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产服装品牌的社交媒体传播策略探析

2022-07-26王重重

今传媒 2022年5期

王重重

摘 要:社交媒体时代,国产服装品牌的社交媒体传播策略与传统媒体时代有较大改变。笔者对“李宁”在微信、微博和抖音公众号上的品牌传播策略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四大营销策略,即:人格化品牌的打造,中国文化的塑造,视觉型媒介的有效运用以及跨领域联动营销,旨在为国产服装品牌提供社交媒体运营思路,增强品牌与用户的联系,助力提升品牌价值。

关键词:社交媒体传播;人格化品牌;视觉型媒介;整合营销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2)05-0027-04

一、国产服装品牌社交媒体传播概述

社交媒体这一说法来自于英文“socialmedia”,它指“一系列建立在web2.0的技术和意识形态基础上的网络应用,它允许用户生产内容(UGC)的创造和交流”[1]。由这一定义可知,社交媒体具有互动性强、即时性强、关系性强以及用户生成内容等特点,用户在社交媒体上具有极强的主动权。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用户可以与朋友或陌生人即时互动、分享信息,传达自己对品牌的看法,也可以主动在社交媒体上搜索他人对某一品牌的评价,为自己的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在传统媒体时代,一般情况下,用户对品牌的了解大多依赖于阅读报纸、杂志,或观看广告,途径较为单一;而社交媒体时代,用户具有更强的能动性,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在短时间内获取关于某个品牌的大量信息,与品牌的互动得以大大增加。

根据英国互联网数据咨询公司GlobalWebIndex(全球网络指数)2019发布的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每人每天花在社交媒体上的时间平均为139分钟,其中,33%的用户使用社交媒体的动机为分享图片或者视频;31%的用户希望通过社交媒体发现具有购买价值的产品;38%的用户表示会在自己的社交媒体关注喜爱的品牌;27%的用户选择在社交媒体上关注被种草的品牌[2],由此可见,社交媒体在用户做出购买决定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用户使用社交媒体时间长、频率高、对品牌的关注度强,因此,通过社交媒体进行有效的品牌传播,成为各个品牌在新媒体时代下亟需思考的运营课题。本文对国产服装品牌的社交媒体传播策略进行分析,为国产服装品牌的营销策略提供几点建议,让更多的国产服装品牌能够在全球化浪潮下,更坚定地应对挑战。同时,国产服装品牌通过社交媒体进行品牌传播,建立与用户的紧密联系,提升品牌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国潮复兴和文化自信。

本研究选择“李宁”作为研究对象,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李宁”的品牌影响力较大。北京服装学院时尚传播学院于2021年发布了“2020年国产服装品牌影响力百强榜”,“李宁”占据榜首。该榜单列出六个分项:销售影响力、设计影响力、消费者影响力、媒体影响力、文化影响力以及社会责任和国际影响力,“李宁”在销售影响力、设计影响力、消费者影响力、媒体影响力、社会责任和国际影响力中均排名第一。

第二,“李宁”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粉丝数量较多。在微博、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上搜索关键词“李宁”可见,“李宁”的粉丝数量在国产服装品牌中占据前列。

第三,由“李宁”孵化的子品牌“中国李宁”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掀起了一股国货潮,有可供参考的经验。研究“李宁”这一品牌的社交媒体传播策略,对其他国产服装品牌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二、“李宁”社交媒体传播策略分析

本文选取了“李宁”的微信公众平台、抖音和微博,对“李宁”在这三个媒体平台的营销模式进行分析,并对其社交媒体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得出四条社交媒体传播策略,即:打造人格化品牌、講述中国风故事、运用视觉型媒介和联动跨领域产品。

(一)打造人格化品牌:塑造年轻、有活力又具有人文关怀的品牌人格

纵观“李宁”的社交媒体传播内容,其品牌人格化打造分为三个部分,即定位角色、用品牌性格强化品牌价值观、增加与用户的互动。

1.在角色定位方面,“李宁”以“朋友”的角色进入用户视线。比如,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时常使用方言与用户互动,拉近了与用户的距离,吸引了大量潜在消费者。“李宁”于2022年1月18日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发布了一条标题名为“少不入川特别版本,拿捏这份巴适”的报道,“巴适”是四川方言,意为“舒服、舒适”,通过互联网的传播,“巴适”摇身一变,成为广大网友彼此间调侃的口头语。此外,“李宁”在社交媒体的传播中,广泛使用网络热词,紧跟社会热点,比如,“来吧,干汗人”“高能预警”“很高兴认识你”“‘包’治百病”“舒适圈”“杀疯了”“神奇的知识点又增加了”“爷青回”“一个都不能少”“不要太‘灵’哦”,等等,这些都是用户在社交媒体上进行社交时经常使用的网络热词,能够拉近品牌和用户之间的距离,有助于形成活力、创新、年轻的品牌形象。

2.“李宁”牢牢把握“运动时尚品牌”这一整体定位,打造出中性、年轻、运动、爱国等鲜明的品牌个性,这也是“李宁”品牌价值观的体现。“李宁”三个社交媒体平台的内容比较一致,基本可以归纳为“以消费者为导向,突破自我、崇尚运动”的价值观。在打造中性风、突破自我方面,“李宁”的女子运动风尚大使钟楚曦,她充满力量感的利落形象,与“李宁”的品牌价值观相得益彰;在2022年1月的微信公众号推文中,多篇文章以女性滑雪图为主图,使文章内容和品牌形象充满了女性力量。在传统思维中,体育活动、运动大多数是属于男性的角逐,而“李宁”通过社交媒体营销,向大众传递了女性的力量美,灌输了每个人都可以热爱运动、突破自我的正能量价值观。在爱国方面,“李宁”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发布了在2021年郑州遭遇特大洪水时,其向郑州当地捐赠物资、现金的信息,让用户充分感受到了该品牌的社会责任心。此外,“李宁”的社交媒体营销内容积极发掘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将中华传统文化与运动、品牌调性相结合,激充分发了用户的爱国热情。

3.借助社交媒体实时性、交互性强的优势,增强与用户之间的互动。笔者通过分析,将“李宁”在社交媒体平台与用户的互动归纳为:询问网友意见、回复网友评论、提高内容生动性、设置抽签活动以及增加直播互动。为了体现亲民属性,“李宁”时常在社交媒体推文中即时回复网友评论,询问粉丝意见,粉丝的意见为其品牌形象的塑造提供了灵感来源。在提高内容生动性方面,社交媒体的推文内容不是静态的图片,而是融合了互联网技术和用户需求,具有强交互性的多维立体内容。比如,用户点击图片可以进入下一个环节/图片,经过多次点击才能呈现出全部的内容,这一过程提升了用户的参与感,增强了用户与品牌之间的情感共振。“李宁”还多次在微信公众平台、抖音和微博上举办抽签活动,任意抽取若干达到活动要求的用户,被抽中的用户享有一定优惠,甚至能够免费获得新品或限定品。比如,2021年3月21日,“李宁”微信公众平台开办了“‘李宁’韦德X艺术家DFT”的限定西服抽签活动。此外,在网络直播的浪潮下,“李宁”也利用抖音平台进行产品介绍和直播卖货。用户进入直播间,能够和主播进行实时对话,全方位了解服装参数和相关信息,从而减少与品牌之间的距离感。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社交媒体放大了口碑效应,“用户至上”理念也使得用户能够更自由地发布个人观点,产生更大、更深的影响力。

(二)讲述中国故事:将品牌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城市特色相结合

“李宁”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对自身品牌形象进行传播和营销,向公众传达了热爱运动、突破自我的正能量价值理念,也向更多用户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引领国潮发展、提升文化自信具有一定助推作用。比如,“李宁”推出了多款城市系列服装,有“长安少年2020”,融入了西安古城、大雁塔等文化元素,实现历史与现代的碰撞;有以“三十而立丝路探行”为主题的品牌周年展,有助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广西壮野八桂”系列,以桂林山水、壮锦花纹以及桂花为灵感,打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广西城市限定系列服装,等等。除了体现城市特色,“李宁”在微信公众平台还打造了一期“丹青”主题版块,向用户普及了我国古代传统绘画艺术,并推出了相关新品,较好地满足了用户的消费需求和心理需求。

(三)运用视觉型媒介:重视布局抖音短视频,加入热论话题

“李宁”重视社交媒体平台中的短视频运用,尤其重视抖音短视频的运用。有学者表示,“视觉媒介是时尚传播中最具表现力的媒介,在对行、动、声、色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力超过任何其他媒介”[3]。由于视觉型内容更加直观,娱乐性也更强,因此,时尚产业对视觉媒介的使用频率与日俱增,视觉型媒介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时尚产业的发展。“李宁”在社交媒体平台中较多发布视觉型内容,不满足于使用静态图片,而是在图片中加入交互功能,以此增强与用户的互动。根据互联网数据咨询公司GlobalWebIndex(全球网络指数)发布的报告显示,视频类社交媒体的重要性逐渐增加,全球范围内60%的用户都在频繁使用视频类社交媒体[2]。“李宁”在社交媒体传播过程中,不仅开设了众多社交媒体平台,还开设了视频号,充分利用短视频传播形式进行自身品牌的营销。比如,在抖音上开设了《李宁种草机》(注重向粉丝推荐产品)、《李宁研究室》(注重向公众科普产品生产制造中使用的科技)、《李宁剧》(涉及到“李宁”产品的日常情景剧)以及《李宁行》(注重产品发布会)四个系列剧集。在《李宁剧》中,观众可以看到以亲情、友情、爱情或社会热点事件为主题的情景短剧,这些内容和用户有密切的相关性,能够引起用户的情感共鸣,是播放量最高的剧集。截至2022年2月底,《李宁剧》共推出189集,有9100多万的播放量,单个视频的点赞量最多达142.4万。

“李宁”还积极利用“#”(话题关键词)和“@”(账户),参与社会热点事件的讨论,有针对性地发布话题和内容,有效地扩大了用户范围,提升了曝光量,吸引了较多用户,用户再将自身感兴趣的内容转发给亲人、朋友,这种基于人际关系的精准营销更容易被用户接受。比如,“李宁”在点赞量达142.4万的短视频里,加入“#梦想”“#篮球”两个关键词,并且“@”了抖音小助手,使每个对篮球感兴趣的人、每个心怀梦想的人都可以看到该视频,并产生情感共鸣。

(四)联动跨领域产品:多渠道、多媒介、多领域,进行整合营销传播

“李宁”不仅善于利用多个社交媒体平台,通过文字、图片及视频的形式向公众进行品牌文化输出,还联动艺术界、音乐界以及动漫届,积极进行跨界营销。比如:2020年9月,“中国李宁2021春夏数字秀”在抖音平台直播间倾情呈现,这场直播秀联手知名新媒体艺术家“陆扬”,共同打造了一部运动艺术视觉盛宴,不仅展示出李宁在运动和艺术领域出色的掌控力,还开创了“即秀即买”的商业运营模式;2020年12月,“中国李宁”携手日本知名艺术家“空山基”(HajimeSorayama),以“空山基”塑造的“机械姬”经典形象为灵感,结合经典瑜伽动作“冥想”进行创作,发布了以“冥想机器人”为主题的系列产品;2021年12月,“李宁”在三亚成功举办了“中国李宁22春夏潮流音乐节”,宣扬“音乐无界限”,吸引了一大群年轻、活力、热爱社交、热爱音乐的粉丝。“李宁”充分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平台的优势,不断对跨领域内容进预热、传播和回顾,吸引了一大批忠实的用户群体,塑造和深化了其优质的品牌形象、企业形象。

三、“李宁”传播效果分析与总结

在社交媒体时代,用户的主动性更强,乐于发掘有趣的信息内容并积极进行分享。“李宁”很好地运用了这一特点,其社交媒体平台的传播内容致力于发布积极、有趣、涉猎广泛的内容,点赞量、评论量、转发量以及用户评论都从侧面证明了这种传播模式的传播效果,也证明了用户对该品牌的认可。比如,“国产品牌就需要(李宁)这样的营销”“这种视频我可以一直看”“国货之光”“我要转发给我朋友,买买买”等。

综上所述,“李宁”的社交媒体传播呈现出四个特点,即:人格化内容打造,中国文化的塑造,视觉型媒介的有效运用以及跨领域联动营销。“李宁”的社交媒体传播始终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策划,善于以“朋友”的视角切入主题,既有“草根”《李宁剧》,又有高大上的“运动的艺术”;既有爱国的文化能量,也有年轻的潮流音乐,对国产服装品牌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KaplanAM,HaenleinM.Usersoftheworld,unite!ThechallengesandopportunitiesofSocial Media[J].Businesshorizons,2010,53(1):59-68.

[2] GlobalWebIndex.Commerce:GlobalWebIndex’s FlagshipReportontheLatestTrendsinOnlineCommerce.2019.Availableonline:[EB/OL].https://www.globalwebindex.com/reports/commerce-2020.

[3] 趙振祥,魏武.网络与社交媒体:时尚传播的新载体[J].新闻春秋,2021(1):59-66.

[责任编辑: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