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促进共同富裕中建设现代化新吉林
2022-07-22丁晓燕
丁晓燕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科学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的宏伟蓝图,契合吉林实际、顺应人民期待。报告提出了“六个显著跃升”奋斗目标,明确共同富裕水平显著跃升,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现代化新吉林建设的“新担当、新突破、新作为”重大职责使命。
一、共同富裕是现代化新吉林的重要特征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建设现代化新吉林的特征之一。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民至上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不断走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不断造福人民,努力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的道路上,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孜孜不倦的价值追求,在现代化过程中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要从人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和公共服务等方面谋划部署,统筹做好就业、收入分配、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扶幼等各方面工作,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普遍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省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普遍达到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信自强、环境宜居宜业、 社会和谐和睦、公共服务普及普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和幸福美好生活。
二、共同富裕是全体吉林人民的共同期盼
当前,我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发展质量效益有待提高,居民生活品质还需改善,城乡区域发展和不同群体间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需要有针对性地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建设现代化新吉林的进程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从地区差距看,2011年至2021年间,我省GDP从7734.64亿元增长到13235.5亿元,人均GDP从28270元增长到55000元,分别增长了71%和95%。但从全国地区看,我省经济总量和人均GDP均排在第26位,与发达省区相比差距更大。从收入差距看,2011年至2021年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7796.57元增长到3564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7509.95元增长到17647元。10年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累计增长2.0倍和 2.3倍,与全国一道如期实现翻一番目标。但2021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国仅高于黑龙江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排全国第21位。从城乡差距看,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逐年下降,从2011年的2.37∶1下降到2021年的2.02∶1,比值累计下降0.35,表明我省城乡居民收入缩小。
要从问题导向出发,瞄准阻碍实现共同富裕的最关键环节。推动共同富裕体制机制创新,着力完善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和不同群体间收入分配差距的政策举措,加强先富带后富的激励机制和制度设计,注重向农村、基层、相对欠发达地区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补齐民生短板,兜住民生底线,在人人参与、人人尽力的基础上实现人人享有。
三、共同富裕是建设现代化新吉林的重要任务
一是明确共同富裕的着力点,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探索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构建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协调共进、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优化互促的良性循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品质化多样化的生活需求。围绕“六新产业”“四新设施”,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提升经济效率、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推动产业高级化、产品高端化、品牌驰名化,培育壮大一批千亿级百亿级企业, 打响“吉林制造”品牌。
二是明确共同富裕的发力点,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从就业供给和需求两端共同发力,积极壮大实体经济、优化就业结构。不断完善就业优先政策,进一步扩大就业容量、提高就业质量。加强重点群体和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工作,高度关注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残疾人、女性及脱贫基础不稳固地区的劳动者就业问题,在共同富裕之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破解就业市场中的“招工难”和“就业难”两难问题,解决信息不充分、不对称造成的岗位与需求之间不匹配的矛盾。
三是明确共同富裕的破题点,完善先富帮后富的新机制,切实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报告提出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让人民群众收入更多、腰包更鼓、底气更足。要着力健全经济发展与收入增长联动机制,多渠道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加快“扩中”、全面“提低”,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从发展的前瞻性视角,推动更加公平的分配制度的形成,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合理调节城乡、区域、不同群体间分配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使收入分配调节既能够分好蛋糕,又有利于进一步做大蛋糕。
四是明确共同富裕的结合点,深入推进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共同富裕,要缩小不同区域间在经济社会发展上的差距。要增强吉林省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推动中东西“三大板块”聚焦功能区定位、实现特色发展,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宜山则山、宜水则水,宜农则农、宜粮则粮,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加快形成同频共振、协同发力的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格局。农村、农民、农业是促进共同富裕的薄弱环节,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是推动共同富裕的重点任务。要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推进乡村振興战略的有效衔接,推动新型城镇化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机对接,深入探索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政策体系,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和动力。
五是明确共同富裕的落脚点,建立科学的公共政策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加教育、医疗、养老、住房、公共休闲等公共服务,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形成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着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高受教育程度。提升医疗保障体系,深入推进健康吉林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政府对社保投入,重点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提高保障水平。
六是明确共同富裕的支撑点,促进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的统一,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营造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和睦友好的社会风尚,实现国民素质明显提高、团结互助友爱蔚然成风,人民精神生活丰富,社会文明进步。深入挖掘吉林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冰雪文化、汽车文化、生态文化、民俗文化等资源,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重大文化设施建设,打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体现时代精神、具有吉林特色的文化强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作者: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