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导演,步履不停
2022-07-24周禾子
周禾子
导演,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它需要拥有对人、生命和世界的感知与理解,需要新鲜的想法与持久的创作,需要承担起巨大的责任、让团队齐心构筑。它时刻充满着挑战,让满载着创作理想和表达欲望的勇者们投身其中。
今年5月,Ghanel携手中国电影导演协会,支持中国青年电影导演扶持计划(青葱计划),开启“成为导演之前”主题大师班及影展,展开导演间的代际交流,助力年轻的电影创作者。大师班由四位影人组成: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长、青葱计划发起人、著名导演李少红,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副会长、青葱计划理事长、资深剧本策划王红卫,北京电影学院教授、中国电影美术学会会长、电影美术指导霍廷霄,以及知名演员、电影监制姚晨。他们分别从导演、剧作、视觉和表演等方面潜入电影艺术的创作核心,与青葱学员深度交流,分享他们多年的创作心得与理念。
“每一次拍电影都是一个新篇章,每一次都要回到起跑线,不会因为有了累积就越拍越容易,也无法确保注定能够成功,所以电影艺术很有意思。”对于从影近四十年的李少红导演来说,把想象变为现实的创作有着令人难以拒绝的吸引力,这也成了她从事导演工作的原动力。年幼时,她在片场看着妈妈从场记做到导演,与大家创造出一个个神奇的影像世界,便萌生了想拍电影的念头;长大后,她当过兵,做过医生,这些经历都对她后来成为导演有着极大的帮助。“电影是人的艺术,通过人来表现,所以需要对人的身体、思想、精神、身处的环境有深刻的理解。医学中会探讨神经系统的协调性和对脏器的调节、大脑所造成的精神活动等等,这些都对我理解现实、感受作品很有帮助。”成为导演后,李少红很快得到了国际影坛的认可,1992年《血色清晨>在南特三大洲电影节获最佳影片金奖,1995年《红粉》在柏林国际电影节拿了银熊奖,这些对于当时一边碰壁一边打拼的李少红来说,给了她极大的鼓励和肯定。所以发起“青葱计划”,以帮助青年导演拍出自己的处女作长片,也可以说是饱含了李少红的心念。“因为我们当年走得特别不容易,所以希望能让年轻一代少走些弯路,帮他们找到出路,有更多的精力可以用在创作上,使电影成为他们的青春。”
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副会长、青葱计划理事长、资深剧本策划王红卫
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长、青葱计划发起人、著名导演李少红
知名演员、电影监制姚晨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中国电影美术学会会长、电影美术指导霍廷霄
上:导演白雪 下:电影《过春天》剧照
电影《过春天》奔跑版海报
说起《疯狂的赛车》和《无人区》,观众们都会赞叹其精妙的叙事,而两部影片编剧之一的王红卫,虽然创造的银幕故事独一无二,但他自己踏入电影世界的故事却像是听过很多次的那种“剧本”——“我就是陪考考上的(北京电影学院)”。但偶然变成了兴趣,继而成为了习惯,“如果你发现你能做成一些事情,甚至能做成的事情越来越多,你可能就会在其中找到价值。”除了编剧,王红卫也是监制、策划、制片人,更在北影教了几十年的书,不管是带着学生去拍东西,还是对来求助的年轻导演解惑提点,个人创作之外的王红卫更多时候都在以老师的方式参与到行业一线,帮着一代代年轻的创作者往前走。“从理想的角度来说,希望他们能成为一个记录者,留下他们应有的印记,有新的东西呈现,并且不是在象牙塔里的东西,而是自觉地与时代和社会关联上;从现实的角度来说,拍片也需要有妥协,我们希望看到一些锐利的东西,但也要让他们学会制造保护自己的铠甲。”在看似矛盾的一体两面中培养年轻一代,有点像是为人父母心,不想太贸然,也不愿太保守;对于导演自身来说也是如此,既要在创作上保持敏锐度,又要在制作上达到成熟度,“一个电影人从出道到退休,这是他一直要做的事情。”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时代作品引发了人们对于服化道的关注和讨论。制作精良、用色高级、还原历史,要在这些方面做到精准表达,是极其复杂的事情。从剧本开始的文字,该如何改编成视觉语言来呈现,又要传递怎样的文化信息7与陈凯歌导演合作了《荆轲刺秦王》、与张艺谋导演合作了《英雄》《十面埋伏》等作品的电影美术指导霍廷霄的理念是“做减法”,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无论是拍摄哪个时代的作品,都要进行大量的资料取舍,既要有美学上的判断,符合历史认知,也要考虑到当下人们的审美需求,而更重要的是,“道具参与叙事,场景参与叙事,一切都为角色服务,从而推动剧情”,脱离剧情和故事世界观的服化道再美也是牵强的。不论是胶片时代还是数字时代,不论观众的观影方式发生了何种变化,屏幕或大或小,这样的创作思维都没有变过。霍廷霄给青年导演的建议是多看片,看各种类型的好电影,不断充实学习,在这个积淀的过程中,对美的认知和判断也就有了把控的能力,从而形成自己的調性。
相较于幕后的工作者,演员作为一部电影的呈现者,更被观众所熟知。在姚晨看来,一个好的职业演员应该具备跟各种类型的导演合作的能力,既能辅助导演去完成创作构想,也能完成自己对角色的再创作。对于青年导演,她也希望他们可以信任和爱护自己的演员,“演戏是一个当众孤独的事情,当一个演员在做这件事的时候,他本身是脆弱的、敏感的,所以演员要去主动信任自己的合作伙伴,导演也要反过来能够爱护演员、摄影、美术等各个部门的人,才能一起拍出好的作品,这对青年导演来说,也是一次人格的塑造。”不仅是演员,在《送我上青云》里,姚晨也担任了监制,与导演滕丛丛合作,更多地参与到电影的开发和制作中去。对于女性导演拍女性话题这件事,姚晨认为归根结蒂还是要回到人身上,“女导演越来越多,也许跟当代女性越来越勇于表达自我、愿意去讲述自己的故事有关,女性导演与男性导演会有不同的视角和思考方式,但其实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视角,我们终究还是要回归到对人性的看法,跨越各种外在因素,去探索内心最深层的东西。”
青葱计划自2015年创立至今,已经进入了第七个年头,每一年都有资深的行业前辈加入进来,每一年也都有优秀的青年导演从这里走出,交出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这次“成为导演之前”主题影展挑选了四位从青葱计划走出的青年导演的四部作品进行展映:白雪的《过春天》、黄璜的《武林孤儿》、梁鸣的《日光之下》、申瑜的《兔子暴力》。四部影片的风格类型各不相同,每个导演走上电影这条道路的原因和方式也各不相同,他们借这次影展的主题回溯自己的创作之路,同样给了很多青年创作者启发。
说起国内青春题材的佳作,就不可不提《过春天》,影片既在国内外的电影节、影展上收获好评,也令观众惊讶不已一一这样高完成度的作品实在不像是一部导演处女作。对于导演白雪来说,这样的“成熟”并非偶然。从北影导演系毕业之后,白雪有约十年的空白期,生活先行,她组建了自己的家庭,成为了母亲,“现在回头看这段生活,我并没有觉得是停滞的,它其实是我开启的另一个维度的人生经历,对于导演和创作者来说是非常必要的。我接触和感受到更多的情感,家庭关系也让我的身份变得更多了,我会从不同角度去理解不同的人。”现在白雪已经完成了新作《妈妈的礼物》的剧本创作,她想通过一对母女间真挚的情感故事,给人们的心灵带来治愈。“我们其实和观众生活在同样的时空当中,所以一定要和他们去共振,去找到跟当下人们的契合点,这很重要。”
电影《武林孤儿》海报
导演黄璜
电影《武林孤儿》剧照
电影《日光之下》海报
導演梁鸣
电影《日光之下》剧照
《武林孤儿》荒诞戏谑的风格让很多影迷—下就注意到了导演。年幼时因为姥姥家附近有个电影院,所以电影伴随了黄璜的整个童年时光,也让他产生了想拍电影的冲动。“我认为电影和所有艺术一样,都是为了启迪人类。也许在人类的发展进程中,这个‘启迪’功能看起来不是那么必需,但从精神层面的角度来说,它的意义非凡。”考上电影学院之后,黄璜就把成为电影导演当成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因为彼时的机会并不多,他有很多时间去完善文本,大约写了四五个剧本,也参加了一些创投和剧本比赛。最后终于被青葱计划垂青,完成了这些剧本里他最想拍摄完成的那个——《武林孤儿》,他将自己童年时的一段经历投射其中,随着成长不断打磨剧本。现在黄璜已经完成了新作《金刚不坏》的拍摄,他希望能脚踏实地,继续不失初衷、不违本心地去创作电影。
在成为导演之前,梁鸣先成为了一名演员。2012年,28岁的梁鸣在春节期间尝试写了《日光之下》的第一稿剧本,当时“做导演”的念头还未明确,只是莫名想要写东西。“我曾经做了很多年的演员,在那些年里,我有很多寂寞和孤独的时刻,长时间没有工作,让心里的力量呈现出一种消散又凝聚的奇怪感受。那些独自等待的时光,如今让我在创作时更加懂得珍惜。”与各种不同的导演合作,参与到不同的剧组中去,在这些过程中,梁鸣“自学”成为了导演。今年年初,梁鸣已经完成了第二部长片《逍遥游》的拍摄。与《日光之下》漫长的试错、推翻、重建相比,梁鸣认为这次《逍遥游》最难的部分在于如何保留班宇创作的小说原作的文学气质和余韵。但“演员”这个身份也并未远离,他依然渴望演戏,想进行多面的、立体的表达,把自己对生命丰厚的体验与累积借由角色去表达,“因为我们爱的是电影本身,所以何种身份都不会冲突。”
申瑜在成为导演之前,也围绕电影进行了很多种相关的工作,她说这些经历如今看来是修行,但当时更多的是在不确定中兜兜转转,边成长,边寻求机会。“最主要的是让我熟悉了电影制作的流程和各个环节,这是技术层面的;而在心理层面,那些工作让我更有韧性和忍耐力。”因为喜欢电影,喜欢视觉、情感等多维度的冲击,所以有了创作的欲望。“看到有趣的场景空间就会想它在电影里能起到什么作用,和朋友聊天说到有趣的地方时赶紧记下以便用在台词里,甚至做了个有趣的梦也必须半夜爬起记下来。”从申瑜的处女作《兔子暴力》里不难感知她的审美与风格:虽是现实主义题材,但也带有魔幻色彩,虽是女性情感,却是与温和细腻不同的炙热燃烧。“描绘不同的情感、尝试有趣的视听语言方式是我感兴趣的部分。下一部电影会尝试不同的类型,这就像探险游戏,總想去探索新的洞穴。”
导演申瑜
电影《兔子暴力》海报
青年导演是电影的未来,是炽烈、热切地涌入电影艺术的鲜活的生命力。作为中国电影导演组织起来的最权威、专业的行业协会,中国电影导演协会深谙青年导演长片创作之不易,而赋能青年电影人也是Ghanel拓展艺术和文化领域贡献的举措之一。在这样共同推动艺术和文化创新的理念之下,双方的合作便应运而生。
Gabrielle Chanel女士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在电影中贡献了自己的设计才华,而基于这一丰富的历史传承,Chanel与电影界也开启了持续的对话,从电影中出现Chanel作品,到专门为作品创作影片,继而由Karl Lagerfeld亲手掌镜,透过镜头讲述Ghanel故事,延续至今日的Virginie Viard与电影人之间的密切合作;从Chanel保护与修复电影史上的杰作,到秉持创始人愿景,支持新一代崭露头角的电影人,尤其是对女性电影人的认可,品牌与电影艺术之间的深厚情谊延续至今。此次与中国电影导演协会的合作,与Ghanel在中国支持的其他艺术文化项目一起,重申了品牌的承诺:关注多元表达、支持创作自由和人才潜能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