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们仨·我们仨

2022-07-24陈昱东

少男少女·小作家 2022年7期
关键词:臧克家大房子土里

陈昱东

孩子 在土里洗澡;

爸爸 在土里流汗;

爺爷 在土里埋葬。

——臧克家《三代》

这首诗写于1942年。诗人臧克家用了短短21个字,生动地刻画出了旧中国三代生活在土地里的农民的命运。

2021年,历史的车轮飞速地运转,时代在发展,生活在变化。现在的《三代》,又该如何谱写呢?

“让一家人能吃饱饭”

1958年,老陈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兄弟共六个,他排行老大。因为穷,他只能把读书的机会让给弟弟妹妹。他打小就把光阴留在了贫瘠的土地里:在四亩薄田上,种些大米、土豆、油菜等作物。那年头,吃饱肚子是全家人的梦想。可仅仅这个“温饱梦”,全家就盼了好多年。

后来,改革的春风吹到了这个偏远的乡村。19岁的他便开始了艰苦创业——经营粿条铺。那时候没有店铺,他在池湖路搭起简易的帐篷、支起一口大锅,摆上几张小桌子和几把长条椅子,生意就做起来了。

露天摆摊最害怕三伏天和数九天,还有那猝不及防的雷阵雨。有次刚把摊摆好,天骤降倾盆大雨,一刹那响起了锅碗瓢盆交响乐,全都被打在雨水里。

老陈没被打倒,他咬咬牙,说:“再苦也要让全家人吃饱饭!”他做生意诚信为本,讲究粿条汤的品质,很快就赚到了第一桶金。在他的努力下,盼了多年的梦终于实现了,一家人不仅能吃饱穿暖而且吃上了肉。

“想住上大房子”

20世纪80年代初,大陈出生了。已经赚到了点小钱的老陈,倾其所有,借遍了亲朋好友,把原有的砖头房推倒,扩盖了几间水泥房。两个卧室虽然不大,但挤挤总不成问题。

可一堆“外债”也让老陈发愁,“脱贫”成为儿子大陈要分担的头等大事。更何况,他心中还有一个大梦想——告别“蜗居”!

“爸,什么时候咱能住上大房子?”大陈问老陈。

老陈摸着他的小脑瓜,爱抚地说:“好好干吧,咱肯定能住上大房子!”

2006年,大陈大学毕业。正值国家政策好,不仅取消了农业税,还发放粮食补,有头脑的他抓住了好时机,放弃城里的工作,选择留在家乡发展。他办起了小吃店,由于善于经营,生意越做越大。近些年,他又看中了农村电商的发展,干起了网购潮州特产的买卖。很快,家里不仅偿还了之前的外债,还攒了好多钱,成为村里的“有钱人”,当上了本地“纳税大户”。和父亲商量后,大陈盖了村里的第一栋别墅型楼房。入宅当日,亲戚朋友都啧啧称赞,满是羡慕之情。

再后来,大陈卖掉了之前的房子,加上这些年的收入,买了一套临江160平方米的花园洋房。小区环境安静优雅,配套齐全。老陈激动地感慨道:“没想到老了,看病能报销,能领取政府发放的养老金,还赶时髦做了城里人,这都要感谢党的好政策啊!”

“我想当个作家”

转眼2021年,物转星移,12岁的小陈期待可以多到数不清:为什么要读书?为了考上好大学吗?有份好工作吗?

他没感到困惑——老陈和大陈的梦想打动和抓住了他的心——人活着,就应该有梦想。

他在长辈们的鼓励下,饱读了各类名家名作、经典读物。他喜欢的作家越来越多,莫言、J·K·罗琳、曹文轩……等,透过文字,他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感受到美和爱。他也想成为一名好作家,通过文字给别人带去真善美。

“臭小子,想当作家可不容易。”大陈故意揶揄。

“哼!有什么大不了的?你和爷爷不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凭什么我不行?”小陈很不服气。

老陈乐呵着,一把将他搂在怀里,“好小子,有志气!”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小陈一面努力阅读学习,一面尝试进行文学创作。目前,他已经完成了校园小说《友谊之歌》。小说得到了很多同学的喜欢,他成了学校的小名人。他知道未来他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作家之路肯定困难重重,但他坚信:只要学习祖辈的坚持、努力、不放弃,他的“作家梦”将不再是梦。

嘿嘿,老陈是爷爷,大陈是爸爸,小陈就是我。从爷爷到我三代人串成一个家庭不懈奋斗的音符。时间在变,事物在变,人在变,大家在变,小家也在变。如今,现在的《三代》,我想这样写:

孩子 在校园编织梦想;

爸爸 在社会创造财富;

爷爷 在家里安享晚年。

(指导老师:邱雪珍)

猜你喜欢

臧克家大房子土里
鸵鸟遇危险会把头埋土里吗
臧克家作品
臧克家致刘征书信
默静在晚林中
怀臧克家老先生(外七章)
盖房子
春芽
河马的大房子
『摇头虫』
十万个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