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牵牢“牛鼻子” 甘做保障黄河长久安澜的“孺子牛”

2022-07-22西安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李占斌

陕西画报 2022年5期

西安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李占斌

因这份对黄土地的执着、对黄河的爱恋,关中平原的麦穗才能历经千年依然飘香,看着眼前满眼的金黄,不由得感谢仓廪实的源头——来自黄河母亲对儿女最情深的馈赠。习主席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提到“黄河安澜是中华儿女的千年期盼。”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黄河流域由此也迎来“大治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作出了“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要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的科学论断,我们要俯身甘做“孺子牛”,紧紧牵牢“牛鼻子”,加快实施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加强林草保护修复,搞好黄河西岸绿色廊道建设,持续开展矿区生态修复,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久久安澜。

△李占斌实地调研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情况

▽延安退耕还林成效显著 李鹏 摄

△长安区中江兆村的夏粮喜获丰收 行向辉 摄

黄河之黄因其含沙量高而得名,也因其含沙量最高而闻名于世。上世纪70年代以前,黄河每年输沙量达16亿吨,90%以上来自黄土高原。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流域治理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人口活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在国家发展大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经过新中国党和政府70多年一代接一代不懈努力,封禁治理加植树种草,打淤地坝、修梯田,黄河泥沙锐减,黄河流域实现了由黄变绿,由被动治理到主动治理的历史性转变,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70多年黄河岁岁安澜的历史奇迹,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在中华民族治黄史上书写下新的篇章。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更是从水资源、污染防治、产业、交通、文化、民生等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全面系统的部署。“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成为新时代江河治理的航标。

黄河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生态环境是黄河精魂得以养蓄的基础。要把黄河的事办好,就必须保护好黄河流域内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要立足于全流域和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必须统筹推进黄河生态治理与文化保护,让黄河继续做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和中华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重要承载区,为高质量发展探索新路。具体来说,应着眼三个抓手:

首先要构建“两带三廊四域五水”生态保护格局。建设黄河沿岸生态带、渭河沿岸生态带。构筑北部白于山-毛乌素沙地生态治理廊道、中部黄龙山-桥山生态保护廊道、南部秦岭北坡生态安全廊道。以泾洛渭流域、延河流域、无定河流域和两河两川(窟野河、秃尾河、皇甫川、孤山川)流域为重点,开展水源涵养(保水)、高效节水(节水)、集约用水(用水)、安全防洪(防水)和系统治污(净水)的治理布局。

其次要构建“一带两轴两圈两极”区域发展格局。以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宝鸡副中心城市、渭南东大门建设和西咸一体化发展、西铜与西商互补发展为重点,建设渭河生态经济带。依托沿黄公路建设沿黄河发展轴,依托包茂高速、包海高铁建设西安-铜川-延安-榆林发展轴。培育壮大西安都市圈、黄河几字弯都市圈。支持西安市、榆林市打造重要经济增长极。

◁作为国家重点水利工程的引汉济渭工程建成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之水将穿过秦岭,与黄河最大支流——渭河“牵手”,解决了关中缺水的问题李军平 摄

△西安灞渭桥 李军平 摄

▽南泥湾努力做大做强红色教育和文化旅游产业,图为南泥湾半程马拉松赛比赛中为参赛选手加油助威的观众 郑飞 摄

与此同时,还要构建“一廊两地三区四带”黄河文化传承格局。依托黄河沿线文化旅游资源,打造世界级黄河文化和旅游廊道。建设关中文化高地、红色文化高地。因地制宜建设创新发展区、特色主题区、管控保护区。构筑渭河文化发展带、红色文化发展带、边塞文化发展带、秦岭文化发展带。

高标准保护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促进我省黄河流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协调黄河水沙关系、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保障黄河安澜的迫切需求;是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防范和化解生态安全风险、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现实需要;是强化全流域协同合作、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交流、缩小南北方东西部发展差距、促进民生改善、推动陕西整体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战略需要;是解放思想观念、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合理使用和有效配置资源、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有效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需要;是大力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彰显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的时代需要。作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战略核心区、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长江经济带的联动发展区,陕西在国家空间发展战略构架和全方位开放部署中具有关键作用和巨大潜能。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更加良好、文化更加繁荣、发展质量更高的黄河新貌值得期待。我们必须俯身“孺子牛”牵牢“牛鼻子”,以只争朝夕、久久为功的决心和勇气,增强保护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扎实搞好黄河流域保护与治理、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大力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奋力开创我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