用1次,情况严重且好转不明显则应注射尼可刹米。
3.5 痢疾治疗
羔羊为痢疾高发羊群,主要因分娩时脐带携带病菌在空气环境中大范围传播,典型症状为腹痛腹泻、眼球凹陷,发病24 h内死亡率较高;发现后应立即注射青霉素,间隔6~8 h注射1次、连续注射72 h,并间隔24 h口服100~120 g土霉素。
3.6 风寒流感治疗
每年均存在流感高发期,因流行性感冒病毒所致,发病后典型症状为厌食、心悸多汗、心律不齐;需12 h为病羊注射1次复方氨基比林,72 h内注射6次,病情严重时连续12 h内注射大剂量青霉素、链霉素。
4 结语
山羊养殖业发展过程中疫病防控与疾病的科学治疗是保证出栏率、商品率的基础,是实现经济收益的重要保障,应使山羊疫病防控、防治工作得到重视,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降低疫病发病率,推动我国山羊养殖业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