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2022-07-21李文静
李文静
(赤峰市群众艺术馆,内蒙古赤峰 024000)
引言
2022年2月22日,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指出要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在这种背景下,乡村地区要结合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不断创新群众文化,发挥各自的优势,助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文化建设,提升乡村整体治理水平,培育新型农民,增加就业机会和农业收入。群众文化,是指人们职业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是以人民群众活动为主体,以自娱自教为主导,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历史现象。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群众文化涉及范围广泛,具有普及性和大众性的特点,主要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能够为乡村旅游发展助力,让游客体验到特色的文化气息。乡村地区通过整合群众文化,不断挖掘特色旅游文化资源,让游客在欣赏乡村美景的同时,增强游客的体验感,体现当地乡村旅游的与众不同。基于此,乡村地区政府要重视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作用,研究二者内在的逻辑关系,结合二者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制定符合当地乡村经济发展的融合策略,有效推动乡村振兴,为广大民众谋求更多的福利。
一、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作用
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在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同时,能够推动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发展动力。
(一)能够满足民众多样性的文化需求
以往单一的群众文化活动很难激发村民参与的积极性,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各地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努力提升群众文化服务水平和效能,文化活动形式日益多样化。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的融合,丰富了群众文化的传承方式。近年来,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乡村日益繁荣兴盛,通过大力推动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能够打破以往传承的局限,融入新的元素,赋予群众文化新的生命力,拓宽群众文化的发展空间,满足村民不同的文化需求。比如,在乡村旅游项目中融入特色民俗文化,打造特色旅游活动,可在满足游客旅游、娱乐、消费的基础上,建立特色的旅游品牌,推动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创造更多的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
(二)有利于推动乡村旅游经济创新发展
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结合,能够对传统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挖掘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品位,让游客能够真正感受当地特色的乡村旅游文化,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在当前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的前提下,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乡村成为他们旅游放松的好去处,乡村旅游不仅可以让游客欣赏美景,还可以让游客参与到特色群众文化活动中,为游客带来不一样的旅游体验。群众文化在乡村旅游中的融入,能够补充和完善现有的旅游资源,助力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推动乡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三)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
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的融合能够推动乡村振兴。乡村旅游主要以乡村为主要的活动场所,涉及乡村生产、生活、环境、经济等,能够实现乡村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通过融入乡村文化,能够提升乡村旅游产品品质,增加其附加值和提升其吸引力,实现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的互利共赢,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动力,满足当前旅游市场多样性的需求,促进民众增收,推动乡村振兴。
二、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过程中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没有长远的发展规划,就无法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下面主要针对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
(一)融合发展方式单一
群众文化发展建设主要为了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对文化需求日益多样化和多元化,需要借助乡村旅游这一契机,不断融入新的内容,激发群众文化内在活力,充分调动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带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但是从实际发展情况来看,部分地区没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融合机制,导致群众文化和乡村旅游融合程度不高,群众文化没有真正与乡村旅游融合起来,在开发利用上缺乏创新理念和手段,对乡村旅游消费带动效应不足,不能真正体现当地特色的旅游文化。另外,群众文化融入乡村旅游缺乏科学合理的指导,形式比较单一,内容缺乏吸引力,缺乏发展的动力,与群众文化相关的旅游文创产品开发不到位,直接影响了二者融合发展的效果。
(二)忽视了群众文化的融入
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优美的田园风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能够让游客亲近自然,感受乡村的烟火气息。但是从群众文化融入乡村旅游的角度来看,仍然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例如,部分地区没有根据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情况,制定群众文化融入乡村旅游的发展战略,过度重视对乡村自然资源的开发,对群众文化、民俗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到位,降低了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影响了乡村旅游的长远发展。因此,在当前乡村旅游经济迅速发展的前提下,为了提升自身竞争力,彰显自身的优势,政府需要推动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建立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
(三)融合发展深度不够
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需要探索内在融合逻辑,进行整合优化,形成融合产业,提升竞争力和影响力,树立特色的文化旅游形象。但是在部分地区二者融入的深度不够,尤其是地方群众文化资源与旅游创意融合度不够,不能充分发挥群众文化在乡村旅游中的作用。并且部分地区在推动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过程中存在同质化的问题,无法真正挖掘当地特色的文化资源,不能真正转化成文化产业,也没有增加新的乡村旅游消费点,缺乏地方特色,不能给游客带来深刻的体验。
三、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对策
为了真正实现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乡村地区要严格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不断传承和创新优秀的群众文化,创造更多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推动乡村振兴。
(一)建立完善的融合机制
政府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总体规划和布局,实现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的优势互补,形成极具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提升知名度和竞争力。第一,政府要联合文化部门、旅游部门等,通过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为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提供重要的基本依据。第二,政府要结合乡村旅游发展和游客的消费心理,不断创新群众文化新模式,在原有的基础上,延伸文化旅游产业链。比如,可以加强农业生态园与文艺节目商演的合作,让游客在欣赏美丽田园风光的同时,体验当地特色文化娱乐活动,为当地旅游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消费点。第三,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和优惠的扶持政策,通过鼓励和引导,充分发挥社会机构的作用,为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提供资金、技术、人员多方面的支持,打造极具竞争力的旅游龙头企业,形成产业集聚,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的竞争力。
(二)丰富融合发展方式
群众文化与民众日常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当地在发展乡村旅游业的过程中,要将群众文化以不同形式融入其中,体现乡村旅游特色,逐渐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增强内在的竞争力。第一,借助传统节日,打造极具地方特色民俗文化活动,如社火、扭秧歌等活动,不断开发满足当前旅游者消费心理的旅游项目,营造良好的节日氛围,让游客也真正融入其中,感受其中的快乐,感悟当地特色的人文风情,增强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第二,组织特色文化惠民活动。要对传统的群众文化活动进行改造升级,组织不同主题的特色文化惠民活动,彰显乡村新面貌,积极弘扬社会正能量,让游客感受乡村地区群众文化的艺术魅力,获得更多游客的关注。第三,培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人才。乡村地区要制定优惠政策,引进复合型人才,重点做好民众的技能培训,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实现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三)增加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的深度
为了增加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的深度,当地需要通过群众文化引领的作用,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积极探索发展的新模式。第一,推动“群众文化+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随着网络短视频的兴起,民众可以把日常的群众文化活动拍摄下来,上传到视频网络平台,提升当地的知名度,为乡村旅游做好宣传。第二,推动“乡村旅游+群众文化”的发展模式,当地需要整合特色的群众文化资源,挖掘内在的文化价值,真正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赋予乡村旅游新的内涵,充分发挥村民参与的积极性,让乡村旅游真正活起来,创造更多的价值。第三,推动“其他行业+乡村旅游+群众文化”模式的发展,如住宿、饮食、交通、娱乐等产业,要大力培育文化旅游产业,不断推动特色文创旅游产品开发,形成特有的融合优势,真正实现乡村旅游更快更好发展,让游客品尝乡村美食,享受乡村美景,感受乡村文化,获得更多的体验感。
(四)营造良好的文化与旅游环境
乡村地区要依托现有的群众文化资源,做好对外旅游宣传,营造良好的文化旅游环境,构建自己的文化旅游品牌。第一,挖掘高品质的群众文化资源,对原有乡村旅游景观和景区进行改造升级,打造富有地方人文气息的环境,进一步突出乡村旅游特色,提升乡村旅游的竞争力。在旅游体验方面,乡村地区要做好乡村旅游环境的保护,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彰显特有的文化气息。第二,构建完善的乡村文化旅游平台。乡村地区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乡村文化旅游服务平台,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加强与游客的互动,广泛搜集和整理相关的建议,为以后完善文化旅游服务提供必要的借鉴和帮助。第三,建立完善的旅游服务机制。政府要针对以往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不到位的问题,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群众文化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提升现有服务能力,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旅游服务项目,真正把群众文化元素融入乡村旅游中,提升自身竞争力,彰显地方文化特色,实现乡村旅游更好发展。
综上所述,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需要乡村地区整合现有的群众文化资源和乡村旅游资源,建立完善的融合机制,加强融合发展的指导,激发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培育复合型人才,增加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的深度,营造良好的文化与旅游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