钼镍非晶态合金催化剂碱洗废液的回收利用
2022-07-21徐婷婷王国胜
徐婷婷,王国胜
(沈阳化工大学 化学工程学院,辽宁 沈阳 110142)
在钼镍非晶态合金催化剂的生产过程中,一般采用氢氧化钠溶液洗脱骨架中的铝,因此产生大量的碱洗废液,且碱洗废液中含有一定量的钼。实际生产中,催化剂的钼流失高达60%~70%,且催化剂中初始钼含量越高,钼流失的比例越高。目前,去除废液中钼的方法主要有:吸附、离子交换、萃取、膜分离等方法,且上述方法太多主要针对酸性废水中对钼的去除和回收。研究表明,在酸性条件下,钼以MoO、MoO、MoO、MoO和MoO等离子状态存在于母液中,多以调节pH的方法,以钼酸或钼酸铵结晶的形式回收。在碱性条件下,钼仅以MoO状态存在于母液中,多采用沉淀的方法,以钼酸钙、钼酸铅等沉淀形式去除,缺点是容易在溶液中引入酸根离子等杂质。目前,针对钼镍非晶态合金催化剂碱洗废液中钼的回收利用鲜见报道。
本研究以水合氢氧化铜为沉淀剂,采用沉淀法去除钼镍非晶态合金催化剂碱洗废液中的钼,得到碱式钼酸铜,将其焙烧后得到钼酸铜,开发了钼镍非晶态合金催化剂碱洗废液回收利用的新方法。
1 实验部分
1.1 材料和试剂
钼镍非晶态合金催化剂碱洗废液:取自鞍山催化剂科技有限公司,浅黄色,密封待用;CuSO·5HO和NaOH:分析纯;自制新鲜的水合氢氧化铜。
1.2 实验方法
称取一定量的CuSO·5HO置于100 mL烧杯中,加入40 mL蒸馏水使其溶解。称取一定量的NaOH置于100 mL烧杯中,加入80 mL蒸馏水使其溶解。将NaOH溶液缓慢加入到CuSO溶液中,边加入边搅拌。静置,去除上清液,将烧杯置于水浴锅中,在一定反应温度下将300 mL碱洗废液逐滴加入,边加入边搅拌,反应一定时间后得到黑色沉淀。静置,过滤,将沉淀物水洗,置于马弗炉中在635 ℃下焙烧2 h,得到红色粉末样品,研磨,称重。
1.3 分析表征方法
按照文献[20]的方法测定溶液中钼酸根的含量,计算钼酸根去除率。
采用STA449C型综合热分析仪(德国耐驰公司)对反应沉淀物进行热重分析;采用D8型X射线衍射仪(德国布鲁克公司)对反应沉淀物及焙烧产物进行XRD表征;采用JSM-6360LV型扫描电子显微镜(日本电子株式会社)观测反应沉淀物及焙烧产物的形貌。
1.4 反应机理
碱洗废液中钼酸根碱性很强,钼主要以NaMoO·2HO形式存在,主要反应见式(1)~(2)。
碱式钼酸铜焙烧得到钼酸铜的反应见式(3)。
2 结果与讨论
2.1 沉淀反应工艺条件的优化
2.1.1 铜与钼酸根摩尔比
在反应温度为60 ℃、反应时间为2 h的条件下,铜与钼酸根摩尔比对钼酸根去除率的影响见图1。由图1可见:随着铜与钼酸根摩尔比的增加,钼酸根去除率逐渐增大。这是因为随着铜含量的增加,更多的铜与钼酸根反应,提高了钼酸根去除率;铜含量增加到一定值,铜与钼酸根的反应达到平衡,钼酸根去除率趋于稳定。本实验最佳铜与钼酸根摩尔比为1.78。
图1 铜与钼酸根摩尔比对钼酸根去除率的影响
2.1.2 反应时间
在铜与钼酸根摩尔比为1.78、反应温度为60℃的条件下,反应时间对钼酸根去除率的影响见图2。由图2可见: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钼酸根去除率先迅速增大后趋于稳定;当反应时间为2 h时,钼酸根去除率最高,为99.54%。故本实验选择反应时间为2 h。
图2 反应时间对钼酸根去除率的影响
2.1.3 反应温度
在铜与钼酸根摩尔比为1.78、反应时间为2 h的条件下,反应温度对钼酸根去除率的影响见图3。由图3可见: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钼酸根去除率逐渐提高;反应温度为40 ℃时,由于温度较低,反应物之间的传质较慢,影响了反应速率;当反应温度由40 ℃升至60 ℃时,溶液中离子的扩散速率明显增大,增加了反应物质间的碰撞几率,钼酸根去除率显著提高;继续提高反应温度,钼酸根去除率维持稳定。综合考虑能耗和钼酸根去除效果,本实验选择反应温度为60 ℃。
图3 反应温度对钼酸根去除率的影响
2.1.4 小结
综上所述,采用沉淀法去除碱洗废液中钼酸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铜与钼酸根摩尔比1.78,反应温度60 ℃,反应时间2 h,经测定脱除钼后母液中钼酸根的质量浓度小于10 mg/L,钼酸根去除率为99.54%。
2.2 黑色沉淀物的表征结果
2.2.1 SEM
黑色沉淀物的SEM照片见图4。由图4a可见,黑色沉淀物为短棒状形貌,表面存在颗粒状黏附物。在较高放大倍数下(图4b),可清晰地看到短棒是由细碎的颗粒物黏附形成,且颗粒物的结构无规则,呈现棉絮状。
图4 黑色沉淀物的SEM照片
2.2.2 热重分析
黑色沉淀物的TG和DTA曲线见图5。
图5 黑色沉淀物的TG和DTA曲线
由图5可知:样品在200~269 ℃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失重,对应的DTA曲线出现了吸热峰,属于结晶水脱水,失重率为8.86%;在269~650 ℃之间出现了缓慢的失重,对应的DTA曲线出现了微小的吸热峰,属于结合水脱水,失重率为2.42%。碱式钼酸铜有两种结构形式,即CuO·3CuMoO·5HO和2CuMoO·Cu(OH),由理论计算可知:CuO·3CuMoO·5HO的结晶水含量(,下同)为8.58%,结合水含量为2.34%,与黑色沉淀物的两步失水率基本一致。由此可推断得到的黑色沉淀物为碱式钼酸铜,其结构为CuO·3CuMoO·5HO。
2.2.3 XRD
黑色沉淀物的XRD谱图见图6。
图6 黑色沉淀物的XRD谱图
由图6可知,在2为18.98°、21.20°、33.20°、34.60°、40.62°、49.10°及53.44°处出现了衍射峰,分别对应于碱式钼酸铜的(020)、(-101)、(-141)、(221)、(241)、(151)和(212)晶面,与碱式钼酸铜的标准JCPD卡号(No.36—0405)相吻合。在谱图中没有发现其他物质的衍射峰,表明合成的物质是碱式钼酸铜。
2.3 焙烧产物的表征结果
2.3.1 SEM
焙烧产物的SEM照片见图7。由图7a可见,经635 ℃焙烧后,焙烧产物整体呈块状结构,表面更加粗糙;在较高放大倍数下(图7b)可见,产物表面呈现海绵体状,由细小的针状物组成,且分散均匀,针状物尺寸约为17 nm。
图7 焙烧产物的SEM照片
2.3.2 XRD
焙烧产物的XRD谱图见图8。由图8可见:焙烧产物在2为18.95°和21.2°处所对应(020)和(-101)晶面的特征衍射峰消失,这是由于在高温煅烧时碱式钼酸铜受热分解所致;在2为33.2°、34.6°、40.62°、49.10°及53.44°处的特征衍射峰均未发生改变,分别对应钼酸铜的(-141)、(221)、(241)、(151)和(212)晶面。因此,证明焙烧产物为钼酸铜。
图8 焙烧产物的XRD谱图
3 结论
a)采用沉淀法去除钼镍非晶态合金催化剂碱洗废液中钼酸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铜与钼酸根摩尔比1.78,反应温度60 ℃、反应时间2 h。脱除钼后母液中钼酸根质量浓度小于10 mg/L,钼酸根去除率为99.54%。
b)所得黑色沉淀物为碱式钼酸铜,其结构为CuO·3CuMoO·5HO,其微观形貌为短棒状,短棒是由细碎的颗粒物黏附形成,且颗粒物的结构无规则,呈现棉絮状。
c)将碱式钼酸铜在635 ℃焙烧2 h得到的红色粉末产物为钼酸铜,产物表面呈现海绵体状,由细小的针状物组成,且分散均匀,针状物尺寸约为17 nm。
d)除钼后的母液可作为产品外销,同时得到高附加值的钼酸铜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