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拒绝表达中的“不用”

2022-07-21黄菁萍

关键词:陈述句语料副词

李 影,黄菁萍

(1.贵州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2.瓦莱岚大学 文学院,泰国 洛坤 80160)

拒绝是对请求、命令、建议、邀请、提供等引发行为(eliciting acts)的回应。根据拒绝的内容,拒绝可以分为拒绝提供信息和拒绝实施行为两类。本研究主要针对出现在后一类拒绝中的“不用”展开,并且在分析中将拒绝看作一类言语行为(speech acts),即在说出拒绝话语的同时,言者(拒绝者)也实施了拒绝这一行为。以往对“不用”的研究,或从历时平面讨论“不用”词汇化、语法化的情况[1-2],或从共时平面比较分析“不用”的句法语义特点[3],而针对汉语拒绝表达形式的研究虽然对“不用”有所涉及,但是主要是在说明拒绝表达类型时以举例的形式出现,对于拒绝中“不用”的具体性质、表现及其适用的情景等鲜有涉及。因此从言语交际互动出发,考察“不用”在拒绝表达中的具体情况,如“不用”在会话序列中出现的具体位置、前后搭配情况、适用场景等,不仅有助于全面细致梳理汉语拒绝表达形式,而且也能为汉语教学做出一定补充。

一、独立出现的“不用”

表示拒绝时,独立出现的“不用”常位于会话第二部分的开始位置。在笔者考察的语料中,通过独立出现的“不用”实施拒绝的情况共有74 例,其中单用“不用”(包括后附语气词)的情况有14例,“不用”重叠使用的情况有2 例,与其他独立成分连用的情况有3 例,后附其他小句/句子的情况有55 例①。具体统计见表1。

表1 拒绝中独立出现的“不用”

根据观察,除了可后附语气词外(如“了/啦”),这些独立出现的“不用”所具备的组合扩展能力都十分有限,因此研究将这类“不用”看作是一类固定的表示拒绝的结构②。例如:

(1)夏东海:我帮帮你!

刘梅:不用!(《家有儿女》)

(2)刘慧芳:我来吧。

宋大成:不用,不用。(《渴望》)

例(1)、(2)表明独立或重叠出现的“不用”处于建议、提供等引发行为之后时,主要用于实施拒绝。这时“不用”可作两种解读:①“(我)不用”;②“(你)不用”。前者通过陈述己方不需要,实现拒绝;后者通过劝阻对方,实现拒绝。同时,“不用了/啦”也可以用于实施拒绝,如例(1)、(2)均可改写为:

(3)夏东海:我帮帮你!

刘梅:不用了/啦!

(4)刘慧芳:我来吧。

宋大成:不用了/啦,不用了/啦。

同例(1)、(2)相比,例(3)、(4)的语气更为缓和。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语气词“吧”出现在拒绝中可以使语气趋于缓和,但是根据统计,表示拒绝时“吧”较多出现在通过建议、命令、要求等指令行为(directives)间接实施拒绝的情况中③,在“不用”或“不用了”之后出现的情况并不常见。如例(1)~(4)的回应部分如果添加“吧”,则增添了商量的语气,在上述这些通过“不用”实施拒绝的语境中并不适切。

根据对语料的分析,当“不用”出现在拒绝中时,更多的情况是在其前、后搭配其他成分,如叹词、称呼语、解释说明拒绝理由的小句/句子、表示客观情况不允许的小句/句子等,这体现了言者(拒绝者)在实施拒绝时所采取的不同的语篇表层策略[4-7]。这些共现的内容使拒绝表达更加委婉,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听者(被拒绝者)面子的威胁(FTAs)④。例如:

(5)胖嫂:那个,要不这样得了,我呢,跟您回家认认门儿去,您住几层几号啊?这圆白菜帮您拿着。

刘梅:啊,不用!(《家有儿女》)

(6)宋大成:不行,我借平板儿去,咱们还是上医院,别这么渗着。

刘母:不用了,大成,燕子到药铺给我抓药去了……(《渴望》)

(7)张大民:我给你买两根鸡脖子吧?

李云芳:不用了,一想就没什么食欲了。(《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马月兰[4]、唐玲[7]等将出现在句中的叹词、称呼语、感谢语、道歉语、表示遗憾的词语等称作“引语(preface)”,属于一类会话附加语[4],主要作用是为会话的另一方做好心理准备,即准备接受一个他/她原来并不期待的回应[8]。根据语料,能够同“不用”共现表示拒绝的引语主要是叹词,如例(5)回应中的“啊”;当“不用(了/啦)”与称呼语共现时,称呼语可出现在“不用(了/啦)”之后,并在其后再给出拒绝的原因或是新建议、新方法等,构成“不用(了/啦)+称呼语+理由说明/新建议”的拒绝表达模式,如例(6)的回应。例(6)、(7)中都出现了对拒绝理由的说明,马月兰[9]、王爱华[5]认为拒绝中用于说明解释理由、给出新建议等的成分属于“辅助行为语”或“辅助言语行为”,这些“辅助行为语”或“辅助言语行为”出现在“中心言语行为”(如“不用” “不了”等)之前或之后,用于加重或减轻拒绝的语力。不过观察发现,当与“不用” “不用了”共现实施拒绝时,这类辅助言语行为以居后的情况更为常见,如例(6)、(7)通过先直接说“不”再强调客观事实的语用策略,减少了对听者(拒绝者)面子的威胁,使拒绝显得更为礼貌。

根据语料,除叹词和称呼语外,常跟“不用”共现表示拒绝的引语(preface)还包括出现在回应开始位置的“不”。例如:

(8)刘慧芳:大成,我来吧,你歇会儿,箱子上有烟。

宋大成:不,不用。(《渴望》)

例(8)回应部分的“不”不具备跟其他成分组配的能力,可以看作是应答衔接语[10],因为主要负载拒绝功能的是其后的成分,即使“不”不出现,这里的“不用”仍然可以表示拒绝。从读音上看,这里的“不”一般都轻读,这与单独通过“不”实施拒绝的情况也不相同。比较:

(9)刘慧芳:大成,我来吧,你歇会儿,箱子上有烟。

宋大成:不用。

(10)刘慧芳:大成,我来吧,你歇会儿,箱子上有烟。

宋大成:不。

例(9)、(10)的回应部分均由例(8)改写。通过对比可知,例(9)会话第二部分删除“不”后仍然可以实施拒绝;例(10)中回应部分与会话的第一部分仍然具有关联(relevance),但是此时“不”不仅具有应答衔接语的功能,同时还承担了实施拒绝这一言语行为的功能,因此它的读音比例(8)中的“不”明显加重。

二、句中的“不用”

除了独立出现实施拒绝言语行为外,“不用”还可以作为用以实施拒绝的陈述句或祈使句的一部分出现在会话第二部分。同时,因为“不用”在共时状态下具有不同的性质,所以其后所接的成分既可以是体词性的,又可以是谓词性的,并且有时还可以不出现。

(一)陈述句中的“不用”

当“不用”出现在表示拒绝的陈述句中时,“不用”后接成分不完全相同,这实际上反映了“不用”在共时状态下的两种不同性质,即状中偏正短语“不用(不+用)”和否定副词“不用”。在前一类“不用(不+用)”中,根据其后成分的不同,又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动词“用”后接体词性成分,再与“不”构成内嵌动宾结构的状中偏正结构,即“不+[用+NP]”,主要通过说明解释客观事实间接实施拒绝,如例(11);第二类是动词“用”与后续成分构成兼语式,而兼语式又受否定副词“不”修饰,构成状中偏正结构,即“不+[用+Pron./NP+VP]”,主要通过否定对方(被拒绝者)的行为来实施拒绝,如例(12)、(13)。在后一类中,否定副词“不用”与其后的谓词性成分直接构成状中偏正结构,即“不用+VP”,主要通过否定引发行为涉及的动作行为实施拒绝,表示引发行为中所提及的动作行为没有必要,如例(14)。

(11)玛丽:……(对刘星)别紧张呀小男孩,等你到了十八岁的时候,我送你一个生日礼物,一台摩托车,你可以开着它去越野……

刘梅:不用,不用,他不用。他不爱骑那个,他骑自行车骑特溜。(《家有儿女》)

(12)宋大成:见了面替我谢谢人家!

刘慧芳:不用你教我!(《渴望》)

(13)刘燕:妈,我这就去看他!

刘母:等等,这事儿不用你惦记着,还是让你姐好好去谢谢人家!(《渴望》)

(14)张大民:……您看看我妹妹的化验单。

大师:不用看,测测你的脑电波,你的病你妹妹的病你媳妇的病你儿子的病一清二楚。我一回治一个,先治治你妹妹的病。我给你个意念,你就想妹妹的病好哩好哩好哩,兄弟,她就……行了,起来吧!下一个(《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例(11)表明在用于实施拒绝的陈述句中,“不用(不+用)”的主语并不一定总是指向言者(拒绝者)的第一人称代词,它也可以指向会话双方之外的第三方,只是这时的拒绝不再是通过直接说“不”实施的,而是通过解释原因理由间接实施的,“不用”后可以补出体词性成分“摩托车”。根据例(12)、(13),“不用(不+用)”与后续成分可构成内嵌兼语式的状中偏正结构,这时主语一般都省略不出现,如例(12);而例(13)虽然有主语“这事儿”,但是更宜看作是动词宾语提前以后形成的凸显话题(topic)的结构,它在结构上与例(12)仍然是一致的。例(14)中“不用看”的是说话人“大师”,仍然是通过陈述句实施的拒绝,是一类通过否定副词“不用”直接否定引发行为涉及的动作行为所实施的拒绝。

(二)祈使句中的“不用”

与出现在陈述句中的“不用”相比,出现在祈使句中的“不用”性质比较单一,主要为否定副词,修饰其后的谓词性成分,表明这些谓词性成分涉及的动作行为在事实上没有必要,并借此间接实施拒绝。例如:

(15)田莉(要给亚茹检查):我是妇科医生!

王亚茹:不用看了。孩子一切正常。田莉,我准备把孩子生下来!(《渴望》)

(16)老主任:回头搜罗搜罗,看有什么言论,好歹咱们搞个批判会!

刘慧芳:这事儿呵,您不用找我。(《渴望》)

当“不用”出现在表示拒绝的祈使句中时,其修饰的动词(短语)后可以搭配“了/啦”等语气词,但语气词也可以不出现,如例(15)中的祈使句也可以替换为“不用看!”。当没有“了”时,拒绝的语气更为强烈。此外,如果想要进一步缓和拒绝的语气,祈使句后还可以直接接语气词“吧”或是在“了”后接“吧”,构成“不用……吧”或“不用……了吧”等形式。但是当以这些形式表示拒绝时,也必须充分考虑语境因素,如例(15)的回应部分如果换成“不用看了吧。”或“不用看吧。”这类含有商量语气的拒绝表达形式就不适切,因为例(15)的回应是通过指令间接实施的拒绝,在当时的语境下语气较为强烈。例(16)情况类似,因为拒绝时语气比较强烈,所以以不搭配语气词的形式回应更为适切。

此外,“不用”还经常出现在一些基本已经固化并广泛用于实施拒绝的祈使结构中。例如:

(17)肖竹心:不信?人家也有进步的时候嘛……(一边说一边拿着锅往外走)

王沪生:竹心,不用麻烦了。(《渴望》)

(18)宋大成:月娟,你听我说。

徐月娟:不用废话,饭给你预备在橱里,自个吃吧!(《渴望》)

根据语料,“不用麻烦”在一定的上下文中可以表示拒绝,同时例(17)表明,其后可添加“了” “啦”等语气词缓和拒绝语气。例(18)回应部分通过表示指令的“不用废话”拒绝了对方的请求,其后也可附语气词,如“不用废话啦”。

综合来看,与独立出现的“不用”相比,句中“不用”的性质更为复杂。当“不用”出现在实施拒绝的陈述句中时,根据搭配成分的不同,通常可作两种解读,即状中偏正短语“不用(不+用)”和否定副词“不用”;当“不用”出现在实施拒绝的祈使句中时,一般仅解读为否定副词“不用”。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实施拒绝的句子中出现的“不用”

三、“不用”适用的拒绝场景

虽然对言语行为的分析可以只考察实施言语行为的话语,但是拒绝作为对话中通常不被期待的第二部分(dispreferred second parts),对于它的理解仍然离不开对上下文以及情景因素的考量。东平提出汉语拒绝的内容主要包括对方的请、求、劝[11]。Yang 依据邀请、请求、提供、建议这4 类引发行为,将汉语对应的拒绝分为4 类,其中“提供”不仅包括提供物品、服务还包括提供帮助,而“请求”的内容除了行为外还包括信息[12]。笔者在分析时借鉴了Yang 对汉语拒绝所对应的引发行为的分类,但是在“请求-回应”的考察中排除了对“请求信息”的考察,在“建议”中包括了要求、命令这些引发行为,并在区分“建议”和“请求”时参考了会话双方的社会关系地位等非语言因素。

(一)独立出现的“不用”适用的场景

根据语料,通过独立出现的“不用”所实施的拒绝主要出现在对于言者(拒绝者)来说引发行为可使其受惠(benefit)的情况下。同时,在此类拒绝中,言者(拒绝者)的社会地位一般都不低于对方。例如:

(19)刘慧芳:你还没吃?我给你摊个闲食。

宋大成:不用。(《渴望》)

(20)刘慧芳:妈,把孩子给我吧!

刘母:不用!(《渴望》)

(21)牛牛舅舅:大龙虾、鲍鱼、鱼翅、大闸蟹。

夏东海:不用,不用,真的不用。心领了,我真不吃,真的。(《家有儿女》)

例(19)回应部分是拒绝对方所提供的物品⑤。一般情况下,提供类的引发行为总是让言者(拒绝者)受惠(benefit)的,在拒绝这类行为时,“不用”常常出现。例(20)回应部分是对建议的拒绝。建议内容可能涉及建议提出者自己,即会话第一部分发出者;也可能只针对拒绝实施者,即会话第二部分的发出者。日常会话中,对于拒绝实施者来说,建议的内容如果能使自己受惠(benefit),并且自己的社会地位不低于对方,那么运用“不用”实施拒绝就是适切的。例(21)表明即使会话双方的社会距离(social distance)不近,只要言者(拒绝者)的社会地位不低于对方,那么在引发行为可使其受惠(benefit)的情况下,言者(拒绝者)仍然可通过“不用”实施拒绝。

(二)句中的“不用”适用的场景

与独立出现实施拒绝的“不用”相比,通过“不用”所在的陈述句或祈使句实施的拒绝并不总是对应于可以使言者(拒绝者)受惠(benefit)的引发行为。相比之下,这类拒绝对应的引发行为的类型更为丰富,“不用”在这些实施拒绝的陈述句或祈使句中表示,在引发行为中所提及的建议、要求等在事实上没必要。例如:

(22)刘母:行,让你活,你呀收拾一下去接小芳回来!

刘燕:不用你操心,我姐早就去了,半道上我都碰上了。(《渴望》)

(23)秘书:你好,老总马上就到,可是因为她太忙了,但是又十分地讲究效率,所以,让我们先把见面的具体程序商量落实一下。

夏东海:不用商量,您帮着给安排一下就行了。(《家有儿女》)

与例(19)~(21)的引发行为相比,例(22)、(23)的引发行为对会话第二部分的发出者(拒绝行为实施者)来说受惠(benefit)并不明显,这说明这类拒绝与独立出现的“不用”在实施拒绝时可能出现的情景并不完全一致。

四、结 语

“不用”作为汉语中一类表达拒绝的常见形式,在实施拒绝时的情况比较复杂。拒绝中的“不用”不仅可以独立出现,而且还可以作为用于实施拒绝的陈述句或祈使句的组成部分。当出现在这些表示拒绝的句子中时,“不用”可作不同解读,这主要与“不用”在共时状态下可以理解为状中偏正短语“不用(不+用)”和否定副词“不用”这两类不同的结构有关。这些有关“不用”的新认识在帮助我们全面梳理汉语拒绝表达的同时,也拓宽了对外汉语教学中相关问题的教学研究思路,例如文中对于“不用”具体运用情况的讨论以及适用情景的分析成果都可以直接应用于汉语教学实践。同时,虽然“不用”可作不同解读,但是在实施拒绝时又表现出了一些共通之处,这也给相关问题教学带来了新启示,即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涉及以“不用”表达拒绝的情况,或可不必过分强调二者的区分,以便减轻学习者的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率。

注释:

① 文中用例主要来自电视剧《渴望》《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家有儿女》等的人物对话。同时,考虑到拒绝作为会话第二部分的特点,用例均以毗邻对(adjacency pairs)形式节选。

② 本研究将通过“我不用”实施的拒绝看作是一类“不用”出现在陈述句中并实施拒绝的情况,将其与独立出现的“不用”分开。观察语料发现,实施拒绝时独立出现的“不用”远多于“我不用”。

③ 根据对研究语料的统计,与其他类拒绝出现语气词“吧”的情况相比,这类拒绝中含有语气词“吧”的情况超过了该类拒绝总数的79%。

④ 关于面子威胁(FTAs)的讨论,参见Brown P & Levinson S C.Politeness: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74-79.

⑤ Yang 将提供(offer)分为4 类,包括提供礼物、提供帮助、提供食物/饮品、提供机会。根据观察,上述4 类提供类引发行为大体可以归纳简化为两类,即提供物品和提供行为。这里的“物品”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仅包括如“食品” “饮料” “礼物”等一般意义上有形的物品,也包括机会、精神上的安慰等无形的物品。

猜你喜欢

陈述句语料副词
满文简单句式之陈述句
面向低资源神经机器翻译的回译方法
西夏语陈述句到一般疑问句的转换方式
短句—副词+谓语
濒危语言与汉语平行语料库动态构建技术研究
附加疑问句要点搜索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
副词和副词词组
英语教学中真实语料的运用
反问句与陈述句转换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