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站在儿童本位阅读古典小说

2022-07-22薛怡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原著西游记儿童

薛怡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小说,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西游记》的故事并不陌生,他们对于“西游”的印象源自彩图漫画、故事书或是影视剧。因为阅读的故事有删减甚至改编,所以过去学生们阅读《西游记》时也比较粗浅,并不完整和系统。在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学习中明确提出了要求: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学习写读后感。因此,学生阅读《西游记》原著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考虑到小学生阅读白话文存在挑战,因此在设计阅读教学、推进阅读活动时应采取循序渐进的做法。

一、选对版本,读解合一

开展阅读活动时可选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四大名著阅读指导版的《西游记》。该系列图书印刷清晰、字体行距适中,同时配有精确的注音释义,在学生自主阅读时能实现无障碍阅读。

在导读课时,教师可选择每一章回的导读提要展开话题交流,基于原著的内容设计阅读交流活动,以此带领学生初步阅读白话文,感受古典小说语言的不同,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每当读完一个章节后,教师在课堂上应及时跟进阅读的理解,如:请学生交流自己的观点,或者对书中某一处的质疑等,以此提高学生阅读的思辨力,真正做到带着问题来阅读。

二、儿童本位,循序阅读

儿童阅读古典小说是需要引导的。对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应适当“给法”,引导学生学习阅读古典小说的基本方法。

(一)单篇指导,读法渗透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猴王出世》选用了《西游记》第一回“灵根孕育源流出,心性修辞大道生”的片段。在单篇阅读教学时,可就人物来历、性格、行为进行讨论,设计话题“石猴为何能成为猴王”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在阅读交流中,恰当渗透方法,如:联系上下文猜读并反复琢磨、挖掘人物内心想法、不同角度评价、借助资料理解、结合影视剧等。通过单篇的指导,提示学生在阅读整本书时恰当运用相应的方法,从而降低初读古典名著的难度,消除学生的畏惧感。

(二)章回指导,培养能力

阅读《西游记》原著,适合采取阶梯式推进的阅读教学,并辅以阅读单的指导。透过挖掘原著中人物、情节、文化等内容的精华,整合信息、提供思路,在阅读过程中以启发式的引领,带动学生主动阅读古典小说,潜移默化形成阅读能力。

1. 从不同角度评价人物

在古典小说中,人物的行为与故事情节发展有紧密的联系,人物形象往往反映作品的精神。《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形象鲜明,具有不同的精神象征,有其过人之處,同时也暴露了短处。如:唐僧为人善良、心软,却在是非真相前显得优柔寡断,慈悲心太重;孙悟空生性聪明、疾恶如仇,在《西游记》这部作品中是具有反抗精神的代表人物,但同时也是“任性顽劣”的。

要充分了解小说人物的形象、体会其品质,还需结合具体情节展开讨论,如在“三打白骨精”中,唐僧被法术蒙骗,不能明辨是非,迁怒孙悟空的行为。从细节描写中能充分体现唐僧的心软与孙悟空的疾恶如仇。在阅读时,可设计恰当的阅读单,引导学生运用相应的阅读策略,如:联结、统整、比较、找重点等,调取已有的背景知识和经验,从不同的情节中发现人物性格的多面,从而进行思考,学会从不同角度评价人物。

2. 整合、梳理、感知人物特点

在《西游记》这本充斥着奇幻色彩的古典小说中,除了有代表正义的师徒四人、象征至高权力的天庭众神,也有代表黑暗势力的妖魔鬼怪。学生在读故事时,容易混淆妖魔的特点,不能准确回顾情节,出现理解的偏差。对此,教师应充分考虑儿童的思维模式,采用具有创意的形式帮助儿童建构立体多重感官图像,以更直观的方式呈现文字叙述,便于理解白话文。如:设计妖魔排行榜、妖界朋友圈等新颖的阅读单,有利于学生调动阅读体验,整合、梳理并提取有效信息,从而感知不同人物的特点。

通过回顾情节、人物对比、提取关键信息等具象的形式帮助学生阅读古典小说,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方法,从而提高理解、想象、思维、归纳等综合能力。

3. 写法指导,提升思维

《西游记》虽是一部神奇的魔幻小说,但其中丰富的情节描写、细腻的人物刻画以及生动的景物描写却甚是奇妙。五六年级正处于小学高年段,对写作的要求有了更高的标准,因此善用原著中的描写片段作为写作指导的素材,也有助于学生打开写作的思路。

(1)“一波三折”体会精彩表达

在经典小说中有很多用数字“三”表示的曲折故事。“三”在中国文化中有“正好”的意味,俗话说“事不过三”,情节设计也是如此,多则过繁、少则无味。在《西游记》中也常有“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的情节,如:“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三入火云洞”“智斗车迟国三法师”……在推进学生读与写的过程中,可以用“情节绳”或“情节梯”的形式呈现,引导学生关注原著中“三”的元素,并尝试写一个“一波三折”的片段,以此改善写作中情节单一的情况。

(2)仿照描写,学习新鲜表达

《西游记》原著多从人物外貌、别号、衣着、武器等方面来刻画形象,十分生动。学生阅读时,可先进行有意思的预测,思考人物的身份,并说明理由。阅读时对人物的描写进行深入分析能挖掘出描写人物的多种方法。如:通过小物件体现人物的特点、着重动作行为刻画、有顺序的外貌描写等。

读后回顾、分析整合,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理解能力,将白话文的内容进行内化,运用转化的阅读策略得出相关结论。教师还应有意识引导语言的比对,相较于现代文的语言特点,《西游记》原著中的短句较多,句式相对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更富有节奏感。

(3)留心景色,感受多样表达

《西游记》原著中的四季划分十分细致,有早春、春尽夏初、朱明、三秋、深秋、初冬、深冬等。每一季都有对应的风物,时间的流转也流淌在景物之中。

开展阅读时,师生可在课堂上共赏原著的描写,边读边想象,感受季节变化的特点,从时间流逝的线索里,以不一样的视角体会“取经”的意义。同时,引导学生学习写法,抓住季节特有的景色,从视觉、听觉、嗅觉或以从远到近的顺序来描写风景。还可以跟着原著学作诗,如:先了解“律诗”及“平仄声”的入门格律,在此基础上再选取夏季景物,仿照作一首律诗。

阅读后,还可以将四季风物进行分类,引导学生留意古典小说中不同物品所代表的象征意义,从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以阅读单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同一种事物的多样表达,丰富写作的语言。

围绕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开展《西游记》原著阅读的建构,以“读—写”的结合推进阅读目标的层级递增,站在儿童本位的立场帮助小学高年段学生初步掌握阅读古典小说的方法,进一步激发其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同时借助素材引导学生习得写作之法,学会丰富的表达形式,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4. 内化思想,个性输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在指导时,除了必要的阅读方法引导外,更要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鼓励学生质疑与争辩。在思想的碰撞中,学生将所读内容进行内化理解,逐渐形成个性化的输出。

(1)尊重阅读差异化

所谓“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西游记》这部家喻户晓的经典作品,对于性格不同、阅历不同、阅读能力不同的小学生来说,也会呈现差异化的阅读体验。例如,在交流“我欣赏的人”时,有不少学生欣赏猪八戒和沙和尚。問其缘由,十一二岁的儿童会以“猪八戒愿意干脏活”“沙和尚一直挑着担”等浅显的理由作为依据。而原因的背后,正是小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自身的生活体验与书本中的人物经历产生共鸣。“干脏活”不仅是一种劳动意识,更体现“不怕苦、不怕累”的坚韧品质;“挑着担”不仅是一份责任和担当,更凸显“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强品格。

学生对同一本书中的人物产生不同的理解、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说明、对同一情境的刺激有不同的反应……阅读的差异化正是思想独立性与个性化的外显。在当今人云亦云的环境及网络信息“爆炸”的时代,这份独特的阅读体验将成为小读者洞察人世的利器。

(2)打开阅读新视野

阅读古典小说,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思辨阅读,有利于学生打开阅读视野,发散思维、灵活变通。例如,在交流课时,可设置富有趣味的、贴近儿童生活的话题:如果《西游记》师徒四人来到班级,你认为他们分别适合哪些班干部的职位?在新鲜的话题引领下,学生将自主回顾故事,寻找合理的依据,并结合生活经验,调动独特的阅读思维,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一个“小问题”牵引一场“头脑大风暴”。此时学生的阅读不再停留于书本,而是跳出故事,让阅读与思想碰撞、与生活接轨。

除了阅读课,班级还可以进行《西游记》阅读的相关活动,如:举办辩论会,提出一个让儿童感兴趣的辩题“孙悟空是不是一个优秀的合作伙伴”,引导学生自行搜集资料,结合阅读经验进行辩论。在你来我往的思维碰撞中,学生的阅读视野将从书本的原点不断发散,以网状的形式迅速扩张,极大地调动思维,对于儿童的思考力有重要的提升作用。同时,班级还可以举办《西游记》等名著课本剧展演,在丰富的表演中,加强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印象,通过代入人物角色,进一步体验阅读的快乐。

《西游记》原著的整本书阅读正像一次古典小说的探寻之旅,在旅程中,师生共读、共赏、共议,一路行走,一路拾得珍宝。这些迷人的阅读宝物:实用的阅读方法、多样的写作妙计、丰厚的文学积累、开阔的思想启迪、浓郁的文化浸润……

站在儿童本位阅读古典小说,化晦涩以生趣、化繁杂以核心、化机械以滋养。当儿童在阅读中大量汲取古典与传统文化的精华,打开阅读的新格局时,这样的成长必定是注入灵魂而富有意义的。

猜你喜欢

原著西游记儿童
气球上的五星期(三) 仙人掌上的夜晚
大侦探福尔摩斯
警察与赞美诗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网络新词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