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养旅游中的生态景观营造

2022-07-21张赢月

旅游纵览 2022年7期
关键词:康养营造景观

张赢月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120)

一、康养旅游的概念及发展背景

(一)康养旅游的概念

康养旅游是依托优越的生态自然环境条件,通过休闲旅游、中医理疗、心灵疏解的方式,以达到强身健体、增强体质、调理休闲、修身养性、康体疗养为目的,集生态、健康、养老、休闲为一体,追求原生态、高品位的休闲度假旅游活动。

(二)发展背景

1.市场需求增加

(1)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

随着经济财富的不断积累,人们的物质生活也得到了改善,伴随着医疗条件的提升和科技发展的进步,人类的平均寿命较之以往有了普遍性的延长。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60岁以上的人口有2.64亿,占总人口的18.7%。

《中国老年健康研究报告(2018)》指出,中国已经迈入了老龄化社会,在不久的将来,即将面临更为严峻的人口深度老龄化、超老龄化的局面。为应对老年人口“挑战大、问题多”的现状,应该优化短板,建立完善全社会老年人服务体系,在医疗、康养、健身、旅游等各方面完善发展需求。

(2)亚健康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仿佛被按了快进,高强度的工作使久坐办公室成为日常。随着运动的缺乏,腰、背、颈椎等亚健康问题随之而来。截至2019年,亚健康人群比例已达到75%。由此,人们越发注意自身的健康问题,越发注重养生与锻炼。更愿意身处在静谧舒适的风景区中,放慢自己的生活节奏,调节自己的健康状态,放松紧绷的神经,纾解疲累的身体,减轻心理的压力。

2.资源得天独厚

(1)生态环境资源优越

老龄化群体与亚健康人群的生理需求和全球化健康养生理念的兴起催生了康养旅游。世界医疗旅游协会报告称,未来全球医疗旅游业将以高于25%的增长率持续增长。

人们往往寻求生态环境优美和综合健康指数较高的环境以达到养生目的,用一种简单而又闲适的生活方式和节奏来放松身体。而我国广袤的大地上,生态环境资源种类多样,风景秀丽,能够为康养旅游提供优质自然生态景观资源。

森林康养、阳光康养等模式将生态环境和养生文化结合,利用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发挥其康养保健的功能,并结合园林景观设计加强养生理论的实际应用。康养旅游模式对于生态养生环境的充分利用也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2)中医药养生条件良好

我国中医药发展历史悠久,数千年来留下了数不尽的宝贵财富。国内很多地区的气候适宜中草药材的种植,养生条件优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养生成为热捧对象。结合成熟的中医理论养生模式,利用中药材资源发展条件,能够促进地区经济与康养旅游产业的发展,形成集疗养、康复、养生、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健康养生旅游休闲模式。

3.政策大力扶持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已经不单单满足于温饱,而是越来越注重精神方面的需求。国家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发展我国康养旅游的相关政策文件,为康养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政策支撑(见表1)。

表1 康养旅游的相关政策文件

二、康养旅游的生态景观营造原则

(一)坚持因地制宜原则

要着眼全局,充分考虑康养旅游发展与周边区域整体关系,尊重地域特色,因地制宜营造生态景观。

康养旅游大多依托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地等存在,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生态环境、农业资源。在进行康养旅游中的生态景观营造设计时,应具体分析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条件、资源类型、主要功能等,并以此为立足点,对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康养服务设施因地制宜地进行生态景观营造设计,以此获得更具有地域特色的康养旅游效果。

康养旅游的生态景观营造设计依据各地独特区域生态环境进行,是对自然生态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的有目的的改造,因此在设计策划阶段需要对区域内所拥有的环境及资源进行深度的调研和思考,充分了解区域气候、地质、水文、生物、人文历史、自然资源等,并在前期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内鲜明的文化与生态资源,以此来作为康养旅游生态景观营造设计的中心支柱。

(二)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

在康养旅游的生态景观营造设计中融入景观生态学概念。尽可能地顺应自然生态本底的循环系统运转,减少人为因素干涉,尽可能少地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生态景观走廊的线路规划、绿色交通工具的使用,这些都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康养旅游的人为活动相一致。不仅能够更好地展现出自然生态之美,还能够更好地实现康体健身、休闲疗养的目的。

康养旅游中的生态景观营造应充分考虑设计与自然要素之间结合,保持康养旅游景观中安静、惬意、原始、古朴的养生环境,避免过多人造设施改变自然生态原有景观。

(三)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康养旅游中的生态景观营造强调在设计规划中体现功能的满足和审美的层次。建造一个适宜康养健身和休闲度假的生态景观环境,需要以“人”的维度审视与自然、设施、场地的关系。

对于康养旅游而言,人是其核心的服务对象,主要目标受众是老年人和“亚健康”人群。因此在进行生态景观营造的过程中,需要着重考虑不同使用人群对于康体养生的生理与心理上的不同侧重点,并根据不同使用人群的日常行为习惯、身体健康状况、预期康体养生目标等不同诉求,设计规划不同尺度及强度的各种养生服务设施。

三、康养旅游生态景观营造设计内容

康养旅游中的生态景观营造设计主要包含山水空间布局、植物、建筑、道路、景观小品等要素。以下将分别从各要素的角度出发,探讨康养旅游中的生态景观营造设计注意事项。

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8~30℃,最高温度40℃,最低温度10℃。幼苗期生长最适温度为白天22~25℃。夜间18~20℃最高温度为25~28℃,最低温度为13~15℃,不高于18℃。从破心到定植前7~10天,进行低温锻炼白天瓜苗要保持在20~25℃,夜间在10~15℃,有利于雌花分化且降低雌花节位。

(一)山水空间布局要素

康养旅游中的生态景观营造设计应因地制宜,依据不同区域环境条件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调整场地内山、水、林、田、湖、草之间的关系,得出整体生态空间环境的景观规划结构,形成后期规划设计的骨架。以自然的山水地形为主,通过梳理山水布局、竖向设计来合理划分总体布局,规划结构、功能分区、组织游线,控制观赏视线,体现生态景观营造的层次感。然后进行具体功能分区的专项规划设计,营造出自然生态功能丰富的康养旅游生态景观环境。

针对具体地形特征,山体可以分为平地、坡地、山脊及山谷四大类型。平地可作为康养旅游的主要建设活动场地,给游客以稳定、平静、轻松的体验感,是布置休闲康养活动的理想场所。坡地更便于打造空间层次丰富的生态景观视觉焦点。山脊具有动势感和导向性,是布置游览线路、设施建筑较理想的场所。山谷通常气候湿润,更容易形成局部小气候,可将其打造为生态农业体验的场所,游客可通过农事体验等活动达到康养健身的目的。

水体在康养旅游的生态景观营造设计中发挥了重要的实用功能与观赏功能。在户外空间里,水体可用作调节空气湿度、改善局部小气候等作用。也可用于游泳、垂钓等水上康体休闲项目,以及植物的灌溉。此外,水体本身也可以通过水池、湖泊等静态水面营造宁静安逸的感觉;通过河流、瀑布、喷泉等动态水体营造悠然自得的自然环境,让游客忘却烦恼、缓解压力,获得更好的养生功效。

(二)植物要素

植物在生态自然环境中主要发挥以下作用:气候调节及水土保持、空间分割及组织、季相景观观赏。设计生态景观时,应以当地特有植物为主,这些植物既能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更好地生长,降低养护成本及病虫害的发生,也能营造出别具地域特色的生态景观野趣。

康养旅游中生态景观的营造,应注重植物对游客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方面的刺激,促使植物要素发挥有效的养生保健作用。

在生态景观营造中,不同色彩的植物组合会给人带来不一样的心灵感受。种植设计需依照游客对植物色彩、形态等的敏感度,营造良好的视觉氛围。不同外观形态的植物搭配种植可以达到分隔、串联内外空间的效果,还能在空间上引导游客进行观赏游览活动。

将植物要素同与自然气象相结合,能够营造出丰富的声境氛围。起伏地势中可种植松林、竹林等,聆听松涛竹韵;水岸上宜种植杨柳、桃树等,欣赏风吹杨柳、莺唱鸟啼;水面可以种植荷花、睡莲等,形成“雨打残荷”的声境。

不同的植物也能够释放出含有不同物质的植物气味,在场地中引入部分芳香植物,通过嗅觉感官使游客舒缓放松,从而达到神经愉悦、治愈身心的康体养生效果。在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场地中盛行风向等因素对植物气味传播的影响,还要注意芳香植物的层次设计以避免因多种植物气味混合而产生令人不悦的嗅觉体验。

在康养旅游中可通过不同植物的药用价值、种类用途和地域特色进行对应的功能分区。例如,选择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打造中医药材园,选择具有食用价值的植物打造采摘园等,使游客能够感受多种膳食养生的味觉体验,体现饮食康养理念。

(三)建筑要素

康养旅游中的生态景观营造应将建筑顺应山形地势布置,与山体、水体、植物、气象、天文景观共同增添异彩,和谐共融。无论是建在山岩上、竹林中,还是建在云顶间、溪流旁,建筑与自然生态的完美相融使彼此相互成就,景观效果得到升华。这样既不会破坏山脉流线,建筑群体的外观和地貌环境也能更好地镶嵌融合。高低错落的轮廓与山林树木呼应,更能彰显建筑美与自然美的完美融合。建筑体量不宜过大,外立面的用材、色彩、装饰细节应该尽量质朴生态且与当地乡村田园建筑的风格保持统一。

建筑布局方面,要依据中医阴阳五行的传统养生理念布局,综合考虑日照、风向等气候因素的影响。在功能上还应设计服务、科普、餐饮、医疗、商业等多种用途的配套建筑,满足不同人群的康养需求。

(四)道路要素

在康养旅游的生态景观营造中,应该综合考虑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游客康养的心理诉求。道路的设计应以流畅曲线为主,辅以沿线各种地形,配合设计出丰富的开合空间,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给旅游者以自由舒畅的感觉。

康养旅游的所有景观节点都是通过道路连接在一起的,各种活动场所穿插其中,形成完善的交通网。道路系统的组织要考虑地形地貌,景观组合要合理。在交通组织上应实行人车分流,保证康养旅游的干净清新、安静有序、绿色环保。

(五)景观小品要素

康养旅游中的景观小品在生态景观营造上,更应体现养生理念。要挖掘区域文化中的康养理念,将其融入景观小品设计中,以生动的形式向游人宣传健康养生理念。

许多植物在传统文化中也被赋予了丰富的寓意,如“寿比南山不老松”“傲雪寒梅”“宁折不弯”“出淤泥而不染”等。利用这些植物形象构筑景观小品,有助于加强康养旅游景观文化建设。

四、结语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人们不良的生活作息和高度紧张的生活方式,诱发了许多疾病,健康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关注的焦点。康养旅游中的生态景观营造能够增添游人的健身康体活动体验,使其感受自然生态与文化之美,放松身心、调节身体。要重视康养旅游景观营造,推动康养旅游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康养营造景观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景观别墅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康养太极:太极康养教学教研实践创新初探
康养小镇“康养+”发展模式探析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即墨温泉:未来康养休闲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