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知识产权案件成为“公开课”
2022-07-22伍里川
伍里川
从冰墩墩遭仿制、中国知网侵权事件、舞蹈《只此青绿》被照抄,到奥迪小满广告深陷抄袭泥沼,知识产权领域似乎进入“多事之秋”。
其中,一些事件的收尾堪称潦草。譬如奥迪小满广告事件,以著作权人“北大满哥”接受道歉、免费授权文案而告终。“道歉”似乎成了诸多类似事件的“标配”。
在知识产权领域,依法惩治侵权行为无疑非常重要,唯有提高违法成本,才能形成震慑力。但实际上,如果著作权人决定不追责,侵权者就不用承担法律责任。奥迪小满广告事件走向让人愕然的大和解,并非立不住。我们更需看到,在知识产权保护这个命题之下,“惩治”不是唯一要求,处置个别“大事件”,也不是全部要义。
2021年,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6565件14020人,但社会上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仍层出不穷。欲减少相关侵权现象,必须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健全法律法规,但根本之道还是在于提高全民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当下,这方面的全民意识还远未建立。不少人往往一边骂着侵权者,一边却习惯性地侵权,甚至并未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也是一种侵权,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例如,微信聊天中广为使用的表情包,就可能涉及侵权。电视剧《都挺好》热播后,“苏大强表情包”就引发了争议。在我看来,照抄“北大满哥”著名文案的当事人,未必是肆无忌惮、嚣张跋扈,恐怕也是被下意识的拿来主义“怂恿”了。
在当今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普遍较为薄弱的情况下,“严于律人,宽以待己”就会成为一种常态。一些网友对侵权行为的“口诛笔伐”,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吃瓜”,知识产权保护议题并不是他们最关切的内容。一档舞蹈节目、一个吉祥物所遭遇的“傷害”,却成了某种谈资。这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集体关注”。
唯有让典型案例成为“公开课”,让公众不仅学习法律法规知识,还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认识到侵权和日常生活的交叉性,从而约束自己的行为,使保护知识产权成为社会共识,“集体关注”才更有意义。
此外,关注“大事件”,只是关切知识产权保护的内容之一其意义不用多言,既展现了侵权问题的危害、被侵权者维权的艰辛,也展现了完善法律法规的急迫性。但在信息爆炸时代,侵权和保护议题随时“切换”,一些关于知识产权的“大事”只是舆论场的几朵浪花,我们的注意力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应随着热点稍纵即逝,应持续地既律人,也律己。
特别是在现实中,知识产权侵权现象的“法不责众”困境是存在的。一个社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如何,决定了知识产权的生存土壤如何。这个意识越强烈、越明晰,对侵权行为的反制力、约束力就越强大,“侵权”利益链也就越发脆弱。
热点事件终会降温,当口水冷却、余音消散之后,事情也就翻篇了,人们的情绪和视线被带到新的事件中想想,这是多么可怕的低质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