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促进共同富裕的逻辑意蕴与实践路径
——基于职业教育功能聚合视角

2022-07-26许翔杰

职业技术教育 2022年16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功能职业

许翔杰

“十四五”时期,我国规划全面开启了由全面小康向共同富裕社会转型之路。推动共同富裕,低收入群体是重点,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提升全社会人力资本和专业技能,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增强致富本领”[1]。职业教育直接服务于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发展,在提升中低收入群体技术技能水平、就业能力、致富本领上具有明显优势,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进程中发挥着引擎作用[2]。厘清职业教育促进共同富裕的逻辑意蕴,发掘职业教育的“功能聚合”效应,探索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具有现实价值和重要意义。

一、职业教育促进共同富裕的逻辑意蕴

“共同富裕既是一个经济发展概念,也是一个社会发展概念”[3],涉及到经济制度、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多个领域。职业教育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类型教育,发展职业教育与促进共同富裕在逻辑意蕴上具有高度关联性。

(一)历史逻辑:发展职业教育和促进共同富裕具有共生共长性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写在自己的旗帜上”[4],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党和国家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进行积极探索,发展教育和经济。1955年,毛泽东指出:“实行合作化,在农村中消灭富农经济制度和个体经济制度,使全体农村人民共同富裕起来”[5]。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大原则是共同富裕”[6]。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后富,需要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发展生产力,激发劳动者潜力,而发展职业教育成为提高劳动者参与率、激发劳动者活力的教育“选项”。198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加大职工培训,1983年《关于改革城市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意见》出台,1986年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我国召开第一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到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职业技术培训初具规模,“1992年技工学校已发展到4392所,各类技工学校毕业生45.7万人,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全年达270万人次”[7],这为我国实现“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贡献了人力资源。建国至今,在我国促进实现全民共同富裕道路上先后召开了八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国发[1991]55号)、《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 号)等数十个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文件。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职业教育体系,共有职业学校1.12万所,在校生超过2915万人”[8],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9]。从历史逻辑来看,在我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职业教育也随之得到加强和发展,伴随着实现共同富裕“共生共长”。

(二)理论逻辑:发展职业教育和促进共同富裕具有本质一致性

社会主义的本质集中体现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先进性上,2021年3月12日印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2035年远景目标”部分提出要实现“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10],促进共同富裕被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伟大蓝图中,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11]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植根于马克思主义思想,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体现[12]。正如《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则是实现个人全面发展和整个社会发展。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建设”[13],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14],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15],职业教育具有战略价值同时仍然属于“教育”范畴,具有启迪心智、培育人才功能,体现出社会主义教育价值属性和目的属性,发展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个人全面发展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体现出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从理论逻辑上看,发展职业教育和促进共同富裕在理论基础上具有一致性,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为了实现个人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三)价值逻辑:发展职业教育与促进共同富裕具有互补共享性

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重要的实现路径是增加公共服务,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点之一是教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16],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我国职业教育规模不断增长,投入不断增加,“2019年全国职业教育总投入突破5000亿元,2019-2021年中央财政分别安排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237亿元、257亿元、277亿元”[17]。截至2020年,我国有中等职业学校9896所,高职(专科)院校1468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共同富裕的道路中,“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春天”[18]。同时,随着近20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结构变化,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材料技术等高新技术岗位,以及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技能岗位的需求不断增加,职业教育成为人力资本积累的“技术人才池”,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人力保障。“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毕业生。”[19]同时,职业院校根据自身技术优势和人才资本特点,进行培育质量升级并产生效益,“有200余所高职院校的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超过500万元,其中,130余所院校超过1000万元,180余所院校的横向技术服务产生的经济效益超过1000万元”[20]。实践证明:“职业教育通过促进区域人力资本质量提升、区域技术进步、区域产业升级等,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21],发展职业教育与促进共同富裕之间共享发展成果、互为动力基础。

二、职业教育功能的现实图景及聚合表征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需要“为人民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强发展能力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畅通向上流动通道”[22],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自身功能现代性确定和功能价值发挥上。厘清当前教育功能现实图景,确定现代职业教育功能表征,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

(一)现代职业教育功能的现实图景

从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提出“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普及教育,加强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注重技术教育”[23],到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召开,我国职业教育在经费投入、建设规模、质量提升等方面实现了长足进步和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大量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稳定就业、促进就业作出了应有贡献。但是,职业教育没能成为当前学生家长择校的“最佳选项”,教育功能发挥上仍存在缺失,主要表现为:一是学生期望值差异明显,由于受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我国职业教育区域发展不均衡,东部地区教育经费、固定资产条件好,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充足、发展态势较好,在校学生教学满意度比较高,对职业教育赋予了良好期望;但是中西部地区相对落后,部分在校学生对职业学校教育认识不足、期望值不高。二是吸引力不足,“重普轻职”的观念形成和存在时间较长,对职业教育仍存在固有偏见,“家长和学生对其缺乏足够的热情,家长仍普遍充满忧虑,不愿自己的孩子进入职业院校,这其实反映了社会对职教的不认可”[24],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三是人才培养定位不清,当前技术型人才社会地位、职业待遇、发展境遇等“现实境遇”,与所培养“理想境遇”之间存在真实冲突,培养单位陷入“培养迷惑”,同时“作为产教融合的一分子,企业家感到,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存在诸多‘不适应’,高职生技能比不上中职生,逻辑思维比不上本科生”[25],人才培养的市场适应度有待提升。四是自身办学条件不足,比如“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滞后、优秀技能型专业教师缺口较大、课程内容与就业内容脱节、校企联合责任主体不清等,使得中职、高职院校在推进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过程中“阻力重重”。

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既有历史因素,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不同历史时期机制、体制所留下的“痕迹”[26];也有功能结构因素,职业教育功能定位不清,扩大某个固有功能而忽略功能之间关联性,强调教育功能作用性而忽略功能适应性,突出个别功能价值性而忽略功能整合性。

(二)现代职业教育功能的聚合整体

“教育功能指教育对社会系统产生的作用,包括维持社会系统的平衡,促进社会系统的发展,包括促进个体发展和促进社会发展两个方面的内容”[27],从结构、层次、类型、作用不同维度划分教育功能表征各具特色。职业教育作为一个社会子系统,遵循着功能动力基本规律。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认为,“任意一个社会系统都具有四个功能要素,分别是适应、达鹄、整合和模式维持”[28],强调的是资源交换与合理配置,目标层次清晰,发挥功能整合的功效和价值理念等的制度维系。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历程来看,其具有独特的价值,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新征程上具有独特的地位,“而从因果关系来看,这一独特的价值与使命正是我国独特的政治经济文化在教育上的投射”[29]。在新发展格局下,职业教育被赋予更多功能、寄予更多希望,职业教育“现代属性”“时代属性”“社会属性”“价值属性”“功能属性”更加突出。国内业内学者将职业教育功能归类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30],“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31],“促进现代人的主体性发展与完善,推动现代社会职业伦理发展与职业社会塑造,推进社会公平与经济可持续发展”[32]以及“技术技能积累创新是现代职业教育外显社会功能承载的新维度”[33]。将职业教育置于功能结构理论和建构主义“双重逻辑”条件下,回归至教育本身价值和属性,用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来审视,以促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导向,职业教育是一个功能聚合整体,见图1。教育功能聚合整体要素包含育人功能、社会功能、保障功能和传承功能、生成功能、适应功能,六个功能向职业教育本体逐步聚合,最后形成一个功能聚合圈。职业教育功能既是单个功能的具体表现,也是多个或整体功能的聚合呈现。

图1 现代职业教育功能聚合整体要素

(三)现代职业教育功能的各自表征

根据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和职业教育功能聚合体构建,现代职业教育功能包括育人功能、社会功能、生成功能、传承功能、适应功能和保障功能,具有各自表征和特点。

育人功能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功能,职业教育对象主体是学生,学生首先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人”,“马克思指出,未来教育(此处是指职业教育)能够使人全面发展,改变人的本性”[34]。育人功能最直接体现在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上。2021年10月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营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35]。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包含物质层面的共同富裕,也包含精神层面的共同富裕,育人功能承载着促进精神共同富裕的职能,是培养“德技兼备”人才的直接载体。社会功能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础功能,现代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属于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教育功能定位为类型教育;二是属于人力资源开发的人力资本部分,在社会资源生产及配置链条中是人力资源输出组织;三是属于社会经济活动的生产部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是促进物质共同富裕的职能承载。生成功能是现代职业教育的理性功能,是现代职业教育的现代性特征,“如人道性、民主性、理性等,是现代职业教育区别于传统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职业教育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融合”[36],在两种理性驱动下,职业教育具备自我成长和技能生成的条件,将在技术研发、技能升级、产业研究等职业教育自我内涵价值提升过程中得以实现。传承功能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历史性功能,传承功能分为两个维度:一是技术技能传承,特别是工艺技术传承,我国职业教育区别于国外职业教育的最大特色在于“中国式学徒制”,职业教育是工匠技术传承的“宝地”;二是文化价值传承,特别是工匠精神传承,既是促进物质共同富裕的重要条件,也是促进精神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适应功能是现代职业教育内隐性功能,“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37],新发展格局下,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已经成为现实要求和历史使然,适应功能是包含对内自适应和对外向适应的“双重互向适应”。保障功能是职业教育外显性功能,保障功能直接体现于职业教育促进就业、稳定就业和保障就业。新发展格局下,保障功能体现在职业院校为学生提供的教学条件、试验条件和实习条件等条件保障,也体现在政府、企业、行业为学生提供各类政策、制度、机会等通道保障。

三、职业教育促进共同富裕的功能聚合实践路径

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职业教育能够为其提供科技、文化和人才支撑,发挥动力引擎的作用。依据功能结构理论,促进共同富裕,提升中低收入群体致富能力,应当统筹各类教育功能,发挥教育功能聚合作用,形成聚能效益。功能“聚合”不是简单地堆砌和叠加,而是在功能结构框架下按照各自功能表征,促使各自特色和优势的有效发挥,相互补足、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最终聚合形成“圈能”效应,实现功能最大化,形成促进物质与精神都共同富裕的局面。

(一)确立“育人—传承”功能主导地位,增强促进共同富裕的“人力值”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38]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事情,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的职责和功能,是促进人民群众物质和生活都共同富裕的人力资源“阵地”。确立“育人—传承”功能主导地位,在于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党管教育”方针,育人实质是回答“为谁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的问题,实践证明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在促进共同富裕、提升中低收入群体致富本领道路上,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去认识职业教育的政治属性,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促进共同富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二是坚持“德技兼备”原则。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和北京大学学生座谈时强调:“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39],《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强调,职业教育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坚持技德兼修方针”[40],职业教育促进共同富裕的着力点在于促进职业学校学生个人全面发展,其中精神素质提高必不可少,要在育人过程中把立德树人贯彻职业教育育人各个环节中。三是坚持“标准培育”导向,育人是以人才培养方案为基准,对标中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开展教学、培训、实操和实习活动。近年来教育部牵头负责“修(制)订并发布347个高职和230个中职专业教学标准、51个职业院校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136个专业类顶岗实习标准”[41],推进职业教育标准化实施路径,国家教学标准体系将成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则遵循,“标准培育”的落脚点和抓手则在于加强各类人才培养主体,比如国家层面、职业院校、企业单位等,它们之间标准衔接与通用,真正提高促进共同富裕人力资源的“含金量”“价值度”。四是坚持“薪火相传”承续,职业教育促进共同富裕的价值不仅在于技术传授,更在于思想精神传承和文化价值传承,“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共同富裕要靠勤劳智慧来创造”[42],职业教育传承功能价值根本是传承中华民族勤劳奋斗的精神。

(二)建构“适应—生成”功能联结链条,增强促进共同富裕的“生命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共同富裕“要抓住重点、精准施策,推动更多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43]。教育作为公共服务的基本类型,要推动低收入群体提高致富本领,需要提高自身帮助低收入群体增收的“生命值”。职业教育适应功能和生成功能都是聚焦于职业教育本体,是职业教育向内提质增效的主要途径,因此要聚合适应和生成两种功能,建立“适应—生成”功能联结链条,形成链接体。建构“适应—生成”功能联结链条,主要是畅通“三个链条”:一是畅通基于市场适应度的“课程—训练—平台—反馈”链条,“目前全国已有2340家企业纳入地方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库,63家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目前正在公示”[44]。产教融合型企业数量规模增加的同时,“质”的提升也要随之跟进,要积极打造专业化、技能化、实用化核心课程,增加技能训练时间、强度和韧度,依托校企联合平台,检验课程与训练效果,发挥第三方评估作用,及时反馈,畅通“学练考评”环节,主动适应市场、适应行业、适应促进共同富裕。二是畅通基于技术技能研发的“自评—外核—生成—发展”链条,“技术工人也是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45],技能人才培养基础是技德兼修,关键是技术技能自我再生成,通过开展技术技能现状自评,比如专利数量、高级技能人才数量、专家级技能人才和国家级工匠数量,结合外部第三方评价,生成“常规技术指数”和“技术生成指数”,将两类指数嵌入产教融合机制中,纳入《职业教育发展年度报告》,提高职业教育促进民众共同致富能力提升的精准度。三是畅通基于内涵发展的“自适应—外适应—再适应—再生成”链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涉及到院校、企业、行业协会、区域政府主管部门、区域政府职能部门、原生家庭、学生个体等多个环节,提高中低收入群体通过职业教育获得致富能力是增强群体自适应性的有效途径,包含技术适应、环节适应、文化适应以及心理适应等,每一个自适应主体聚合成职业教育适应主体,从而对外部环境,比如市场动态、经济状况、就业趋势等产生外适应,基于内外适应条件下职业教育生成功能,根据知识迁移、技术迁移和素质生成机理能帮助适应主体形成新的认知,学生主体在市场中“生命值”就会有所提升,低收入群体通过“适应—生成”链条体迭代升级致富本领。

(三)巩固“社会—保障”功能聚合效应,增强促进共同富裕的“贡献值”

促进共同富裕要帮助低收入群体迈入中等收入行列、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而教育则是改变低收入群体贫困状况、助力中等收入群体向上成长的桥梁。但是职业教育面临的现实图景,让梦想照进现实过程需要更多努力,巩固职业教育“社会—保障”功能聚合体,是努力过程中的一种选择路径。为此,要加强三个层面的工作:一是国家政策层面和教育主管部门,在顶层制度设计上,从制度、政策、保障等人力设计层面提升技术技能型工人社会地位,“提高技术工人工资待遇,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加入技术工人队伍”[46],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改善低收入群体进入中等收入群体的教育通道,让教育公平能够惠及更广泛范围。二是社会组织层面,需要区域内行业、企业、学校和社会各界协同合作,建立多维度办学联盟,解决职业教育中诸多问题。目前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开始混合所有制办学探索并成立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联盟,这类联盟的实质是将职业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和就业保障进行有机结合,促进共同富裕,这就需要公共服务众多领域集体发力。职业教育作为中低收入群体提升致富本领的“助力器”,让每个层次、每个类别的职业学校,都能专注区域地方产业发展需求,聚合社会各层面联合起来办教育是一个值得尝试的路径。三是中低收入群体的“个人”层面,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落脚点还是落在“每个人”身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让每种特长、每种特色的职教学生,能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资源,既有资金扶持、政策倾斜、条件支持、通道支持等物理支持,也能获得认知支持、动机支持、情感支持、意志支持等心理支持,提升自身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贡献”。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功能职业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99Tcm-MIBI显像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企业慈善行为、第三次分配与共同富裕
数学的翻译功能
一种具有附加内窥镜功能的医疗管
基层弄虚作假的“新功能取向”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职业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