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良台地区地质特征及成矿预测*

2022-07-26牛文林曹国威

云南冶金 2022年2期
关键词:北东靶区矿化

牛文林,曹国威,武 海

(1.内蒙古有色地质矿业(集团)六〇九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2.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内蒙古地质勘查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北地台北缘内蒙古台隆凉城断隆东部(图1),大同-兴和-尚义北东向构造-岩浆岩带横贯全区,区内主要由太古代变质基底和中新生代沉积盖层组成,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而强烈,成矿地质条件有利[1]。

图1 研究区区域地质简图Fig.1 Regional geological sketch of study area

研究区古生代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大区(Ⅴ),晋冀鲁豫地层区(Ⅴ4),阴山地层分区(Ⅴ43),大青山地层小区(Ⅴ43-2);中新生代地层区划属滨太平洋地层区(5),大兴安岭-燕山地层分区(51),乌兰浩特-赤峰地层小区(513)。研究区主要出露古老的结晶基底中太古界兴和群及集宁岩群,中侏罗统土城子组、新近系汉诺坝组及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地层及岩相、古地理条件是外生矿床的主要控制因素,同时地层又是气液多金属矿化的赋矿围岩,通过分析地层的成矿地质条件可以为进一步找矿指明方向;太古界兴和岩群为一套变基性火山岩地层,其岩石中铁含量较高,是为本区沉积变质型铁矿的形成提供了物源;太古界集宁岩群为一套火山-沉积变质岩,本区火山-沉积变质型磁铁矿严格受其控制,集宁岩群片麻岩组中磁铁石英岩是本区铁矿主要含矿层位。石墨矿带中石墨矿化体均产出在集宁岩群片麻岩组地层中,属沉积-变质型矿床。

太古界集宁岩群为一套深变质砂泥质岩系,组内富碳、富铝的变质表壳岩是石墨矿形成的物质基础,本区外黄土窑石墨矿带中石墨矿化体均产出在集宁岩群地层中,属沉积-变质型矿床。其中,浅粒岩组中见热液型金、铅、锌矿化点[2];新生界汉诺坝组致密块状玄武岩多可作建筑石材用。研究区内侵入岩不发育,种类单一,分布较少,成分简单,主要以太古代变质侵入岩及少量火山岩为主。太古代变质侵入岩不发育,主要分布在脑包窑、夏家营、南口村、王掌沟等地,呈南东向及不规则岩体状态展布。通过地质填图控制,划分2个主要变质深成侵入体,主要有灰黄色、肉红色弱片麻状黑云石榴钾长花岗片麻岩及黑色斜长角闪岩。

汉诺坝组玄武岩产出相为溢流相,溢流相玄武岩的岩石类型主要有两种:致密块状橄榄玄武岩、伊丁石化气孔状橄榄玄武岩。

研究区内各期各类脉岩较为发育,侵入于早期各个地质体中主要在集宁岩群、兴和岩群及太古代变质侵入岩中见有少量基性及酸性脉岩,岩石类型有辉绿岩脉、霏细岩脉、花岗岩脉,花岗伟晶岩脉、流纹斑岩脉、煌斑岩脉等。

本区地处大同-尚义构造岩浆岩带中段,构造演化过程中产生的不同层次、不同样式的变形构造踪迹以及构造的发育程度。根据研究区在构造演化过程中产生的不同层次、不同样式的变形构造踪迹以及构造的发育程度,对结合研究区内前寒武系变形特征、褶皱特征,断裂构造特征进行详细描述。

古太古代兴和岩群构造变形:构造由于后期变形的强烈改造和构造平行化,往往以残余形式保留在后期构造的弱变形域中。早期构造形迹有牵引状褶皱和断裂构造。该期地层作为地核出露研究区中部,其两翼为中太古界集宁岩群地层。达麻粒岩相-高角闪岩相的变质,变质矿物有紫苏辉石、透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等;局部地段晚期发生了退变质作用[3]。由于该期变质岩经过了漫长的地质历史,多次的变形及变质作用,故难以辨认。

中太古界集宁岩群构造变形:该期构造变形是在近南北向挤压体制下形成的,岩石中发育透入性长英质条带状构造和强塑性的层间流动褶皱为主要特征,是中太古界最强烈的一次构造变形,对前期构造变形置换明显。构造形迹有片麻理、矿物拉伸线理、眼球状构造、牵引褶皱、断裂构造等。

1 地球物理特征

1.1 区域重力场特征

根据张家口市幅(K-50)1∶100万自由空间重力异常平面图及张家口市幅(K-50)1∶100万布格重力异常平面图资料对研究区重力场特征进行了简单叙述如下:

区域重力异常图显示自由空间重力场总体呈北东向展布,在研究区范围平面上自西北向东南呈梯级减小,南北两段显示为重力异常高值,幅值在(20~40)mGal,中间段显示为相对低值段,幅值在 (10~20)mGal。

布格重力异常平面图显示同样为南北段为重力高值,幅值在(-120~-105)mGal,中部段为重力低值,幅值在≤-115 mGal,呈显为重力高—低—高异常的波浪异常特征,负的布格重力异常,表明地壳深部存在着相对的质量亏损。该特征与区内的地层走向和构造格架相一致。研究区中部处在重力异常高-低梯度带上,该梯度带为区域断裂引起。

1.2 高精度磁测磁场总体特征

从研究区地面磁测ΔT异常等值线图可见,在乌良台幅的北部,磁场相对平稳,水平梯度变化较小,只在局部地段有跳跃;在磁异常平面图上,等值线稀疏,间距较大,显示为基岩高背景场区特征。

图2 研究区区域自由空间重力异常平面图Fig.2 Plan view of free-air gravity anomaly of study area

图3 研究区区域布格重力异常平面图Fig.3 Plan view of bouguer gravity anomaly of study area

图4 研究区地面磁测ΔT异常等值线图Fig.4 Isoline chart of anomaly terrestrial magnetic measurement ΔT of study area

而在西洋河的南部三道沟-新平堡的南部区则为具一定高磁背景场叠加的正磁异常场。对应磁异常等值线图,等值线较为密集,且具有明显的磁异常中心。磁场强度较高,一般在(500~800)nT之间,最高为1 370 nT。从单个磁异常的总磁强度看,多数为单点高磁异常,异常等值线似等轴状。由单点异常的高值连线看则在平面上显示为具北东走向的磁异常特征,与所处地质环境对比,磁异常位于基岩出露区,与之岩性特征对应。

1∶5万高精度地面磁测在中南部圈定磁异常10处,编号分别为:C-1~10。总体走向北东,长由数百米~千米,宽(100~500)m,△Tmax=1 370 nT,在正异常的北部有低值负异常伴生。该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太古界集宁岩群岩段,黑云斜长片麻岩、含石榴石墨黑云斜长片麻岩、磁铁石英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及夹薄层状磁铁石英岩。据本区及邻区该类岩石磁性测定,磁性不均匀,尤以太古代变质侵入岩磁性极不均匀,磁铁石英岩也是本区磁异常的主体源,故推测本区南部高背景磁场上叠加的磁异常,多数属于此异常,应是磁铁石英岩及此类岩石所引起。对于低缓磁异常地域的磁异常,正负陡梯度变化带是指导我们进行地质填图寻找断裂、断层构造、划分岩体和查明磁场背景,丰富找矿地球物理信息和标志。

2 地球化学特征

2.1 地球化学场特征

为了便于了解研究区元素的集散特征,表征水系沉积物中各元素的相对富集与贫化程度,确定研究区最为有利的成矿元素和伴生元素,以元素浓集克拉克值Ck≥1.2表示为富集;0.8≤Ck<1.2表示为元素富集与贫化不明显;Ck<0.8,则表示为贫化。

将本次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18种元素的分析结果进行统计计算,求出各元素的平均值,分别与区域背景值进行对比,得出各元素的浓集克拉克值Ck。为表征研究区水系沉积物中各元素分布的均匀程度,以变异系数Cv<0.5为分布均匀;0.5≤Cv<1为分布明显不均匀,即有明显的分异性;以Cv≥1为分布极不均匀,即具有强分异特征。

由图5可以看出:研究区水系沉积物中,浓集克拉克值Ck≥1.2的元素为Cu、Ni,反映了研究区内这两个元素与1∶20万区域背景值相比,呈富集特征;研究区内0.8≤Ck<1.2的元素为Au、Zn、Ag,表明研究区内这三个元素的含量和区域背景值基本一致,元素的富集与贫化不明显;Ck<0.8 的元素为 Pb、La、Mo、Sb、Ti、As、Nb、Hg、Sn、Bi、Rb、W、U,说明研究区内这些元素的含量与背景值相比呈贫化的特征。

图5 水系沉积物中各元素三级浓集克拉克值C3排序图Fig.5 C3 sequence diagram of three-level concentration Clark value of each element in stream sediments

由图6可以看出:研究区Cv≥1的元素有As、Hg、W、Sb,表明这些元素分布极不均匀,具有强分异特征;0.5≤Cv<1的元素有 Bi、Au、U、Ni、Mo、Zn、Rn、Pb,表明分布不均匀,具有明显的分异性;Cv<0.5的元素为Cu、Ti、Nb、Sn、Ag、La,表明这些元素在研究区内分布较为均匀。

图6 水系沉积物中各元素地球化学变异系数排序图Fig.6 Sequence diagram of geochemical variation coefficient of each element in stream sediments

整个水系沉积物测量范围内,Cv>1的元素只有As、Hg、W和Sb,处于相对富集状态,Cu、Ti、Nb、Sn、Ag、La的Cv值均小于 0.5,表明上述元素在水系沉积物测量区内为相对贫化状态,但由于W的Cv值为1.27,表现为强分异特征,所以一旦W在局部呈规模富集就可能成矿。Ck值和Cv值均大于0.5的元素有Pb、Zn、Mo这三种元素水系测量区内应作为成矿元素或成矿指示元素重点突破。

2.2 主要地质单元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研究区共分为4个主要地质单元。为讨论元素在各地质单元的分布特征及其集散程度,将各地质单元土壤中元素的平均值与全研究区土壤中该元素的平均值进行比较。综合认为元素在不同的地质单元中有以下分布规律:①Ni、Cu、Nb、Mo、Sn、Au、As、Bi元素分别在两个地质单元中Ck值大于1,而Cv值多小于0.5,相对富集而又均匀分布,表现为典型背景元素组合分布特征[4];②W、Mo、Ni、Au元素主要受地层控制,在地层中 Ck=1.704、Cv=1.02;Cv=1.12、Ck=1.18;Cv=1.065、Ck=1.24;Cv=1.363、Ck=1.09相对富集而又强分异,条件有利时,局部富集可成矿;③Cu、Ag、Zn、Au元素在地层中相对富集,分异性一般,异常与其背景或下覆地层或岩体的矿化信息相关。其在太古代地层或老变质岩体中普遍贫化。Au异常主要分布区在太古代地层或老变质岩体中,在研究区为相对富集而且分异性较强。

综上认为,各时代沉积环境、物质来源的不同,其集散变化有明显差异。第四系是工区所有地质体风化混合堆积物,故相对全区背景有富集。

2.3 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异常解释推断

图7 AS8乙3异常剖析图Fig.7 Abnormal profile of AS8乙3

本次1∶5万地球化学测量共圈定各单元素异常114个,化探综合异常3个:①AS8乙3综合异常异常特征:该异常位于研究区南部大红堂-老杨树一带,异常区主要出露在太古界集宁岩群浅粒岩组,在异常南北两侧出露中太古界集宁岩群含黑云长英痳岩、含石榴石矽线石浅粒岩、黑云斜长片痳岩、含石榴黑云变粒岩、含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夹薄层状及含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该异常由 Zn、Mo、W、As、Pb、Ni、Sb、Hg、Ag、Cu、Sn、Au等十一种元素组合而成,异常总体呈北西向长轴状展布。多元素组合较好,浓集中心和浓度分带明显,W、As、Mo、Pb、Sb、Zn、Au七种元素均显示异常,异常强度达到三级,其余元素均为一、二级低缓异常[5]。根据前述分析可见,该异常元素组合多,套合较好,从异常所处的地质环境来看受裂隙控制明显,异常区内主要矿化蚀变表现为褐铁矿化、强硅化、孔雀石化,主要沿矿化蚀变带分布,并发育一条硅化带及多条褐铁矿化带。认为该综合异常为矿致异常,异常区内发现有铜锌矿化点,可以作为找矿线索,具有良好的寻找锌等多金属矿的前景;②AS1乙3异常剖析:该异常位于研究区北部上马奶沟-友谊水库一带,异常区主要出露在太古界集宁岩群浅粒岩组,在异常南北两侧出露含石榴石矽线石浅粒岩夹薄层状黑云斜长片麻岩。该异常La、Pb、Sb、Rb、Hg、Zn、Ag、Bi、W、As、Au 十一种元素组成,面积约18.997 9 km2,异常总体呈不规则走向分布。元素组合较好,浓集中心和浓度分带不明显,W、Pb、Bi三种元素均显示异常,异常强度达到三级,Ag、As为二级异常,其余元素均为一级低缓异常。该异常元素组合简单,套合一般,但有成矿元素W、Pb、Bi、Au显示,从异常所处的地质环境来看,受裂隙构造控制明显,异常区内主要矿化蚀变表现为褐铁矿化、强硅化、黄铁矿化、发育有较强的硫化物,主要沿矿化蚀变带分布。认为该综合异常为矿致异常,具有良好的寻找金、铅等多金属矿的前景[6];③AS3甲3异常剖析:该异常位于研究区中部狄三窑-张子沟一带,异常区主要出露在中太古界集宁岩群浅粒岩组:含石榴石矽线石浅粒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含石榴黑云变粒岩;土城子组:黄褐色紫红色薄层状粉砂岩、粗砂岩夹含砾粉砂岩。兴和岩群:紫苏斜长片麻岩、紫苏麻粒岩;第四系上更系统黄土、细砂及亚砂土,中更新统红土、粉砂及粘土。该异常由 Sb、Bi、W、Nb、As、Hg、Ti、Mo、Cu、Zn、Ni、Sn、Au、U、Rb 十五种元素组合而成,面积约59.07 km2,异常总体呈北东走向不规则分布。Hg、Ti、W、Nb元素具三级浓度分带,Sb、Bi、As、Mo、Cu、Sn、Zn、Ni八种元素均为二级浓度分带,其他元素均为一级低缓异常。根据以上分析可见,该异常元素组合复杂,套合较好,浓集中心和浓度分带不明显。从异常所处的地质环境来看,异常区内主要矿化蚀变主要表现为褐铁矿化、高岭土化,主要沿构造分布。认为该综合异常为一矿致异常,具有良好的寻找钨等多金属矿的前景[7]。

图8 AS1乙3异常剖析图Fig.8 Abnormal profile of AS1乙3

图9 AS3甲3异常剖析图Fig.9 Abnormal profile of AS3甲3

3 区域成矿规律与矿产预测

3.1 成矿规律

研究区内前人地质工作程度较低,在本文之前,研究区内未发现一处具有规模的矿产地,即使是具有找矿前景的矿化点亦少有发现。本文新发现矿化蚀变点5处、圈定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综合异常3处。

矿产的形成受各种地质条件控制,并且与矿产所在地区的地质发展史密切相关。正是由于各种地质作用是有规律发展的,所以矿产分布也是有规律的。这些规律主要综合反映在各类矿产成矿的空间分布规律、时间分布规律、矿产的共生关系及内在成因规律等三个方面,而以上这些规律又与物质来源密切相关。根据研究区内已发现的各类矿产的赋存特征、控矿因素和形成时间以及成矿元素地球化学异常的分布特征,对工作区主要金属及非金属矿产成矿规律初步分析及总结如下。

3.2 矿床空间展布特征

区内各地层单位主要受北东向大断裂控制,总体呈北东向带状分布,并受北西向断裂的截切,呈现出网格状分布特点;侵入岩主要分布于北东向与北西向断裂交汇部位及其附近。重力异常、高磁异常、单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多呈北东向展布,受北东向区域性大断裂控制,并受北西向断裂的截切或限制,地球化学综合异常、遥感环状构造呈北东向带状分布特征较明显,主要分布于北东向与北西向断裂交汇部位及其附近,与侵入岩或深部岩浆活动关系密切。

研究区内已发现矿点较多,均严格受地层、侵入岩和构造等因素控制,呈带状分布、集中分布的特征很明显。如火山-沉积变质铁矿主要产于研究区南东部,严格受兴和岩群展布特征呈北东向带状分布,局部受辉绿岩墙、伟晶岩脉等改造变富变厚,有较明显的高磁异常。金、铅锌多金属矿属中低温热液型矿床,主要产于北东向与北西向大规模断裂带交汇部位的次级断裂中,热液来源主要为研究区北部相邻的大青山岩体,伴随有较大规模金、多金属地球化学综合异常。铅锌银多金属矿产于研究区的南部,多为构造控矿,主要为北西向次级断裂构造为主;石墨矿产于研究区南部,赋矿围岩为中太古界集宁岩群,原岩为含碳质岩层,经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石墨并富集成矿,成矿后的多期构造、岩浆活动促进了石墨矿的进一步富集,富矿体多受断裂控制。

3.3 成矿时间演化规律

区内26处矿床、矿点根据其成矿围岩和构造特征划分为两大成矿构造域和3个成矿时代。①前寒武纪成矿构造域中有2个成矿时代,分别为产出于太古代(兴和期)条带状含铁建造中磁铁矿、产于孔兹岩系中的石墨矿成矿时代应为中太古代(阜平期);②侏罗系晚期:高庙子大型膨润土矿,认为本矿床的成因为陆相火山-沉积型矿床。即火山玻屑和灰屑在陆相沉积盆地内以直接降落和水的搬运作用下进行堆积,并在水介质发生变化的条件下,使其蒙脱石化而生成膨润土。

4 矿产预测

4.1 成矿远景区特征

4.1.1 友谊水库-上马奶沟金、铅多成矿远景区(Ⅰ1)

该成矿带为本次工作最新发现,因其依托大同—尚义北东向构造岩-浆岩带,构造活动频繁、岩浆活动强烈,成矿条件十分有利。目前该带在区内共圈出Ⅰ级成矿远景区1处。

位于兴和县友谊水库北一带,属华北地台北缘内蒙古台隆凉城断隆东部,区内脉岩发育,构造变动剧烈,为一重要的构造活动带。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中太古界集宁岩群浅粒岩组浅粒岩为主,均为基岩出露。脉岩以辉绿岩脉为主。断裂构造发育,以北东及北西向为主。西临兴和县大青山,在马奶沟及上马奶沟一带发现多条矿化蚀变带,主要蚀变及矿化表现为硅化、褐铁矿化、高岭土化、绿泥石化,且局部见星点状黄铁矿,具面型蚀变、面状矿化特征,地表可见细脉状、网脉状石英脉成矿地质条件极其有利。

本次工作在远景区内发现金多金属及铅锌多金属矿点各1处,均赋予构造蚀变带中,围岩为集宁岩群浅粒岩,金多金属矿化点区内发现9条矿化蚀变带,其中三条为含金矿化蚀变带,Ⅱ号矿化蚀变带经化学样分析:Au(3.68~24.1)g/t,Ag(1.88~47.2)g/t;Ⅲ号矿化蚀变带经化学样分析:Au (0.12~0.23)g/t,Ag(1.1~1.8)g/t;Ⅳ号矿化蚀变带经化学样分析:Ag 1.63 g/t;Ⅷ号矿化蚀变带经化学样分析:Au(0.23~2.48)g/t,Ag(1.1~34.3)g/t;在铅锌多金属矿化点区内,取化学样2件,编号为J1、J2,其中J1铅含量达4.29×10-2,锌含量达 0.88×10-2,银含量达 278×10-6。

以寻找热液型金、铅、锌等多金属矿产为主。与研究区西邻的芦草沟金矿点成因相比较,矿床特征类似,资源潜力巨大,有希望找到中型以上规模的工业矿床。

4.1.2 张子沟-北营子金、钨多金属成矿远景区(Ⅱ1)

远景区位于张子沟-头道沟一带,呈北东向展布。主要出露地层为兴和岩群紫苏斜长片麻岩夹紫苏麻粒岩为主,北部为侏罗系土城子组以薄层状紫红色粉砂岩为主,南部为第四系黄土覆盖。面积约40 km2。该远景区也属华北地台北缘内蒙古台隆凉城断隆东部,区内脉岩出露较多,构造变动剧烈,为一重要的构造岩浆活动带,区内以出露太古代变质深成侵入岩及发育的辉绿岩脉为特征。太古界兴和岩群变质岩系大面积出露,南部第四系大面积覆盖。由于侏罗系土城子组与兴和岩群为断层接触,局部为断层接触,断裂呈北西向、近东西向展布。断裂构造为矿液的运移提供了通道。成矿地质条件十分有利。

远景区内北营子重点工作区经探槽验证,发现钨多金属矿化点1处。发现矿化蚀变带一条,其特征为长约400 m,宽度(5~8)m,走向北西340°,地表断续出露,在露头初露处可见蚀变有硅化、褐铁矿化、高岭土化且局部偶见星点状黄铁矿,原岩为蚀变流纹斑岩,其围岩为紫苏斜长片麻岩。在该矿带上,刻槽样分析结果显示:BTC2号探槽H4号样品W:0.0206%,且H6号样Ag:(0.11~0.26)g/t;BTC1号探槽 H4号样品 Ag:0.26 g/t,银、钨矿化微弱,其成因类型为岩浆热液型。

4.1.3 二台子-砖排沟铜铅锌多金属及石墨矿成矿远景区(Ⅰ2)

远景区北东自砖排沟,南西至二台子一带,呈北东向展布。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太古界集宁岩群片麻岩组变质岩系。其中,在该远景区大红堂重点工作区内发现一条呈北西向展布的铜铅锌矿化蚀变带,宽约(1~2)m,出露长度约(10~20)m;一石墨矿化点位于头台子一带,两条石墨矿化夹层位于头台子及旧马屯附近,赋存于含石榴石墨黑云斜长片麻岩内,呈北东向及北西向展布,宽度约500 m,长度(0.5~1.0)km。显示较好的石墨矿化。成矿地质条件较有利。大红堂地区见一条矿化蚀变带,经槽探查证及刻槽样分析显示较好的银铅锌多金属矿化。

远景区内新发现三个矿点,其中旧马屯地区,异常查证时发现两条北西向构造蚀变带,其特征为硅化、褐铁矿化,裂隙较发育,对硅化蚀变破碎带采化学样,分析结果Au、Ag有显示,含量分别为0.26 g/t、0.12 g/t;大红堂地区,异常查证时发现一条北西向构造蚀变带,取化学样进行分析及光谱半定量分析,化学样分析:Cu:1.76%、Ag含量287 g/t;经光谱半定量分析Cu:10 000×10-6、Zn:6 000 × 10-6、Pb:7 000 ×10-6,具有较好的Cu、Pb、Zn多金属蚀变。具有较好的铅锌银多金属矿化。头台子地区,异常查证时发现多条石墨矿带,呈北西及北东向展布,宽度约500 m,长度(0.5~1.0)km。2件化学样分析固定碳结果结果,固定C含量在1.48~3.22×10-2之间,显示较好的晶质石墨矿化[7]。

4.2 找矿靶区的优选及特征

本区具备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是寻找Cu、Pb、Zn、Au、Ag、W等多金属矿及石墨非金属矿的有利地区。在前述划分出3处成矿远景区的基础上,根据矿化强度、成矿信息浓缩程度、资源潜力大小及矿权设置等,在成矿条件有利、资源潜力较大、预测依据较充分的Ⅰ、Ⅱ级成矿远景区内进一步优选出A、B、C3类6处找矿靶区。

4.2.1 上马奶沟金多金属矿A类找矿靶区

位于友谊水库-上马奶沟金多金属成矿远景区北部,靶区位于大同—尚义构造岩-浆岩带上,大地构造位置有利,该靶区西邻兴和县大青山,为靶区提供了热液,区内地层主要出露中太古界集宁岩群浅粒岩组,区内断裂构造较发育,局部地表可见石英细脉,呈网脉状,化探异常规模大,强度高,且元素套合较好;遥感存在环形构造和羟基蚀变信息,成矿地质条件极其有利。通过异常查证在区内发现了上马奶沟金多金属矿点,该区资源潜力巨大。

4.2.2 马奶沟铅锌多金属矿找A类矿靶区

位于友谊水库-上马奶沟金多金属成矿远景区中北部,靶区位于大同—尚义构造岩-浆岩带上,大地构造位置有利,该靶区西邻兴和县大青山,为靶区提供了热液,靶区出露地层主要出露中太古界集宁岩群浅粒岩段。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以北西向-北东向为主。北西向基性岩脉发育,主要为辉绿岩脉。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AS-1乙综合异常面积较大,以 La、Pb、Sb、Rb、Hg、Zn、Ag、Bi、W、As、Au等多种元素相互套合,组合元素多,异常强度明显,展布形态具一定规模,受石英脉及蚀变破碎带控制,沿走向Zn、Pb、As、Hg、Au等元素的地球化学含量分布变化较大,离散度高,分带明显。异常规模:AS-1异常长7 000 m,宽3 500 m。区内寻找铅锌多金属矿找矿前景均较好。

4.2.3 大红堂银铅锌多金属矿A类找矿靶区

位于二台子-砖排沟铜铅锌多金属及石墨矿成矿远景区南东部,靶区主要出露主要为太古界集宁岩群片麻岩组及第四系冲洪积。脉岩见流纹斑岩脉,北西向;区内断裂构造极其发育,以北西向为主。1∶5万地面高精磁圈定出了C-10上图磁异常,极大值725 nT,异常曲线北东密,南西疏,向南西倾斜。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圈出有AS-10综合异常,该异常由Zn、Sb、Ag、Ni、Mo、As六种元素组合而成,面积约5.355 km2,异常总体呈北西向长轴状展布。多元素组合较好,浓集中心和浓度分带明显,Ag、Zn、Mo四种元素均显示异常,异常强度达到三级,Zn、Sb为三级异常,其余元素均为一、二级低缓异常。

4.2.4 北营子钨金多金属矿B类找矿靶区

位于张子沟-北营子金、钨多金属成矿远景区南部,靶区主要出露出露的地层简单,主要为太古界兴和岩群、第四系全新统洪积及更新统马兰组。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以北西向、北东向为主,硅化、绿泥石化、褐铁矿化普遍。整体呈单斜构造,区内脉岩;一组为北西向,辉绿岩脉、花岗伟晶岩脉,一组为北东向,花岗伟晶岩脉。1∶5万地面高精度磁测圈出C-2矿致磁异常,正异常极大值895 nT,磁异常曲线北密南疏,向南西倾斜,异常呈长轴状,长820 m,宽100 m。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圈出有AS-8综合异常,元素组合为Au、As、Mo、Pb、Sb、Zn、Ag、W、Ni等十三种元素组合而成,面积约7.55 km2,异常总体呈北西向长轴状展布。多元素组合较好,浓集中心和浓度分带明显,Au、As、Mo、Pb、Sb、Zn六种元素均显示异常,异常强度达到三级,其余元素均为一、二级低缓异常。浓集中心明显,其它配套元素重合性好,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靶区成矿地质条件有利,区内已发现钨多金属矿化点,为构造控矿,有一定的找矿前景。

4.2.5 旧马屯金银多金属B类找矿靶区

位于二台子-砖排沟铜铅锌多金属及石墨矿成矿远景区,靶区成矿地质条件有利。出露地层主要为集宁岩群片麻岩组黑云斜长片麻岩、含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含石榴石墨黑云斜长片麻岩、磁铁石英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靶区内脉较发育,主要有流纹斑岩脉、花岗伟晶岩脉、辉绿岩脉,岩脉走向多呈北东向、北西向,长度一般(50~300)m,宽度一般(1~3)m。且在流纹斑岩脉一侧见有星点状黄铁矿化,区内矿化蚀变带发育,发现两条北东向矿化蚀变带,主要表现为高岭土化、硅化、绿泥石化及褐铁矿化。且发育有两条石墨矿化带,石墨含量约2%~3%,矿化较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圈出AS-11综合异常,区内发现金银矿化点1处,有一定的找矿前景[8]。

4.2.6 头台子石墨矿C类找矿靶区

位于二台子-砖排沟铜铅锌多金属及石墨矿成矿远景区,靶区内主要出露地层为含石墨黑云斜长片麻岩及含石墨石榴浅粒岩。该靶区工作程度较低,仅采取化学样进行分析固定碳含量,该区有较大找矿前景。

5 结语

通过地质调查路线、剖面测制和区域对比,重新厘定了研究区地层系统,大致查明了研究区地层层序,较合理划分了填图单元。

1)在研究区内4处重点工作区进行了1∶1万激电中梯测量及1∶5千激电剖面测量工作,均圈出了高幅频率异常体,并对异常进行了解释与评价,认为其与岩浆热液多金属矿化蚀变有关;

2)对研究区的地球化学特征从研究区水系、土壤、岩石中的丰度、分异特征,重要地质单元中水系、土壤、岩石中的丰度、分异特征,研究区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总结,认为研究区内主要成矿元素为铜、铅、锌、银、金、钨、钼及非金属石墨矿,其中集宁岩群是区内最主要的赋矿或成矿地质单元;

3)通过异常查证和矿产检查工作,新发现矿点5处。作出了成矿远景评价,提出了今后工作建议。结合地、物、化、遥综合信息特征、矿化点分布和矿床成因类型,圈定出成矿远景区3处,并根据成矿条件有利程度,预测依据是否充分,资源潜力大小等因素,将成矿远景区分为Ⅰ、Ⅱ、Ⅲ三级,其中Ⅰ级2处,Ⅱ级1处,再进一步优选出A、B、C三类6处找矿靶区,其中A类3处,B类2处,C类1处,其中;A类两处矿点已申请为自治区勘查项目,是本次工作取得的重要找矿进展。

猜你喜欢

北东靶区矿化
温度对贵州喀斯特黄色石灰土有机碳矿化、水稻秸秆激发效应和Q10的影响
好氧混菌矿化能力与增强再生粗骨料性能研究
以负碳排放为目标的生物质灰矿化CO2路径研究
基于准北东地系地面静态对准算法
间作和施肥对黄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肺部靶区占比对非小细胞肺癌计划中肺剂量体积的影响
放疗中CT管电流值对放疗胸部患者勾画靶区的影响
放疗中小机头角度对MLC及多靶区患者正常组织剂量的影响
河北省寿王坟银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乌拉特后旗查干陶勒盖地球化学环境及其成矿条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