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盘山景区可持续发展策略
2022-07-22刘琬琢宋莹章李郭榕董梦姣
刘琬琢 宋莹章 李郭榕 董梦姣
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天津 300380
引言
后疫情时代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旅游业受到多方面影响。可持续旅游作为一个新的概念与模式,涉及经济、文化、生态不同维度,为后疫情时代下旅游业实现复苏提供了新思路。而国内外对疫情条件与可持续旅游结合的相关研究较少,实践层面尚不成熟。因此,基于旅游业发展形势严峻的现状,探究后疫情时代下旅游可持续的发展十分必要。
一 后疫情时代可持续旅游研究背景
(一)后疫情时代旅游业困境
新冠疫情对旅游业的打击是巨大的。后疫情时代,疫情随时可能在某地或多地小规模暴发,旅游目的地随时可能成为风险地区,旅游中游客可能成为密切接触者。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大多数游客会在保护自身健康安全的考虑下暂缓旅游计划。这必然导致旅游地客流量下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减少,整个旅游业陷入困境。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在2021年1月发布的数据显示,由于新冠疫情,2020年全球旅游业收入损失约1.3万亿美元,未来将有1亿至1.2亿个与旅游业直接相关的工作面临风险。亚太地区的国际游客人数猛降84%。因此,如何在特定的后疫情时代发展旅游业应该成为极具现实意义的研究方向。
(二)可持续旅游的重要性
可持续发展是当代重要发展观念之一。世界环境与发现委员会早在1987年就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随着时代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旅游作为一个较新的涉及经济、文化、生态、多方面的综合性行业,促进其与各方互动融合,进而做到真正的可持续旅游,对行业和社会具有深刻影响。例如,减少旅游过程对旅游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对景区文化内涵进行更好地保护与更深刻地传播;促进旅游地经济的循环发展等。在通过知网检索后疫情时代可持续旅游的相关文献,利用Cite Space软件及知网可视化功能对所查文献进行可视化数据分析后得出:目前缺少聚焦后疫情时代背景下可持续旅游的研究。相关研究多为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及旅游业对于疫情的应对措施,缺少从经济、文化、生态等具体层面对可持续旅游路径的研究。因此,本文将对后疫情时代可持续旅游发展路径进行探究。
二 盘山景区旅游业发展现状
天津盘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天津市蓟县,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景区。盘山景区旅游资源丰富,旅游项目多元,吸引无数游人前往。新冠肺炎疫情以来,盘山旅游业各方面发展均受到一定程度冲击。盘山景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保障游客们的安全出行以及盘山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但项目组成员调查研究发现,后疫情时代盘山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仍有一定提升空间。
(一)经济可持续发展现状
自1994年之后,盘山风景名胜区逐渐成为天津市最具代表性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但由于诸多历史原因,导致风景区界线不明、权责不清、保护薄弱、利用无序。目前,疫情后旅游业已开启复苏之路,盘山景区主动适应旅游发展形势,制定景区恢复开放的防控工作方案,多措并举,推动景区转型升级,为游客提供综合服务,产业结构格局发生了变化(参考《盘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6年-2030年〕》)。
疫情过后,自驾游、中短线游将成为主流旅游趋势。盘山景区区位优势明显,津蓟、京平、京秦高速都可直达盘山高速出口。盘山景区将瞄准京津冀及周边客源市场,策划举办盘山庙会、开山节活动,拉开春季旅游的序幕,在吸引游客,促进消费,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经济友好型旅游。
但就目前而言,盘山经济建设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及问题,如,与文化旅游没有深度结合,没有扩大宣传,吸引各地游客;建设资金不足,开发利用不合理,导致生态环境破坏与资源浪费;管理机制不健全,无序盲目地发展旅游;农民不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等。我们将就这些问题而言,提出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解决路径。
(二)文化可持续发展现状
盘山作为一个宗教文化、诗词文化、皇家文化相融合的5A级景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宗教文化方面,历史上,佛教、道教在盘山交替发展。诗词文化方面,盘山为历代帝王文人墨客竞游之地,他们以不同角度,用诗句记录盘山历史。但景区在文化发展方面正面临困境:景区特色文化传播范围小,未能让游客进行深度了解与思考、景区文化没有明显定位,未能形成类似泰山文化、嵩山文化等具有景区特色的文化品牌,旅游文化可持续发展陷入恶循环。如何突破发展困境,目前对于面对后疫情时代这一特定环境的盘山景区是一个重要的命题。
(三)生态可持续发展现状
1 垃圾回收现状
垃圾回收问题是景区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而生态景区由于自身生态环境脆弱,垃圾回收问题更加突出。天津盘山景区作为一个5A级生态景区,在垃圾回收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
生态景区垃圾回收模式有待优化。景区垃圾是游客游览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废物之一。景区垃圾的不恰当处理不仅破坏景区生态平衡、影响景区外部环境和旅游秩序,游客的旅游体验满意度也会大大降低。因此,垃圾回收问题是景区管理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景区垃圾回收处理不到位不仅与游客的旅游行为有关,也与景区的管理机制有很大关系。而盘山景区专门的医疗垃圾回收点设置少,垃圾回收模式单一。废弃口罩的回收点既要考虑到口罩的安全回收,做到清洁人员无直接接触回收;也需要达到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最低限度影响。
盘山垃圾回收面临防疫要求的挑战。后疫情时代环境下,旅客的个人卫生用品需要用专门的垃圾回收设施进行处理,尤其是废弃口罩这样的医疗垃圾。盘山景区开展净山活动,将垃圾分类运送下山、日产日清,全部运送到指定垃圾周转站。但是,在盘山全山旅游线路中,山路边、树林草丛里及湖中仍然可见游客乱丢乱扔的垃圾,景区管理人员运送垃圾的方式仍是原始的肩挑背扛,垃圾回收的频率未依据人流量调整。因此,依据对天津盘山景区的调研结果,该生态景区垃圾回收存在垃圾日数量庞大、垃圾分散难以处理、垃圾处理模式与防疫要求相差较大等问题。
2 客流量现状
盘山淡旺季客流差异大,热门景区客流量大。疫情常态化环境下,盘山整体客流量下降,依然存在小长假、寒暑假高峰出游现象。旺季游客比淡季游客多5倍。按照疫情防控要求,盘山景区单日最大接待量不超过5.85万人,瞬时最大承载量不超过3.07万人。盘山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接待游客,但淡季、旺季,昼夜场客流差异大,且热门景点、卫生间、等候缆车的地点客流量大,十分拥挤。不利于旅游环境和资源的保护,不利于保障游客安全,且会影响游客体验,不利于疫情常态化环境下可持续旅游的发展。
调查发现,景区在客流量调控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门票预约制度、多媒体平台监测实时客流,公布实时客流量;淡季票价优惠政策;利用公众号宣传错峰出游等。但景区缺乏一套具体的客流调控实施办法,调控手段有限,效果不明显,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与游客之间的信息互通较少,只提供了实时客流信息,没有对游客进行提醒;调控政策力度不强,效果不明显;只注重调控淡旺季客流量,忽视一天内客流量调控;忽视景区内景点的捆绑规划等。
三 后疫情时代盘山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
(一)促进旅游经济进一步繁荣
面对上述一系列经济方面问题,如需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则需要着重从以下几点入手。
第一,打造旅游项目,增加游客体验,发展体验式旅游。规划建设新兴旅游项目,满足不同游客需求,增强传统景区吸引力,丰富游客互动体验内容;恢复包森洞和洪涛洞等红色旅游资源,打造精品红色旅游线路。同时,对景区出口商业中心进行包装打造,推出具有盘山文化特色的特色旅游产品,满足游客“购”的需求。
第二,充分利用开发旅游地的资源,增加财政投入,强化招商引资,充分利用外资和市县的财政投入资金,真正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三,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乡村旅游的经营运行,避免对生态环境与景观开发性的破坏。扶持景区农家院的正规经营以增加旅游接待量。
第四,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智慧旅游,完善服务功能,加快推动景区转型升级。线上利用新媒体宣传,主动与主流媒体合作,加大景区形象宣传报道,推出山水文化特色旅游项目,吸引观光游客。
第五,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经营,注册特色精品。盘山生产的磨盘柿、水晶梨、冬枣以及麻核桃都是让消费者趋之若鹜的精品,但是缺少商标权意识,果品资源没有带来相应的经济利益。
第六,注重管理细节,提升服务水平,树立规范、文明、和谐的旅游形象。
(二)促进科技旅游进一步发展
疫情对旅游业造成的打击倒逼旅游业转型升级,“云旅游”,作为适合在家不能出游的人们的新旅游模式,开始时代性发展。疫情防控期间多家旅游景区运用线上直播、短视频、小程序、VR等形式,为游客们提供“云旅游”服务。“云旅游”不只是疫情期间昙花一现的新鲜事物,而是后疫情时代环境下,旅游业今后发展的必要模式。“云旅游”打破时间空间限制,游客可以自主选择了解方式,通过专业人士直播讲解或文字视频资料,深入感受文化内涵。景区可以利用云旅游多向互动性提高信息丰富度,寻找游客文化需求。
后疫情时代,盘山景区可以通过抖音、快手等短视频APP发布视频,进行文化主题直播,建设微信小程序的方式,宣传推广景区特色文化,扩大景区文化传播范围,进行文化品牌定位与升级。根据盘山独特的诗词文化,宗教文化等,打造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场景,基于用户需求喜好打造创意化内容和差异化产品,以实现文化可持续发展(见封三图2)。
图2 后疫情时代盘山景区可持续旅游发展路径图
(三)促进生态旅游进一步发展
1 优化垃圾回收模式的措施
推动旅客行为生态化是景区垃圾回收的关键一环。旅游行为的生态化指旅客在旅游过程中进行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旅游活动。有效解决景区垃圾的回收问题,应从旅游行为的主体——旅客入手。景区垃圾分散难以处理,与游客不自觉、随地丢弃废弃物有关。通过提升旅客自觉回收垃圾的意愿,促进旅客旅游行为生态化,解决景区垃圾回收不到位的问题(见封三图3)。
图3 生态景区垃圾回收的双向互动机制
旅客在游历景区时,往往会增加对景区纪念品的购买需求。基于不同的景区消费人群需求,景区管理者应结合当地的特色生态环境,为主动回收垃圾的游客提供个性化、免费的景区纪念品。例如,盘山具有深厚的“帝王、文人、将相出游盘山、歌咏盘山”的文化积累,在盘山的景区垃圾回收点设置关于“古人歌咏盘山诗作”书签的兑换处,提倡游客主动回收废弃口罩等垃圾,以此获得纪念品。旅客将自己产生的垃圾及时回收,便可获得书签或盘山折扇、盘山十景图等纪念品。因此,景区在增加纪念品支出的同时,减小了垃圾回收的压力,为旅客增加了新奇的文化体验。
依据旅客的消费需求和“纪念品”为核心的互动机制,相比较传统的“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宣传教育模式,有利于推动旅客的旅游行为生态化,实现后疫情时代环境下可持续旅游的发展。生态景区的垃圾回收不仅是景区管理者的责任,更需要旅客的配合。因此,在旅客和景区管理者之间构建一个“互联”“互通”的双向互动机制,具有现实意义。
2 实施客流量调控措施
(1)天津市旅游管理部门:根据疫情情况,适时调整盘山景区最佳接待量;出台管理办法,并设置专人或部门负责指导、监督盘山景区控制客流;对盘山景区管理者进行培训、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观念。
(2)盘山景区管理部门:第一,前端控制。根据疫情发展变化及最佳接待量建议,及时调整计划游客数量,制定售票计划并根据计划发布门票。第二,监测流量。通过多媒体平台发布每个景点的客流量,超过一定客流量后向游客发出提醒,接近最大承载量时发出警报。并通过后台统计客流量,总结出淡旺季及客流较多和较少的时间段,为调节客流提供指导。第三,疏导分流。将以往的庙会、登山大会等大型活动安排在淡季,吸引游客,调节淡旺季客流。将《天下盘山》等大型实景演出安排在晚上,并完善夜场游乐项目,调节昼夜场客流量;景区增加移动卫生间数量,并设置可更改男女性别的卫生间,解决高峰时段女卫生间拥堵的情况,分散卫生间人流;使用电瓶车接送,保证环保的同时增加游客周转率;在等候缆车处设置多个休息室,分散人流,并在休息室里出售特色纪念品,分散人流的同时促进纪念品的销售;优化景区线路,实现热门景点游客分流,避免瞬时拥挤。第四,制定具体的客流调控办法,并建立相关奖励、问责制度,将客流调控政策真正落地。第五,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利用公众号、抖音等多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教育,呼吁错峰出行(见封三图4)。
图4 当地旅游管理部门与景区管理部门联动机制图
四 结语
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影响巨大,它既对传统的旅游模式造成一定冲击,又为旅游发展新模式带来机遇。后疫情时代,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存在无限可能性,一个景区的长足发展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从文化、经济、生态等多方面探寻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从而实现后疫情时代景区、地方旅游业乃至全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