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鲁司特钠联合双歧杆菌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2-07-21刘凤
刘 凤
(高碑店市医院儿科,河北 保定,074000)
过敏性紫癜疾病归属于血管炎,其主要发病群体为适龄儿童,致病因素较为复杂。通常认为病毒、细菌与寄生虫等致敏性因素,鱼虾、牛奶等食物性因素,抗生素等药物性因素,花粉、虫咬等环境性因素均属于重要致病因素。患儿主要症状为皮肤症状、消化道症状、肾脏症状、关节症状,重症可出现消化道出血、肾衰竭和高血压。临床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需清除相关致病因素,并应用糖皮质激素缓解体内炎性反应,配合组胺类药物及免疫调节类药物清除病因。患儿受年龄等因素影响,对部分药物的耐受性及吸收性不佳,为此需依据患儿病情特点选择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以加速患儿病情康复。孟鲁司特钠为过敏性疾病常规治疗药物,可缓解过敏性炎症反应,控制过敏性紫癜病情进展。双歧杆菌是临床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规药物,可调理肠道生态菌群,改善相关过敏症状。临床关于孟鲁司特钠与双歧杆菌联合用药的临床价值尚缺乏系统性评估分析,本研究选取2020 年3月~2021 年3 月高碑店市医院收治的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64 例,探究孟鲁司特钠联合双歧杆菌治疗的实际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3 月~2021 年3 月高碑店市医院收治的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64 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2)与对照组(n=32)。观察组男18 例,女14 例;年龄2~6 岁,平均年龄(4.19±1.05)岁。对照组男16 例,女16 例;年龄2~7 岁,平均年龄(4.52±1.09)岁。两组患者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高碑店市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临床综合检查存在可触及皮疹,合并肾损害、关节疼痛、腹痛症状之一,病理检查证实IgA 沉积,符合中华儿科分会免疫学组儿童过敏性紫癜循证诊治建议中过敏性紫癜诊断标准;②无药物过敏。
排除标准:①合并多系统病变;②药物过敏;③家长不同意参与研究。
1.3 方法
为确保研究结果准确,医师告知患儿停用其他对症治疗,禁食可诱发过敏类食物,并隔离居住环境中可诱发过敏的物品。对照组患儿行过敏性紫癜基础治疗,医师指导患儿服用维生素C、抗组胺类药物,依据患儿年龄及病情确定具体用药剂量。如患儿合并感染等相关症状,需采用抗生素干预;如患儿合并消化道出血,需采用胃黏膜保护剂及西咪替丁干预,并告知患儿禁食及卧床休息;如患儿合并关节疼痛,需采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干预,共治疗1 个月。治疗前及治疗期间,医师需为患儿与家长介绍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病理知识,告知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期间的各种注意事项,并在沟通过程中主动与患儿家长交流,解答其提出的疾病相关问题,以消除患儿家长对疾病的疑虑,进而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实现治疗效果的全面提升。
观察组患儿参照对照组治疗方案,加用孟鲁司特钠联合双歧杆菌治疗。孟鲁司特钠咀嚼片(生产企业: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53),睡前口服,1 次/d,4 mg/次,共用药1 个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生产企业:山东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20014),口服,2 次/d,500 mg/次,采用果汁、牛奶或凉开水送服,共用药1个月。治疗期间医师需严格监测患儿生理指标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如患儿用药后临床症状改善效果不佳,医师需适当调整药物用量或更换药物种类,如患儿用药后产生药物不良反应,医师需及时采取针对性处理方案,并观察不良反应改善情况,重度不良反应患儿需及时停止治疗,待其生命体征稳定后调整用药方案。
本研究中医师在上述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结合患儿病情特点采取针对性治疗干预措施,以提高治疗干预的整体效果。如患儿合并消化道出血,可在治疗期间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待相关症状消失后调整为口服用药,但用药后需加强监测,如患儿产生恶心呕吐等症状需及时处理。如患儿肾功能异常或激素治疗无显著疗效,医师可采用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等药物干预,以提高治疗效果。如患儿合并血管神经性水肿或荨麻疹,治疗期间需合理应用钙剂或抗组胺类药物。如患儿腹痛需采用解痉类药物治疗。部分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合并皮肤损伤,医师需结合患儿损伤情况采取针对性治疗方案,血管神经性水肿、徐麻疹样皮疹治疗期间需采用钙剂及抗组胺类药物治疗,如患者体质量低于30 kg,建议氯雷他定用药剂量为5 mg/d,如患者体质量大于30 kg,建议氯雷他定用药剂量为10 mg/d。部分医师采用西咪替丁治疗也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该药物采用静脉滴注给药,用药剂量为20~40 mg/(kg·d),分2 次完成给药,持续用药1~2 周后改为口服给药,用药剂量为15~20 mg/(kg·d),分3 次完成给药。如患儿合并腹痛等胃肠道损害相关症状,需在常规抗组胺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山莨菪碱等解痉药物,如患儿服用后严重,则需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如患儿治疗期间合并发热及关节损伤,需采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治疗,重度关节肿痛患儿可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通常情况下用药24 h 内可消肿。部分患儿治疗期间需增加抗血小板类药物,如双嘧达莫、阿司匹林等,也可结合临床表现采用钙离子阻滞剂等药物控制血管炎性反应。小儿过敏性紫癜预后效果与其肾脏损伤严重程度相关,大部分轻症肾损伤患儿预后效果良好,重症患儿则预后效果不佳,如患儿确诊为紫癜性肾炎,需结合其临床表现开展个体化治疗,常用治疗药物包括H2 受体拮抗剂、抗过敏药物、ACEI 类药物等,也可加入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为预防小儿过敏性紫癜反复发作,治疗期间需指导患儿合理饮食,告知其避免摄入不洁净的食物,保持饮食清淡,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及辛辣食物,指导患儿服用蛋白质及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增加鱼蛋及水果、新鲜蔬菜摄入量,如患儿合并消化道出血则需要及时禁食。治疗期间需注意保暖,及时增减衣物,房间内每日开窗通风,适当参与体育锻炼,不断提高机体免疫力,以预防过敏性紫癜。治疗期间家长需加强患儿病情监测,测量血压,观察是否存在水肿等症状,了解排便是否正常,如发现异常需及时就医。同时,患儿家长需增加每日陪伴患儿的时间,对患儿进行心理疏导,给予患儿正向引导,为患儿介绍治疗成功患者资料,使患儿摆脱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坚定信念,进而加速病情康复。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统计不同方案治疗后两组患儿消化系统、皮肤组织、关节等症状消失时间。
评估两组治疗有效率,显效标准为治疗1 周内无新发皮疹,治疗2 周内临床症状消失且未复发;有效标准为治疗2 周内皮疹消失,临床症状好转;无效标准为治疗4 周皮疹无改善,临床症状反复发作。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治疗后,两组患儿消化系统、皮肤组织、关节等症状消失时间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过敏性紫癜在小儿群体中发病率较高,可对患儿身体发育产生严重不良影响,该疾病属于血管性疾病,包括肾型、腹型、混合型、关节型、皮肤型等不同病理分型,且患儿病情易反复,治疗难度较大,病变可累及肾脏及胃肠道,严重影响该患儿机体发育。小儿过敏性紫癜不同季节均可发病,柯萨奇病毒B 族可诱发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紫癜患儿体质偏弱,空气中的尘螨等物质、进食异种蛋白、食用含有水杨酸的食物、服用磺胺类或青霉素类药物均可导致患儿发病。
孟鲁司特钠为典型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其主要功效为抗渗出、抗过敏及抗炎,适用于过敏性紫癜、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治疗。白三烯为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产物,为典型炎性递质,可介导人体内多种免疫反应。孟鲁司特钠为典型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用药后可选择性结合人体内白三烯受体,使其无法发挥致炎作用。孟鲁司特钠采用口服给药方式,吸收迅速,用药后生物利用度可达64%,血浆蛋白结合率接近100%,可通过人体肝脏完成代谢,用药安全性较高。小儿过敏性紫癜为侵犯人体毛细血管的变态反应类疾病,患儿多表现为小血管炎症,临床表现为血尿、便血、腹痛、关节肿痛、过敏性皮疹等,病情易反复。临床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药物主要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降低血管通透性药物、抗过敏药物等。
双歧杆菌是分布于人体肠道内部的益生菌,与机体多种病理及生理现象具有相关性,其主要作用包括延缓衰老、抗肿瘤、降低胆固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等,是评估人体健康水平的重要参考性指标。双歧杆菌可与肠道黏膜上皮细胞结合,在肠道内部形成生物菌膜结构,有效抑制多种致病菌粘附,进而达到占位性保护作用。双歧杆菌可在人体内产生细胞外糖酐酶,有效抑制并清除致病菌,阻断细菌病毒持续侵袭肠道黏膜组织。双歧杆菌代谢期间可产生多种有机酸类物质,抑菌效果显著,并可降低肠道内pH,形成化学性保护屏障,继而阻断致病菌繁殖,加速病情康复。双歧杆菌可在人体内产生过氧化氢,活化体内过氧化氢酶,有效抑制体内革兰氏阴性菌,进而达到良好的抗菌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皮肤紫癜、关节肿痛、消化道病变、肾脏病变等症状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可认为联合应用孟鲁司特钠、双歧杆菌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起效迅速,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小儿过敏性紫癜采用孟鲁司特钠联合双歧杆菌治疗效果显著,可使症状持续时间缩短。小儿过敏性紫癜治疗期间,医师需综合评估患儿病情,结合不同药物的作用机理确定适宜的治疗方案,并加强患儿健康监测,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加强日常生活指导,并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使其能够协助患儿完成居家治疗,进而促进小儿过敏性紫癜康复。