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地区玉米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2022-07-25冯恩友莫定鸣冯晓赓马飞骏
冯恩友,莫定鸣,冯晓赓,马飞骏
(湛江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广东 湛江 524094)
甜玉米是一种富含膳食纤维、氨基酸、钙磷、乳糖等营养成分的甜质型玉米。南方甜玉米产地有广东、云南、贵州、湖北、广西等地,其中广东甜玉米在全国甜玉米市场中具有绝对优势,而广东甜玉米主要集中在湛江和惠州两市。
湛江市位于广州省西南部,属热带北缘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3±0.5℃,年平均降水量为1 559±163 mm,当地气候条件有利于甜玉米种植,甜玉米也成为了湛江市主要的冬种北运蔬菜,为当地农户带来较大的种植效益。湛江甜玉米冬种面积超1.43×104hm2,因甜玉米含糖量高,栽植期间温湿度适宜病虫繁殖,需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为甜玉米市场提供高质产品。
1 湛江甜玉米品种概况
湛江当地不同品种甜玉米品质特点、抗病害能力,见表1、表2。
表1 湛江当地不同品种甜玉米品质分析Tab.1 The quality of different local sweet maize varieties in Zhanjiang City
表2 湛江当地不同品种甜玉米抗病害能力Tab.2 The disease resistance of different sweet maize varieties in Zhanjiang City
1.1 粤甜16号
粤甜16 号生育期为75±3 d,植株高205±5 cm,穗位高78±1 cm,具有较强的抗倒伏性和耐热性,百粒质量为34.8 g,定植密度为3 400±200 株/0.067 hm2,单产为1 100±100 kg/0.067 hm2。该品种抗玉米螟,但极容易受草地贪夜蛾的侵害,被害株率高达99.67%[1]。
1.2 粤甜29号
粤甜29 号生育期为77±3 d,植株高213±4 cm,穗位高61±1 cm,出籽率72%,抗倒伏性强,百粒质量为39.5 g,定植密度为3 000±200 株/0.067 hm2,单产800±50 kg/0.067 hm2,栽植期间需要做好玉米螟的防治工作。
1.3 万鲜甜178
万鲜甜178生育期为72±3 d,植株高227±2 cm,穗位高75±1 cm,百粒质量为36.9 g,定植密度为3 500±200 株/0.067 hm2,单产为800±100 kg/0.067 hm2。
1.4 闽双色4号
闽双色4号生育期为71±3 d,植株高208±2 cm,穗位高60±1 cm,百粒质量为33.4 g,定植密度为3 500±200 株/0.067 hm2,单产为850±50 kg/0.067 hm2。
1.5 华美甜368
华美甜368生育期为75±3 d,植株高230±2 cm,穗位高96±1 cm,百粒质量为37.0 g,定植密度为3 500±200 株/0.067 hm2,单产为800±100 kg/0.067 hm2。
2 玉米种植期间的常见病虫害
2.1 玉米大斑病
2.1.1 发病原因
(1)气候因素。发病条件为中温、高湿,湛江玉米大斑病主要发生在温度22±3℃、空气湿度>90%的条件下。
(2)品种抗病性。自交品种发病率高,栽植时需要选择抗大斑病性强的品种。
(3)耕作方式。玉米收获后,秸秆留田,病原菌残留在田间。发病率从高到低分别为连作>轮作>间作套种。密植玉米发病率高于稀疏玉米,施肥重的田间发病率高于不追肥的田地,氮肥追加不足发病率高,通风不良、透光差发病率高。
2.1.2 发病症状
玉米大斑病全育期均可发病,苗期发病率低,主要发生在玉米拔节期—抽穗期,病原菌为大斑病凸脐蠕孢,主要侵害叶片,当病情严重时,玉米的叶梢、苞叶也可发病。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灰绿色或灰褐色的小斑点,呈水渍状,随着病情发展,病斑扩散,呈青灰色大斑,但病斑和健康部位界限不明显,大斑长度最长可达60 cm,呈褐色坏死条状,植株逐渐枯死,籽粒干瘪,颜色发黑,产量显著下降。
2.2 玉米小斑病
2.2.1 发病原因
(1)气候因素。发病条件为中高温、高湿,湛江玉米小斑病主要发生在温度25±3℃、空气湿度>85%的条件下。
(2)品种抗病性。亲本抗病性直接影响杂交后代的抗病性,若亲本抗病性低,杂交后代也容易感染小斑病。
(3)耕作制度。玉米连茬种植,播种延迟,土壤肥力较大,田间排灌不畅、土壤黏度较高均可引发小斑病。
2.2.2 发病症状
玉米小斑病主要发生在拔节抽穗期、灌浆期,此时田间水分充足、适温较高,容易发生小斑病。病原菌为长蠕孢菌,主要侵害叶片,且大、小斑病可同时发病,叶梢、苞叶、果穗也易发病。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褐色的小斑点,呈半透明水渍状,随着病情发展,病斑面积变大,呈赤褐色,随着病情发展,病斑内部颜色比周边颜色淡,若田间水雾较大,病斑上还会长出霉状物,颜色为黑褐色。小斑病可使玉米减产15%~50%。
2.3 玉米锈病
2.3.1 发病原因
(1)气候因素。发病条件为中温、高湿、多雾,湛江玉米锈病主要发生在温度25±3℃、空气湿度>95%的条件下,持续雾天也易感染和流行。
(2)品种抗病性。闽双色4号锈病发生率高。
(3)耕作制度。多年重茬会增加甜玉米易感性,氮肥施加量高易发病;种植密度大,田间的透气、透光性差,容易增加湿度,进而引发玉米锈病。
2.3.2 发病症状
玉米锈病主要发生在玉米开花结穗期—晚熟期,病原菌为柄锈菌,主要侵害叶片,玉米的叶梢、茎秆、苞叶也可感染。发病初期,叶片边缘有淡黄色或黄白色的斑点,呈圆形或长圆形,随着病情发展,病斑发展为疱斑,呈黄褐色,然后呈红褐色、暗褐色,叶片枯黄。
2.4 玉米螟
2.4.1 发病原因
(1)气候因素。玉米螟每年最多繁殖7 代,该虫害对温湿较为敏感,温度24±6℃,空气湿度>80%时有利于玉米螟产卵。
(2)品种抗病性。不同玉米的抗螟性存在较大差异,硬粒型玉米品种发病率低于马齿型玉米品种。
(3)耕作制度。播种期较早的田间容易发病,水肥充足条件下也易发病。
2.4.2 发病症状
玉米螟主要侵食叶片、雄穗、果穗,玉米螟幼虫残食玉米心叶,病害的心叶会出现花叶,主要寄生在叶梢内。玉米雄穗被蛀后,无法抽出雄穗,残食茎秆易折断,籽粒残害后会出现霉变,玉米籽粒品质严重下降。玉米螟危害最大的时期为抽雄穗—灌浆期,防治效果最佳时间为心叶末期。
2.5 草地贪夜蛾
2.5.1 发病原因
草地贪夜蛾适宜繁育温度为22±8℃。
2.5.2 发病症状
草地贪夜蛾的完整周期为28~30 d,主要发生在玉米苗期—穗期,一般1~3龄幼虫以采食叶片背面,逐渐残食完整个玉米心叶,4~6龄幼虫可采食叶片、雄穗、果穗,导致玉米大面积减产。
3 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
3.1 玉米大斑病
3.1.1 农业防治
一是推广和选择抗病品种,可选用抗玉米大斑病高的品种,如粤甜16号。二是轮作倒茬,合理搭配甜玉米品种,以防品种单一化,栽植过程中避免重茬。三是适时早播,由于玉米大斑病主要发生在拔节期—抽穗期,因此根据甜玉米种植生长环境条件进行早播,这样也可避开玉米大斑病高发期。四是合理密植,降低密植,增加植株的通风性、透光性。五是播种前要做好深耕,玉米收获后需要及时清理田间秸秆,以防病原菌残留于田间。六是孕穗期至抽穗期合理追加氮肥,追加150 kg/hm2尿素。
3.1.2 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需要及时摘除病叶,并统一收集、处理。可选的化学药剂有丁香菌酯、甲基托布津、戊唑醇、氟硅唑、多菌灵、异菌脲等。研究发现,在玉米大斑病发病田间施加丁香菌酯+戊唑醇可有效防治大斑病,2 种药剂比例为1∶3,每1 hm2有效化学药剂量为45 g丁香菌酯、135 g戊唑醇,防治效果达84.09%[2]。
3.2 玉米小斑病
3.2.1 农业防治
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万鲜甜178、闽双色4 号的玉米小斑病易感性高,若田间容易发生小斑病,需要避免使用这两种品种。而粤甜16 号、粤甜29 号抗玉米小斑病强。二是玉米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叶、植株,播种前对大田进行消毒。三是合理施肥,基肥以腐熟农家肥为主,在玉米大喇叭期施加磷肥。四是田间合理排灌,合理控制田间含水量。
3.2.2 化学防治
抽穗前后对小斑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一般大小斑病同时防治,可以降低玉米叶斑病危害。研究发现,25%吡唑醚菌酯乳油的防治效果达66.7%,试剂施加量112.5 g/hm2,同时由于玉米小斑病害减轻,玉米可增产5.5%[3]。除此之外,抽穗前喷洒65%代森锌600 倍液或50%敌菌灵500 倍液,间隔7 d使用1次,连续喷洒3次。
3.3 玉米锈病
3.3.1 农业防治
一是选择抗病品种,要更换玉米品种,以防连茬重茬。二是合理轮作,甜玉米栽植后可以种植蔬菜,减少田间病原菌数量。三是合理施肥,减少氮肥施加,更换成复合肥。四是适当宽松栽植,防密度过大,田间透气性差。五是做好中耕,中耕能增加土壤透气性,预防板结化。六是合理早播,研究发现玉米早播比迟播锈病病情轻,迟播还会加速病害发生[4]。
3.3.2 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可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防治,有效化学药剂量为0.6 kg/hm2,也可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有效化学药剂量为1.5 kg/hm2,间隔10 d喷洒1次,连续喷洒2次可有效防治。
3.4 玉米螟
3.4.1 农业防治
一是合理轮作,降低田间虫卵成虫。二是中耕除草,增加土壤透气性,改善土质,促进玉米根系生长。三是推广秸秆还田模式,玉米螟发病严重区域以“秆还田+深耕+腐熟剂处理”的耕作方式,玉米螟的发病率可降低29.17%[5]。
3.4.2 物理诱杀
在玉米田间设置黑光灯,利用玉米螟的趋光性在玉米心叶期诱杀。
3.4.3 生物抑制
玉米螟的天敌有赤眼蜂,因此在玉米螟发生过程中可以释放赤眼蜂进行生物防治。
3.5 玉米草地贪夜蛾
3.5.1 农业防治
一是选用抗虫害能力强的品种;二是加强田间管理,做好排灌和施肥处理;三是在玉米田周边栽植诱草地贪夜蛾的杂草,降低虫害发病率。
3.5.2 物理诱杀
高频黑光灯诱杀。
3.5.3 生物抑制
利用赤眼蜂来“以虫治虫”,也可以用苏云金秆菌或金龟子绿僵菌来“以菌杀虫”。
4 结语
甜玉米“浑身是宝”,果穗富含营养,甜分高,可鲜食、烹饪和加工,玉米秸秆和茎叶是养牛业青贮饲料和水产养殖青饲料原料,因此甜玉米市场需求量大。但甜玉米可发生的病虫害也相对较低,在日常防治过程中,倡导农业、物理、生物防治,若病害严重可用化学药物进行防治,降低化学药物对玉米植株和土壤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