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2022-07-26赵晓燕董如林吴敏娴汪称意
赵晓燕,董如林,吴敏娴,汪称意
(1.常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2.常州大学材料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树立科学的人才成长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推动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平台、产教结合等),各高校不断强化过程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制定了更为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导向和机制[1-2]。如何通过知识体系的构建、实践平台的搭建及社会服务评价的反馈来实现新工科人才的一流培养,成为当前高校有待解决的难题。从高校大学生成长背景的调查可以发现,现在的大学生成长在一个物质相对丰富、信息技术互联网相对发达的时期。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鲜明的思想意识和个性特点,每个大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过程中,应以知识为基础、兴趣为导向。通过合理的规划和整合,将每一个个体构建在一起,形成网络空间的焦点和热点。
1 通识教育下的特长培养
当代的大学生有着较为清晰的自我认知,通识教育下的特长培养,注重学生自身特点的挖掘,专业核心能力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以及眼界和知识面的拓展。在此过程中,应注重用多把“尺子”丈量学生才华,鼓励多元发展。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这是新中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改革的文件。总体方案的出台实施,努力实现教育评价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让教育评价的指挥棒树得稳、用得好,保证了教育的正确发展方向。学生评价方面,破除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不科学做法,确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学业评价具有诊断、导向、激励和监督等功能,评价内容避免强调对现有知识的掌握而不重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虽然培养出拔尖创造性人才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但是拔尖不代表全部,通过课程体系的建设,发现每个学生的特点是一所高校人文关怀的重要标志,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基本保障。
在此过程中,知识面的拓展尤为重要,注重相关学科知识点的融合贯通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树立专长,明确目标,建立自信。具有学科交叉背景的人才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展现出自己的优势。例如,2020 抗击疫情表彰大会中“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陈薇(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生物危害防控研究,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陈院士团队在基础研究、疫苗和防护药物研发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为疫情防控作出重大贡献。陈薇院士本科所读专业为化学工程(浙江大学),硕士为化学工程系生物化工专业(清华大学),博士攻读微生物学的基因工程专业(军事医学科学院)。从陈薇院士的教育背景不难发现,从化学工程(研究有关工程因素对过程和装置的效应)到基因工程(在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的复杂技术),看似两个基础知识跨度较大的专业,却能有效融合而发挥各自特长。但是如果了解到化工专业的专业课程,不难发现,“分离工程”是高等院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生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为从事化学工程、石油加工及气体分离、制药工程等专业的人员提高知识积累。再有,2019 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家约翰·古迪纳夫,他最早在美国耶鲁大学获得数学系学士学位,而化学只是大一时的选修课,后在芝加哥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古迪纳夫通过研究化学、结构以及固体电子/离子性质之间的关系来设计新材料解决材料科学问题,从而为锂离子电池的广泛应用作出重要贡献。
常州大学为了拓展学生专业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要求,制定了常州大学本科生课程学分成绩对接管理办法,例如,学生外出参加的实践体验课程,由学生所在学院认定通过后可作为实践类课程进行学分对接;学生在学院认可的开放式网络课程教学平台上实名注册修读省级及以上在线开放课程,取得课程证书(或考核合格)后方可认定学分,在线开放式课程成绩的计算方法由学生所在学院负责制定并报教务处备案;到境内外其他高校交流学习的学生,其外出学习学分的对接按照课程内容或相近的原则进行,修读课程内容与对应课程内容相同或相近的比例高于60%时,方可对接。常州大学这一管理办法的颁布有效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推动了高校课程体系科学化建设的进程。课程体系建设不仅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基本单元,也是专业建设的细胞工程。良好的课程体系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减少学生因为目标的不清晰而造成学习的无用功。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时,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选择适当的基础知识为载体,巩固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潜能,从而形成良好的教学模式。
2 实践平台构建中资源能力、活动价值的提升
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包括提升学生的敏锐洞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判断能力、独创能力以及变通能力等。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统筹规划,特别要突出专业特色实践教学,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强实践教学,以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各高校在构建实践平台过程中始终关注着引领教育,即思想政治引领、项目引领和信息引领[3-4]。以常州大学为例,为全面培养每位同学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现已将创新创业培养课程化,通过2 个学期的学习和实践(第一学期理论学习,第二学习项目实践),进行创新创业的教育改革。以项目制推动各个专业学院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申请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学校和学院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鼓励教师开发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新课程和新教材。创业团队的项目将进一步通过学校创新创业训练营的培训,挖掘项目的引领教育功能,社会价值和责任与担当,进入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省赛和国赛的选拔。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全面开展和落实离不开各学院和职能部门的鼎力配合,这样才能打破专业壁垒,形成跨学科、多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为此南开大学在实践平台的构建中加强相关组织机构的协调,成立了“南开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方针制定和总体规划设计,进行全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规范部署,统筹协调解决改革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检查督促改革措施的组织落实,重点理顺和重新评估当前南开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北京大学为响应国家号召、服务国家战略,成立了集成电路学院助力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深化多学科交叉融合,推动中国集成电路学科发展,加快集成电路人才联合培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创新创业模式是一种被实践证明的有效模式。每年的12 月底到来年2 月初的这段时间是MIT 的创意独立活动期。创意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MIT 激发创新、鼓励创业的适宜环境中应运而生的。MIT 创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和本钱就是“知识”,这些知识来源于MIT 自身的研究,这就是MIT 独特的创新创业模式。同时,MIT 开创了以高校为主导的大学、政府、产业联合的创新创业模式。
各种项目和组织构成了MIT 内部的创业体系:有最初鼓励发明创新的莱梅尔逊项目、媒体实验室,有负责申请专利、为初创公司发放牌照的审批部门和技术许可办公室,有帮助改善商业企划、组建公司的列格坦中心,有通过匹配业内人士为创业者提供一对一长期指导的服务机构以及将创业服务贯穿始终的创业中心。正是这一生态体系,架起了从创新到创业之间的桥梁。在该模式中,MIT 实现了在科学研究、实际应用、教学以及学校收益的最优组合。新加坡国立大学通过成立海外学院,整合了全球化和创业两种发展趋势。把最聪明的和最具有创业精神的本科生输送到高科技衍生企业中实习1 年,期间他们也可以在每个国家的合作院校注册学习有关创业的课程。实际上,这是一种“浸入式”学习创业的经历,让学生作为学徒,沉浸到一个国外地区的高科技衍生企业中,让他们成为企业中的一部分,使他们每天在这样的创业实践和外国企业文化中耳濡目染。学生在认识和体会国外高科技衍生公司的实践创新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育创新创业价值观。该项目被认为是培养学生具有全球化思维和社会网络整合能力的所做的长期投资。
基于创新创业的内在的规律,通过建立多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如图1 所示,帮助教师和同学们建立学术成果与市场需求的紧密联系,明确解决价值创造的根本问题。在平台构建中教师是教育主体,加强教师创新创业师资培训,实施教师创新创业教学能力提升计划,开展教师创新创业教学能力培训。同时,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应以优势学科为基础,以科技平台建设为支撑,以产学研结合为纽带,紧盯国际科技发展前沿,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3 方面聚焦科技资源,筑高层次平台,加快成果转化,促进技术产品化,努力建设成为多学科创新活动协同合作交叉融合、具有创造活力的开放式学生科技活动实践基地。
图1 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构建图
3 长期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建立
大学的资源和精力是有限的,虽然在科学创新方面占有优势,能够帮助大学生积极创业,各地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政策。但是,创业容易守业难,在支持和鼓励优秀的书面创业计划发展成实际运营公司的同时,应考虑长期的市场发展方向,时刻保持着创新精神。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课程已经在部分高校面向全校大学生开展,高校深知大学生创业知识储备的匮乏,因此在创业管理、创业投资、创业政策等方面的教育和学术研究已经开始普及。并且,聘请在创业领域有重要影响的企业家来校担任导师,与学术成果转化可行性高的教师共同为创业者提供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教育和帮助[5-6]。一个优秀的创新创业团队应该致力于服务社会,这不仅能够在创业方面独树一帜,也能在科技方面引领前沿。逐渐打通科研创新与创业之间的壁垒,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使二者不断融合形成良性循环。
高校对最终实现创业的公司应定期进行其核心技术运行、市场销售运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情况的信息跟踪,通过信息反馈了解创新技术的实际效果、创业公司的发展空间,促进教学内容与实际的并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可持续发展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面对不可预期的市场环境变化,而持续保持发展趋势的一种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在不断地与金融、市场、研发和规章的触碰中建立的。以服务社会为创新创业根本,以国家经济政策为主要发展战略,是世界上很多知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以海尔集团为例,迎合政府政策,以低碳、环保为出发点,创造绿色消费。为了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目标,海尔从源头做起,整合供应链,选择高效益、低耗能的供应商,通过与其共同协作,确立共同目标,确保本企业原材料成本最优、质量最好、耗能最低的同时保证了供应商的有利可赚,进而使双方效益达到均衡,实现了协同发展。海尔在电器产业处于领先地位,为本企业长期的发展夯实了市场与技术基础。
正确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能帮助管理者增强评估其对自然、人和社会资本贡献的能力,降低公开商业企业共享价格的可变性和不确定性,并降低其资本费用等。为企业提供新的机遇,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企业鼓励大胆创新,大力支持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不断提出新的管理方法、生产理念与营销观念,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与市场同步发展。先谋势、后谋利的战略观为长期的发展考虑。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打响品牌知名度,明确目标市场,确定消费群体,整合供应链条,加快企业的发展。
4 结语
总体方案提出,到2035 年,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愿景,既需要教育系统的守正创新,敢于“啃硬骨头”,又需要社会与文化的系统性变革。转变评价理念引导学生发展个性,引导学生关注创新创业。将素质教育、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一体化设计,围绕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制定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措施。在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时,适当借鉴发达国家对于工程类专业的课程体系,将国际化的知识引人到课程内容中,从而制定出紧跟时代发展的国际性课程体系,培养出在国内外都具有竞争力的人才。高校通过引导和帮助有创意的项目转化为真正的产品,将追求科学创新的精神形成一种根植性的文化。利用自身的优势为政府、社会培养人才和输送科技成果,为本地产业升级服务,不断创造新公司和新企业,服务当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