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CT联合增强CT扫描和肿瘤标志物对诊断肺癌及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
2022-07-21侯为华周艳丽方石君甘春华吴晓莺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上海200540
侯为华 周艳丽 方石君 甘春华 吴晓莺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 (上海 20054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研究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仪(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and Computed Tomography,PET/CT)联合增强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扫描和肿瘤标志物对诊断肺癌及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将于本院检查的疑似肺癌患者中随机抽出60例作观察对象,分别予以其进行PET/CT联合增强CT扫描、肿瘤标志物检测,并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不同检测方法在病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研究所选60例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确诊50例为恶性病灶,其中,PET/CT联合增强CT扫描阳性检出率为96.00%,高于肿瘤标志物检测的66.00%(P<0.05);PET/CT联合增强CT检测灵敏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2.00%、90.00%,均高于肿瘤标志物检测的60.00%、61.67%(P<0.05),而特异度数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ET/CT联合增强CT的淋巴结分期一致率为90.00%,高于肿瘤标志物检测的72.00%(P<0.05)。结论:PET/CT联合增强CT扫描用于肺癌及淋巴结转移诊断中,较肿瘤标志物检查应用价值更为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诊断结果精准性和检测敏感度,为后续制定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肺癌作为临床常见呼吸系统恶性肿瘤的一种,早期确诊病症可采取微创根治手术切除患者病灶组织,这是控制癌细胞扩散和提高远期生存率的有效方案。但肺癌早期病灶缺乏特异性,患者一经确诊时通常已经发展至中晚期,丧失手术最佳治疗时机,预后差,五年内生存率较低[1,2]。因此,如何提高肺癌早期确诊率,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大力发展,在临床应用中的不断推广,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核磁共振成像(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仪(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and Computed Tomography,PET/CT)技术的持续优化,以及肿瘤标志物检测应用价值逐渐被临床认可,为肺癌诊断和评估提供了更多选择[3,4]。但是研究也表明,单一检测用于肺癌诊断中,仍存在一定局限性,漏诊、误诊风险难以规避[5]。基于此,本次研究将2019年3月~2020年3月于本院收治的疑似肺癌合并淋巴结转移患者中抽出60例作观察对象,选择PET/CT联合增强CT扫描及肿瘤标志物检测作检测手段,并对比手术病理结果分析不同检测方法的应用价值,所得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9年3月~2020年3月于本院收治的疑似肺癌合并淋巴结转移患者中以抽签模式抽出60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36~75岁,平均(58.15±63.17)岁;体重44~80kg,平均(54.26±1.33)kg。本次研究所选患者,均经影像学证实存在肺内单发实性结节、肿块,未接受过针对性治疗。与此同时,对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类疾病、严重全身性感染等病症患者,予以排除。
1.2 方法
本次研究所选60例患者,均予以其进行PET/CT联合增强CT扫描、肿瘤标志物检测,具体如下。
PET/CT+增强CT:①PET/CT:选择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uMI780 PET/CT仪,放化纯>95%的18F-FDG由上海原子科兴制药公司供应。患者检查前需禁食超过6h,满足血糖范围在11.1mmol/L内的检测条件,18F-FDG注射剂量根据体质量(3.70~5.55)MBq/kg来确定,告知患者检测前需保持充分休息,排尿后开展检查。指导患者取平卧姿势,先进行定位扫描,将电流、电压、扫描范围等参数值分别设定为40mA、120kV、1200mm。接着开始体部CT扫描,调整电压、扫描层厚、时间等参数值为120kV、3mm、18.7~21.9s。床位体部PET图像需采集4~5个,且各床位扫描时间在2~2.5min。②增强CT:选择Cardiac64型CT机(西门子)完成扫描,取80~100mL碘海醇以3~4mL/s速率予以患者进行肌注,然后开始二期增强扫描,将电流、电压、重建层厚参数值设定为240mA、120kV、3mm,静、动脉期扫描时间分别为40~50s、20~25s。
肿瘤物标志检测:患者检测当天,在其空腹状态下抽取3mL静脉血,以3000r/min速率进行5min离心操作,得出检测样本后,选择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生产、型号为Cobas E601的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试剂盒为同公司生产)完成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记录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可溶性细胞角蛋白19 片段(CYFAR21-1)等5项指标,用以患者病情诊断。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对比患者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效能,并计算出其检测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及淋巴结诊断一致率。
PET/CT 检测标准:选择FDG 最高摄取层面,避开高代谢灶选择完整病灶的勾画影像,并计算标准摄取上限(SUVmax),若SUVmax≥2.5即诊断为淋巴结异常;增强CT检测标准为:避开空洞及坏死区,选择病灶主要实性部分及强化明显的勾画影像,即为病灶中心层,计算计算CT强化值,结果显示短径≥10mm视为淋巴结异常。上述结果均符合其中一项,即诊断患者病灶检测结果为阳性反应[6]。
肿瘤标志物检测标准:5项指标正常范围区间为CA125(0~35.0 U/mL)、CA153(0~25.0 U/mL)、NSE(0~16.3ng/mL)、CEA(0~5.2ng/mL)、CYFAR21-1(0~3.3ng/mL),超出上述范围即可诊断为阳性[7]。
1.4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比较两种检测方法检测情况
研究所选60例患者中,经手术病理检测确诊阳性50例(鳞癌18例+腺癌26例+小细胞癌6例),阴性10例(炎性结节8例+结核2例)。PET/CT联合增强CT扫描阳性检出率高于肿瘤标志物检测,见表1。
表1.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结果(n)
2.2 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
PET/CT 联合增强CT 检测灵敏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2.00%、90.00%,均高于肿瘤标志物检测的60.00%、61.67%(P<0.05),而特异度数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
2.3 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淋巴结诊断效能
手术病理确诊恶性病灶的50例患者,淋巴结最终证实N0期20例,N1期13例,N2期17例。PET/CT+增强CT淋巴结分期诊断一致率为90.00%,高于肿瘤标志物检测的72.00%,且χ2=5.26、P<0.05。见表3。
表3.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淋巴结诊断效能(n=50,n/%)
3.讨论
肺癌作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为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临床指出早期诊断病情及术前明确病灶分期,对患者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以往临床对疑似肺癌患者多综合其血清肿瘤标志物指标反应来做病情诊断参考数据,通常情况下可见患者指标明显上升,但后续经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胸部和其他部位却未见病灶组织[8,9]。究其原因,临床指出一方面可能是受肿瘤标志物非特异性增高影响,一方面是病灶为恶性肿瘤,常规CT难以发现病灶,诊断准确率仍有待提高[10]。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大力发展,临床在常规CT检测基础上对技术进行不断优化,增强CT、PET/CT等技术在肺部病变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PET是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的英文简称,是利用正电子核素或其标记的生物活性物质作为显影剂,以了解人体组织、器官功能和新陈代谢的改变;CT是计算机体层显像(Computed Tomography)的英文简称,是通过 X射线检查某一特定区域的形态特征(解剖、形态、大小、密度)。而 PET/CT则是将两者结合,将 PET的功能代谢成像和螺旋 CT的成像技术结合在一起,形成优势互补,一次扫描就可以得到 PET和 CT的影像,并且可以将两者的信息进行融合,从而在病灶定性的基础上进行精确的定位,从而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实际应用价值[11]。
基于此,本次研究为提高肺癌诊断准确性,主张采取PET/CT联合增强CT扫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准确度、淋巴结分期诊断一致率等指标,均高于采取肿瘤标志物检测对应值,且P<0.05,表明联合检测具有较高可行性。其中,增强CT能有效明确患者病灶形态学信息和血供特征,利用病灶强化值计算结果来区分病灶性质[12,13]。有报道指出,肺癌的CT强化值高于错构瘤、结核球,究其原因,指出良性结节存在的乏血管性和对比剂进入量少,加上扩散慢,所以临床以20 HU强化值为分界标准,超出分界值提示患者病灶存在较高恶性病变风险。而PET/CT作为新型影像学检测技术之一,操作技术优势明显,能早期诊断恶性肿瘤等疾病。由于肿瘤细胞具有较强的代谢活性,其摄取显像剂能力是普通细胞的2~10倍,所以在图像中会出现“光点”,所以可以在肿瘤发生较早的解剖学改变之前,就能发现隐藏的病变。研究将PET/CT用于肺癌及淋巴癌转移诊断中,技术兼具CT高分辨率及PET功能显像,通过对选定的身体某些部位进行一次性扫描,仅需20min左右,能分别获得PET、CT及两者融合的全身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图像,可直观地看到患者病灶与周围支气管、胸膜、纵隔大血管等组织的相关性和侵犯程度,是提高其T分期诊断准确性的有效检测方法[14]。与此同时,技术是然后利用SUVmax计算结果来诊断患者病灶葡萄糖代谢情况,特别是检测肺单发结节具有较高敏感度,并能精准鉴别肿块、阻塞性肺炎、肺不张等肺部病变,弥补增强CT中关于中央型肺癌易混淆的不足之处[15]。此外,PET/CT检查安全无创,技术所采用的核素大部分和构成人体生命的基本元素相同或是相似度极高,半衰期短,受检者所接受的剂量等同于一次胸部增强CT扫描的剂量,所有检测安全性较高,可以重复检查。PET/CT联合增强CT扫描用于肺癌及淋巴结诊断中,能有效发挥二者技术的协同之效,全面检测病灶组织,确定肿瘤的临床分期,为后续制定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PET/CT联合增强CT扫描用于肺癌及淋巴结转移诊断中,较肿瘤标志物检查应用价值更为显著,提高患者病情诊断准确性,检测敏感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