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赋能敏捷组织画像

2022-07-22高松

中欧商业评论 2022年2期
关键词:铁三角驱动战略

高松

近年来,在变化剧烈的VUCA环境下,传统管控型的组织管理模式遭受挑战,赋能敏捷型组织变革潮流正在兴起。笔者认为,这场变革并非传统管理的小修小补,而是根本组织管理范式的重构。

那么,究竟什么是赋能敏捷组织,能否勾画一个赋能敏捷组织的画像,作为未来组织转型变革的参考?赋能敏捷组织与传统组织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它是传统组织的优化调整,还是组织范式的根本性重构?在赋能敏捷组织转型大潮中,有没有值得学习的中国案例与故事?本文试图对上述问题进行回答。

要回答上述问题,就需要从整体上把握两种组织,并用隐喻的方式作区分解读。

传统组织以马克斯·韦伯提出的科层制组织为基本范式。科层制组织强调横向分工,职能专业化,用流程协同。自上而下的等级制度,权力集中在组织高层,基层是执行者。

这种范式的优点是体制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在环境不变,目标清晰的前提下,能够发挥高效率、低成本的组织运营优势。

缺点是压抑了人的积极性与创造精神,人就像组织的附属品,只会例行公事,从而导致组织的官僚化、僵化与行动缓慢,难以应对剧烈变化的环境。

从直觉上把握整体,传统组织就像一部机器,部门就是组件,员工就是螺丝钉。人被物化,只能通过绩效主义,运用“胡萝卜+大棒”的方式,以人性中的恐惧与贪婪为管理驱动力。

赋能敏捷组织是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围绕客户需求,强调授权前台,自定义目标,跨职能整合,并行流程,平台化服务支撑,创造尊重员工、自我驱动的组织文化。

赋能敏捷组织范式的优点是能够激发员工活力与能量,敏捷高效地应对环境变化与客户需求。缺点是组织内部会出现一定混乱,造成浪费与冗余,在完成既定目标时,缺乏效率与速度。

从整体看,赋能敏捷组织不是无机物,而更像是有机的生命体。生命体的本质是链接、爱与进化。

賦能是唤醒人性中原本就具有的能量。在赋能组织中,人性中的好奇、良知、自我成就的渴望被充分激发出来。由此,员工围绕客户需求,以利他关爱之心,自我组织、自我驱动、有机联系,成为组织的构成细胞。组织由此生生不息,随着环境变化而不断进化发展。

要想更为清晰地描绘出赋能敏捷组织的画像,就需要回答以下这些问题。

组织的战略与经营:组织要去往哪里?组织在战略、目标与经营上的特点是什么?组织如何处理与行业生态的关系?

组织的管理与机制:组织是如何协作的?组织的管理动力来自哪里?核心组织在架构、信息、决策、绩效、机制、工具上的表现是什么?组织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处理的?

组织的身份与信念:组织是由一群什么人构成的?有什么特征?他们相信什么?组织的人才、领导力、文化上的关注点是什么?人与组织之间是什么关系?

组织的意义与根基:组织因为什么而存在,组织对客户与社会的价值是什么?组织是以什么为驱动的?组织与社会的关系是什么?

组织的成长与进化:组织是如何适应环境变化的?组织自身如何学习与进步?组织如何能够生生不息,基业长青?组织与未来的关系是什么?

动荡变化的时代环境正是赋能敏捷组织潮流兴起的大背景。面对动荡不确定的VUCA商业环境,传统组织难以适应,表现出僵化、笨拙与缓慢。那么,赋能敏捷组织如何应对VUCA环境,在战略与经营上的特征是什么呢?

笔者认为,数据驱动的动态战略是赋能敏捷组织在战略与经营上的核心特点。

数据驱动:战略决策的依据是数据,尤其是来自客户的反馈数据。战略决策主要是从市场客观事实出发,而非从决策者主观直觉出发。

动态战略:战略的规划与执行是动态调整、滚动优化的,在这个过程中,战略方案根据实际执行的反馈不断调整,实现战略对环境变化的动态适应。

数据驱动的动态战略具体有以下六个步骤。

(1)方向定力。任正非曾经说过,“方向大致正确,组织充满活力”是当下战略经营的核心。赋能敏捷组织要往何处去?这是组织战略必须要回答的问题。这个战略方向不能轻易改变,不能因短期利益而轻易调整。成就大事业的组织的共同特点是在一个方向领域持续精耕,长期坚持。

(2)不确定目标。为应对变化动荡的环境,在大方向不变的情况下,战略目标却应当动态调整,而非僵化执行。领导者应当保持谦卑心态,培养自己的不确定性思维,去除傲慢与主观判断,根据客户需求与环境变化而调整战略目标。

(3)方案假设。根据战略目标提出战略执行方案与假设。执行方案并非仅仅是可以落地的计划,还应当清晰地提出方案背后的假设,比如客户的价值认可要素与痛点等。

(4)试错验证。在战略方案的执行过程中,需要逐次推进,在部分区域、市场与客户中进行验证,对战略方案的假设进行反思复盘。

(5)滚动优化。根据市场反馈,对战略方案进行优化与调整,进一步试错验证,并不断推广战略方案的范围,实现战略目标。

(6)开放生态。在规划战略方案时,赋能敏捷组织往往采用生态视角,以客户为中心,从为客户创造价值出发,打开组织边界,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元气森林在近年来的迅速崛起,就应用了数据驱动的动态战略。元气森林以年轻Z世代消费人群的需求为核心,从“健康+美味”出发,运用区域套利思想,将日本畅销的无糖饮料导入中国,并在便利店与DTC渠道,进行A/B测试,根据销售与行为数据进行市场战略决策与动态调整,从而成功建立起以气泡水为主体的产品矩阵,实现迅速成长。

阿斯利康是中国排名第一的跨国医药公司。近年来,阿斯利康意识到,患者需要的不是药品,而是健康。因此,阿斯利康以患者场景为核心,规划了4D(诊断、医药、仪器与数字化)生态战略。阿斯利康与医院合作建设雾化中心、胸痛中心、肿瘤筛查中心、糖尿病诊疗康复中心等,与生态合作伙伴一起为患者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不仅呵护了患者健康,还实现了商业成功。

我们如何协作?

赋能敏捷组织要执行数据驱动的动态战略,就需要探索创新的内部管理与组织模式,重新定义组织管理与内部协同方法。

与传统组织相比,赋能敏捷组织在组织架构、信息传递、经营决策、绩效机制、工具方法等方面都具有不同的特征。上述特征共同指向一个方向,那就是人性的自组织。以人性善为基本假设,激发人性的良知与善意,充分发挥每一名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与创造精神,让人们自我组织与自我驱动,围绕客户需求,敏捷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人性的自组织有以下几个特征。

(1)授权一线:赋能敏捷组织往往将一线经营决策权授予前线,塑造一批业务赋能团队。这批团队围绕特定客户或是区域,自主经营,达成绩效。为什么要授权一线团队与员工决策?有两个原因:一是只有掌握决策权,员工才能担当责任,自我成就的人性渴望就会被激发出来;二是让听得到炮声的人决策,能够更好地根据一线市场变化精准与敏捷反应。

(2)并行流程:传统组织流程大多是串行流程,以不同职能进行分工。这种做法会造成部门墙与流程断点,导致僵化与缓慢。赋能敏捷组织则以跨职能的并行流程为特点,从整体经营视角出发,实现解决方案整体创新。

(3)平台支撑:赋能敏捷组织中层从管控枢纽变为赋能平台,对经营前台进行服务支撑。在这里,其关系从上下关系转变为前后关系,平台成为前台业务的专家顾问,帮助前台解决业务难题。

(4)弹性组织:弹性组织是指组织并不是僵化的架构,而是可以依据任务不断调整变化的组织。在基本架构基础上,可以依据任务形成临时虚拟任务组织,任务完成即可解散。也可以跨组织边界,与客户、生态合作伙伴形成基于任务的组织。

(5)透明信息:赋能敏捷组织强调内部信息的透明化,一线管理者只有了解整个战局的信息,才能指挥好眼前的战斗,作出最精准的决策。因此,战略级的信息、市场客户的需求,甚至业绩数据信息,都应当让一线员工掌握。

(6)数字化工具:数字化工具是赋能敏捷组织的基础设施。数字化工具能够让信息传递迅速,帮助组织围绕客户需求,拉齐目标、高效协作。

字节跳动自2012年创办之日起,就采用了OKR(目标与关键成果)管理模式。OKR缘起于德鲁克提出的目标管理理论,其核心思想就是激发管理者的自主意识与责任感。OKR是赋能组织的重要管理工具。它通过让员工参与制订OKR,将组织目标分解,形成组织的目标体系,从而高效实现组织协同。字节跳动开发了飞书数字化办公协同工具,将OKR内置到飞书中,大大提高了透明度,增加了组织协同的效率。

华为铁三角是营销端建立前台的经典案例。华为铁三角源自苏丹的组织变革尝试。华为将原有的客户经理、方案经理、交付经理的串行功能,跨职能整合起来,形成并行的客户铁三角。客户铁三角以客户为中心,被充分授权,成为独立经营体。系统铁三角则是客户铁三角的平台服务支撑,接受客户铁三角的炮火呼唤,支撑客户铁三角的作战。华为铁三角对营销端构建赋能营销团队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我们是谁,相信什么?

赋能敏捷组织是由什么样的人组成的?这些人是否有共同的特征?人与组织的关系是什么?这些是赋能敏捷组织建设必须回答的问题。它们涉及组织对人才与领导力的观点。

赋能敏捷组织构成个体的核心特征是成长心智。成长心智有两层含义:一是对自己的,人人都担当起个人成长的责任,将工作视为个人成长与修炼的过程,实现个人使命与人生价值的载体;二是对他人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发自內心地帮助他人的成长与成熟,以成就他人为乐。前者是自驱型人格,后者是赋能领导力。

(1)自驱型人格

自我驱动型的人通常具有自我塑造、责任担当、使命觉醒与高能感性四个特征。

自我塑造:自我驱动型的人能够清醒地认知自我,了解自己的长处与短板,明晰自己的兴趣与热爱。将自我的成长与进步视作是一生的修炼,最终目标是将自己塑造成器。

责任担当:自我驱动型的人不是巨婴,而是成熟的人。能够独立担当被赋予的责任。面对困难挫折,能够面对现实,以积极的心态努力争取,不依赖,不甩锅。

使命觉醒:自我驱动型的人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每个人的出生都不是偶然,都拥有特定的使命。这一使命不能被财富与生儿育女而定义,而是存在于自己对他人与社会的贡献之中。自我驱动型的人接受这一使命,并保持初心,为自我使命而奋斗。

高能感性:自我驱动型的人天生是高能量与高感性的人,是自燃型的人。在团队中能够感染带动他人,形成高能的团队能量场。

(2)赋能领导力

在赋能敏捷组织中,人人都是领导者。领导不仅仅是领导他人,还是领导自己,领导事业。与传统组织的管控型领导风格不同,赋能组织的领导力有如下特征:开放、谦逊、服务、尊重、成就。

开放:面对VUCA时代剧烈变动的环境,拥有不确定性思维,以开放的心态拥抱变化,宽容失败,鼓励团队创新探索。

谦逊:发自内心地承认自己的局限性,以学习心态面对同事与下属。不执着于自己的意见,放下傲慢与偏见,善于学习与整合集体的智慧。

服务:不以权力、地位与金钱为追逐目标,拥有服务心态,服务客户、服务员工、服务事业,将自己奉献于一个更大的事业之中。

尊重:认真倾听团队与下属的意见,倾向于向下授权,善于通过集体共创的方式进行决策,充分信任团队的决策与行动。

成就:以成就他人为核心任务,做员工的教练与导师,在做事的过程中,给予教练与反馈,帮助员工成长,以成就他人为乐。

我们为什么存在?

任何组织要在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都需要回到根本思考,组织因何而存在。赋能敏捷组织自然也必须回答这些根本的问题,那就是组织与社会的关系是什么?组织能够健康生存的依据是什么?

任何组织都是人类社会母系统的子系统,必须在母系统中寻找自身存在的法理依据。德鲁克认为,公司是社会的器官,就需要对社会有价值,发挥特定的功用。赋能敏捷组织要在社会中健康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在自身对客户及社会的价值创造上寻求依据。

这就是一个组织的使命。使命是一个组织为他人、社会创造特定价值的宣言。以使命驱动,而非盈利驱动,这正是赋能敏捷组织存在的根本依据。

以使命驱动组织,就能够竖起大旗,感召员工、客户、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人,形成事业共同体,凝聚能量与士气,成就大业。具体来说,使命驱动有以下四层含义。

(1)客户价值:组织存在的依据是为客户创造价值。组织能够明确服务的客户群体,并清楚地知道这一群体的价值认可要素,组织能够为这个群体创造独特的价值。组织自身基因与核心能力决定了组织创造价值的差异性与独特性。

(2)社会贡献:组织能够存在,就需要对社会有价值与贡献。在社会就业、税收等方面对社会有所贡献。从更宽广的视角来看,应当对社会价值观与风气的树立担当责任,对大自然与生态保护承担义务。

(3)利他向善:赋能敏捷组织可以依据各自发展历史,形成多样的组织文化。然而,利他向善一定是赋能敏捷组织共同的价值观。赋能敏捷组织不会利用人性的弱点赚钱,而是正心正念、引人向善。价值观立场鲜明。

(4)人是目的:赋能敏捷组织是以人为本的组织。人既不是资源,也不是工具,人是目的。组织在实现自身使命的过程中搭建平台,让组织中的人成就自己人生的价值意义。

我们如何发展?

赋能敏捷组织需要回答的最后一个问题是如何与时间共舞,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避免熵增与组织惰性,不断进化变革,健康发展。这就要回答组织与未来的关系是什么。

环境的变化是永恒的,组织是环境的子系统,组织要想基業长青,就必然需要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持续变革,从战略、策略、组织等方面作出调整。组织对环境的适应性过程,其本质就是一个组织学习的过程。组织学习过程的有效性,正是赋能敏捷组织超越传统组织的核心优势。

赋能敏捷组织建设学习型组织,保持对环境的敏捷反应与快速学习,主要秘诀是紧紧抓住以下四个环节。

(1)面向未知:学习是面向未知的学习,而非从已知到已知的学习。学习的主题是面向未来的,没有现成答案的。学习是组织层面的,能够帮助组织面对变化及时反应,因而学习是极其现实与有效的。

(2)跨域共创:组织进入无人区,解决之前从来没有遇到过的问题,也没有标杆可以学习。就需要跨域共创,善于汲取跨行业企业的经验与做法,通过共创的方式实现创新突破。

(3)敏捷迭代:未知的探寻是一个知行合一的过程。将共创的方案,在实践中试错与迭代优化,最终产出经过验证的策略与做法。

(4)知识经营: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提炼总结新知,在组织内部传播与推广,实现组织心智的升级、组织的进化发展。

猜你喜欢

铁三角驱动战略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战略的里子与面子
AMD VS微软 SSD的AHCI驱动选哪家
“铁三角”亮相“广州展”
常见“铁三角”问题的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