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五则
2022-07-22
铤而走险
铤而走险形容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的行动。故事来源于《左传·文公十七年》
春秋时期,一百七十多个诸侯国互相争权夺利。到中期,晋国和楚国成了两个阵营的首领,势均力敌,难分伯仲。其中,郑国是个有道的小国。但不幸的是,郑国地处两大强国晋国与楚国之间,北面不敢得罪晋,南面更不能冷落楚。
公元前610年,晋国会聚了一部分诸侯国,一起向楚国示威,施加压力。晋国国君怀疑郑国与楚国暗中勾结,怀有二心,不肯与前来的郑国国君相见,弄得郑国诚惶诚恐。
郑国大臣子家,为当时的执政大夫。他见此情景,便给晋国的执政大臣赵盾写了一封信。关于赵盾,可是个在晋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人。赵盾的“外号”是盛服先生,这是因为赵盾每天勤于政事,天不亮就上朝,早到了就在朝堂前正襟危坐,恭候国君。据说,当时他的仇人找了个刺客去杀他,刺客看到了正在独自等候上朝的赵盾,竟被其忠君爱国的情操深深感动,于是不忍心加害于他。
言归正传,子家的信中说,郑国和晋国一直很尊敬友好,但仍不能使你们满意。我们现在左右为难,既怕得罪晋国,又怕得罪楚国。就像一头被猎人穷追猛赶的小鹿,本来是不愿意离开肥嫩丰腴的水草和森林的,可是一旦被猎人逼得走投无路时,再危险的悬崖绝壁也会不顾一切地跳下去。如果你们把我们逼急了,郑国也只好铤而走险,去寻求楚国的保护了。那时,你们晋国可不要后悔呀!
赵盾接到信后,认为很有道理。便说服晋国国君改变了对郑国的态度,以免他们投入楚国的怀抱。然而,在此后的几十年里,郑国时而依附晋国,时而追随楚国,弄得晋楚两国都哭笑不得。
顾左右而言他
顾左右而言他形容无话对答,有意避开本题,用别的话搪塞过去。成语来源于《孟子·梁惠王下》。
战国中期,有一个名叫孟子(又称孟轲)的人。他是儒家的代表人物。
据说,有一次,他对齐宣王说:“有一个人,因为要到楚国去,把老婆孩子交托给他的朋友,请予照顾。等到他回来的时候,才知道他的老婆孩子一直在受冻挨饿,那位朋友根本没有尽到照顾的责任。你说这该怎么办?”
齐宣王答道:“和他绝交!”
孟子又说:“有一个执行法纪、掌管刑罚的长官,却连他自己的部下都管不了。你说这该怎么办?”
齐宣王说:“撤他的职!”
最后,孟子说:“全国之内,政事败乱,人民不能安居乐业。你说这又该怎么办?”
齐宣王“顾左右而言他”,即望着两旁站立的随从,把话故意扯到别处去了。
笑比河清
笑比河清形容态度严肃,难见笑容。包拯是北宋庐州(今安徽省合肥市)人。端州的砚台很有名,以前的知州借上贡的名义,随意征收几十倍的砚台来巴结上司。包拯到任后,命令制造上贡朝廷的数目,一块也不能多,老百姓的负担一下子减轻了。担任三司户部副使时,一次契丹在边境集结军队,边境的州郡逐渐紧张起来,朝廷派包拯到河北调发军粮。包拯说,漳河地区土地肥沃,百姓却不能耕种,邢赵三州有民田一万五千顷,却被用来牧马,请求全部给老百姓耕种。造福了河北的百姓。
包拯任开封府府尹时,因为是京城,很不好管理。按以前的规定,百姓告状要先写状子,再托府吏传进来。包拯破了这个规矩,大开府门,让老百姓直接到堂上来陈述,这样官吏再也做不了手脚。一次,开封发大水,水排不出去。包拯一调查,原因是许多权贵在疏通的河道上筑了许多花园、亭台。包拯限期他们全部拆掉。有个权贵不肯拆,还拿出一张地契,说那块地是他的。包拯详细一检查,发现地契是伪造的。包拯马上拆了他的花园,并奏明仁宗皇帝。后来大水就退了。
由于包拯铁面无私,一年时间就把开封治得井井有条。权贵们都收敛了许多,一听到包拯的名字就怕,说要看到包公的笑脸比看到黄河水变清还难。
此地无银
从前有个人叫张三,喜欢自作聪明。他积攒了三百两银子,心里很高兴,但是他也很苦恼,怕这么多钱被别人偷走,不知道存放在哪里才安全。带在身上吧,很不方便,容易让小偷察觉;放在抽屉里吧,觉得不妥当,也容易被小偷偷去,反正放在哪里都不方便。他捧着银子,冥思苦想了半天,想来想去,最后终于想出了自认为最好的方法。张三趁黑夜,在自家房后,墙角下挖了一个坑,悄悄把银子埋在里面。埋好后,他还是不放心,害怕别人怀疑这里埋了银子。他又想了想,终于又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回屋,在一张白纸上写上“此地无银三百两”七个大字。然后,出去贴在坑边的墙上。他感到这样是很安全的了,便回屋睡觉了。
张三一整天心神不定的样子,早已经被邻居王二注意到了,晚上又听到屋外有挖坑的声音,感到十分奇怪。就在张三回屋睡觉时,王二去了屋后,借月光,看到墙角上贴着纸条,写着“此地无银三百两”七个大字。王二一切都明白了。他轻手轻脚把银子挖出来后,再把坑填好。王二回到自己的家里,见到眼前的白花花的银子高兴极了,但又害怕了起来。他一想,如果明天张三发现银子丢了,怀疑是我怎么办?于是,他也灵机一动,自作聪明拿起笔,在纸上写到“隔壁王二不曾偷”七个大字,也贴在坑边的墙角上。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民间故事,把这句话“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王二不曾偷”当作一个成语,用来比喻自作聪明,想要隐瞒,掩饰所干的事情,结果反而更加暴露明显了。现在这句成语,被简化为“此地无银”了。
空洞无物
“空洞无物”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空空洞洞,没有内容,没有东西。比喻文章没有什么内容或不切实际。
这个成语来源于《世说新语·排调》,王丞相枕周伯仁膝,指其腹曰:“卿此中何所有?”答曰:“此中空洞无物,然容卿辈数百人。”
周顾,字伯仁,是东晋的一位大臣。他少年时就长于谈吐,成人后颇有名望,谈吐幽默诙谐,为人宽宏大量,不拘小节,性格开朗从不为一点小事而耿耿于怀。当时的人们都称赞他“有雅量,友爱过人”。
由于他的才识、品德和他的名望很高,官居尚书左仆射之职,引起弟弟周嵩的不满和妒忌。一次,兄弟俩一起喝酒,周嵩酒醉,竟拿起燃着的蜡烛朝周顾投了过去。而周顾只稍一躲闪,脸色依旧十分平静,一点也没有生气,只缓缓地说道:“阿奴,你用蜡烛丢我,实是下策。”
东晋时期,在一些名士之中盛行着一种“清谈”的风气。那些名士们一边饮酒、一边发议论。他们只注重自己的个性品格,而不在乎礼节。
周颛的家里,也常常有人来喝酒闲谈,其中一位就是辅助司马睿建立东晋王朝的丞相王导。周家和王家都是中原的名门望族,所以周颐和王导之间的私交十分深厚。一次,王导和周颐谈得十分投机,越谈越高兴。谈着谈着,王导高兴之余,竟得意忘形地侧卧身子,把头枕在周顾的膝上,用手指着周颐凸起的肚子问道:“你这肚子里面有些什么东西呢?”
周顓挺了挺身子,摸着自己的肚子,诙谐地说:“这里面吗?什么也没有,‘空洞无物’。不过,像阁下这种人,倒也能容得下几百位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