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声在浅表淋巴结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2022-07-21钟于丽李娜谢颖赣州市人民医院超声科江西赣州341000
钟于丽 李娜 谢颖 赣州市人民医院超声科 (江西 赣州 341000)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高频超声在浅表淋巴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19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浅表淋巴结病变患者中择取资料完整的6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均经过手术病理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均实施高频超声检查,来对其良恶性进行鉴别,并将超声检查和病理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以分析高频超声诊断价值。结果:在病理检查中,确定有良性淋巴结病变有43例、恶性淋巴结病变有25例,在高频超声检查中,良性淋巴结病变有40例、恶性淋巴结病变有24例,诊断准确率为94.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高频超声检查中,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病变的长径、短径、收缩期血流速度、阻力指数等指标比较,差异显著(P<0.05),舒张期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浅表淋巴结病变诊断中,运用高频超声检查,能够保证良恶性鉴别的准确性,还可以对结巴内部回声、血流等资料进行搜集,为后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近年来,各种疾病的发生率与检出率都在上升,这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及人口寿命的增长、身心压力、保健意识等均存在较大的联系。浅表淋巴结病变作为一种可以通过触诊来确诊的疾病,其多发于颈部、腹股沟、腋下等部位,多是因全身因素或者局部感染所致[1]。通常,在病菌侵入个体淋巴结后,淋巴结内的细胞会快速增大,进而形成肿块[2]。故而,浅表淋巴结肿大是淋巴病变的主要症状在发生初期,浅表淋巴结肿大相对轻微,患者难以自主察觉,部分患者会有淋巴压痛的现象。在没有及时治疗时,随着病程延长,患者的淋巴结病变可能会恶化,进而出现饮食减少、乏力、低热、贫血等现象,危及其生命安全。在触诊时,淋巴结相对固定,且质地偏硬,可以被检查出来。但部分患者病情相对轻微或者隐匿性较强,尤其是浅表淋巴结的诱因多元化会导致其表现相对复杂,自然在诊断难度上也会提高,使之治疗难度加大[3]。在这种状况下,临床十分注重浅表淋巴结病变的诊断与鉴别。在本次研究中,以本院确诊的浅表淋巴结病变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于本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浅表淋巴结病变患者中择取资料完整的6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均经过手术病理检查确诊[4]。其中,男36例,女32例,年龄23~73岁,平均(46.12±3.72)岁。经过病理检查,确定有良性淋巴结病变有43例,其具体为结核病变6例、淋巴结增生16例、淋巴结肿大21例;恶性淋巴结病变有25例,其具体为恶性淋巴瘤8例、淋巴转移瘤17例。
纳入标准:患者意识清晰,具有良好地沟通能力;患者无其他严重的器质性疾病与代谢性疾病;患者与家属对研究知情,签署知情文件。
1.2 方法
选取飞利浦公司生产的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作为研究设备,将其探头频率调整到5.0~12.0MHz。在检查前,就超声扫描的一些注意事项进行讲解,提高患者的认识,使之能够配合检查中体位的调整,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可能。具体操作为:①颈部淋巴结。在检查时,需要引导患者保持平卧位,并根据患者主诉的不适之处,让其将颈部适当的偏向一侧,并且暴露出病灶的一侧。在检查时,让其全身放松,并由深到浅进行滑动触诊,整个过程都要紧贴检查部位。通常,检查顺序为耳前-耳后-乳突区-枕骨下区-颈后三角-颈前三角。②腋窝淋巴结。在检查这个区域时,患者需要平躺,适当的将前臂外展,以最大程度地将腋窝暴露出来,在扫描时从两侧开始,并到顶部停止。③在对患者的锁骨上淋巴结进行检查时,需要引导其调整至仰卧位或者坐位,适当的将头部前屈,从锁骨前浅部到锁骨后深部进行扫描。④在检查腹股沟淋巴时,需要调整至平卧位,在与患者进行沟通后,由浅入深,并以腹股沟韧带下方作为开端,以触诊的方式进行,直至腹股沟大隐静脉处结束。在检查部位确定后,操作时,均需要在高频探头上涂抹耦合剂,并将其放置于检查部位,先行常规二维超声检查。然后,再使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来观察其内部血流分布状况。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参照病理检查结果,对淋巴结病变的性质进行确定,以计算其诊断准确率。同时,观察高频超声检查下良恶性浅表淋巴结病变的临床特点,以长径、短径、舒张期血流速度、收缩期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几项为主。
1.4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一般结果描述
在病理检查中,确定有良性淋巴结病变有43例、恶性淋巴结病变有25例,在高频超声检查中,良性淋巴结病变有40例、恶性淋巴结病变有24例,诊断准确率为94.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浅表淋巴结病变的超声图象特征
在高频超声检查中,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病变的长径、短径、收缩期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显著(P<0.05),舒张期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且良性病变患者的边界清楚,内部回声相对均匀,存在淋巴结门。相对来说,恶性病变患者的边界较为模糊,内部回声以不均匀较为突出,无淋巴结门。
2.3 阻力指数
良性浅表淋巴结病变患者的阻力指数相较于恶性患者明显偏低,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在超声检查下良性、恶性病变的超声图象与血流速度比较(±s)
表1.在超声检查下良性、恶性病变的超声图象与血流速度比较(±s)
组别 n 长径(cm) 短径(cm) 舒张期血流速度(cm/s) 收缩期血流速度(cm/s) 阻力指数良性 43 2.10±0.82 1.20±0.35 7.45±1.42 14.28±7.38 0.42±0.03恶性 25 3.87±0.76 1.89±0.44 7.50±1.50 34.26±13.20 0.87±0.13
3.讨论
3.1 淋巴结的重要性
淋巴结作为个体的重要组织部分之一,其也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结构之一。该种结构的形成,是淋巴向心回流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免疫应答、滤过淋巴液的作用[5]。通常,淋巴聚集成群,数目较多。且在人体中,存在多个淋巴组织,例如颈部淋巴结、腋下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等,其具有深浅之分,多沿着血管分布[6]。从实践中来看,淋巴结本身处于人体的隐蔽部位,难以用肉眼来进行直接观察。而个体各个部位或者器官的淋巴管在汇聚时,就会形成淋巴结,这也就是俗称的局部淋巴结。由于淋巴结的位置相对隐蔽,其在日常清洁上会存在一定的障碍,这就很容易导致局部淋巴结被病菌侵袭,从而使之出现感染等现象,此时淋巴结中的细胞就会快速增长,体积增大,功能异常,并引起了局部或者全身性的变化[7]。浅表淋巴结是是淋巴结的一种,其与皮肤层的距离在0.3cm以下,其病变多发于人体表面深筋膜层[8]。在近几年来,临床收治的浅表淋巴结病变患者数量不断上升,这与个体的生存环境、生存压力、遗传因素等存在较大的关联[5]。多数浅表淋巴结病变患者都会出现淋巴结肿大的主要症状。浅表淋巴结肿大是近几年来临床发生率较高的一种浅表淋巴结病变,且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触诊是浅表淋巴结肿大的重要受到,有经验的外科医师可触及表浅的5mm大小的淋巴结。在触诊时,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例如淋巴结部位、大小、检查医师经验等,进而出现漏诊和误诊等现象,难以辨别肿大淋巴结的具体性质。在没有确诊的状况下,治疗时机也会被延误。随着病程的延长,浅表淋巴结病变的性质也可能会发生转变,进而出现淋巴癌,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3.2 浅表淋巴结病变的诊断
在医疗环境不断优化的背景下,人们对浅表淋巴结的认知加强,对其引起的病变也能予以正确的态度来进行处理。但由于浅表淋巴结本身处于一些较为隐蔽的人体位置,很难被患者或者医务工作者以肉眼观察出来,这也就使得漏诊的可能性提高。在以往,多通过触诊来进行确认,但由于浅表淋巴结的发生部位较为多元化,这就很容易受到干扰,进而使之误诊和漏诊率提高[9]。且触诊只能对病灶是否存在进行辨别,即便能够确定淋巴结肿大,也难以对淋巴结病变的性质进行确定,这不利于后续治疗工作的开展[7]。在医疗环境不断优化的状况下,临床发现手术病理诊断能够有效地鉴别病灶良恶性,并将其作为研究参照的金标准。但是手术病理诊断相较于其他方式来说,具有一定的创伤性,这会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再者,诊断费用相对较高,操作复杂,这就很容易出现风险[10]。尤其是一些基础医院,其推广难度较大。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深化,临床多将其运用浅表淋巴结病变的诊断之中。高频超声是一种图象分辨率高的检查方式,其能够对微小病灶加以检出,且定位准确[11]。同时,这种检查方式还可以对淋巴结的内部回声、血流参数、血流分布等状况确定,有助于疾病的鉴别和治疗方案的制定。且在既往实践中发现,高频超声在对血流成像时,不会受到声束角度以及血流方向的影响,可以将更低速的血流和更小的血管显示出来,使得血管连续性较好[12]。而高频超声中的阻力指数值也是近几年来鉴别浅表淋巴结病变良恶性的主要指标之一。通常,阻力指数≤0.6多为恶性淋巴结病变;反之,则为良性淋巴结病变[13]。但在具体实践中,部分浅表淋巴结病变患者的病症缺乏典型性,其无法通过单纯的超声图象和多普勒血流信号来反应具体状况,自然高频超声的诊断结果还存在一定的限制,基于此,在实践时,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状况来加以区分,辅助诊断工作的开展。
通过本次研究结论,可以确定良性淋巴结病变的形状规则、以梭型为主、直径在0.5cm左右,且边界清晰,存在回声,可看见淋巴结门[14]。相对来说,恶性淋巴结被癌细胞浸润,其正常结构被破坏,自然会出现与良性相反的状态。且在经过病理检查后,发现68例浅表淋巴结患者中,良性淋巴结病变和恶性淋巴结病变各有43例、25例。而在经过高频超声检查后,良性淋巴结病变和恶性淋巴结病变各有40例、24例。其中,有3例良性和1例恶性被漏诊,其诊断准确率为94.12%(64/68),无明显差异(P>0.05)。而高频超声检查中,浅表淋巴结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患者的长径、短径、收缩期血流速度等差异显著(P<0.05)。在高频超声中,可以看出良性淋巴结病变会以长椭圆形或者肾形,以长径增大为主,边界清晰,内部血流呈清楚显示的条状或者棒状血流信号,为低速低阻型血流;而在恶性转移性浅表淋巴结肿大中,因为癌细胞的广泛浸润,会使得其正常的层次和结构被破坏,其内部回声、形态、血流状况等有明显的变化,多呈现圆球形或者类圆球形,有80%左右的患者,淋巴门结构消失。这主要是因为恶性肿瘤细胞释放血管生成因子,会导致新生血管形成,且较为丰富,自然在恶性转移性淋巴结内血流丰富紊乱。不过,在实际运用时,虽然能够根据超声二维图和多普勒超声的血流状况,来对淋巴结的性质进行鉴别。但如果个体是非典型的淋巴结,特别是结核性淋巴结肿大与恶性转移性淋巴结肿大,其在检查时,影像图均会表现为圆球形或者类圆球形,淋巴门结构紊乱或者消失,自然难以鉴别。除此之外,在不同的发生阶段,患者还可能会出现钙化以及干酪样坏死形的囊性变化。在实践中,要结合患者的病程、体征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等,来进行性质辨别。必要时,可在超声引导下来进行淋巴结细针穿刺活检,从而保证性质鉴别的确切性。
综上所述,在浅表淋巴结病变诊断中,运用高频超声检查,能够保证良恶性鉴别的准确性,还可以对结巴内部回声、血流等资料进行搜集,为后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