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革命老区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
2022-07-22张莹高旗红
张莹,高旗红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广安 638000)
一、引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指出乡村振兴须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发展。而四川革命老区大部分位于偏远乡村地区,老区总面积达25.5 万平方公里,占全省51.8%,贫困人口集中分布,受自然环境、交通状况等因素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仍然滞后。党和国家努力推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提出“旅游扶贫”“振兴革命老区”等政策[1]。
四川革命老区响应政府号召,结合当地实际,以红色旅游助推经济发展,而旅游具有很强的融合性,有效地推动了产业兴旺的实现,老区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一,红色旅游可以促进老区地方文化的传承、生态环境的利用与保护、产业生态的全面发展,完美契合了乡村振兴战略。红色旅游能够有效推动老区乡村振兴,也是其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其二,乡村是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发展的重要基地,乡村振兴给革命老区红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撑,在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村村通路的同时也为红色旅游的展开提供了条件[2]。
由此可见,革命老区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呈融合发展态势,二者是耦合关系,且为向上发展方向,共同促进。
二、四川革命老区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模式理论框架
(一)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理论基础
协同理论是由德国物理学家哈肯提出并系统阐释了这一理论,即两个或以上的系统(个体、区域),相互协作并完成某目标,实现共生发展,相互作用,是一种非线性的作用形式。在子系统被外界干扰时,序参量会支配并规定子系统,主宰其协同系统演化,证明了自组织系统可以在子系统内部使其形成一定的结构或功能,内生动力是协同原理的重要条件[3-4]。
系统理论是由美国学者贝塔朗提出,是指两个或以上的部分(元素)相互连接形成的统一整体,要求各因子统一协调,意即把研究对象看成一个大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通过外部环境的分析和系统整体的分析,最终得出其演变和发展动态[5]。
结合协同理论与系统理论,四川革命老区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模式理论框架可以分为内生动力、外部动力、系统整体三个部分。
(二) 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模式建构
1.内生动力
国内的学者普遍认为乡村的发展需要的是参与者主体本身,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主要内生动力是农民及其组织和基层干部[6]。农民的参与是基础,同时农民需要一个有能力的组织者,故村集体组织才是乡村振兴实施的必然主体,基层干部队伍是乡村振兴的核心,“新乡贤”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7]。
红色旅游主要依托其资源的丰富与独特性而发展,也是其吸引力来源。红色旅游资源包括物质性和非物质性两种。物质性是指包括:革命遗址、纪念场所、纪念物。非物质性包括:精神形态要素和行为形态要素。其中精神形态是红色旅游发展的核心魅力所在,也是红色旅游的灵魂[8]。
四川革命老区有着天然的伟大革命精神,其艰苦奋斗、为国奉献、永不言败的革命精神才是老区最富有的资源。因此,以老区天然的革命精神培育老区村民自强奋斗、改变现状的斗志是其真正的内生动力。
2.外部动力
政府是乡村振兴的主要推动者。在统筹规划、组织管理、资本导入等方面起主要作用。红色旅游和乡村振兴的协同需要政府统一协调规划,统筹发展,以期通过红色旅游带动四川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实施。近年来革命老区扶贫工作的展开为二者协同发展提供了保障。
红色旅游的增生性可以输入更多的客源,带动旅游市场的蓬勃发展,拉动经济,使农民创收。乡村振兴也需要一定数目的资本,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活力,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
3.系统整体
革命老区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具有以下特征:(1)互利性。在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过程中,相关的资源、市场、人才、资金是有机结合、互惠互利的。这是两者协同的前提。(2)高效性。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可以实现区域经济文化的整体进步。这是个两者协同的目的。(3)动态性。两者的发展是一个非线性的动态过程,其耦合协调性的发展趋势呈“初级—中级—高级”演变。(4)综合性。乡村振兴与红色旅游的协同是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等综合性发展演变的过程。
根据以上所述,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模式见图1:
图1 四川革命老区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模式
三、 实证研究
(一)研究区域概况
四川革命老区以川陕革命根据地为核心,包括川东、川西北、川康边、川陕等10个革命根据地和游击区。川陕革命老区,是土地革命时期的第二大苏区,四川境内影响力最大的革命根据地,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内涵[9]。
巴中市位于川陕革命老区的首府,是周边地级市中红色资源最为密集、知名度最大的区域[10]。市内两区三县均为一类革命老区县,故本文以巴中市为例。
巴中市位于四川省东北地区,2000年撤地设市,巴中地区改为巴中市,是典型的盆周山区,北高南低,与陕西、重庆接壤。巴中市境内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其中光雾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位于川、陕、渝金三角中心地带,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诺水洞天、光雾山小巫峡等景区;同时,巴中市也是巴文化的发源地和“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等革命和文化根据地。
新中国成立以来,巴中市因受交通条件的制约,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为秦巴贫困片区的核心区域。近年来经济增长主要依据投资拉动,可持续性差,2020年GDP位列川内倒数第3位,与大部分革命老区所处困境雷同,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巴中市应充分利用其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树立红色品牌;至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20年巴中所有贫困县摘帽,所有贫困村全部退出,取得了决定性成果。
(二)研究方法
1. 指标体系与系统综合评价模型
两个系统的耦合为协同发展的基本表现,以四川革命老区红色旅游——乡村振兴耦合系统对其协同性进行验证。乡村振兴主要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分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组成部分,为其一级指标[11]。根据指标权重选取每一级指标下权重更大的更能反映乡村振兴客观性,数据获取便利性的原则,选择了可以有效量化的有关乡村振兴的指标14个。
关于红色旅游评价相关研究甚少,主要集中于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评价和红色旅游绩效评价,本文以红色旅游绩效评价政治、经济、环境三方面结合实际情况,优选取7个指标[12]。两个系统选取指标具体见表1。
表1显示乡村振兴体系二级评价指标:x1, x2,..., x14描述了乡村振兴体系特征。若设乡村振兴体系综合评价函数为F(x),则有:
F(x)=f(x1,x2,...,x14)
F(x)为非线性函数,乡村振兴体系综合评价函数可近似表示为:
若设G(y)为红色旅游体系综合评价函数,同理可得:
式中ai, bi为对应指标的权重,权重取值主要采用熵值法,其中x14 、x12为负向指标其余为正向指标,依据巴中市统计局2015-2020年的《巴中市统计年鉴》、巴中市旅游局资料、网上论文等近年数据,计算结果见表1:
表1 红色旅游-乡村振兴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2.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测算模型
耦合即两个或以上系统相互影响、作用的现象或规律。故借用耦合度来测算两个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的程度,公式如下:
C=2 / {F(x)+G(y)}
其中,C为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度,F(x)、G(y)分别为乡村振兴与红色旅游的综合评价指数,综合评价函数计算结果表明了各自的系统发展综合水平。
协调度虽然能反映系统间协同发展的一致性,但是难以反映互动发展的整体协同效应,如当两者水平都较低时,也能得出较高的耦合度,故本研究采用了离差模型来判断其协调程度[13]。公式为:
中: T=α.F(X) + β.G(y)
T 为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的协调发展指数,α、β 为待定系数。本研究认为发展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同样重要,故取α =β=0.5;D为耦合协调度,其取值为[0,1]。
为了更直观地评价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的状况,本研究将耦合协调水平划分为5个等级[14],见表2:
表2 耦合协调度等级评判标准
(三)结果分析与结论
3.结果分析
依据公式,计算得出2015-2020年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见表3:
表3 巴中红色旅游和乡村振兴耦合协调性值
以表3为基础制作2015-2020年巴中市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的发展趋势,见图2:
图2 巴中市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性及耦合协调性变化趋势
耦合度:根据图2所显示,巴中市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两者的耦合性经历了两个阶段:2015—2017年快速提高,由最初的0.0116 提升到0.4463;2017—2020年处于波动期,但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且保持平稳。2017年后的波动说明在不同的年份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两者的发展重点和方向有所不同,两者的发展不一定同步。
耦合协调度:巴中市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推进的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总体可以归纳为三个时间段:
(1)2015年的耦合协调度仅为0.0309,属于严重失调。在2015年之前,由于乡村地区经济落后、人民生活水平和硬件设施配套等基础条件限制的原因,虽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也无法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2)2016-2018年的耦合协调度分别为0.2175、0.3042、0.3876,属于中度失调。这一阶段耦合度呈上升趋势。在乡村振兴方面: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最快,由9969万元增长到12002万元,同时农村恩格尔系数由46.6%降低到了43.5%,农村地区经济快速增长。同时在治理有效、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产业兴旺四个方面所有指标都在快速增长,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得到改善。在红色旅游方面的红色旅游公路总投资每年递增,旅游收入和接待游客数量也增多。
(3)2019-2020年的耦合协调度分别为0.4013、0.4311,属于初级协调。经过上一阶段的铺垫,至2019年起巴中市红色旅游和乡村振兴两系统之间基本协调,各方面数据增长减缓,有些指标保持不变,比如: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农村供水普及率2019和2020都为100%。但是两者的耦合程度并不高,说明发展还具有一定的空间。
2. 结论
结合上述对巴中市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系统的分析可以看出:
(1)在红色旅游和乡村振兴推进过程中,两者联系越来越密切。所有的正向指标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负向指标呈下降趋势,二者的耦合协调性稳步上升,呈非线性耦合,且由初级向高级发展,说明二者是协同发展的。
(2)红色旅游和乡村振兴是推动四川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二者协同模式的建构是推动四川革命老区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
(3)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是以其现有的资源禀赋和经济条件为基础的。需要政府应对其进行统筹规划管理,发挥人民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为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两个系统的协同发展提供保障。
(4)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是一体化进程,两者的协同需整合内生动力,融合外部环境,达到整体协调的动态调控模式。
四、四川革命老区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对策
(一) 培育革命精神
四川革命人老区大部分都处在边远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革命老区人口外流、发展意愿低下,加上社会经济文化落后的客观条件的限约,农民们普遍发展意识低下,有部分农民甚至出现“等靠要”等消极思想[15]。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首先应该以激发农民主体的内生发展动力为核心,加强思想教育。只有激发内生动力,外援才能发挥作用。
以“主体意识”强化农民改变现状的决心,红色旅游精神文化的宣传的主体就是革命老区的土生土长的居民,地方政府应以红色精神深根当地,宣讲历史,传播文化的种子,要改变现状只能靠自己,只有靠自己才能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走出一条发展的道路。
对于农民的思想引导,如果只是口头讲,只会流于形式。为了使农民真正的参与,必须树立“以民为本”的思想,积极推动农民组织反映实际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尽可能帮助农民解决问题。
政府及基层组织应重视农民的技能发展,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训农民的生产技能和职业技能,提高现代服务业的经营服务能力,增加红色旅游服务的就业岗位,全面了解旅游业岗位服务要求,让贫困农民积极参与培训,使贫困农民得到个人发展的机会。对于有能力的农民应鼓励其开设民宿、农家乐、家庭宾馆等现代服务业[16]。
(二) 利用资源禀赋
四川革命老区由于地处山区,拥有复杂的地形地貌,其自然资源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森林、河流、山川等,这些是革命老区发展旅游业的天然禀赋,同时也可以也可以增强旅游发展的多样性。
“红文”结合发展。革命老区最富有意义的资源是红色旅游资源,应深挖资源的文化性,提高红色旅游产品的内涵、级别,设计红色形象,开发富有体验性、活动性的项目,创新旅游氛围,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充分感悟老区文化,以起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如创建红色研学旅游体验基地,吸引以学生为主要群体的各界爱国人士,开办红色教育课堂[17]。
“红绿”结合发展。红色旅游资源应与自然资源结合,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打造集游乐、休闲、教育、养生于一体的立体式的文化产业,带动农村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整体发展。创意旅游新业态,打造乡村度假村、生态餐饮、节庆文化,以地方民俗为活动内容展示其红色文化内涵[18]。
(三) 政府统筹
政府作为外部的有力推手,应该起到引领作用。通过政策导向、统筹规划、资金扶植、人才培训、技术指导、基建配套等推动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革命老区由于经济基础薄弱,故政府的主导作用显得更明显[19]。
调动环保、工商、税务、公安、旅游等部门统一合作,树立大旅游的整体发展观,强化行业监督管理和公共服务管理水平,优化资金运作,统一规划。对当地资源通过生态监测等方式加以保护,制定安全防护计划。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老区的交通便利性和可进入性。补充景区及周边的旅游基础设施,如停车场、观景区、客栈、民宿、卫生间、游客中心等。
政府应在国家政策和省级规划的基础上,对区域内和周边地区进行资源整合,共同开发,如巴中川陕革命老区的发展可与重庆、陕西共同规划,避免重复性产品出现,建立智慧旅游平台。
以四川革命老区进行品牌营销,塑造区域共生合作的发展空间,如川西长征路线、川东川陕革命根据地路线等[20]。以整体宣传共塑旅游品牌,提高知名度和吸引力。
(四)以市场为导向
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对于旅游业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要参考市场这个结果导向。需根据市场主体需求设计红色旅游产品与定位,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创新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可改变传统的营销策略,运用多种营销渠道,如利用学校发展红色研学旅游、利用养老院发展银发旅游等,培养一批经营红色旅游和红色研学旅游的旅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