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巍巍青山绕核梦 荡荡核力强底气

2022-07-23林丽圆

国防科技工业 2022年7期
关键词:重水二厂核燃料

林丽圆 /文

6 月22 日,我国唯一一条重水堆核燃料元件生产线生产的第20 万支棒束在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成功下线。

时间回到64 年前,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为保障我国原子能工业的发展,尽快研制出自己的“两弹一艇”,我国建设了一批核产业体系骨干企业,被称为“核工业第一批厂矿”。二〇二厂,现在的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就是核工业第一批厂矿之一,是我国第一个核燃料元件厂。目前已发展成为我国当前技术路线最全、最主要的、综合性的核燃料和核材料生产科研基地,并以持之以恒的硬核力量完成了从无到有的鸿篇巨制,开启了为我国挺起核脊梁、铸造坚强核盾牌的自主创新伟大历程。

大青山下立初心、担使命

大青山,属阴山山脉,东西长240 多公里,南北宽20~60 公里,被称为“塞北鹿城”的内蒙古包头就坐落其中。

1957 年1 月的一天,数辆吉普车在解放军战士的护卫下,出现在大青山脚下,车上坐着的正是我国第一个核燃料元件厂——二〇二厂选址委员会的成员们。

在此之前,选址委员会的成员们几经周折,已辗转跑了5 个省份,但均无功而返。经对地理位置、水文地质等条件进行初步勘测,选址委员会认为,这里非常符合建设核燃料元件厂的要求。选址工作结束后,1957 年11 月,二〇二厂的初步设计工作正式开始,次年5 月31日,邓小平同志亲自批准了二〇二厂的建设。至此,二〇二厂雏形已见,1958 年10 月16 日,二〇二厂正式拉开建设的帷幕。在二〇二厂的厂志中记载着这样一段文字:“1959 年10 月15 日,周恩来总理在包头期间,接见二〇二厂厂长张诚时指示说,要大胆而又扎扎实实地工作,把原子能事业搞上去。”“把原子能事业搞上去”这不仅仅是对二〇二厂的嘱托,更是对当时我国整个原子能事业的嘱托。

二〇二厂的建设与发展,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关注。建设之初,从全国各地抽调了一批优秀的管理干部和技术干部陆续到达包头,并成为建厂初期的骨干力量。其中包括留苏博士、刘少奇的长子刘允斌,留苏学者、前国家副主席乌兰夫的次子乌杰,也包括从苏联莫斯科钢铁学院学成归来的安纯祥等一批有志青年。

谁都不曾想到,迎接第一批建设者们的只有“一口深不见底的老井,生满枯黄的沙蒿,两段不知毁于何时的残垣断壁”。“从苏联莫斯科钢铁学院毕业后回来,听说要我去原子能行业,搞原子能!一听我这个高兴啊。但是等到了包头以后,一看,那个时候什么也没有,非常荒凉,不像现在,咱们包头是宜居城市。”安纯祥生前在接受采访时回忆着二〇二厂初建时的场景,“当时条件非常艰苦,住的是临时搭建的帐篷,风沙很大,食堂也是临时搭建的草棚,吃饭的时候得用手捂住碗,不然碗里全是沙子。许多房间连床都没有,大家用砖头垒起两个垛子,上面放上木板,再铺些苇子之类就变成了床。”创业者们在一无厂房、二无设备的条件下,自己动手捡砖头、盘烘炉,为了配合基建工程施工,解决施工工具缺乏的困难,厂里组织工人组建简易手工作坊,并锻制了第一把火钳,这也是厂里的第一件“产品”。用这把火钳起家,锻制了成千上万件基建和农副业生产用的零件和工具。当时,运输车辆也非常有限,许多用于工程建设的钢筋、沙子、铁杆等建筑材料,都是由先到厂的职工用肩扛到厂区的。

万事开头难。刚刚起步创建的核工业第一批厂矿,几乎都经历了外援专家撤走、自力更生的艰难时期,二〇二厂也不例外,刚开始建设就遭遇了外援专家的突然撤走和百年不遇的自然灾害。

自力更生挺起核脊梁

苏联专家撤走后,二〇二厂为了争时间、抢速度,保证我国原子弹的研制需要,在生产研制厂房尚未建成的情况下,在一个经过改造的仓库里展开试制攻关。而这个攻关小组的带头人就是安纯祥。

1961 年底,安纯祥担任二〇二厂第二研究室六分室主任,主要任务是负责原子弹核部件的成型锻造及热处理等科研攻关。

直到去世前安纯祥还清晰地记得他第一次开展试验时的情景。那是1962 年1 月的一天,天气很冷,工棚里结着冰。当把锻件放到锻锤口边准备开锤时,大家的心都悬起来了!当第一锤打下去后,没出什么问题,大家才消除了疑虑。“那段时间我们从早忙到晚,差不多每天都干到半夜才能休息。再加上当时正是三年困难时期,虽然吃不饱,但大家也毫无怨言。”“到了半夜厂里会给每人发一个玉米饼子,就是这一个玉米饼子,大家还是互相推让,谁也不肯多吃一口。因为当时大家只有一个信念,就是外援不提供技术我们自己摸索,没有专家靠大家,一定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过技术关,早日试制出‘争气弹’。”谈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安纯祥充满了自豪感、荣誉感,他总是说“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在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二〇二厂的创业者们用汗水和忠诚,用七年的时间打造出了共和国第一个完整的核燃料元件生产科研基地,建成了我国第一条铀化工生产线,第一条金属钙生产线,第一条核燃料元件生产线,第一条锂同位素生产线等多个第一,为我国“两弹一艇”的成功研制和核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公司选址

AP1000 核燃料组件

“安下心,扎下根,荒沙滩上献青春;不怕苦,不怕累,大青山下埋忠骨。”这是首批创业者们的口号,也是首批创业者们的誓言。创业者们讲,二〇二厂之所以能够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完成一项又一项前无古人的任务,靠的是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

初心使然,使命所系。回首二〇二厂64 年的发展历史,饱含了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的关怀,更饱含了几代二〇二厂人的心血与汗水。

从制造到创造

重水堆核燃料元件生产线是中核北方在第十个五年计划中,建成的首条批量化为核电站生产核电燃料元件的生产线。生产线于2000 年在中核北方破土动工,2001 年建成投产,截止目前,已安全稳定运行20 余年,高质量完成了20 万支重水堆核燃料元件棒束的生产研制任务,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保障了我国重水堆核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当时,这条生产线被中核北方人称为‘希望工程’。中核北方人仅用20 几个月的时间,就建成了这条生产线。生产线的建成为我国秦山第三核电有限公司重水堆核电站的连续安全稳定运行、重水堆核燃料元件的国产化提供了重要保障。”中核北方生产运行部主任、原重水堆核燃料元件厂厂长吕会介绍。

生产线建成以来,中核北方致力于现代化生产线建设,不断加强重水堆核燃料元件生产线设备及备品备件的国产化,持续开展生产线的自动化升级改造项目,使生产线进口备件、材料的国产化率得到大幅提升。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中核北方大力开展生产线的数字化升级改造工作。2021 年,中核北方重水堆核燃料元件生产线主工艺流程全部完成提档升级,实现了数字化转型,打造了“智”造燃料元件的样板,被地方确定为“智能车间试点示范”。

凭借重水堆核燃料元件生产线的建成与运行经验,“十二五”“十三五”期间,中核北方又先后建成了压水堆核电燃料元件生产线、国内首条钴调节棒生产线、国内首条AP1000 核燃料元件生产线、全球首条工业规模高温气冷堆核燃料元件生产线,保障了秦山三期、秦山二期、方家山、田湾、三门、石岛湾等核电站的连续、安全、稳定运行。

基于此,中核北方全面掌握了二代加、三代、四代等核电燃料元件的制造技术,构建起了以核燃料元件制造、核技术应用等为主业的产业新格局,成为我国当前核燃料元件制造技术路线最全、最主要的核材料和核燃料元件生产科研基地,为我国掌握先进核燃料元件制造技术,支撑着我国核电事业蓬勃、多元化发展,带动着我国核电事业不断向前做好技术储备。

猜你喜欢

重水二厂核燃料
余国琮与重水分离
二厂汽水
乔素凯:一个大国工匠的“硬核”传奇
精馏技术在CANDU型重水堆核电机组的应用
核燃料环形芯体压烧模具的设计
核燃料环形芯体压烧模具的设计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当初小善救小厂 后来大厂反被救
海南橡胶生产新线试产
更正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