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黔南州林下经济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2022-07-26梁红燕

南方农业 2022年12期
关键词:黔南州经济发展

梁红燕

(黔南州林业灾害防治中心,贵州黔南州 558000)

林下种植、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是贵州省黔南州发展林下经济的主要经营模式[1]。这些模式依托森林、林地及其生态环境,具有投入少、见效快、易操作、增收快、发展潜力大等特点,是可持续立体复合和绿色循环发展的林下经济产业,为黔南州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多模式的发展空间、和大量的就业岗位[2]。在乡村振兴的发展大局下,人们对保护森林资源,有效提高森林资源经济效益和促进林农增效增收提出了较高要求。

1 优势

黔南州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南州)下辖12 个县(市)和都匀经济开发区,是长江、珠江两大流域上游的有效生态屏障。到目前为止,黔南州已建成茶叶、刺梨、无患子、水(干)果、木本油料和中药材等特色基地。黔南州优越的地理交通位置、有利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森林、生物资源是黔南州发展林下经济产业的保障。

1.1 地理交通优势

黔南州位于贵州省中南部,地处云贵高原中南部,西与安顺市、黔西南州相连,北靠省会贵阳市,东与黔东南州接壤,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毗邻,是贵州省乃至整个西南地区通向华南及沿海,连接出海口的黄金通道。在交通上,黔南州公路实现了12 个县市通高速公路,建成惠水经罗甸至广西百色的高速公路,加上已建成的兰海高速、厦蓉高速,形成3 个出省通道;铁路方面,黔桂铁路、湘黔铁路、株六铁路、贵长快速铁路、贵广快速铁路已通车;航空有荔波县的荔波机场,另州府都匀市距省会贵阳市龙洞堡国际机场仅120 km。

1.2 气候条件潜力

黔南州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部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处东亚季风区,平均海拔997 m,平均气温13.6~19.6 ℃,平均降水量1100~1400 mm。黔南州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属典型的亚热带温暖温润的季风气候,有利于各种动植物的繁衍生息。

1.3 森林资源保障

黔南州总面积2.62 万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7432 hm2,占州国土面积的66.74%(见表1)。黔南州林地面积185.7 万hm2,其中:乔木林地面积122.33 万hm2,占65.87%;竹林地面积0.68 万hm2,占0.37%;灌木林地面积57.59 万hm2,占31.01%;其他林地面积5.1 万hm2,占2.75%,森林覆盖率65.82%。黔南州有国家湿地公园7个,国家森林公园6个。

表1 黔南州各县市林地面积比重

黔南州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面积占72.53%,丘陵面积占21.3%,平坝面积占6.17%。植被以针叶林、阔叶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常绿灌木林为主。黔南州内各种野生植物有1300 多种,其中珍稀植物40 余种,药用植物1000 余种,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具有重要开发价值的有铁皮石斛、天麻、板蓝根、金银花、玄参、何首乌、灵芝、人参、艾纳香和太子参等50 余种。

2 现状

黔南州适宜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地资源在50 万hm2以上,实现了宜养则养、宜种则种、宜林则林的林下经济产业优势,形成以林下养殖、林下种植、森林旅游、林产品采集加工模式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依托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开展森林康养和景观利用等项目,有效实现了森林的社会、生态、经济效益共同发展[3]。

林下经济主要有林禽、林蜂、林畜、林药、林茶和森林旅游模式。林禽模式主要分布于长顺县、荔波县等,以长顺县林下养殖绿壳蛋鸡、荔波县林下养殖瑶山鸡为代表,面积0.33 万hm2,养鸡85.5 万羽[4]。林蜂模式主要分布于惠水县、独山县、荔波县、都匀市、瓮安县等地,面积0.7 万hm2,规模6.2 万箱。林畜模式主要分布在独山县、平塘县、罗甸县、长顺县等,品种以黑山羊居多,面积0.63 万hm2,养羊7.3 万头。林下种植特色之一的林药模式,在黔南州各县均有分布,形成初步规模的有荔波县、独山县林下种植铁皮石斛;长顺县林下种植金银花、玄参、何首乌;三都县林下种植灵芝、人参;罗甸县林下种植艾纳香;瓮安县林下种植天麻、太子参,面积0.13 万hm2。林茶模式主要分布在都匀市、独山县、三都县、平塘县、贵定县,面积0.27 万hm2。森林旅游模式以荔波、独山、龙里等县为代表,面积0.82 万hm2,景点272 个,以生态休闲游、森林休闲山庄游、景区景点游等居多。林产品采集加工模式以荔波县、三都县、福泉市、惠水县等为代表,主营竹藤编织、竹笋、食用菌、林下药材、野菜和蜂蜜采集加工等类型。实现了19.6 亿元左右的林下经济年产值。

3 存在的问题

3.1 管理欠缺制约林下经济发展

目前黔南州缺乏专门的林下经济发展政策引导,在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目标、原则和品种及结合森林资源分布、自然地理气候、种养业上尚需宏观的管理和顶层规划[5]。林下经济产业在技术和管理上欠缺较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保障,导致林下经济产业无法做大做强,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3.2 林下经济产品品牌影响力不足

林下经济发展的从业者素质参差不齐,缺乏现代管理理念和创新意识,林下经济产品的特点、生长环境和经济的独特性不被重视,跟风发展和对市场需求调研不足,以及对传统生产经验的依赖,是林下经济产品品牌影响力小,缺乏创新的症结。有的生产者为盲目追求产量,不规范使用化肥农药,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对林下经济产品品牌产生负面影响。

3.3 龙头企业和基地建设发展后劲不足

目前黔南州林下经济的发展规模化、集约化不足,主要原因是龙头企业对林下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尚未见到成效。大多数从事林下经济的企业为小微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差,建设能力薄弱,组织形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产业链还不够健全,生产效益低;同时,高新技术企业比重较低,企业与大户的衔接不够,利益关系还不够紧密,以至于产业化发展受阻,发展后劲不足。

3.4 产业发展技术、服务能力跟不上

林下经济产业是劳动生产力密集型产业。黔南州林业经济产业发展对从业者知识、技术的储备有一定的要求,但是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导致传统生产经验缺失,新技术、新理念的生产技术推广难度大,林下经济产业发展重点环节中,推动问题就地解决、技术就地集成、成果就地转化能力弱[6]。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技术、服务能力欠缺,是当前制约林下经济更好发展的重要因素。

4 对策及建议

4.1 科学规划,推动林下经济产业发展

契合“十四五”发展纲要,抓住乡村振兴政策优势,立足黔南州林业经济发展现状,以发展林下经济为主攻方向,编制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总体规划[7]。立足黔南州优势,突出林下经济特点,科学合理安排林禽、林蜂、林畜、林药、林茶、林旅和林产品采集加工产业布局[8]。以市场投入为主、政府补助为辅,通过财政奖、向上争、企业投、招商引和银行贷的办法,解决发展“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构建长效机制,对规模经营主体进行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用小投入撬动社会大投入。

林下经济的发展以保护当地生态为底线,相关的监管部门要对林下经济项目进行评估和管理,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达到企业稳步发展带动周边经济的目的;对发展潜力弱的项目要拨冗改错,积极寻找新的发展方向,确保产业的有序发展[9]。

4.2 特色营销,推动林下经济产业品牌发展

把品牌建设作为增强林下经济市场竞争力的举措,挖掘和培育地方特色,把生态、绿色、有机作为林下经济发展的重点方向。做好从原料到成品,从产品到包装,从产前到产中、产后的全程质量控制与监测,严把产品产地准出关,提高特色林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实施公用品牌创建行动和“一县一品一牌”培育,统一注册“黔山贵品”“黔山绿品”两个母品牌,提高社会知名度和认可度。鼓励企业、合作社在阿里巴巴、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开设店铺,推动黔南州特色林产品出山。

4.3 育龙头、建基地,规模化发展林下经济

加大政府投入,积极争取国家、各级财政资金投入,以项目为抓手,精心包装,积极争取协调,鼓励社会投入,综合运用政策、经济等手段,引导农民和社会各方面投资发展林下经济[10]。通过招引龙头企业带动发展,采取带头招商、乡情招商和市场招商相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性上门大招商、招大商。扶持本土企业壮大规模,把抓大不放小、喜新不厌旧、求远不舍近作为抓发展的要求,做大做强本土企业[11]。建设特色基地,实行集中资源、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用好用足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政策红利,在黔南州重点培育打造40 个集中连片生产示范基地,在每个县重点建设1 个特色林下经济样板产业、打造2 个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以点带面发展林下经济。对林下经济企业开展项目扶持,帮助其形成规模化、产业化、有序发展。

4.4 提升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抓林下经济技术标准,注重因业施培、因需施培、因人施培,全方位、多层面开展技术培训和服务,努力实现产量高效、产品安全、产业兴旺的发展。构建企业、合作社、大户与高校、林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的合作,围绕林下经济重点产业、重点环节开展技术攻关,解决技术集成、成果转化难题,完成规范化、标准化栽培、养殖技术指导规范,优化技术培训方式,确保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感兴趣;突出内容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培训,结合企业、农民需求及时优化更新;通过科技特派员、科技下乡等方式,同步组织企业技术员、土专家、田秀才参与,把抽象理论变成农民看得见、摸得着、落得实的致富经。加大技术集成推广,建立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的技术推广体系,统筹用好农村产业服务团队和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技术力量,开展林下种养配套技术、疫病防控指导服务,在企业和基地中实行技术推广,推广以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和新机具为主的绿色增产增效技术,着力培养以新型职业农民、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为主的新型林下经济生产经营主体。

4.5 合理配置林下经济经营组织

鼓励创办林下经济联盟,积极推广“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国有林场+农户”“龙头企业+国有林场+农户”“村社+农户”等产销一条龙的发展模式,让从业者有产出、能变现,进一步提高组织化程度,促进产业化发展。

5 结语

林下经济是林业经济的拓展延伸,其经营模式除种植业外还融入了畜牧业、能源开发等多种经营活动,具有成本投入低、涉及面广、发展前景大的优势,既可以增加林业产品的附加值,又能有效地实现林业生产经营以短养长[12-13]。

林下经济的发展要倚重国有林场的现有资源,科学配置产业结构,多元化发展林下经济,形成市场潜力巨大,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能大规模种植或养殖的产业链[14]。

黔南州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要立足现状,做好顶层设计、科学规划,明确发展思路、目标、原则和品种,巩固扶持原有产业,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形成近期得利、长期得林的产业化效应[15]。

猜你喜欢

黔南州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春日花田映红颜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贵州省黔南州长顺县小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研究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黔南州国际国内公共关系协会赴黔南州农业产业发展协会交流工作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黔南州各县认真贯彻落实州离退休干部工作会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