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维视角下的舞蹈艺术创作审美观研究

2022-07-22王一杰海南大学

艺术品鉴 2022年18期
关键词:审美观艺术作品艺术创作

王一杰(海南大学)

一、舞蹈审美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舞蹈艺术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人类精神文化中十分重要的部分,而舞蹈审美属于独立性的学科,是将舞蹈作为对象,深入分析舞蹈的历史特点、发展情况、变化状况和形态等,使得审美观念形态物化,在舞蹈艺术创作的过程中离不开审美观,只有创作者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才能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而从本质层面而言,舞蹈属于独立艺术,创作者掌握舞蹈的形式美,按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进行创作,能够实现真善美统一的目的。

同时将舞蹈当作观念形态生成的过程中,还能全面分析舞蹈的时代性特点和民族性特点。

虽然在舞蹈艺术审美期间不同审美主体的客观标准存在差异、审美能力有所不同,但是审美意识存在相似之处,都是从内心感受舞蹈的情感、感官感受舞蹈的美感,形成良好的审美体验。

二、多维视角下的舞蹈艺术创作审美观

舞蹈是音乐文化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审美心理具备稳定性特点和独特性特点,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不仅能塑造传统舞蹈艺术形象,还能融合创作者与观赏者的审美理念,近年来在现代化舞蹈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越来越关注受众群体和创作者之间审美的整合,使舞蹈艺术创作的审美观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此情况下为促使舞蹈艺术作品创作工作的良好发展,应以多为视角进行舞蹈艺术创作审美观的分析,明确研究各类审美观的特点,便于迎合不同审美观进行舞蹈艺术作品的创作。

(一)音乐美学维度

对于音乐美学来讲,蕴含着艺术要素、形态要素和行为要素,在舞蹈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对音乐的审美要求较高,创作者需要按照舞蹈剧本明确具体的表演形式,进行音乐背景的创作、舞蹈演员服饰和舞台背景的创作,各个环节紧密联系,不可发生纰漏问题,而正是紧密联系的整体环节,共同构成了关于舞蹈艺术创作方面的美学价值。与此同时,舞蹈艺术创作和改编不但会受到艺术界层面的影响,也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存在紧密联系,社会主流审美观对艺术创作产生直接影响,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需要研究分析主流审美观,创作能够和大众审美需求相符的舞蹈艺术作品,提升大众对舞蹈内涵的接受度,充分发挥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彰显创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艺术内涵,促使舞蹈艺术作品的良好创作和创新发展。

舞蹈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平衡音乐美学的艺术要素、行为要素和形态要素,有助于改善舞蹈艺术创作作品的审美价值,各类要素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能起到作品的深远影响,升华舞蹈艺术作品,展现其艺术价值。例如:舞蹈艺术幕后制作方面,塑造良好的舞台效果,使大众在欣赏的过程中能够发现舞蹈艺术美和音乐美,领悟舞蹈艺术创作作品的文化背景和思想情感,不仅能够增强大众对于音乐和舞蹈的欣赏程度,还能进行大众审美形式的培育。艺术创作过程中,科学合理进行舞台音乐背景的选择,有助于为大众进行舞蹈精神内核的传递,虽然舞蹈精神内核具有抽象化的特点,但是通过舞蹈演员的演绎和背景音乐配合,能感染和熏陶大众,使受众群体在欣赏过程中接受舞蹈作品的精神内核,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助于促使受众群体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等发展,向观众传达舞蹈作品蕴含的信息,构建舞蹈艺术创作、演员演绎和受众群体接纳信息的闭环。另外,舞蹈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作品所蕴含的核心价值观可以通过音乐、舞台背景与舞蹈动作等展现,但是如果舞蹈演员对作品的精神内核缺乏理解,或是受众群体的审美能力低,难以真正体会作品背后的核心内涵,将会导致舞蹈艺术创作作品的审美价值难以发挥,因此,在舞蹈创作的过程中,应以音乐美学维度为基础,平衡创作者和大众审美关系,创作符合大众审美特点、舞蹈演员审美特点的作品。

(二)社会维度

我国舞蹈艺术发展的过程中是将传统文化作为艺术核心,具有中式审美风格,舞蹈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优秀的作品创作者能够最高程度上将舞蹈和音乐的美感发挥在舞台中,使得受众在欣赏期间体验和领会舞蹈艺术核心价值和美感,和受众群体的审美标准相符。在此情况下,从社会维度进行分析,对舞蹈艺术动作的评价不仅需要考虑专业人士的审美观,还需兼顾大众群体的审美观,所以舞蹈艺术创作者在创作期间,应按照各类审美观的特点进行平衡,使得所创作的作品符合专业和大众审美标准。

从专业审美观的角度而言,主要是舞蹈艺术领域专业人士的艺术作品判断,而舞蹈艺术作品的创作,基本标准就是获得专业人士的认可和欣赏。虽然专业层面评价舞蹈艺术作品的方式很多,但是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评价,都强调艺术具有一定难度,而艺术作品难度并非直接和美学联系,但能够层面将作品的技术水平含量反映出来,创作者在作品创作期间需要确保作品具有创新性和规划性,音乐的选择也要具备艺术 价值,通过舞蹈演员将作品的内涵和情感表达出来,利用舞台背景和音乐为观众传递舞蹈艺术美。

大众审美观和专业审美观有所不同,大众在进行舞蹈艺术作品评价的过程中,更重视舞蹈的情感渲染力和张力,希望能够和舞蹈演员形成情感的共鸣,在此情况下,舞蹈创作者就需要具备舞蹈的编排能力,提升音乐的渲染力,选择非常合适的音乐使得大众能够对舞蹈艺术作品情感深入理解,产生情感共鸣。目前我国多数大众对舞蹈艺术肢体语言的欣赏能力较低,而舞蹈音乐的合理选择就能弥补大众审美的不足,所以在作品创作期间需要合理进行音乐的选择,使得大众能够对舞蹈作品精神内涵和情感形成准确的理解和体验。

由上述内容可知,大众审美观和专业审美观对舞蹈艺术作品的评价和判断有着不同的侧重点,舞蹈艺术创作过程中,作者不仅需要合理进行舞台编排,还须具备高超的技艺,合理选择舞台背景音乐,重点进行剧本的创新,使得舞蹈动作能够和音乐有机融合,增强受众群体的审美体验感,满足专业审美观的需求、兼顾大众审美观。与此同时,大众和专业审美观有所不同,在舞蹈艺术作品创作的过程中,深入分析大众、专业的审美观十分重要,是改善艺术作品创作现状迎合不同审美观创编具有丰富内涵、契合大众和专业审美的舞蹈艺术作品的重要保障,只有全面分析和研究大众、专业审美观,才能促使舞蹈艺术作品的良好创作和创新。

(三)欣赏维度

在对舞蹈艺术作品进行欣赏的过程中,欣赏者主要是利用层层递进的方式,由深入浅对作品进行欣赏,主要原因是舞蹈艺术作品中涉及肢体动作和音乐,艺术表现形式具备多元化的特点,欣赏者在掌握艺术规律的基础上,才能深入体验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价值。另外,多数作品创作者为了能够平衡舞蹈音乐和动作,提升二者的协调性,便于受众群体进行作品的理解和赏析,会在创作作品期间进行舞蹈的精巧构思,此情况下欣赏者在作品赏析时,需要从肢体每层面、音乐每层面和精神内核层面赏析。

而音乐美对舞蹈艺术作品具有一定的影响,创作者合理进行音乐作品的选择,最高程度上调动受众群体的情绪,在此过程中音乐艺术作品的创作,就需结合受众群体音乐美赏析的特点,进行音乐段落的设计,按照舞蹈作品的类型和风格,设计相应的音乐段落,例如:舞蹈艺术作品的艺术内容单一,可设计一段式音乐作品,而如果舞蹈艺术内容多元化,就要设计二段式或者三段式的音乐作品,同时,兼顾舞蹈思想情感和故事的叙述,确保音乐段落的科学设计。同时,在舞蹈艺术作品创作方面,还需从音乐美的维度,合理设计音乐旋律,将音乐旋律作为时间轴,展现作品创作的主旨和情感,推进剧情的进展,利用音乐旋律的起伏变化,将舞蹈剧情冲突体现出来,例如:设计对抗类型、变化类型和演绎类型的音乐旋律。另外,从音乐美的维度而言,舞蹈作品,音乐情感结构设计也非常重要,通过情感结构的设计,使音乐旋律在非常准确的时间点出现变化,起到舞台情感的渲染作用。

三、多维视角下的舞蹈艺术创作审美观平衡措施

由于多维视角下舞蹈艺术创作过程中,大众和专业审美观存在差异,不同层次审美需求有所不同,不同创作要素也有差异,因此需要按照实际情况在作品创作过程中进行审美观的平衡、不同层次需求的平衡和不同创作要素的平衡,以此增强作品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

(一)专业与大众审美观的平衡

舞蹈艺术作品创作期间,深入研究和解析大众审美观和专业审美观,掌握大众和专业审美的标准,明确两种审美观的侧重点和差异特点,以平衡专业和大众审美观为基础,创作高质量的作品,从创新角度、精神沉淀角度和技术角度创作蕴含审美内涵的舞蹈艺术作品,首先,利用新颖的作品创作方式和表达手法,打破传统思维的局限性,设置新型的主题立意,在作品创作中加入时代元素,利用创新性的措施进行作品编排。其次,运用精湛的舞蹈动作编排技巧和音乐编配技巧,赋予舞蹈作品具有丰富情感的音乐和动作,使得舞蹈动作能够和音乐技术融合,所表达出来的舞蹈艺术作品具有视觉欣赏效果和听觉欣赏效果,满足专业层面和大众层面的审美需求。最后,作品创作期间,应重视文化底蕴和精神境界的形成,利用舞蹈动作和音乐等塑造深邃意境,使欣赏者在对舞蹈作品进行欣赏期间,多重感官受到刺激,提升精神满足感,彰显艺术作品的价值。

(二)不同层次审美需求的平衡

由于不同大众在欣赏舞蹈艺术作品的过程中,欣赏的角度有所不同,为使大众从审美角度进行舞蹈艺术作品的欣赏,准确理解舞蹈语言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满足舞蹈欣赏者的多元化需求,在艺术作品创作期间,应以不同审美观的解析为基础,从肢体动作美的层次、精神内涵的层次和音乐结构美的层次进行研究,创作满足不同审美需求的艺术作品,达到平衡不同审美需求的目的。

1.肢体动作的创编

具体动作是舞蹈艺术领域中核心的组成元素,受众群体在对舞蹈作品进行欣赏和艺术评价期间,会从舞蹈动作的层面分析,且在舞蹈艺术作品创作的方面,合理进行肢体语言的创编,能够准确展现出某种相关事物,传达作品情感与思想。因此,在舞蹈艺术创作活动中,应重点进行肢体动作的创编,设计艺术化的肢体动作,模仿自然生态动作,展现出舞蹈作品情绪流转瞬息万变的特点。例如:在创编“天鹅湖”舞蹈作品的过程中,可设计模仿白天鹅高傲姿态的肢体动作,而“雀之灵”舞蹈创编方面,可设计双手模拟孔雀姿态变化的肢体动作,通过设计生活化的舞蹈肢体语言,利用艺术的加工,赋予舞蹈动作生命力,展现人性美和生活美,满足不同审美需求。

2.音乐结构的设计

舞蹈艺术作品中的音乐结构美,指的是在舞蹈背景音乐的熏陶下,欣赏者能够深入体会舞蹈音乐美,构成特殊性的舞蹈赏析模式。通常状况下,舞蹈音乐结构是整体舞蹈艺术中十分重要的元素,能够辅助展现舞蹈艺术美,为满足不同层次的审美需求,舞蹈艺术作品创作的过程中,需要合理进行音乐段落的设计、音乐旋律的设计、音乐情感结构的设计等,通过良好的音乐结构为受众群体全面展现舞蹈音乐作品的内涵和内核。

3.精神内涵的展现

舞蹈艺术审美的过程中精神内涵属于非常重要的层次,具有一定的表现力,主要是利用舞蹈艺术动作使得受众能够体验和感受舞蹈演员的心理与情感,从意识层面内化和吸收艺术精神实质,产生特殊性的精神内涵审美体验。舞蹈艺术作品创作期间应从精神内涵的层面和角度分析不同层次的审美观和审美需求,重点塑造三个层次的舞蹈意境:设计可以构成精神审美体验的舞台背景、利用音乐进行舞蹈艺术的延伸使得受众形成虚拟镜像的感受、利用舞蹈音乐和动作使受众从视觉层面感受到艺术作品的内涵和思想,这样在合理进行作品创作的情况下,可引导欣赏着从多个层面、角度对舞蹈艺术作品精神内涵形成良好的体验和感受,艺术作品的欣赏得到升华,进入到更高的审美境界,获得非常理想的审美体验和情感体验。

(三)不同创作要素的平衡

以音乐美学的维度分析舞蹈艺术情感,意识要素、行为要素和形态要素非常重要,舞蹈艺术作品创作者应结合审美主体的需求,合理进行不同要素的平衡,提升艺术作品创作的效果。

1.行为要素

舞蹈艺术的行为审美,能够从舞蹈作品的创作、作品的表演等体现出来,创作者要想确保作品的质量,就需要不断进行创作思路和措施的创新,合理编排各类动作,深入研究分析舞蹈剧本的情况、思想情感特点、艺术效果传达特点等,系统化研究舞蹈音乐,合理进行服装的挑选,协调音响与灯光,这样才能确保满足舞蹈艺术行为的审美需求,提升艺术作品表演的成功性,最高程度上提升作品创作质量、增强作品美学元素的传达效果。同时还需遵循与时俱进的原则,按照社会大众的审美观念变化情况,在作品中融入具有时代感的动作,改善动作的形态。

2.艺术形态要素

近年来在舞蹈艺术、参与行为快速变化的过程中,受到幕后操作的影响,舞台表演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特殊性的舞蹈表演艺术形态,而舞蹈表演艺术形态直接影响受众群体对作品特殊美感的感受和体验,直接决定能否满足不同受众的审美需求。因此在作品创作的过程中需要分析艺术形态要素,深入研究各类舞蹈形态,按照不同形态对受众审美体验所产生的影响,科学合理进行艺术形态的设计,彰显作品的文化属性和蕴含的艺术内涵,使得受众群体能够深入体验和感受舞蹈艺术的魅力,形成系统化的感知,重新认识舞蹈艺术元素。

3.艺术意识要素

舞蹈作品表演的过程中通过动作、形态将音乐艺术融合所展现出来的舞蹈艺术精神内涵直接影响舞蹈的艺术意识,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很难成为虚拟性的物质,但是在作品创作期间创作者应充分意识到舞蹈艺术意识和作品的创作、表演存在直接联系,展现出外化和拓展的发展动态,可以进行作品精神内涵的传播,因此在作品创作期间应重视舞蹈艺术意识的分析,准确将精神内涵、价值理念等传达出来,满足受众的审美需求,同时在作品创作时还需准确进行艺术意识元素的组织与构思,确保能够在表演的过程中对艺术意识进行发散,为受众传达艺术思想和精神内涵,形成良好的艺术传播链条,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渲染力。另外还需注意,在作品创作方面应重点进行舞蹈艺术的二次加工,确保通过舞蹈动作使受众在欣赏期间形成情感的共鸣,满足审美的需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多维视角下,舞蹈艺术创作的审美观存在不同之处,从音乐美的维度、社会维度与欣赏维度进行分析,专业审美观和大众审美观存在不同之处,并且,不同审美需求对作品的欣赏和审美特点有所不同。

因此,在多维视角下,应重点进行舞蹈艺术创作审美观的平衡,准确平衡专业和大众审美观、不同层次的审美需求和不同创作元素,提高舞蹈作品的创作质量。

猜你喜欢

审美观艺术作品艺术创作
论唐代琴论中的主“静”审美观——以《昭文不鼓琴赋》《无弦琴赋》《琴诀》为例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艺术创作、评论的人文价值生产与现代美育
艺路流变——关于于霄牧的艺术创作
浅析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五彩缤纷的艺术作品
何晋渭艺术作品
张杰艺术作品
陶瓷艺术作品
浅论美术基础课程在广告学专业构成中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