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吸入联合振动排痰机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术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
2022-07-21付达天津市环湖医院天津300350
付达 天津市环湖医院 (天津 300350)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在实施重型颅脑外伤术后发生COPD的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联合运用雾化吸入与振动排痰机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将68例重型颅脑外伤术后发生COPD的患者按照随机1:1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n=34)与对照组(n=34),其治疗方法分别为雾化吸入联合振动排痰机与单纯雾化吸入。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相关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外伤术后COPD患者的治疗中雾化吸入联合振动排痰机的应用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属于呼吸内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发病后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咳痰以及喘息等多种临床症状和体征,其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慢性阻塞性通气障碍,也是一种呈现进行性加重的肺部疾病类型[1]。颅脑外伤是暴力直接或者是间接作用于头部之后所导致的一种脑组织损伤,在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手术治疗之后,因为病情、术后恢复以及手术影响等多种因素其非常可能出现COPD,不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与治疗效果的提升,需要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2]。在为重型颅脑外伤术后COPD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雾化吸入较为常用,其可以达到缓解患者病情的目的,但是有相关实验研究表明促进COPD患者有效排痰可以促进患者的更好治疗,因此,就需要在雾化吸入的基础上联合运用可以促进排痰的治疗方法[3]。本研究分析了在重型颅脑外伤术后发生COPD的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联合运用雾化吸入与振动排痰机的临床疗效,现做如下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实验研究的对象为本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接受重型颅脑外伤手术治疗后出现COPD的68例患者,按照随机1:1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n=34)与对照组(n=34)。观察组中20例患者为男性,14例患者为女性,年龄45~78岁,平均(56.23±2.87)岁;对照组中19例患者为男性,15例患者为女性,年龄46~79岁,平均(55.42±3.06)岁,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后可知其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过了相关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在其监督下完成。
纳入标准:符合COPD的相关诊断标准;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患者与家属对本次实验研究完全知情。排除标准:存在振动排痰、雾化治疗吸入禁忌的患者;合并存在严重肺部疾病的患者;合并精神系统疾病的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出血性疾病的患者;心、肝、肾等障碍或者是病变的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重型颅脑外伤手术治疗,并在此基础上做好抗感染、吸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相关治疗。在此基础上两组患者的具体治疗方案如下。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为雾化吸入,所运用的药物包括硫酸特布他林和盐酸氨溴索,其剂量分别为5mg与15mg,所运用的仪器为空气压缩泵,2次/d,20~30min/次。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为雾化吸入联合振动排痰机,其中雾化吸入所用的药物、剂量以及用药次数等均与对照组患者相同。振动排痰机的使用时间为雾化吸入完成10min之后,在治疗前要协助患者选择舒适的侧卧体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叩击头,将20~30次/s作为初始的频率,并根据患者的实际症状表现进行操作模式和频率的调节。将排痰期叩击头放置于患者的肺底部,先以外到内、下到上的顺序进行3~5min的叩拍,之后进行3~5min的振动,保持振动频率处于逐渐增大的状态,2次/d,10~15min/次。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本研究评价指标包括治疗效果、治疗后1d、3d、5d、7d排痰量以及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包括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 of Blood,SaO2);肺功能指标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呼气流量峰值(Peak Expiratory Flow,PEF)。
疗效判定标准[4]:患者呼吸困难、咳嗽等相关临床症状消失,经过实验室检查可知其各项指标恢复正常为显效;患者呼吸困难、咳嗽等相关临床症状改善,经过实验室检查可知其各项指标有所恢复为有效;患者相关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指标均无明显改变为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19.0完成本研究相关数据的处理、分析,实验数据结果间差异显著的标准为P<0.05。
2.结果
2.1 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患者例数为34例,其中分别有19例、14例和1例患者治疗效果为显效、有效与无效,其治疗有效率为97.1%;对照组的患者例数为34例,其中分别有16例、12例和6例患者治疗效果为显效、有效与无效,其治疗有效率为82.4%,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后可知,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2.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段排痰量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d、3d、5d、7d排痰量均与对照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段排痰量(n=34,±s,mL)
表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段排痰量(n=34,±s,mL)
组别 治疗后1d 治疗后3d 治疗后5d 治疗后7d观察组 53.6±4.5 59.7±5.1 48.2±3.1 15.2±2.4对照组 36.3±3.8 41.5±4.7 32.9±3.6 25.6±3.1
2.3 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项血气分析指标与肺功能指标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PaCO2、PaO2、SaO2等血气分析指标和FEV1、PEF等肺功能的比较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项血气分析指标与肺功能指标(n=34,±s)
表2.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项血气分析指标与肺功能指标(n=34,±s)
组别 PaCO2(mmHg) PaO2(mmHg) SaO2(%) FEV1(L) PEF(L/min)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104.23±8.96 48.65±5.44 47.68±5.21 80.43±3.87 86.36±4.22 98.63±1.06 1.64±0.68 2.98±0.67 281.54±6.26 367.88±7.66对照组 103.54±7.61 63.78±4.63 48.31±4.99 61.54±3.98 87.51±3.98 92.17±12.31 1.65±0.71 1.97±0.58 282.14±5.69 316.54±6.59
3.讨论
在当前临床治疗中,暂时未研究出针对于慢性阻塞肺炎疾病的有效治愈方式,为了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患者只能够采用药物的方式来暂缓病情的发展速度。这样虽然可以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仍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近年来随着生活压力的不断加大,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正在不断恶化,所以从当前发病患者来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疾病的发生率正在逐年上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数量正在逐年增加。为了有效减少患者痛苦,就需要广大医疗工作人员对该疾病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加强医疗事业的创新发展,为广大患者寻求全新的治疗方式。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在接受颅脑外伤术治疗后,肺部出现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可能性非常高。从临床医学角度来看,患者之所以会出现该疾病,可能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自主呼吸功能下降,肺弹力纤维受损等因素有关,再加上其他炎症因素的影响,诱发患者出现慢性支气管炎或者肺气肿,从而出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如果患者在接受重型颅脑外伤术后未能做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预防与诊治工作,势必会提高患者出现临床死亡的概率,为此,如何做好重型颅脑外伤术后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防治,已经成为医务人员重点研究内容。
COPD从原理上来说属于发病率较高的一种肺部疾病,其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气流受限,且呈现出了不完全可逆性和进行性的发展,目前一般以维持患者病情稳定的治疗方式为主,尚没有一种治疗COPD的确切方法,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应该分析可以达到上述治疗目的的理想治疗方案[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肺部组织终末支气管远端部位发生病变,肺部组织的弹力下降,导致肺部容积明显超出合理范围。在此条件下,肺部组织便会由于管腔内分泌物含量过多,影响了肺部组织的膨胀与收缩功能,导致患者出现了呼吸性功能障碍。
雾化吸入为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一种治疗方式,通过这一方法用药可以保证药物直接与患处接触,具有作用直接、起效快以及安全性高等显著的特点,促进了药效的更好发挥,其中基本原理是将液体药物为高速旋转的形式转变成为雾状,从而让患者可以直接吸入药物达至患处。这样的治疗方式可以让药物直接作用于患者患处提高治疗效果[6]。运用雾化吸入的方式为COPD患者实施治疗过程中,硫酸特布他林和盐酸氨溴索等药物的应用可以更好地达到扩张支气管、抑制气道黏液分泌以及降低痰液浓度的作用,减轻支气管痉挛的现象[7]。振动排痰机是以物理定向叩击作为基本原理而设计的一种排痰装置,通过叩击、振动等方式促进了气管黏膜处分泌物的松弛,使痰液更好排除,其在雾化吸入后的应用达到理想的排痰效果,可以说,在实施COPD患者治疗的过程中,联合运用雾化吸入与振动排痰机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案[8]。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为了突出雾化吸入联合振动排痰机的优势作用,必须要严格按照临床操作流程开展治疗活动。患者应当采取侧卧位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叩击头,避免叩击头选择不合适,给刚接受重型颅脑外伤手术的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医务人员要确保叩击器连接完毕,将叩击频率控制在25次/s,如果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情较为严重,则可以适当调高叩击频率。但叩击频率也不能过高,否则会给重型颅脑外伤手术患者带来安全风险。叩击顺序应当采取“由下至上、由外到内”的基本治疗原则,先进行4min左右的叩击,然后再进行4min左右的振动。每日进行2次,每次大约15min左右为宜。而雾化吸入需要在患者接受振动排痰机治疗前便进行使用,医务人员要做好吸入器内药物的调剂,采取氧气雾化吸入的治疗方式。雾化吸入流量应当控制在2min/次、6~8L/min,以10d为1个疗程。
尽管目前临床医学已经将振动排痰机用于重型颅脑外伤手术后预防和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重要手段,能够辅助排除患者气道内存在的分泌物等有可能引起其他病变以及影响呼吸效果的异物[9]。但为了进一步提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防治效果,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务人员选择使用雾化吸入联合振动排痰机的治疗方式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术后出现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这种联合治疗方案能够显著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将振动排痰机和雾化吸入两种治疗手段的优势作用尽可能发挥出来,对于在接受重型颅脑外伤术后患者存在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着更加突出的治疗作用,治疗效果更加理想、治疗安全性以及治疗效率更加突出[10]。
综上所述,在为重型颅脑损伤术后COPD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雾化吸入联合振动排痰机的应用获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患者的临床治疗康复效果突出,在接受重型颅脑外伤术后出现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能够得到有效缓解。通过雾化吸入的治疗方式,将药物直接作用到患者肺部组织发生病变的位置,从而将患者干燥的气道进行湿化处理,并将患者气道中残留的痰液进行稀释,这样有助于避免患者出现支气管痉挛或者对已经出现的支气管痉挛进行有效缓解。而振动排痰机则可以通过定向叩击,将患者肺组织管道中残留的分泌物和代谢物在物理学原理的作用下往外移动,从而将分泌物以及代谢物顺利排除。从临床的实际应用效果来看,接受重型颅脑外伤手术后出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雾化吸入联合振动排痰机的治疗手段,病情并未得到进一步恶化,也并未出现危险事件,患者肺部组织中残留的痰液和分泌物得到了有效排除,患者的术后预后效果明显提升。由此可见,雾化吸入联合振动排痰机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手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着极高的临床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