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道至简润物无声
——水产养殖专业《普通生物学》思政教学改革初探

2022-07-25张玉茹张建新卢荣华曹香林杨丽萍徐歆歆聂国兴

河南水产 2022年3期
关键词:水产生物学思政

张玉茹, 张建新, 卢荣华, 曹香林, 杨丽萍, 徐歆歆, 聂国兴*

(河南师范大学水产学院, 河南新乡 453007)

1 引言

2018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精神,202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指出我国高等教育需全面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德才兼备的合格接班人。 至此,“课程思政” 纳入高等教育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1,2]。

实际上, 在课程中融入道德品质教育并不是崭新的理念。 早在2000年前,《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就指出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显光明的品德。 同时,《礼记·文王世子》提及“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说明老师除了传授学生技能外更要培养学生的高洁品德。 综上,从古至今,教育均需秉承“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作为水产养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普通生物学包含动物学、植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生物学的各个分支学科, 是一门对整个生命科学作总体介绍的课程。 作为新生入学第一学年的专业必修课, 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整个生物界和生命科学的概况,拓宽知识面,打下扎实的生物学基础,提升科学素质,初步培养学农爱农的专业精神, 为今后专业基础课和实践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普通生物学课程的课程内容及目标决定了其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载体。 因此,亟需从专业知识、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等方面精心设计,充分挖掘各种思政元素,探究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路径。 以期达到“大道至简,润物无声”的“德育提升+知识传授”的双重教学效果。

2 “课程思政”起源及内涵

目前,“课程思政” 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个高频词汇。 从字面意思上,“课程思政”由“课程”和“思政”两个名词短语共同组成,笔者认为上述两个短语相辅相成,有机融合,不分主次。 究其源头,该词源于2014年上海市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华东大学等高校在专业课中融入 “思想政治教学”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 随后,在教育部的支持和积极推动下,这项改革在上海全面实施,并推广到全国18个省市中。 上海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本质上是倡导以“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为课程目标,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3]。 2017年,这项改革实践于在沪召开的高校“课程思政”现场推进会上得到教育部的高度肯定。随后,同年12月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指出要大力推动“课程思政”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统筹推进课程育人[3]。

究其内涵,“课程思政” 是指依托专业课和通识课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 或者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及通识课的教育实践中[4,5]。 笔者认为,课程思政应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观,有机渗透融合到各科教育的过程中, 成为高校专业课程教育改革的“风向标”[6]。

3 水产养殖专业《普通生物学》课程进行思政教育的可行性

3.1 “思政教育”是实现水产养殖专业职业素养的必然要求

2018年10月,《关于加强农科教结合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 为高等院校涉农专业指明了教育的具体目标和任务——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随后,在“新农科”建设研讨会中,教育部提出要以现代科学技术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新农科”背景下,水产养殖专业高等教育必须合理、有效、创新地应用现有教学内容和手段,培养一批懂水产、爱水产、服务乡村振兴大业的综合性卓越农林人才。但目前,我们人才培养质量与国家要求仍有差距。例如,我们培养的水产养殖专业本科生存在专业认同感弱、从业水平低、创新能力不足、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欠佳、 合作和共享意识薄弱等问题。 为此, 水产养殖专业的各科教学必须从专业人才需求及学生实际学情出发, 整合教学资源, 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对水产养殖专业大班教学进行系统地德育教育,把“爱水产”“服务乡村振兴”的理念潜移默化地根植在学生的心中,指导学生的言行,从而为我国现代化农业提供人才基础、 科技支持和智力支撑。

3.2 “课程思政”是实现《普通生物学》教学目标的必由之路

普通生物学是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能力, 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为总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需达到以下具体目标:(1)了解《普通生物学》这门课程的性质、 地位和价值, 以及本学科的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学科进展和发展方向。 (2)了解生命科学中的植物学和动物学等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 理解该门学科的主要概念、基本原理和策略等。 (3)学会或掌握一定的生物学基本技能。 学会运用基本理论及其基本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 (4)初步形成对生命科学领域的整体认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 全面进行普通生物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我们重新修定教学大纲和教案,对照教学目标和毕业要求,优化教学内容。 根据专业特色和学科背景,我们共开设11章节,28个学时的内容,建立了教学内容和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矩阵(表1)。

表1 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分析《普通生物学》教学内容和课程目标不难看出, 普通生物学大部分教学内容本身就蕴含了很多思政教育的素材[7],和“思政教育”的目标及内容异曲同工。同时,《普通生物学》在笔者院校是水产养殖专业学生的首个专业基础课, 由于刚刚接触专业课学习,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易产生共鸣,所以较同期开设的课程具有更多的吸引力和更大的感染力[8]。 因此在普通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以教学改革为契机, 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将其有机融入相关章节的教学设计和过程中去。 以期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启迪学生的道德品质。

4 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思政教育的具体举措

4.1 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

目前很多高校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仍存在 “两张皮”的现象,部分教师并未充分认识思政教育的内涵和重要性, 错误地认为思政教育是思想政治课应该完成的任务,而专业课和思政教育的距离较远。同时,这些教师们也忽视了高校教育“全面育人”的功能。但是,如果生搬硬套地在专业课中强行进行思政教育,只会“照猫画虎”地难以达到良好的德育效果。实际上高校课程包含了以思想政治课为代表的显性思政课程,同时也包含了以通识课程、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程为代表的隐性思政课程。 在隐形思政课程中教育工作者需要充分发挥课程本身的德育价值,实现显性思政教育和隐性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5]。课程思政本质上是一种崭新的课程观, 不是增设某些活动, 而是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各个环节,实现德育为先润物无声[5]。

4.2 《普通生物学》思政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普通生物学课程内容本身就包含了丰富的思政元素。为了积极推行“立德树人”的思政教育理念,笔者在前期的教学过程中结合部分教学内容进行了潜移默化地思政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理论联系实际,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激发学生的专业热情。比如,在讲授绪论中的生物与现代生活的关系时, 我们首先提出人类生存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粮食短缺、疾病危害、环境污染,生态资源枯竭和人口膨胀。 让学生通过讨论明确生物学与人类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普通生物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 传统上一直是农学和医学的基础,涉及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医疗、制药、卫生等等方面。随着生物学理论与方法的不断发展,它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现在,生物学的影响已突破上述传统的领域,而扩展到食品、化工、环境保护、能源和冶金工业等等方面。 因此,我们可以总结:为了民族的振兴和社会的发展, 作为水产养殖专业的研究生应该思考自己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如何为人类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结合时政热点和科学前沿知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讲解第一章细胞结构和组成中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时导入2020年我国科研工作者有关新冠病毒蛋白结构及疫苗研发等工作,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具体思路如下:讲解完蛋白质的结构后, 延展研究蛋白质结构可以进行新冠病毒的治疗。 用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当然科学研究不只是空中楼阁,必须服务人类的现实生活, 大家想想解析蛋白质的结构有什么实际的应用价值? 李兰娟课题组与清华生命学院李赛课题组紧密合作, 在国际上首个解析了真实新型冠状病毒全病毒三维精细结构, 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分辨率, 并原位揭示了刺突蛋白的天然构像及分布特征, 以及核糖核蛋白复合物在病毒体内的结构及分子组装机制。在疫情前期,“瑞德西韦”一直是被寄予厚望的抗新冠“神药”。 为了从机理上对其药效进行分析,浙江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等单位作为通讯作者单位的Science文章“Structural basis for inhibition of the 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from SARS-CoV-2 by remdesivir”对RdRp和瑞德西韦的三维结构进行了解析,阐述了瑞德西韦抑制病毒RNA延伸的机制, 为抗新冠病毒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机制和结构基础(Daiet al.,2020, Science)。同年,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兰娟院士、 清华大学生科院李赛研究员共同通讯刊Cell 在线发表题为 “Molecular architecture of the SARS-CoV-2 virus ”的研究论文,解析了真实SARS-CoV-2病毒的分子组装。设计科学问题——如何根据新冠病毒蛋白质结构设计疫苗, 组织同学进行小组讨论;并随机抽取小组进行讲解和演示;最后评价学生讲解和引导学生: 自从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在习主席的英明领导和果断指挥下,我国的疫情之战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不亚于一场特殊形式的世界战争。 我们虽然不能亲上前线,但也要为祖国、为人类力所能及,多做点事情。

(三)根植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在讲授植物分类时提出早在明代我国就有了 《本草纲目》,全书包含草部、木部、谷部、蔬部、果部等部分;该著作对动物和植物进行了详细分类, 并包含了进化的思想。 讲授苔藓植物时引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优美的诗句阐明其生存的环境和特点。讲授节肢动物门代表生物——蝉时, 引用唐代虞世南的《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引导学生培养诗人一样高洁清远的品行和志趣。 讲授昆虫生殖方式时引入杜甫的《曲江》“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点出“蜻蜓点水”实际是昆虫产卵的方式,同时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新时代大学生应该从诗词经典中汲取营养,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之花、农业之国。 在讲授鱼纲时,有机导入“楼前流水江陵道,鲤鱼风起芙蓉老”“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等诗句,让学生在诗情画意中了解渔业的重要性, 培养水产养殖专业本科生学水产、 爱水产并用水产专业知识服务人民的专业热情。

5 小结

在“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政教育理念引导下,笔者从优化教学内容、完善新的教学目标、更新教案和革新教育手段等方面, 探索了水产养殖专业《普通生物学》课程的思政教育改革,因情共鸣,润物无声地在学生汲取专业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从专业的视角强化学生的国家归属感、民族自豪感和政治认同感,塑造学生家国情怀,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弘扬担当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科学精神。

猜你喜欢

水产生物学思政
“证”规企业,振兴水产!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当代水产 腾氏水产商务网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思政课“需求侧”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