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活浇灌语文之树
——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2022-07-25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思源实验学校张彬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思源实验学校 张彬
语文是一门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学科,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实践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也有很大的帮助。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语文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从识字教学生活化和语文教学生活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语文学科是一门母语课程,因此它与我们生活的联系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知识的角度来说,小学语文知识也是基本上来源生活,这为开展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是指以现实生活作为教学的背景和出发点,将小学生从单一、枯燥的课本学习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在生活中或者生活化的情境中开展语文学习,让学生亲身去体验相关的语文知识的生成过程,发现小学语文的学习规律,掌握语文的学习方法,从而在收获知识、提升能力的过程中也获得语文素养的提高。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创新并富有活力的,要根据现实生活的变化和学生的发展,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需求。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开展生活化的语文教学,让语文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与活力。
一、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受制于教材的现象依然明显
虽然从新课程改革的角度来说,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强调要落实新课改的新理念,采取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要灵活地应用教材而不是局限于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刻板地教授教材。在此背景下,很多教师意识到要把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但是因为习惯使用教材开展语文教学的传统方式,虽然也与生活密切联系,但是在教学中往往是不自觉地就又回到了教材,还是按照传统的方式在展开教学,学生依然是以分析教材文本内容为中心,或者是对教材内容的死记硬背,这会使生活化教学脱离生活,很难使生活与语文学习有效结合,学生感受到的依然是对教材内容的大量学习,这会使生活化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形式主义问题较为明显
在小学语文中开展生活化教学,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原理,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受欢迎。但是从实际应用来看,部分小学教师对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缺乏本质的认识,生活化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认知能力,把学习内容置身于现实生活的背景中,根据教学目的设计生活化教学,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作为学习和生活主体参与学习的强烈愿望,使学生在体验中收获知识、掌握方法、提升认识,真正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学生传授的内容比较单一,通常学生掌握和学习的知识只应用在小学语文课程上,却很少应用到学生的课余时间和生活中。一部分教师认为语文教育工作只是一个教学任务,因此教学内容生活化也仅仅局限于教学课堂上。为学生传授的教学内容缺少了系统的连贯内容,教学内容拓展不足,学生只学习到了课本知识,无法真正利用到生活实践中,影响了学习效果。开展生活化教学需要构建开放性的小学语文课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但是一些教师只是在给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并没有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教学过程中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还是在被动地参与,其实践性和发展性并未真正地展现出来,这就导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的生活化教学就是一种形式,缺乏其实效性。
(三)难以掌控生活化教学的“度”
俗话说“过犹不及”,在教学中也是如此。部分教师知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要重视教学与生活的关联,同时也要发挥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作用,所以出现了对生活化教学的“度”掌控不好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课堂过于开放,导致太多的非语文内容呈现在课堂上,这会使学生抓不住学习的重点,进而影响教学效率;其二,学生过于活跃,缺乏引导性,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只是“热闹”,但是学习实效不足。
二、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其目的是使语文教学更加契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更有效地调动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提升语文教学的实效,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打好基础。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不仅要重视策略,也要与语文教学各个环节相结合,扎实地推进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
(一)识字教学生活化
在语文学习中,对汉字的识字、写字练习一直贯穿于整个语文学习过程,而识字是写字的基础,是语文教学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因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识字之间决定学生语文学习效果。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识字也是小学生进行独立语文与写作的前提条件,所以对识字教学一定要重视。但是在识字的过程也相对单调,容易使小学生产生枯燥感进而影响教学效果,而识字教学生活化能让学生自主、愉快、有效地认识生字,使识字教学充满活力与趣味。
1.贴近实际,让识字生活化。要使识字教学生活化,教师就要结合小学生的经验或者生活中的积累,把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与识字联系起来,便于学生理解的同时也能深化学生的认识。如在学生学习“日、月、水、火”这四个基础生字时,教师可以从象形文字演进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来先画这些字的图形,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识字,这样学生根据生活经历很快就能够把字音、字形掌握,同时也很快了解了字义,一举多得。
2.巧设活动,激发识字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激发小学生学习主动性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持久的耐性和稳定性,容易受兴趣的影响。对此,教师可以生活化的一些活动,来激发学生识字兴趣。例如,根据教学需求在班里进行“识字擂台赛”,鼓励学生在家里搜集带有字的纸盒等带到班里,看看谁认识的字最多,在比赛中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能力,这对小学生生活能力的提升也有一定帮助。还可以在班级内开展“猜猜哪个字”“猜字谜”等生活化的活动,在增加学生识字积累的同时,也使学生清楚识字的重要性,为以后生活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开拓路径,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对小学生识字来说,识字的途径不能局限于课本,教师要改变思维方式,开拓路径,丰富学生识字的来源,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在学校里,可以通过了解同学的姓名来进行识字,还可以通过学校的标语、展示牌、光荣榜等进行日常识字的积累。在校外,鼓励学生也要做识字的有心人,每天上下学道路两边的商铺名称、各种广告牌;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名称都可以成为识字的素材;每天看电视时电视上呈现的字幕、对话等也可以引导学生识字。教师也要告诉学生识字的重要性,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重视生活中识字。例如,在学生学习完《自选商场》一课后,教师可以顺势鼓励学生有时间跟随家长尝试到商场中识字。此外每周一笔者都开展“我是识字小能手”活动,让学生汇报上一周自己在校内外认识的汉字(不包括课本中所认识的字)。实践证明,生活就是学生识字积累的重要来源,能充分延伸课堂教学。
(二)语文教学生活化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语文也是学生必备的一项技能。语文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字词积累,还能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认识,是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中,指出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要结合“大语文观”的要求,在生活中教语文,努力建立语文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这也能引导学生关注对生活的体验,品味语文的价值与意义。
1.立足文本,回归生活。留心观察最新的小学语文教材会发现,新编的小学语文教材特别重视所节选文本与生活的联系,这可以成为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拓展的素材,也能帮助他们迅速把握课文,同时培养他们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例如,在教学《画杨桃》一课前,笔者先让学生走进超市去观察杨桃,让学生交流自己看到的样子。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把提前在市场上买到的杨桃带进教室,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从而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当然课文中有的内容是学生所不熟悉的,这就使学生较难理解课文,较难感悟课文,对这样的文章教师更要汲取生活元素,融入课文的学习中,化难为易。例如,在学习《各具特色的民居》一文时,有的学生跟随父母出门旅游关注过一些民居,有的学生出门少,或是没有太多关注,笔者就找了一些较好的视频资料,带领学生去各地民居云旅游一番,身临其境的体验,让学生耳目一新,叹为观止。学生不但了解了各地民居的特点,还切实地感悟中国民居古老而独特的魅力。
2.创设情境,还原生活。教材中的很多课文与生活密切相关,这就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去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情感,充分感受课文所描绘的生活,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例如,在学习《赠汪伦》一诗时,笔者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进行模仿表演,将两人依依惜别之情展现出来。同时趁热打铁,追问学生如果咱们的亲人、朋友、同学要远行,你会怎样为他(她)送别呢?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无拘无束,轻松愉快地尽情表演,释放情怀,这也把三维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渗透其中,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全面提升。
3.走出课堂,深入生活。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重点主要集中在词语、句子的应用等基础知识上,但是忽视了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语文只有应用于实际中,才能发挥其效果,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才能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得以提升和成长,然而实际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并不重视,因而限制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应该把握语用训练点,转变教学思维,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因此,确立目标能使学生学习的语文思路更清晰。预习习惯的有效培养,可以确保学生具有更高的语文能力,进而提升学生语文效率,使其能更高效完成语文任务。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教学内容指向生活,面向生活、联系生活、深入生活、理解生活、表达生活,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把感悟生活与感悟课文融为一体,从而达到升华。例如,在学完《妈妈的账单》一课,笔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践记录妈妈一周的劳碌,记录家庭一周的开销情况,记录自己一周为家庭所做的“贡献”,因为有了真实的生活体验,学生发自内心地感悟到了父母的辛苦,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感受到自己为家庭、为父母付出的太少,而索取的太多,他们开始学会了反思,学会了感恩,懂得了要回报父母的道理。
(三)写作教学的生活化
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更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难点。教师在具体实施教学活动前,需要对学生进行预习方法的科学讲解,引导学生基于导读提示语文课文内容,使学生对课文具有更深刻的理解,确保学生可以从写作手法、标点符号、矛盾、难点、重点等方面提出质疑。强化课前预习,可以使学生对课文具有更高的语文欲望,进而保障学生在语文时具有更高的自信心。与此同时,语文还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语文内容的中心主旨。从小学生的实际状况来说,因为其认知能力和积累的局限性,一提到写作就觉得无话可说、无从下笔,导致学生对写作的畏难心理日益严重。因此,教师也可以把生活化教学融入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利用好教材中的资源,如现在使用的新的小学语文教材,其内容选择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如《火烧云》这课内容,就是发生在生活中的现象,学生都有经历,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除此之外,要鼓励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也就是鼓励学生写日记,把每天生活中的经历与感受及时记录下来,这不仅积累了写作素材,还锻炼了学生的文笔,有利于提升学生写作能力,还能帮助学生逐渐克服写作的畏难心理。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生活即教育。语文教师只有打破传统教育的樊篱,将生活真正融入语文教学,才能教好语文,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